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单车学校教你52堂课

 瀚海文斋 2016-06-23

《单车学校教你52堂课》是KHS自行车董座及单车学校校长谢正宽力时五年才完成的著作。书中针对骑单车的正确姿式,包括如何缩小腹、立骨盆;上路之前该如何调整座垫的位置,用什么方式骑才不会铁屁股?万一摔车,该怎么应对?骑车的时候,该怎么呼吸?……,不仅厘清一般人错误的骑车观念,更要告诉你如何有效骑乘,可以花最少的力气,骑最远的距离。透过谢校长精采且专业的文字内容,搭配清楚易懂的图表与照片解说,让你成为聪明的自行车专家!

  此外,谢校长单车旅游经验丰富,除了每年带领数十人骑铁马环岛,他更有几条私房的车旅路线,谢校长认为:「骑单车的重点不是在计算骑乘多少公里数,而应该是在欣赏自然生态。」因此,除了热爱单车,「蝴碟」更是他的最佳车伴,本书谢校长特别严选五条可以赏蝶、赏鸟、赏蟹等的经典单旅路线,可作为车友骑车旅游的参考指南

潍坊单车网的版主花钱买书,一字字打印,给车友学习提高知识水平、完善技能,当然本队内,但也要在此表示谢谢!哈哈,给我找到。
说来话长,内人提供视频书本讯息,说:要拜师,人家不答应,但看在有些基础,已环骑上海、太湖,予以关照,指点,借本书看看,认师免了。其实内人想,认师进步快,少走弯路,师出有名。觉得无师自通,当然可以,但给人以自傲影响,有些自尊过度…。
 第一部分    飞 轮 教 室

                    上路之前,你该学会的事

                    第1堂课    脚踏 车座 车把 黄金三点

    脚踏 车座 车把,是骑行单车最重要的“黄金三点”,调整好车座与车把高低 前后,确立好标准的骑行姿势,才能达到“人车一体 ”的最高境界,可让行车更加安全与舒适。

            黄金三点调整法

    骑自行车就好像穿衣服,必须依照每个人不同的身体来作调整,使之合身最重要。调整脚踏 车座 车把三点之间角度 距离 高度的“三点调整法”,就是综合自行车运动力学 运动生理及安全驾驶等三项原则而成。买了自行车后,首先就要替自己量身打造出最适合的姿势位置。
    
    1  调整车座高低
    
    看到路上有些年轻朋友喜欢耍帅,故意把车座位置拉倒最高,其实这是不正确而且很危险的骑行姿势。不过车座的位置,要多高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坐在车座上(由车座前端算起约14.5厘米处)。脚跟踩在脚踏板上腿是伸直(伸直的程度,视个人喜好)。

    2  调整车座前后

    坐在车座上(车座前端算起约14.5厘米处),曲柄平行于地面,脚掌芝麻球踩在脚踏轴心上,调整车座前后位置,使膝盖(髌骨)内侧下降垂直线,恰好通过脚踏轴心。

    3  调整车把前后

    将车座的高低前后确定之后,再调整车把的适当位置。手肘靠在车座上,手指头可触摸到龙头。手肘若与车座有距离,需调整龙头。

    4  调整车把高低

    调整车把的高度,可以由不同车型的车把归纳出几个基本的样子让大家参考,不过需要特别注意,调整后要将车把锁牢,避免松动。

    上翘型车把:上翘型车把约比车座高出3--5厘米
    平型  车把:平型车把与车座保持等高
    下弯型车把:下弯型车把的上面与车座等高

 

第三堂课    上半身放轻松,重心放在脚踏上

    KHS飞轮训练,其中有一堂课的教学,要大家练习双手就像弹钢琴一样弹扶车把,其目的就是要放松上半身。

    自行车是一项考验耐力的运动,得先学习如何保持体力,才能达到长途骑行不累的水平。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上半身放轻松”。将踩踏的重心放在脚踏上,因为只要上半身一紧张,手就会握紧,双手抓得越紧,连带下巴 肩膀 背部的肌肉也会跟着僵硬紧绷,这是人体很自然的的连贯反应,但这样的动作会让你的骑行更加消耗体能 更加吃力。

    单车选手在赛程三分之二前段,上半身要比平时更加轻松,把力量储存起来,进入赛程后段,才开始加入上半身力量全力冲刺,就是这个道理。

                  双手紧扣车把, 最轻松省力的姿势

    轻松省力的握车把姿势,要取决于是轻轻的“扣”在车把上,不是紧紧握住。就好比在练太极,想象手上握一只鸟,如果握太紧,鸟会窒息,握太松,鸟会飞走。骑单车握车把就与此道理一样,太松与太紧的方式都不对。
    双手放轻松骑行,并不是要大家将手放离车把,有些人在骑行单车时会放开双手,好像表演特技一般,这是很危险的动作。尤其在下坡时,绝对不可以放单手或双手,小轮径的自行车也一样。
    曾经有选手在比赛快要抵达终点时,边骑车边高举双手,迎接胜利的终点,结果在终点把大家摔成一团而乐极生悲。

                  肘微弯, 肘面朝天

    不是因为节能减碳的时代来临,我们才要提倡节能,而是骑行时,本来就应该学会“节能”。以最小的能量,换取最大的效率。除了上半身放松之外,肘微弯,肘面朝天,也是四两拨千斤的实例。一个正确的姿势,就能发挥节能的效果。
第4堂课    强化上半身肌肉,发挥最大踩踏力

    一般车友的盲点与通病,就是会使用到太多与踩踏无关的上半身力量,像是手握太用力或把重心挂在手臂上等,导致上半身僵硬。但是不表示上半身不需训练,因为有上半身肌肉支撑之下,才能发挥最大踩踏的效率。
    我们要使用最小的力量去支撑着上半身,所以,需要针对上半身做基础肌力的培养,增加手臂 腹部及背部的力量,来支撑上半身的安定,

                    强化臂肌,加强支撑力

    足够支撑上半身的手臂,才能有一定的支撑力来支撑身体的重量,长途跋涉下来才不会有“铁手”的现象。平时可藉由俯卧撑来加强手臂的支撑力。非选手,建议可以不必实施太重的重量训练。

                    弓背拱引爆髂腰肌,强化抬脚的肌肉

    髂腰肌是由二条肌肉--髂肌(日称肠肌)及腰肌,一齐连动“抬脚”提的动作。髂肌,附在骨盆的髂骨里,连到大腿骨;而长长的腰肌,从第12节胸椎,连到大腿骨上。髂腰肌,是田径及单车等运动必须勤加练习所谓“将军级”的肌肉。(髂肌 腰肌 骨直肌为抬腿的主要肌肉)

前抬胸,脚后平踢
连动式  右脚提高放下,接着右脚后平踢。(20次 左右交换)。
静止式  右脚提高静止10秒,接着右脚后平踢静止10秒。(3次 左右交换)
前抬高触胸,脚后勾踢
连动式  右脚提高放下,接着左脚后勾踢。(20次 左右交换)
静止式  右脚提高静止10秒,接着左脚后勾踢静止10秒。(3次 左右交换
     第5堂课    踩踏是用体重助踩,不光是用脚力

    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发现大多数的人,会用脚的力量踩踏。所以训练用体重瞬间助踩的力量去辅助,才能事半功倍地骑行,特别是在上坡路段,更能突显其效果。
    不少车友在爬坡时,往往会不自觉地站起来骑,原来以为可以更轻松地骑行,却发现更累,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就是因为站起来的时候,如果依旧用“脚力”去踩踏,双脚除了要出力踩踏,还要支撑身体的体重,自然消耗更多的体能,加速身体的疲劳。

          50%重心放在脚踏上, 20%在车把, 30%在车座

    骑车要省力,就要学习用“自己的体重助踩”,利用身体体重的优势,踩踏时将体重瞬间下压的力道化为动力来源。不论平路上坡或下坡,原则上尽量把重心放在脚踏上,至少将50%重心放在脚踏上,20%在车把,30%在车座。如果把将近80%的重心坐在车座上,这是错误的姿势,很快屁股就会疼痛,要记住车座是用来“靠”的,可不是用来“坐”的。
    在KHS单车飞轮教室的“跑步”训练中,站里在脚踏上两脚与地面垂直,膝盖微弯,让膝盖利用到身体的重量,整个过程尽可能地流畅圆滑,重心的转移很重要。肩膀与腰的动作会很像海上的波浪一样,呈上下浮沉波动。这是立式爬坡的姿势。
   第6堂课    勤练人车一体的基本功----拉脚

    自行车骑起来,要轻松省力,除了常骑练脚力之外,还要骑出“效率”,所谓的“效率”就是用同样的力量,却可骑快一点 远点或轻松一点。

    当我们骑行踩踏时,下半身的主要使力三大主肌肉群,包括:大腿前面的“股四头肌群”, 大腿后面的“股二头肌群”,及俗称屁股的“臀大肌群”。能发挥这三大肌肉群的人,才能快速回转又省力。加上左右腿均等使力可以分担负荷量,所以骑起来会更轻松,路程可以骑更远。
    很多女生担心骑车会让小腿变粗,屁股变大,其实不会变粗,而是肌肉会变结实。脂肪往往喜欢躲在不易运动的地方,像是腹部 大腿下面的股二头肌和臀大肌处,但是只要勤练快速“拉脚”,绝对可以除去大腿及臀部的肥肉,让肌肉更结实,臀部不会是夸,而且还会有翘臀的效果。
    利用缓坡(或飞轮车)的练习,来感受“拉脚”的姿势,学习更有效率的踩踏法。大家练习后,如果觉得大腿后面的“股二头肌”及“臀大肌”会酸疼,就表示有使用到正确的方法,做到“拉脚”的动作。
    大家平日练习时,要养成不用与踩踏无关的肌肉,每次练习时,都要知道自己正在运用哪一堆的肌肉群,没有使用到的肌肉就要放松,积极体会哪一群的肌肉正在使力或放松,这也是校长不赞成在做室内飞轮车练习时,边骑边看电视,这样会分散注意力。

          踩踏的三种方式

                  1  踝动式,十足的基本功
    
    踝动式的口诀为一推 二压 三拖四提,用力方向是往前推 往下压 拖地板 提起来,踩踏出力,从多角形似的出力,的下面第二种以脚踏板为圆心的画圆运动的“踝不动快速回转”。

                  2  踝不动式,快速回转

    当快速回转时,长时间的踝动对脚踝并不是好事。所以,快速回转时,以脚踏板轴心为轴心,快速画圆圈。鼓动双脚的回转,同时需在脑海里,幻想脚的圆形运动(很像在“圆周”上画圆)。这种意象,对踩踏的顺畅度有绝对的帮助。
    注意!选手或车手级的踩踏,脚踝尽量与踏板保持90角度。脚跟不要低于脚踏,或太高于脚踏。踩踏的过程里,脚踝不能有太多的上下运动,否则在长途或激烈比赛里,会造成另一种负担。

                  3  高踝式,高速回转

    高踝式,最适用于“锁鞋”,更高速的回转时,脚踝采取较高的角度,右脚以往前推及左脚拉勾提的两种不同方向的出力配合。把动力中心,意识在骨盘,好像出大腿的上下运动。
    在12点位置时,因为脚踝高,所以膝盖会接近手肘的姿势。芝麻球踩在轴心上,双脚平行,夹车座,自然发动连接骨盆的大腿内侧的“内収肌”。用脚跟位置较高的拉脚,一气呵成,直接往后下踩拉。旋转之快,有如“无影脚”。感觉是飞旋,而非踩踏。无重力感。
    高踝式旋转,好像是马达似的源动中心,转移到丹田及股关节一带。
   第7堂课    平行脚,集中踩踏力量

    骑自行车时,如果两脚不能维持平行的踩踏,不但力量无法正确地传达到脚踏,转成驱动力,而且长期的姿势不正确,易导致膝盖受损的可能。

                    脚不平行,力量一定会分散

    有些人可能会有疑问,脚不平行真的会让力量分散吗?我们通过弯曲与打直的手肘来试验,大家就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平行脚的道理。

                              如何矫正双脚

为什么脚不易平行踩踏?

