分享

以题说史④|必修一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我执室 2016-06-23


例题

1.(15安徽)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A.地方无选官权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察举制的弊端                           

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2.(11广东)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

3.(11江苏)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4.(09上海)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5.(11山东)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6.(05天津)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

C.君主控制了用人权                      

D.实现了选贤任能

7.(15课标Ⅱ)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8.(12课标)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


LV说

1.秦朝开创了官僚政治格局,取代了贵族政治。官僚只对皇帝及上级效忠,具有浓厚的人治色彩。

2.中国古代有一套完善的考选官僚的制度,形成发达的文官制度,但在考选对象、标准、内容、方式、程序上是权操于上,民意无得反映。

3.官僚政治具有腐败性、官僚主义等弊端。

4.隋唐时期的士族地主依然在科举制中占有优势,经历唐中后期战乱与五代十国,到了宋代,中小地主获得更多参政机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