    因为人类是用双脚直立站立或走路,外八字型较可以平衡身体。可是,跑步或踩踏单车时,是需要双脚的平行运动,来维持一定的效率!所以,需要进行特别的训练来矫正!

矫正双脚的特别训练

1  在镜子前做原地踏步的动作,高举膝盖,意识脚尖朝下,并平行上下。
2  学阅兵踢正步,眼睛查看是否“腿直,脚掌平行”。
3  手扶楼梯,蹑脚上下楼阶(芝麻球踩在止滑条上),保持“腿直,脚掌平行”。
4  跑步,体会并保持“腿直,脚掌平行”的重要性。
5  膝盖往前微弯,让膝盖正好落在芝麻球上方,使力量直灌于芝麻球,膝盖自然朝内,双脚又可平行。
6  飞轮车上,双手肘,离大腿上方约10厘米,用双手当作两腿平行的基准,大腿上下运动时,要注意保持“腿直,脚掌平行”。我们不是选手,绝对不可在马路上骑行时,做这样的动作。
   第8堂课    单脚特训

    骑行时,因为双脚会自动左右互相支持,所以即使姿势不正确,或是长期依靠单边使力骑车而不自觉,因此利用单脚来做踩踏的训练,马上可以发现两脚的各个动作,是否流畅与正确。

                    为什么要做单脚训练?

    如果大家想要通过单脚练习来矫正姿势的话,千万不要学选手直接骑在马路上,做单脚踩踏的特别训练,因为注意力分散很容易发生事故。
    建议大家最好是在室内固定式的骑行器上,练习单脚踩踏,让注意力可以完全集中在脚上。慢慢加压脚踏,看着膝盖的行径是否垂直流畅;爬坡时拖拉提的动作或快速旋转时的脚踝,是不是能不偏离。利用此方式,所有脚的动作,都可以观察的一清二楚,还可以顺便检视自己是不是有长短脚状况。

双脚力量平均

    人的两脚,平时各有其主要功能,通常右撇子的人,主要是用左脚支撑身体的重量,用右脚做灵活的动作(像是踢足球)。其实左脚的支撑力大,而右脚容易使力,所以乳酸堆积,,很快就累了甚至抽筋。所以如果能多训练左脚,让左脚能帮助右脚,使双脚踩踏能够平均,骑行就会轻松顺畅不累。

左右力量的平衡

    单脚训练时,上半身也会跟着加强单边的力量。左右力量不平衡时,单车会歪向一边,需再用更大的力量平衡,反而会更累。所以训练左右平衡,绝对对骑行有加分的效果。我们的飞轮训练中,就包括左右肌力与神经的训练。大家在拉筋时,也要两边都做,才能维持身体的平衡。

训练肌肉与神经

    练习左右脚,除了可以训练个别的肌力,也可以训练神经。以2:1的运动量比例,加强力量较弱的那一脚。

内收大肌的最后临门一脚

1  脚保持平行,夹车座时会发动到内收大肌。
2  当踩踏时,膝盖由30°到伸直的瞬间,就会发动到内收大肌。
第  二  部  分    单 车 训 练


                  正确的骑行,才是安全健康之道

                    第9堂课    舒展拉筋&热身运动

    “舒展拉筋”与“热身运动”有异同,但可以消除疲劳,以及防止运动伤害的发生。
    静态“舒展拉筋”的基本精神,就是不勉强 不强压,以轻松 舒服为原则。

                    筋的特性与舒展拉筋

    筋肉的特性,不常使用或使用过度,都会使筋“缩短变粗” “失去韧性”而“脆弱易断”!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选手在比赛数场后,陆续发生脚筋断裂的主因。那是因为“筋”的使用过度疲劳,失去韧性而断裂。预防对策就是“舒展拉筋”。
    “筋”的另一个“特性”,就是常拉筋舒展筋骨,就能保持筋的韧性及柔软度。尤其在运动前 中 后的“舒展拉筋”,更为重要。根据研究报告发现,运动前拉筋与运动后拉筋两者做比较,只在运动后拉筋的运动伤害,比只在运动前少,运动后拉筋,可以让运动伤害降到最少。所以,我们强烈推荐大家,一定要在运动前 运动中 运动后进行拉筋。

                    在单车上的舒展绝技

    大家多少曾看到环法大赛里,选手在车上边骑边“舒展拉筋”,虽然,车友们不必学会这一绝招,因为危险,但至少一定要养成“舒展拉筋”的习惯。尤其在单车活动当中,每逢休息一定要养成“舒展拉筋”,这是“正点”的习惯!
    热身以进入备战状态:促进血液循环 增加细胞含氧量 提升神经活络及心肺效能及活络关节。正确的备战热身,才能保护选手或车友,免于伤害,所以,是不可以马虎的。
    备战热身: 选手在比赛前60分钟就开始热身运动,涂拭热身保养油 30分钟的舒展拉筋 30分钟的心跳120bpm的热身骑。经过这三阶段,才算“备战完成”。
    一般热身: 一般车友最佳热身的方式,如在冬季,先涂拭热身保养油,做简易式舒展拉筋后,再以时速15公里每小时,骑行15--30分钟。夏季则直接以时速15公里每小时,骑行15--30分钟。
    “舒展拉筋”可防止抽筋以及恢复疲劳。尤其是百公里长途的骑行,因为连续同样姿势数个小时,手腕、颈肩、腰、腿及脚筋等,就会酸疼,甚至抽筋!为什么同样的里程,平时连续,不一定会抽筋。可是,一上阵比赛,就会发生状况!因为紧张加上压力,筋与肌肉,容易僵硬。所以选手赛前一定要拉筋舒缓。
    车友可以在途中,下车舒展拉筋。可是,选手是分秒必争的,哪有时间?只好边骑在车上边拉筋了!其实,拉筋也有另一个功能,就是“提神”!(因为“昏沉”对于车友或选手,都是致命的危险)。
    在寒冷的季节、大风日子或高山地带的下坡,手指手腕会因冻结而麻痹。这是可以左、右手轮流,放手各大绕圈20下,或用“剪刀、石头、布”用力把手掌抛出去的方式,利用远心力,将血液送往指尖处,恢复感觉。
    嘿!嘿!嘿!环法大赛的选手们,还必须会身怀另外一个绝招,尿急时为了不浪费时间就在车上边小便!(哈!哈!这也算“车上舒展”!)

                    最适合单车活动的静态“舒展”

    骑前的“拉筋”先从颈部开始,往下到脚部。而途中或骑后的“拉筋”,却相反地从脚部开始,往上到颈部。不只在运动前、中、后,养成“舒展拉筋”的习惯,才能保持筋骨的柔软,否则会缩短、变粗、易断!
    再列举一例,大部分的孩童时代的筋骨,都很柔软,长大成人后,却因没继续舒展筋骨,慢慢就变硬,无法保持原先筋骨的柔软度。静态“舒展拉筋”的基本精神,就是不勉强、不强压、,以轻松、舒服为原则。
    动作缓慢的瑜伽、太极拳脚气功都是广义的静态“舒展”。只是在这里要针对车友的需要介绍简易的舒展拉筋。

 第10堂课    曲道训练前的预备工作

    “会骑车的,并不表示你会安全骑车”,因为担心车友的安全,我们花了五年的时间研究完成“曲道训练”,针对刹车、下坡、转弯状况设计练习,骑行的基本动作要做好!

                    基础训练

上车起步

    正确的起步,是安全的第一步。下车上车都是要跨过上管,禁止边踩边骑的上车姿势。因为在平路也许不危险,但在上下坡地段就很容易发生意外。
刹车跨过:手按刹车,斜车倒向自己,脚跨过上管,单脚着地。
放开蹬上:放开刹车,脚踩45°位置的脚踏,蹬上。
坐上踩踏:踩脚踏,同时蹬上,坐在车座上。停下下车的顺序相反,先轻刹,利用停车的惯性,离开车座,双脚踏地。

行车前的注意

1 和开车的道理一样,出发前,先确认后方有无来车。伸平左掌,掌心向前,确认后方无车,才能放开刹车,踩下脚踏前进。
2 视线注意力,在前方15米处。可以有充分时间反应路况。
3 骑单车时,注意力的分配为后方60%,前方40%,才能“耳听八方,眼看四方”。因为路上发生的状况,大多是从后方来的,所以注意力要放在后方多一点,约占60%。

Push & Pull,不踩也行

    “Push & Pull”的意思就是,利用身体前行后移动的力量,让脚即使不踩踏,也能够前进,是安全行车的最基本的技术。下坡赛。选手在大转弯处,没有办法踩踏,就必须利用身体前后移动让单车前进。要注意!是人在车座上“前后”移动,不是“上下”移动。可以先站着练习,站在车左侧与车座平行,上半身压下,再将手伸直,把身体往后推,如荡秋千的力量,再拉靠向前走一步与车座平行。

                    刹车的技巧

1  “断续”刹车法

    刹车,是要调整行车的速度,而不是极速的把车死锁。断续刹车的方式,用后、前交替的刹、放、刹、放,慢慢放慢速度,尽量不做“紧急刹车”。
    在行车时,如果视线的注意力都在前方15米,就几乎不会有“紧急刹车”的情形。

2  前后刹并用,力道不同

    初级班的车友可能还掌握不好刹车要诀,所以建议是“先刹后再刹前”,力道分别为后刹70%,前刹30%,使用多一点后刹,避免前滚翻。
    高级班车友的行驶速度较快,尤其在转弯或下坡路段,刹车方法则相反,前刹70%,后刹30%,因为急速急转弯时,刹后轮容易撇轮打滑,所以要以前刹为主。同时要先学会刹车的瞬间,手伸直而臂往后的姿势。

3  手伸直,臀往后推,重心往下压

    正确的刹车姿势,手臂伸直,把臀部推离车座凸出至少2厘米,重心往后下移,与“不踩也行”推的动作一样,都比须采低重心姿势。
    注意!下坡的姿势,也是完全相同的

 第11堂课    曲道训练


    校长以前滑雪时,教练每教完一节课动作,就会要求大家分别做同样的动作练习。这启发了我们,单车的训练也应该是如此才是,于是曲道训练就以“滑雪式”的教学法,采取30--60人的中班制,同样一个动作,有多次可观摩的机会,再轮流上场,可以加深动作的印象,更可以他人正确或错误动作为鉴。

                   练习Ω转弯,消除离心力

    进行曲道训练时,需先练习Ω式的转弯。先在原地牵车练习,向左转时,前轮必须先转向右,再转向左边,才能避免撞到左脚,这就是消除离心力最基本的原理。
    设定“L”字型的道路,骑车练习转弯,车先往左,再往右转。当速度越快,离心力越大,所以在转弯前要轻轻刹车,将速度缓和。转弯时,前方可见度不良时,一定要先把速度慢下来,一策安全。

                    四大转弯练习

    学会了这四种转弯的技巧,遇到任何骑行状况都不用怕!

1 前后脚转弯

    在转弯时,脚踏一前一后,双脚平行于地面,与地面保持适当距离。通常“前后脚”的方式,适用于登山车的技术,比较不会碰到障碍物。

2 上下脚转弯

    转弯时,转弯脚要在上面,脚踏才不会因为触碰地面而摔倒。练习前,先做原地踏步的训练,右转弯时,右脚需在上,左边亦同。等习惯后,进行骑行训练就不会乱成一团,不知要抬哪只脚了。
    “上下脚”,用于公路车技术,让重心较低,较稳。技巧多学习之后,大家可以灵活运用。

3 八爷技巧SWNG的转弯

    先以走台步的方式联系,右转弯时提起右腿,膝盖往外翻踩下,左边亦同。姿势很像是七爷八爷出巡,所以我们取名为“八爷技巧”。
    当转弯脚抬起张开时,重心自然往要转弯的方向倾斜,即可消除离心力,上脚的手肘如果也能同时打开,将更顺畅。通常以“上下脚”的方式进行转弯,就像和摩托车的压车一样。

4 神龙摆头

    骑单车时,身体与车体都是保持垂直的,当遇到右转弯时,先将头往右转,身体的重心自然也会跟着往右倾斜(左边亦同),就可顺利转弯。这种训练方式,只要掌握住转弯的时机点,转弯的速度就会相当快。通常以“前后脚”的方式,进行快速转弯。

第12堂课    视线特别训练

    视线,是顺利转弯重要的关键。视线永远要在转弯点的前面,否则不易通过。也就是说,视线的落点永远要超越目标,比目标更远一点,单车是追随视线之后,随着行车,视线注意力的位置,永远在前方移行(行车视线在前方至少15米处延伸)。

                    “低慢速转弯”分解动作

    在市区道路中,骑行速度慢的情况下,有许多单车骑士无法回避障碍物或行人。因为低慢速转弯,没有离心力的问题,所以视线的位置就更为重要,只要经过“视线”的训练,就可以轻松掌握转弯的技巧。
    人车一体的转弯,是一气呵成的顺畅动作。低慢速转弯口诀:“眼到、脸到、胸到、手到、头到、车到”。其中以胸部的转向最重要,一定要抬头挺胸,身体正面朝向目标,把头部位置前移到车把上方,人车一体就顺利顺利低慢速转弯成功。
    转弯时,手肘及脚膝,永远保持微曲柔软弹性。其实,乘行单车姿态,就是和骑马一样,全身永远保持微曲柔软弹性,而不是硬邦邦。勉强地急转绕障碍物,倒不如停下推车,最安全!

 第13堂课    变速使你上坡更轻松

    要维持轻齿比,高回转的目标,需要养成变速习惯。当齿比用得过重,乳酸大量产生并堆积,肌肉马上感到酸疼不已;反之,齿比用得过轻,徒增心肺系统的负担。
    实际上路,看到前方,即将要上坡。正确的处理,应该是预先将档位,以脚的感觉逐渐调轻,让双脚轻踩,慢慢适应渐增的坡度。然而,一般常见的错误是使用与平路时相同齿比上坡,一直到撑不下去,才突然变速更换轻齿。如此一来,造成突然大量损耗肌力,造成肌肉酸痛,影响爬坡能力。需要经常随着地形、风向、体力的状况来变速,维持适量的踏频,以达到节约体力的目的。

外装变速器,升级变速技术

    外装变速器,是法国人聪明的发明。原理,就是利用“落连”的现象,来改变齿比,外装变速器Derailleur,直译就是“脱轨器”。
    外装变速器,要搭配正确的使用,才能完全发挥性能。在变速时,尽量避免让链条过于歪斜。就是尽可能不让链条挂在前大后大,,或是前小后小的位置。如果让链条过于歪斜,会增加链条摩擦齿盘的机会,这样一来不仅骑行的效率大打折扣,链条跟齿盘的寿命也会降低,还得忍受链条与齿盘互相摩擦的声音。
    因此,良好的变速习惯,即是要让链条尽可能地维持于中心在线。

保持驱动力的变速技术

A。变速的那一刹那,踩踏力要放轻,让链条脱开,再重新上轨道。这才不损及变速效率,避免链条与齿片的磨损。
B。开始骑行时,链条是挂在“前大盘后小飞”的最快速的齿比。逐渐上坡时,为维持踏频,只好将后飞轮的齿片,一片一片地加大。链条移到后飞轮中间约第三齿或第四齿时,如果坡度仍然持续上升,则把前大变小的同时,把后飞轮也改小一齿。如此类推的变速目的,就是链条要在维持于中心在线,保持驱动力。
    因为车种不同,而有三个不同的方向:
1。山地车,强调克服陡坡以及更大的扭力,所以设计出齿数高达34T的爬坡齿,主流的速别是9速11--34。
2。公路车,则强调软绵连续的踩踏“转速”,因此飞轮齿数的规划方向为“接近齿比”,每一速的齿数只差1--2齿。其主流的速别,是10速,常见的齿数范围是12--25T或11--23T。
3。小折车就是综合登山车与跑车的特点,更具爬坡力及快速感。
 第14,15堂课    晨骑VS夜骑

                      一定要骑行的两种风景

    旭日东升,天色由昏转暗,空气清新凉爽,露水遍野。鸟儿高歌吟唱,蝴蝶冉冉而飞,在大自然里揭开序幕的一天。
    星空夜下,万家灯火,晚风扑面,虫乐四奏,一趟“夜骑”,“乌”气全消,为明日储备好充足的勇气,迎接新的挑战!
    骑单车,不论四季及早晚,都有各种不同的感受及景观。不过以运动效果而言,当然是晨骑的酬高一码,尤其晨骑后再沐浴,会让人精神百倍,精神一整天。但是许多人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夜骑,享受“众人昏睡,我独醒”与“遗世独立”的夜晚寂静。
    但不管是晨骑或夜骑,都要做好保护措施,虽然这两个时段的人少、车少,但是我们仍更要小心预防意外的发生,做好自身警惕的原则。

                    晨骑&夜骑,安全七原则

车灯照明,突显自己

    装配前灯、尾灯及360°的前后两轮及脚踏板共六片反光镜,最好再加腰部三角反光带,来突显自己,保护自己。夜间行驶,速度不超过15公里/小时,能见度越暗时,速度就要越慢,并积极地注意交通安全。

选择轻的齿比

    齿比的选用,以越轻越有效果。脚踏的踏频维持在80--90rpm(见26课的详细介绍)之间。应该讲究高踏频,而不是行车的速度。

前后方都需注意

    注意力的分配:谨记“前40%,后60%”的大原则,将40%注意力,放在前方视线15 米处,60%的注意力,放在后方来车。

安全第一

    晨间与夜间的车辆较少,但是绝对不能因此而强黄灯、闯红灯,要切记“不逞强、不逞快”,安全第一的准则!行径路口时,要特别小心来往的车辆,提醒自己,也许有人应酬或整晚加班,深夜或凌晨才准备回家休息,正是精神不济之时,单车骑士们可要特别小心才行,经过十字路口时,要“慢半拍”,即使是绿灯,也要“停看听”,避免被闯红灯的车撞上。

必须带头盔

    骑单车时,绝对要佩戴救命的头盔与手套。

与友同行

    尽量呼朋引伴一起骑车,众人出游,可以增加骑行的乐趣,彼此还可以有照应,有趣又安全。

固定骑行线路

    晨骑与夜骑时,不要经常更换路线,最好能固定骑行路线,以自己熟悉的路线最为安全,最能两脚路况。河滨公园等单车步道,是最佳的路线选择,或是尽量选择路口右转的路径,减少在路口的危险。

                    骑行单车好处多

    也许有些人是因为赶流行,或为了省油钱而开始骑行单车,不管大家是因为什么理由而开始单车生活,骑行单车不仅是代步工具,还是生活休闲的一部分,带来的好处非常多。

享受清风迎面的舒适感

    骑车3公里的运动量,与慢跑1公里相同。但是慢跑少了骑行的“快感”,并且膝盖、脚踝等关节处容易有运动伤害发生。骑车多了清风扑面的凉爽感,比慢跑还舒服!

增加体力与耐力

    每天骑10公里的人和每日举重1小时的人,相比他们的体力及耐力,一定是骑车的骑士为佳。

增进腿部肌肉发达

    时速15--20公里/小时行车,可以增进大腿部肌肉发达,又可消除多余的皮下脂肪,不会因为锻炼过度而造成小腿变粗,所以爱美的女性朋友不用担心。

促进心肺功能

    持续的踩踏运动,可以清除囤积在体内血管里多余的胆固醇,改善心血管系统,还可以促进微血管的发达以及末梢呼吸的代谢作用,促进心肺功能,预防中老年人的心肺功能衰退。

肌肉锻炼

    如果志在锻炼的年轻朋友,要让心跳有170bpm(时速约28公里/小时以上)的行车速度或爬长坡,才能达到锻炼肌肉的效果,不过因为夜骑的能见度不佳,不建议车友在夜晚进行锻炼,除非路段有完善的路灯照明及优良的路面。

减肥瘦身

    减肥者,维持目标心跳120--130bpm(时速约20--25公里),骑上60分钟,大约可以消耗600大卡的热量(相当于两碗米饭)。骑行要领,刚开始10分钟,慢慢把心跳带到目标心跳120--130bpm,维持40分钟,最后10分钟,让心跳恢复到100bpm以下,骑行后的“收操”最重要,尤其一定要“拉筋”,将乳酸代谢送走,提神又可恢复疲劳。夜骑,速度要在15公里/小时以内较安全。

排忧解闷

    骑自行车,接触户外生活,享受清新自然的洗礼。脑中会分泌可解除忧郁的内吗啡,让人心情愉悦,解除精神上忧郁,消除体内的闷气,步上更健康的人生。
 第16堂课    Bye Bye铁屁股!屁股不再痛

    骑单车好处一大堆,可是骑久了会屁股痛,也往往使人敬谢不敏,再也不敢骑了。有些老车友骑久了习惯其痛苦,就不在乎屁股的疼痛,还会笑称自己是“铁屁股”。如果用正确的方式调整上半身与下半身的姿势,就可以减少屁股疼痛。
    通常骑30公里左右,屁股就会痛的话,可能是车子没有适身调整或骑行姿势不对;而60公里左右屁股痛,可能是脚力不够;100公里左右,屁股会不适,甚至有疼痛感是正常。可以依据骑行公里数,来了解屁股疼痛的可能原因。而不适感或疼痛感,男女会有所不同,通常男麻女痛。

                    姿势不对,屁股当然会痛

    其实会导致屁股及胯下破皮的原因之一,是车座、骑行姿势及方式不对引起。坐姿不对,上半身的重量就集中在和车座接触的地方,自然会造成局部血行不良,麻痹甚至摩擦破皮。
    只要大家用正确的骑行姿势,就可以减少压迫局部,减少阻碍血行、破皮及肿胀的机会。从中选出及摩托车的骑行姿势之比较,可以看出重心位置不一样。中选出重心在前面,而摩托车在后面,所以坐久了自行车,前面的会阴部分容易麻木,而摩托车通常后面坐骨处会麻木,所以施加压力点的不同,疼痛及麻木的位置也不同。
    基本上车座的上缘角度要与地面平行,不过如果爬坡机会较多时,建议将车座稍微的往前倾5°,减少压迫。反之,如果是下坡地段或下坡赛时,车座前端要挺翘,让坐姿不易滑向前方。

                   这样骑,屁股才不会痛

1 浮坐

    除了用正确的骑行姿势,利用体重来踩踏外,骑自行车就好像骑马一样,是“靠”着车座,而不是“坐”车座,臀部浮坐于车座上,不但可以节省力气,还可以减少压迫臀部,让血液畅流,臀部就不会又麻又痛了。

2 十分钟,更换坐位点

    同一姿势维持太久,就容易有麻痹的情形,约每10分钟就移动屁股姿势,或是可以稍微站立让血液畅通。当你变换坐位及姿势时,会感觉到一股热流经过,有点像是小时候尿床的感觉,就表示同样的姿势维持太久,血行不顺畅的证明。

3 通风散热,促进血液循环

    每骑行30--60分钟就要下车短暂休息,做蛤蟆功的蹲式拉筋,除了可以使肌肉恢复疲劳外,也让和臀部内侧可以通风散热及畅通血行。

4 穿着有垫裆的紧身车裤

    骑自行车时要避免穿着质料硬的裤子,最好附有护垫的紧身裤,薄薄的护垫,一片可以减轻10%的体重压力,让快速踩踏时,保护臀部内侧细嫩的皮肤,不受擦破皮之痛,护垫洞孔的设计,还有排汗降温的效果。不管男生女生,穿车裤时都不用再穿内裤。出汗时,沾湿的内裤反而成为摩擦胯下的痛苦来源。骑行后要将骑行裤清洗干净,以保卫生。

 第17堂课    恶狗追车,该怎么办?

     许多车友在骑自行车时,最常遇到的突发状况就是“被狗追吠”。在山野林间的狗儿们或都市里的大狗小狗,有时都不太友善,它们看到单车骑友,通常是以响亮的吠声加上步步逼近,吓得手足无措。行车多年,曾遇恶狗追赶过的校长,下面要教“深受狗害”的车友们“治狗之道”。

                    遇狗追赶的防身术

    “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它们的忠心、可爱,深获人心。狗经过训练,可以很乖,很听话的,但是路边的野狗群,有些许也曾经受过伤害、被虐待过,或是长期被囚禁导致对人类充满敌意,这些狗以及刚生完小狗的母狗,都具侵略性,是十分危险的。所以大家骑行时,千万要小心面对路边这些像“不定时炸弹”的狗群们。可别天真的以为,你不犯狗,狗就不犯人,看到狗儿们还是要保持警戒心才行。

了解野狗的特性

    除了上述“心里不健全”的野狗外,通常狗都有其势力范围,如果已经侵犯到它们的地盘,甚至进行攻击。这时不要害怕或动怒,只要尽快离开其势力范围,它们就不会不会咆叫追赶。

发出吓阻声音

    如果被一两只狗紧紧追跟时,可发出“尖音”的“嘘”声,来转移它们的注意力,因为狗儿们的警觉性很高,对声音很敏感,只要发出声音将它们的注意力转移,就不会再追跟。

遇狗不怕,下车推行

    如果遇到成群结队的狗群时,即使内心感到不安,也不能流露出害怕的神情,因为狗会“欺善怕恶”,当它们感觉到你心虚或害怕时,会以为你是好欺负之人,进而发动更猛烈的攻击,所以千万要镇定,不要害怕,可以下车用推车的方式前进。切记“人逃狗追,人进狗退”,只要停下车来,主动用车去追击狗,狗被吓得夹尾巴而逃跑,不会再追吠了。

自行车当武器

    通常只要突然停下车来,恶狗就会被吓跑。不过万一狗儿还是没被吓跑该怎么办呢?手无寸铁的“骑士”们,其实对抗恶狗的最佳武器,就是我们的坐骑---铁马单车。利用后轮去碰撞恶狗,让它们知道你不是好惹的,如果是被一群恶犬包围,可以用单车隔离,再拖绕一圈,最好能碰撞到其中一只狗同时大声吓阻,让它们渐渐散腿。不过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将它们驱离并保护自己,并不是要用激烈的方法来动物喔!

                   自行车与摩托车摔法之不同

自行车: 摔车时要紧抓车把,不可放手,因自行车的重心较高,放手时人容易翻滚,头易先着地,要利用车把与踏板来着地护身。

摩托车: 摔车时要放手,离开车体,避免被摩托车压伤或拖拉。而摩托车的重心较低,较不会有头先着地的问题。

                    防狗随身小技巧

随身携带打狗棒

    有些人因为害怕被狗偷袭,而随身携带“打狗棒”,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预防方法,但是是要吓狗而不是打狗。注意挥棒时,因为用单手扶车把,另一只手又要使力反击,所以要小心不要失去平衡而摔车。外国人通常会利用水壶的水喷射狗,也是一个办法。

穿上反折白袜

    自行车公路赛曾规定选手一定要穿上白袜才能下场比赛,因为昏暗时,白袜有反射作用,可以有醒目的效果,进而保护选手。但是通常单车的专用袜都是短袜,如果穿上白长袜,会应该被选手当笑话看吧,所以校长就试着将长筒的白袜反折成半,增加了一层厚度,也多了一层保护,曾经被母狗追咬时,因为只咬了袜子外的一层,所以并没有造成伤害。

第18堂课    如何带孩子一起骑车?

                      

    成立“KHS单车学校”的缘起,就是为了教导一群青少年骑车。很多孩子虽然已经可以自己上路,还是会发生摔车的情况。从小灌输孩子安全且正确的骑车观念,让他们养成遵守行路规则的习惯,不但大人可以安心,对运动安全也有正面的意义。

    要带孩子一起骑车前,有几件重要的事情一定要先做,这不但是帮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骑行观念,同时,也人孩子们有安全的骑行环境和设备,身为家长千万不能忽略!

                    骑行前一定要做的三件事

1  头盔一定要戴

    骑行前,大人要以身作则,先将自己的头盔戴于头上,再协助小朋友配戴。在帮年龄较小的幼童带头盔时,要同时告诉他们,头盔戴起来又帅又拉风,让他们心里上更加喜爱带头盔。
    选择具安全认证的头盔,才能真正保护头部及颈部免于受伤,头盔的配戴要正确,过分前倾会影响视线,过于后戴会无法保护头部。

2  选择适合身材的自行车

    选择自行车和买衣服的道理一样,必须买合身的尺寸,自行车太大或太小,容易导致不必要的意外事故发生。通常以轮圈大小为标准,尺寸有12、16、20、24英寸等,大家可以依照小朋友的身高来做选择。最适当的大小是以坐在车座上,双脚能完全着地为原则。

       轮径尺寸               适合身高
        12英寸                   90--115厘米
        16英寸                   100--120厘米
        20英寸                   115--135厘米
        24英寸                   130--150厘米

3  质量良好的自行车

    有些自行车的确存有安全的顾虑,家长们在选购时,要为质量安全把关。像是螺丝外露、刹车不良、含有毒素的不良烤漆等,都是选购时要多加注意的重点。

                    亲子同出游,共享骑行乐

    当我们做好以上的准备后,家长们就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享受骑行的快乐了。然而,在骑行自行车出游时,有些事需提醒家长。

父母骑于后方

    小朋友在骑行时较容易四处骑,缺乏方向感!最好紧随于后或左,教导路况处理。并遵守道路交通标志指示,安全的行车秩序,可避免危险及意外的发生。

慢速骑行

    小朋友的反应能力及骑行技术还不足,要避免快速骑行、横冲直撞,来不及刹车而酿祸。

寓教于乐的骑游活动

    小学三年级以上,就可以真正出游骑行。初次出游以20--30公里为目标,沿途多作小休息。选择风景美,树荫多的线路,并以趣味性高的赏鸟、赏萤、赏蟹、赏蝶及赏月等的自然生态,是为最适当。
    也考虑参加短程亲子组的比赛或带孩童参加有经验的团体所办的活动,如功学社单车学校曾办过观雾两天40公里、太鲁阁两天40公里等的活动。

渐进式的挑战长程与爬坡

    长途旅骑及困难的爬坡挑战,需要渐进式的练习,避免让刚接触骑游的大小朋友,觉得骑自行车是件很累的事,让他们再也不陪骑同游。

第20堂课
侧面举水壶喝水才是对的!

    以前年少无知,登山时以不喝水逞英雄,结果常年下来,英雄们的输尿系统结石,变狗熊,这是惨痛的经验!骑车活动,算是高流汗的运动,却因为汗通常很快被风吹干而不自觉。如果不适时补充水分,不仅会出现一堆“结石”的狗熊,很有可能导致其他危险。

                    少量多次,补充你的水分

    记得第一次到气候干燥的美国,因为少喝水而嘴唇干裂,十分痛苦,才知补充水分的重要性。如何才能正确摄取水分?正确的水分摄取,绝对不能等到有口渴感再喝水,那样已经太晚了。人体失去1%水分时才会有“口渴感”,然而从喝水,经由小肠的吸收进入血液,再运输到全身各部组织,大约需要60分钟的时间,所以,等到“口渴感”再喝水,已经太晚了,身体已缺水60分钟了。
    水分摄取的最高原则,就是“少量多次”。在骑车的前后,均要养成喝一大口水50--100ml,再上路。在骑行当中,每15分钟就要补给约50--100ml的水分。通常单车架可放置两个600ml的水壶,足够骑行2小时补充1200ml的水量。(骑行要喝一口水,分三次吞下去,我们汉字叫做“品”。)
    大家可以看到三项运动的选手,在比赛中经常带有闹钟功能手表,每15分钟提醒自己喝水,就是要让身体随时保持“饱水状态”。“水袋包”也是一个好办法!随时随地,可以一口一口吸取。摄取水分的同时,也要吃点盐分或喝电解水,以求钾钠平衡,喝市面上的运动饮料是最简易的方式。有些车友为求方便,会在便利店购买瓶装水,不过,因应减碳时代,我们希望大家能够自己带饮用水,还特别开发了1000ml大容量的水壶,符合长途骑程的需求。

                   水分过量与不足,都是危险

    有些人觉得在骑车要随时喝水很麻烦,所以在出发前,一次喝下1000ml的水以为省事,其实这是自找麻烦!因为身体一下无法消化这么多的水分,不但会冲淡血液的成分,造成水肿,更会使人感到不舒服,增加心脏的负担,甚至诱发心脏衰竭。
    如果人体内的水分严重不足,不仅会严重影响正常的生理运作,甚至会有生命危险的!就是常听到的“脱水”,脱水就好像盆栽忘记了浇水会枯萎一样,只要及时浇水,也许还可以救活,但是如果是严重的缺水,就不是掉叶而已,甚至会整棵坏死,再也救不活。
    人体只要脱水30%就会导致死亡,所以如果发现有脱水严重的患者时医护人员为了争取时效,会将生理盐水直接滴注入脱水患者的血管中,这是争取活命的黄金时间。

                     如何边骑车边喝水?

    在自行车比赛当中,往往有补水站。选手要在不减速的情况下,从补给人员的手中或桌台上,取下水壶,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平时就该勤加练习。否则错过补水站或没有拿到水,会影响生理,更会影响心理。
    骑士补给水的镜头,是校长最喜欢看的赛中情节之一,那种拼命支持补给,大吼大叫,鼓励选手的样子,以及接受到补给的选手频频点头致谢的神情,那种美实在令人感动。环法大赛,就好像是一种数节火箭升空的团队作业,一节节的动力,将最前头送往太空。
    古曰:“一将成名,万骨成灰”,就是同样的道理,成名立万的七届冠军的蓝斯。阿姆斯特朗,如果没有全部队友来支持、护航等牺牲,让他不必减速来取补给、替他顶风开路等,是不可能有这番成就的,牺牲多数的小我,来完成一个大我,团队精神至高的表现。也许,这就是自行车环法大赛风靡世界的原因吧!
    我们一般骑行虽然不必像比赛选手需练习取水的技巧,但是边喝水边骑车,还是得小心注意,除了选用专用水壶增加方便性外,还要注意视线问题,曾经就有车友发生过因为喝水时,错误的饮水方式,让水壶挡住视线而发生车祸,不得不慎。边骑车边喝水的要领,先定神看前方,确认车况良好,再伸手拿水壶,斜送入嘴,不要挡住视线,10秒内完成喝水的动作,避免路况变化反映不及。下坡路段绝对不能喝水,极危险!

                    多喝水,好处多

    大家都知道人体的70%是水分,虽然“水”本身不具营养效益,但却负有更重大的责任。根据研究报告指出,75%的人,长期处于脱水状态,37%的人,常常把口渴误作饥饿感,而拼命吃东西,结果越吃越口渴,其实有些时候不是真的肚子饿,而是口渴,只要多喝水,就能消除饥饿感。水分不足,还是造成日间疲倦的主要原因。所以要再次叮咛大家,喝水的重要性,日常要多喝水,在运动的前、中、后,更要养成喝水的习惯。

水,主宰人体的生理运作

    水,提供人体营养(血液)的运输、补充、平衡、排毒(流汗、排尿及排便)及调节体温等功效。
    水,让人体的生理运作机能,运作顺畅。
    多喝水,不但可以养颜美容,湿润皮肤、防止衰老、解决便秘、甚至治疗感冒、预防结石、膀胱炎、尿道炎及安定神经等。
    早上空腹喝水,可以使人清醒,同时可以补充血液中的水分,稀释血液浓度,舒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使人清爽,也有预防脑溢血及心肌梗死之功效,对通便也很有帮助。
    餐前60分钟喝水,可得到充分的消化液,增进消化。
    即使是轻微的水分不足,也可令新陈代谢减慢3%之多。
    2%的水分下降,会造成短暂记忆模糊,影响基本运算和集中能力。
    口渴常感会让人误以为是饥饿感,将过多的食物吃下肚,吃了食物却没有解决“渴”的问题。适时的补充水分才不会让身体有这种“错觉”产生。

第21课
        预防抽筋及对策


    运动中最普遍会遇到的问题就是“抽筋”,自行车运动也是。抽筋虽然经过缓和很快就能恢复,但是突如其来的一抽,往往会让人痛得措手不及,很有可能导致意外。抽筋是可以预防的,了解原因,就可以避免抽筋,让骑车更安全。

                    造成抽筋的原因

    造成抽筋不外乎是以下的原因,常抽筋的朋友,看看你是因为那一点而造成的,经过分析就不难找到答案了。

身体与环境温度差7度

    当身体与环境差7度而抽筋的典型运动,发生最多的就是“游泳”。因为当身体的体温突然接触相差7度以上的外界温度时,就容易发生抽筋,所以下水前充分热身后iu,泼水于身体可以让体温适应水温。寒冷的半夜里突然脚抽筋,也是因为脚没有盖到棉被所发生的温度差所致。登山的途中休息太久,脚温过低,也会发生脚抽筋。

钾钠不平衡

    这一类型抽筋最典型常发生的地点,就是三温暖。大量的流汗后iu,只喝水分,容易造成体内钾、钠不平衡而引起抽筋的现象。人体是生化作用,钾的作用是使肌肉收缩,而钠是放松肌肉,如果缺钠的平衡,肌肉只有收缩,易抽筋。
    三项运动,曾发生因大量喝白水,而发生电解质及钾钠不平衡,甚至严重缺“钠”,引起心脏功能障碍,这是会出人命的。运动中吃香蕉,也有平衡钾钠之功用,运动饮料都有添加“钠”的成分,可以补给。

乙酰胆碱

    身体是很奇妙的组织。当肌肉已经无法承担超量的运动时,就会释放乙酰胆碱,让人动不了的一种“自救机制”。处理对策就是要休息,再以相反的方向轻轻拉开,然后用手向四侧按摩(可涂拭喜适牌的运动健力充电液、热力或思舒)。当晚,尽可能热敷,将乙酰胆碱推开,使肌肉不打结,否则乙酰胆碱会留在肌肉中,继续捣蛋一阵子。

受到强烈打击

    肌肉等软件组织,受到强烈打击挫伤时,也会抽筋打结。

代谢不良

    最典型就是糖尿病倾向,因代谢不良而造成肌肉里水分太多,肌肉无法顺畅地收缩,所以经常容易抽筋的人,要去检查是否有糖尿病的倾向。

静脉曲张

    长时间站立的工作,静脉瓣失灵,易堆积“乙酰胆碱”。

钙的不足

    年纪大、孕妇或骨质疏松者。

                    单车运动造成的抽筋伤害

    运动时抽筋,同时也是警告我们现在的运动量,已超过目前能力,代表平时的运动量不够,还要多加锻炼才行。
    除了上述个人身体的因素外,骑自行车时发生抽筋,很有可能是下面的原因,也是值得各位骑士们注意与检讨的。

齿比

    齿比“重”也是造成抽筋原因之一。可以试踏轻一点的齿比(UCI规定青少年的齿比,比成年人为轻,就是为了保护未成年的发育),勤练踏频,绝对是正确的方法。
    在爬“陡坡”或“颠簸”的地段,选用轻一齿的齿比,就会有意想不到的优势。虽然齿比轻时,有时会让人觉得不耐烦,但只要不心急,放松心情,平时练好“拉脚”的功夫,骑行起来自然轻松,慢慢地就能体会轻齿比的好处。

乘车姿势的不当

    车座太低、太前或太后,都会形成膝盖或肌肉负担,造成抽筋。曾有车座太低,造成膝盖内的十字韧带断裂之案例,骑车姿势,请参照前面要点加以训练。

                    抽筋时的紧急处理

    抽筋时,要尽快减缓不适感,紧急处理的要点,就是把抽筋的地方,往相反方向拉直。
心情放轻松。
手臂抽筋时,轻轻拉直。
腹部抽筋时,轻轻把腹部垫高拉直腹肌。
小腿抽筋时,轻轻把脚板拉成直角或站立(半夜小腿抽筋的对策)。
大腿前面抽筋时,轻轻用手腕放在膝盖后方,将腿往后弯曲,使大腿前面抽筋的肌肉拉直。另一方法就是蹲下,将脚跟着地,双手放在两腿之间,恰似练蛤蟆功,站立时,头要下钩,弓呈猫背,慢慢站起来,从腰椎开始往上,一节节地拉直,最后停顿一下才抬头,如此才不会昏天黑地,甚至昏倒。此式是本校强力推荐的招式。不但消除或防患抽筋,而且减轻心脏负荷,迅速消除疲劳。
大腿后面抽筋时,轻轻将整只腿拉直。(猛练“拉脚”后,就会抽此大腿后面肌肉)。
骑车当中发生抽筋,除了紧急处理之后,回家后需要热敷(36度)及涂药按摩,将乙酰胆碱推开稀释之,否则抽筋将易于再发。

                    骑车防止抽筋有技巧

技巧1  热身收操不可少

    运动前的热身及运动后收操当中,均要做拉筋的动作。

技巧2  平衡钾钠吃点盐

    运动当中,补充水分,也可饮用运动饮料,能同时补充钠(盐分)以及电解水,使体内钾钠平衡,能让胃肠迅速吸收,减轻胃肠的重量负担。吃水果蘸盐,除不但更好吃之外,还有平衡钾钠的作用。

技巧3  舒展拉筋,提神除劳

    舒展拉筋:运动(尤其爬坡)中的舒展拉筋及休息也很重要,养成边“拉筋”边休息的好习惯,防止抽筋,提神又消除疲劳。

第22堂课
严防中暑,防晒第一


    有一次校长在初夏早上,背向朝阳,攀爬长坡,竟然脸色苍白、盗汗、心跳加快而气乱喘、头昏目眩、恶心欲吐,心想应该是中暑了,赶紧找阴影处,躺着休息近60分钟。因臭氧层破洞,紫外线是以前的50倍。紫外线虽然可以帮助胆固醇转成Ω3,让脂肪变少。但是连续晒超过30 分钟,就会伤害皮肤。皮肤水分就会被蒸发、変皱、形成黑斑、甚至致癌,所以,防晒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天热缺水,小心中暑

    中暑,“日照病”的一种,因为炙热的环境,所造成的“脱水状态”。以下状况易发生中暑情形,稍加注意,即可避免。
1.前一晚没有睡好,睡眠不佳会让精神状况不好,容易中暑。
2.大热天在通风不良的体育馆内,作长时间的激烈运动。
3.体内自动调节体温的功能失去平衡,服装散热不良,没戴帽子或没喝水而让大肠温度过高所造成。
4.没能及时补充水分,所造成的“脱水症状”。
    所以要预防中暑,很简单,只要随时充分补给水分以及穿着排汗功能的服装。不过如果不小心发生中暑情形时,要到阴凉处休息及喝水补充水分,想办法降低体温,如喷洒凉水于上半身,或用凉湿毛巾覆盖颈部、腋下及大腿内部等大动脉处。如果没有改善,应立即送医院治疗,中暑脱水,有关生命不可怠慢。

                    防晒,男女老幼一起来

    日照病的另一个主要伤害,就是皮肤晒伤,造成的主凶,就是紫外线,紫外线主要有:UVA(长波)、UVB(中波)及UVC(短波)三种。
UVA(长波):能量高,能深入真皮层,破坏胶原蛋白、弹性纤维,待累积一段时候,才会突然引爆皱纹及皮肤老化的隐形杀手。
UVB(中波):射入表皮层会造成皮肤泛红、变黑及刺痛。除了出现黑斑之外,若伤到真皮层,则会造成血管扩张,而感到灼烫刺痛、发炎、红肿而发热,接着引起皮肤深层的化学反应,释放大量的过敏物质,引起发痒,结果是立即性的。24小时以后脱皮发炎,进而产生水泡,甚至渗出体液。而且,将来极有可能病变诱发成皮肤癌。
UVC(短波):最能致癌,本来短波透过大气层时,本应被臭氧层所吸收,而无法到达地表。可是因为臭氧层被人为污染所破坏,产生破洞。现今全世界各国很紧张,想尽办法要阻止恶化及挽回臭氧层,以防UVC波到达地表,造成人类的浩劫。
    晒太阳,有益于健康,可是晒太久,反而有伤害。80%皮肤的老化皆由紫外光线所造成,不可不慎防。近年的紫外光线量的增加,约为10年前的50倍!紫外线人类肉眼看不到,等到皮肤有所反应时,已经造成了某种程度的伤害,清晨、黄昏之紫外线,也不可等闲视之。

                    防晒油,骑行前必擦!

    防晒油是以二氧化钛为基本材料,涂抹在皮肤上形成一层的隔离膜,把紫外线隔离。不过防晒油会因为皮肤排汗而流失,故需要每1--2小时再涂补。
    在各式的防晒油里,以PH5.5德国的施巴防晒保湿系列为最佳。
    其他如资生堂、妮维雅等,这些可信赖的品牌。基本上,防晒油都是延长耐晒为主要诉求的挑选,防晒油的挑选还要注意SPH值、PA值、是否为弱酸PH5.5,及依个人需求,选择其他可保湿、防水的功能,或含有维生素A、E及芦荟的成分。

                    挑选防晒油三大指标

SPF值(Sun Protective Factor):能有效隔绝UVB的数值,可以延长耐晒时间的倍数,数目越大表示防晒效果越持久,一般都建议至少15倍的SPF15(可以阻挡93.3%的UVB波)或30倍的SPF30(可以阻挡96.7%的UVB波),有些人使用超过30倍以上的防晒油,较易引发皮肤过敏。防晒油只能延长耐晒,不能完全隔绝紫外光,故不必迷信太高系数的产品,防晒措施及晒后的保养,才有更正面的意义。
PA值:有效隔绝UVA,“+”是代表隔绝强度,“+”越多越强,但一般都建议“+++”的,如PA+++。
PH5.5的弱酸性:最新趋向的讲究,因为健康皮肤是PH5.5的弱酸性,所以选择相近数值的防晒油对皮肤较好。皮肤细胞,会因日晒而脱水皱缩,保湿就有防止皮肤老化的功能。尤其,晒后保养的工夫,就是保湿。防晒油,有保湿的功能,那就是弱酸值PH5.5.
    特别针对女性车友(男性车友也是一样)的美白防晒防雀斑,弱酸性PH5.5防晒油,施巴“防晒保湿面霜SPF 28”及“防晒保湿乳液SPF20”及“晒后嫩白乳液”为最佳。弱酸PH值5.5,是最敏感及幼嫩皮肤的防晒及防水保湿的圣品,还是澳洲悉尼奥运、德国国家选手、台湾代表队等,指定的防晒保养品。

                    骑行防晒要领

必擦防晒油: 选择自己喜欢与适用的防晒油,出发前30分钟,或在洗脸后涂抹在衣服罩不到的地方,尤其要加强后颈、耳朵、前额、鼻头、颧骨、前臂及膝盖上方的四头肌处等,记得每1--2小时需再充一次。有些男性为了“耍MAN”,怕被人笑娘娘腔,对于涂防晒油有抗拒的心里。防晒,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皮肤,逞英雄,只会让皮肤伤害,加速老化,甚至得癌症,实在不值得!
进行双重防晒: 擦完防晒油后最好再加穿袖套,虽然脸已经用遮脸巾包成像蒙面侠似得,身体也已排汗衣包覆,但最好在脸部及最易受到日晒的肩背部,也能事先涂抹防晒油,达到双重防护的功效。
戴上头巾:  头巾可以帮助吸汗排汗,使汗水不会滴入眼睛,还可以降低头皮上1度的日晒温度,所以最好先戴上头巾后,再戴头盔。
头发防晒:头发和皮肤都是角质层演化而来的,呈弱酸PH4.5--6.0是健康的,如果头发PH在8--11,则是干燥粗糙,当PH在11--14时,头发会脆弱易断,所以日晒会导致头发分叉或断裂,想保护你的秀发,可以挑选针对头发防晒保养的防晒液来做预防。
骑行后的清洗防护: 汗水中的盐分,会伤害头发与皮肤,加上脸部及皮肤,加上脸部及皮肤原本是为弱酸性,却因汗水而呈碱性,容易滋长细菌而受感染,所以骑行后要及早洗净身体与头发。有晒红的部位,可用冰敷,以达降温及保湿作用,女性最好再涂抹保湿的保养乳液,以防止皱纹老化。

第23堂课  
    呼气吐气,呼走身体废气


    运动时,需要更快的代谢作用,一方面补给,同时另一方面带走代谢的废物,于是加快心跳促进循环,废物利用呼吸、排汗、排尿三路排出体外,以免自体中毒。
    呼吸、心跳和排尿,是生命迹象的指标。其中呼吸器官,在人体当中,由两组不同神经及肌肉系统所组成,是唯一可以用意识控制,完全无意识地进行的奇妙器官。

                    腹部呼吸,有最佳的换气效果

    控制呼吸,可以提升精神,促进身体健康,以前老祖宗打坐,练习吐纳,气沉丹田,就是腹部呼吸!(印度传来的瑜伽,也是腹部呼吸)我们骑自行车时,利用腹部呼气进行换气,也可以得到最佳的换气效果。
    因为胸部呼吸主要是用肺脏的上部及中部,甚少用到下部,腹部呼吸则是用横膈膜往下拉长,增大肺脏体积,完全全面的使用肺脏,不但是上部及中部,尤其气要充满到下部的肺尖,所以可以得到最佳的换气效果。

                    不闭气,才是正确的自行车有氧运动

    自行车,是最有效的有氧运动,无氧运动和有氧运动之不同,是在于能量供应系统的不一样,有氧运动,当需要冲刺的时候,也会变成无氧系统的能量供应。
    有氧运动是需要用燃烧氧气来取得热能;无氧运动则是热量转换来补给,无法取得燃烧热能。单车虽然是有氧运动,但可惜的是,有些人在“缩小腹、立骨盆”时,会不知如何呼吸,或忘记呼吸,变成“欠氧”状态,导致头晕恶心,所以要特别留意呼吸!
    有些车友为了换取更多的氧气而故意慢慢吐气,慢慢吐气会跟不上踩踏的节奏,反而是不适的。
    不用氧气燃烧的无氧运动,以60千克体重的选手来看,不呼吸顶多可以第一段支持8--10秒而已,不用氧气燃烧尚有第二段的分解热能约33秒,但会产生乳酸,太多的乳酸堆积,不但会扰乱筋的收缩,甚至停止。无氧运动的能量供应系统,只能供应约8秒+33秒,40--60秒的能量能量而已。例如,200--400米全力赛跑后,肌肉也差不多堆积多量乳酸,赛后不但会感觉到呼吸困难,还会有肌肉又僵硬又痛的感觉,就是这个道理。

第24堂课
    心跳数,骑行的健康指标


    自行车运动,是提升心肺功能的最佳运动,促进身体健康,是个杰出的“有氧运动”。在美国,还被医师建议是心脏手术后绝佳的复建运动之一。
    不过既然骑自行车可以提升心肺功能,我们要用什么方式?是否真的有达到效果呢?这就是校长要带大家来一同了解的功课。

    “心跳管理”简单的说,就是用“心跳数”的快慢,来测定并管理运动的强度。如果两个同年龄的人,一同骑车在同样的路段上,心跳90bpm与心跳130bpm的心脏相比较,绝对是心跳90下的心脏,成绩比较卓越,就像老选手李福祥,在巅峰期的平静心跳,才35下左右,因为金牌选手们强而有力的心脏,每一次打出去的血量已足够使用,每一次输送的血液量比一般人多,所以强。
    在运动学里,心跳管理是一门专门且专业的学问,我们虽然不必像运动员般有这么严格的要求与管理,但是了解与掌握自己运动后的身体状况,才能保持良好的状态,并避免造成运动伤害与危险。

                    如何计算“安全心跳数”

    心脏的跳动,是不可能无限制的加快,所以有人体的极限是220跳之说,但是一般人(非选手)的安全范围,以170跳为最高限。要防止运动伤害,以“心跳数”及“年龄”为参数,来管理适量的运动范围。

测量心跳

    测量心跳很简单,古老方法,用两指按劲动脉处,稍加把脉便可知道“心跳数bpm”,可惜在运动中,就无法测知。不过高科技的“心率表”出现之后,使用“心率表”来做“心跳的管理”,最为便捷。



    介绍三种计算公式给大家参考:
(A)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男性以220的参考值计算,女性则以226.
(220-年龄)*目标强度(0.4--0.9等)=目标心跳。
    如果,以减肥目标的人,目标强度通常以0.6为基准点。再逐渐提高目标强度(0.7--0.8等)。60岁的最低运动强度的目标心跳,为(220-60)*0.6=96跳。
    40岁的最低运动强度的目标心跳,为(220-40)*0.6=108跳。
(B)前荣总运动医学主任吴浚哲先生,他提出的方案综合各个学派的理论,以中心心跳数为中心,并设危险界限、上限、下限之安全范围,是最为完备及方便。运动的最高心跳,以不超过各年龄“上限”为原则。运动的最低心跳数,如果低于100以下,运动效果就差了。不过此表不适用于选手及身体衰弱者,因为选手通常要达到170跳以上,才能获得微血管扩增效果,才会有夺标的机会;而身体衰弱或是有心脏相关疾病的人,就一定要先和专业医师商量讨论,再来设定安全心跳范围。
(C)我们参考了一位喜爱自行车运动的先驱---鸟山新一医师,所制订的单车健康功课表,搭配上吴主任上述的方法,重新整理出三个阶段的健康功课表。

                   健康人运动心跳的安全范围

  年龄         危险界限    安全上限    中心+/- 20    下限
50-60以上     160         140          120          100
  40           170         150          130          110
  30           180         160          140          120
  20           190         170          150          130

一、自我测验期
    主要测验心脏的负荷能力,计算公式为:“安静”时的脉动+30=心跳目标。
    首先测定“安静”时的脉动,譬如72跳+30=102跳,暂以100跳为最低下限的心跳目标,骑车10分钟后:
1.如果感觉不舒服,立即中止,一定要去作专科的身体检查。
2.身体没有觉得任何不适,即是通过“自我测验”,可以正式做单车运动。

二、确认期

    以自我测验期的心跳数再加10跳,即为110跳为心跳的初期目标,骑车10分钟后:
1。感觉不舒服,立即改回“100跳”的目标。
2.没有感到不适,可以继续以“110跳”为目标。
3。经数周的训练后,感觉不错时,可以再加5跳,以此类推到年龄“安全上限心跳”为止。

三。实施期

    经过自我测验和确认之后,就可以依照个人的不同需求,来进行持之以恒的练习,照表操练,一定会有所成效的。
1.成人病预防:以“年龄的下限心跳”为目标,每天至少骑车30分钟,每周至少3--5天。
2.增强体力:以“年龄的中心心跳数”为目标,每日至少骑车30分钟每周至少3--5天。
3.减肥瘦身:“年龄的安全上限心跳”为目标,每日至少骑车30分钟(不足30分钟,就没有燃烧脂肪的功效),每周至少3--5天。另外在周日假期,增加一次至少4--6小时的骑车,约可以消耗2000--3000的卡路里,以不超过“年龄的安全上限目标”为安全原则,如果能再搭配“少油餐”更好,但千万不可空腹骑车以免血糖降太多,而引起昏倒,一定要小心。

                    提高心跳数的方法

    开始骑车时,需先花15--20分钟以上热身骑,再慢慢逐渐加重运动强度,使心跳加快到“目标的中心心跳数”,再持续“目标的心跳数”至少20--30分钟。可以的话,持续60分钟以上,更有加倍瘦身、强壮体魄的效果。结束前,再花10分钟把心跳数降回100以下正常数,记得运动前后的拉筋操也很重要。
    要加重运动量,提高心跳数 有两种方法:(1)把齿比加重(2)把脚踏回转速加快。我们是比较赞成以脚踏回转加快的方法,来提高心跳数,因为脚踏的快速回转,可以锻炼耐力,不仅不会加重膝盖的负担,而且还会燃烧更多的脂肪,更具瘦身效果。

                    挑战心跳上限,极危险!

    有些人会想,为什么要这么在意自己的心跳数,为什么需要做心跳管理,校长自己就有“心跳飙过界”的亲身体验。在59岁时心跳上限为140跳,当心跳到140跳时,可以感到心跳怦然作响,到150跳时,心脏快要从嘴巴跳出来,跳到160跳时,开始恶心不舒服。还有一次,在初夏攀爬“仔坪野趣温泉”,在碎石路况非常不良的陡坡3.7公里攀登海拔200米,当时上午9点多,毒阳又无风,感觉到心怦怦跳,低头一看心率表,已经到了170跳,超过了危险界限,赶快找一个阴凉处休息,其后回家休息至晚上,仍感到恶心疲惫不舒服。大家千万不要拿自己生命开玩笑,务必遵守心跳上限的安全原则。心跳管理可以灵活的运用,而不是一成不变,譬如气候等因素不同时,应有不同的应对。在夏季的日正当中,心脏较易疲劳,目标心跳应该再减10跳。如果感觉身体不适,一定要先减5--10跳,累了就要休息,千万不可逞强硬撑。

第25堂课
    善用心率表才能有效管理运动强度


    心脏的功能,随年龄增长而衰退,所以,要以年龄别来计算,并考虑个人差的运动习惯与体质的不同,来分别实施各个年龄不同之运动强度的管理。心跳数的快慢和运动强度是有相关联的,运动的强度强,则心跳快,故以心跳数的快慢,来管理运动强度,是正确的科学概念。

                     心率表,是个人专属“电子教练”


    心率表就好像是一名个人专属教练,可以从心跳数来监督控制运动员过程,进而掌握他(她)的体能状态,并进一步拟定新的训练计划。这就是心率表是一位“电子教练”的道理!心跳率不同年龄别运动强度的“心跳监控”不同,所追求的目的与过程也不同。“心跳管理”是自己把运动强度,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不要超过,也不要不及。

                    骑愈快、踩越重,愈能瘦身吗?大错特错!

    运动强度和心跳快慢有关。生命的五迹象:排尿、体温、血压、呼吸及心跳率,只有心率表是惟一可以在运动当中,实时反映运动强度的利器。运动强度强,则产生的代谢物变多,心跳就会加快,将代谢物快速带走,所以心跳的快慢,是可以控制运动强度的强弱。
    而且,在各个不同之“运动目的”里,用不同的最高心跳率的范围来管理运动强度,以求最高的目的及运动效果。最高心跳率,因和运动强度成正比,百分比越高,则越强。要记住,骑太快或踩太重时,对健身或瘦身并无太大的帮助。
    运动中培养体力以提升心肺功能为目的,最有效的心跳率是70%--80%。可是,除非你已经是习惯骑单车运动的车友,否则不可以贸然挑战这样的强度。当(最高心跳率)超过80%--90%时,身体的血液会因为来不及供应氧气,而没办法燃烧脂肪。当运动强度超过85%以上,身体来不及燃烧氧气,会变成无氧运动,不但不是在健身,更不适合减肥。

                    心脏的优劣,是在于心跳恢复的快慢

    老人医学说,当人在60岁以上,每增一岁,运动强度的心跳,应该更递减,而年轻人通常比年老人的心跳“快”,同行时年轻人的心跳较高,并非代表心脏机能较劣比较心脏机能孰优,依恢复时间的快慢而定,恢复时间快者心脏较好,例如心跳率从85%降到65%,需要45秒,强于需要60秒的。

                    “3312”制,是最佳运动频率与运动强度

    实施“运动目的的最大心跳率”时,请采用渐进式。由“培养基本的体力”开始,数周后再提升到“减肥塑身”。以此类推,慢慢提升到“有氧运动的界限”的阶段。
    每次提升到新的心跳率范围时,如果觉得不适,那就不宜贸然超越。锻炼一阵子后,再决定是否进阶。选择自己的心跳目标时,请注意本校校训“不逞强”的原则。
    运动医学界,提倡“333制”,意思是说每周至少运动2次,一次至少30分钟,每次心跳要130bpm.不过,我们却认为130bpm的强度太强了,尤其自行车在平路上行驶,不但不易达到130bpm(相当于时速28--30公里/小时),对于“非选手”而言,速度是快了一点,不符合路上行车安全的考虑。
    每周至少运动2次,一次至少30分钟,每次心跳要120bpm.“减肥塑身”的心跳,大部分都在120bpm左右。42岁(2002年)的选手李福祥表示,120bpm对他身体内的血流及肌肉收缩,是最舒服的心跳。所以,我们提倡“3312制”,虽然说100bpm,才有运动效果,其实120bpm才是真正最佳减肥塑身的运动强度,也是最舒服的运动心跳区域。
    以校长年纪,也证实120bpm是最适当的,当急步快行,最快是110bpm而已,要跑步才能到达120bpm,而且是喘气如牛。可是当骑车的心跳120bpm时,时速是20--25公里,不但不会喘气如牛,而且是最舒畅心跳。由此更可以证明,自行车是比跑步温和的运动。

                    优质运动三条件,频率、时间、强度

    不管是“333制”或是“3312制”,都是要以优质的运动三条件“频率、时间、强度”为准。运动的效果,需要持续性,所以“何时运动,运动多久,运动强度多少”是很重要的课题。并要搭配“锻炼、休息、营养”三要素。

第26堂课
    如何计算齿比&踏频


    单车运动是一种体力、毅力与智能并重的战争,选手们如何应用齿比来夺标,就是一种战术运用,先提高快速踏频练习、加重齿比,是单车选手练习的不二法门。
    我们一般车友虽不用到这么高阶的练习,但是身为单车爱好者,不可不知齿比与踏频是什么!当两台外形相似的自行车,为什么别人就可以骑高山如平地一般轻松,这其中的秘密,就是由自行车的齿比大小来决定。

                    如何计算齿比?

    齿比可以分为两种:
(1)  “单纯”的齿比 前大盘44T带动后面飞轮的11T,就是44T/11T=4的齿轮比,表示当你踩动脚踏1圈时,后轮要绕4圈的意思。
(2)  “行进”的齿比 除了单纯化的齿比44T/11T=4的齿比之外,再加上车轮的轮径大小来计算,以26"车轮的圆周2.07米,当踩动脚踏1圈时,后轮要绕4圈,即为2.07米*4圈=可以行进8.28米。

                    提高踏频,提升自我训练

    在青少年的国际自行车比赛中,会规定最高齿比的上限,目的在于限制大家齿比的重量不可过重,也是保护青少年膝盖的方式。
    我们不断强调单车应该“先练踩轻,再练踩重”,也是相同的道理。当脚踩轻时,就可提升快速踏频,不但对膝盖不会造成负担,更能锻炼肌肉的耐力,提高心肺功能。

                    训练提高RPM的方法

1  平时练习90转/每分钟

    RPM的训练,勿忘记正确的乘车姿势及拉脚的动作(踩下而往后拉勾,从80rpm进入90rpm,目标可设定在90转/每分钟。

2  长途骑行,维持在最高经济效益

    在长途骑行,就应该维持最高经济效益的RPM。何为“最高经济效益”?就像汽车行车一样,在高速公路上维持60--80公里的时候,是最省油、最经济效益的运转。
    自行车经过人体的测试,从踩力、速度及耗氧度来研究,计算出最高经济效益如下:

年轻人的最经济效益RPM:50--70转/分钟。
中老年的最经济效益RPM:60--70转/分钟。

                    校长VS国手的踏频比较

    由校长目前骑行的现状和李福祥在科罗拉多1000米场地赛的记录来做比较,让大家更了解训练回转数的意义。
    从李福祥、校长虚拟成绩与RPM的比较,可以知道RPM的踏频是多么的重要。如果,校长用和李福祥相同的齿比,却可以踩出比117.36更高的一片,那一定是校长赢!
    踏频与心跳数都能同时观察,将是最好的选择。环法比赛冠军阿姆斯特朗,他平时的训练,RPM在110踏频,惊人的耐力及爬坡力,就是这样训练出来的。

第27堂课
    长途骑行,吃什么补充体力?


    经常没有用餐就上路,是非常不好的习惯。选手尤其更应谨防被“饥饿击倒”。骑车中需要补充体力。如何才算是适时的补给动力呢?俗话说的好“休息,是为了走更长远的路”,校长也要补充一句,“补充动力,是为了健康迈向下一段路程”!

    有次周日清晨6:30,校长带一壶清水,本想只晨骑1小时就回了用早餐,故没有携带食物,没有想到在登高骑汐止的汐万路海拔530米后,竟然骑上瘾,继续探索新线路,骑完回到家,正好花了3小时。拉筋洗澡后,正在自满一个60岁出头的小老头,居然可以连续3小时没有休息及吃东西,实在有点Super!咦!忽然觉得头有点昏,还有一丝恶心呢!赶紧泡杯蜂蜜,吃片吐司面包,坐在椅子上休息了老半天才恢复。
    询问过专家,这可不是因为校长年纪大所引起的,基本上,持续2小时以上的激烈运动,一定要补充“动力”----卡路里。连续3小时的剧烈运动,没有休息,又没吃东西,血糖消耗太多,此为暂时性的“血糖不足”,如果严重不足甚至会昏倒,不可不注意!

                    运动2小时,必须补给热量

    自行车的长途骑行的定义,往往都是100公里,或2小时以上,所以一定要补给动力能源!否则一旦弹尽粮绝,不是脚软,就是昏倒。基本上,公路赛选手至少每30公里(选手平均时速为30公里/小时),等于约1小时补给一次。而登山车的车友,至少每1小时要补给一次。因为off Road坡度的关系不同于公路,故不能以公里数计。
    如果没有吃东西,就会像校长一样,导致血糖不足引起头昏恶心了。或是骑行了一阵子之后,发现双眼的焦距无法集中,,把两条白线看成三条时,也极有可能是血糖不足引起,最好赶快补充蜜水或葡萄糖水。(太疲倦,脑部缺乏养分,也容易导致眼花,可下车休息平躺,将脚抬高,即可改善。)
    所以不管是选手或是车友,都一定要养成补给动力和喝水的习惯!其要领是:骑行前、骑行中以“少量多次”的补给为原则。

                    校长推荐!最佳补给食物

    蜂蜜及水果中的单糖类(葡萄糖、果糖)等的液状饮料,最易被胃肠所吸收,是运动中补充动力的最佳来源,除此之外,下列的食物,也是校长觉得骑士们长途骑行时可以随身携带的绝佳补给食物。
香蕉:虽然传统上认为香蕉吃太多对骨头及肠胃不好,不过香蕉却是骑行活动中,最常见的补给圣品,因为它易于携带与补给,放在背后的口袋,容易存放且方便食用,只要用手剥开,加快食用。且易消化、高卡路里(100克有91大卡),有丰富的纤维素。
柠檬:洗净,不切片,慢慢用口咬并吸取果汁,不但可以提神,而且又有大量的维生素C。柠檬是碱性食物,有助于减缓体内酸化,还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功能,因为当血液浓稠时,会导致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更严重时会形成血栓堵塞血液流通。
蜂蜜:原汁分装成小瓶或稀释水,蜂蜜容易被吸收并转化为卡路里,并含有丰富的多种矿物质及营养成分,是单车活动的圣品。
椰果:易携带,易入喉的纤维类。(食用时要小心吞食,以防噎到,食用后,包装盒要记得带回,不可随手丢弃。)
巧克力:可及时补充人体在运动时消耗的热量,需注意选择不易融化的品牌,表面光滑的巧克力,其质量较好。巧克力对心血管有很好的帮助,还可以促进分泌“抗忧郁”的脑血清素,提升好心情。
牛轧糖:内含花生,可嚼出口水。
葡萄干:易入喉,又含有高度的热量及多种矿物质及营养分。
葡萄糖水:李福祥的最爱,白开水加葡萄糖,简单且有效便宜。
运动饮料:运动饮料成分接近人体体液的电解质溶液,可以迅速被人体吸收,并且不增加肠胃负荷。运动饮料主要功能,可补充水分、平衡钾钠及电解质,以防脱水与抽筋。
ENERGY BAR:欧美国家很流行在运动中食用ENERGY BAR等类似糖果的食物,主要是便于携带,易于吞食,快速提供热量以及饱腹感。缺点就是贵了点,含巧克力之故,还易融化。
酸奶:补充氨基酸,修补损耗的肌肉。可把体内坏菌赶走,帮助通便。
润喉糖:自行车时,不断地呼气,会容易口干,尤其在寒冬中,吃润喉糖可以滋润喉咙。润喉糖均有糖分,正好符合单车活动中,至少每小时或30公里,需补充热能的原则。各色样的润喉糖当中,可选择较有“药效”的成分,例如蜂胶、罗汉果、枇杷等。
话梅:话梅时对心血管很好的食物,有提神、提高食欲的效果,含有盐巴,可以随便补充盐分。选择小颗粒的本土梅,最好有核,可以含比较久。要注意选择没有防腐剂或其它人工添加物。
芝麻坚果酱:淀粉和醣类能快速转换成能量。意大利选手在比赛当天早餐,一定是吃面包加果酱,吃下去2小时后就可以马上转换成能量。

第28堂课
自行车减肥,成功经验大公开 
    子曰:“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我们KHS单车学校的黄副校长,竟然靠着骑自行车,在4个月内,不声不响地偷偷减掉15千克的肥肉,实在太神奇了!相信很多人睁大了眼睛,想看看到底是怎么个骑法,可以如此瘦身有成,希望藉由分享这样的成功案例,来鼓舞其他爱骑自行车又想瘦身的车友们,一同加入“瘦身骑”的行列,说不定下次分享瘦身经验的就是你!


                    4个月甩掉15千克

    我们由骑行、运动、饮食等各个层面来一窥副校长在这四个月里,究竟做了哪些改变,达到如此惊人的效果。
    根据自行车运动医学上的数据表示,要让身体燃烧脂肪的条件:心跳要100跳以上,持续30分钟以上,让体内有足够的氧气,才能达到减肥的效果。副校长决定瘦身后,便依照此原则,并由原本一周两次,增加到天天骑行的运动量。
    除了骑车外,还加上每天晚上做仰卧起“胸”的运动,因为一般常做仰卧起“坐”,容易伤及腰部,而仰卧起“胸”同样是双手抱头,从卧起胸即可,单用腹肌,不靠背肌与腰肌,运动伤害较小。从第1天做10下,肚皮就痛了,到今天一口气可以做100下,而且还持续了一个礼拜!
    减肥期间,受到天候及一些外在因素的改变,副校长也想办法一一克服障碍。天气差是所有骑士们的痛,为了可以风雨无阻不间断地进行减肥之路,向校长借了一台KHS的飞轮车Spin Cycle(ROBIX室内固定自行车),即使是雨天还是可以骑车练功兼运动,或是穿上防雨风衣,风雨无阻继续出外骑行。如果遇到外地出差,车厢内放上一台折叠车,无论是上山下海,每日早晨一定照常5点出门骑60分钟。

                    享瘦,不用节食

    副校长减肥期间并没有吃特别的减肥餐或节食,三餐还是照吃,量还是一样多!不过以前几乎每日必备的三花焢肉,,基于健康与减肥的考虑,则强制减量;平时闲暇没事喜欢吃的花生米及油炸品的零嘴,也克制少吃,其他的饮食习惯则一如既往,并没有因为要减肥而让自己饿肚子。
    副校长开心的减肥成功,只是减肥后要伤脑筋他多花一笔置装费,重新添购小尺寸的衣服,这种花钱心情却是快乐的,我想应该是令人羡慕的吧。

                    自行车减肥,阶段性增量

    根据国外自行车减肥的研究指出,长途骑行,绝对有助于维持腰围曲线。因为自行车的运动强度是“温和”但却是“持久”又最有效的有氧运动,故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及燃烧脂肪。
1.每周至少3--4次的60分钟骑行。
2.每周至少有一次强度较高(心跳在年龄安全上限)的骑行(爬坡或快速)。加强运动量及运动强度。
3.每周末的120分钟以上的骑行。

骑行减肥计划表

    提醒大家实行“自行车减肥”要采取阶段性的加强,千万不要一下子太拼,应该是要由轻加重,适应后再逐渐提高运动强度,否则只有三分钟热度很快就宣告投降。
第一个月低强度的骑行:主要是养成骑自行车的运动习惯,不可太拼命,以防受伤,也不必太注意体重的变化。大约时速15--20公里,心跳100--110bpm之间,大约是可边骑边讲话的程度,以享受骑车的乐趣为主。骑行时间,30--60分钟。
第二个月中强度的骑行:大约时速20--25公里,心跳120--130bpm,踏频60--80rpm,每次骑行时间提高到60--120分钟。路线选择较有坡度变化的地段,并且能保持匀速。

体力培养

第三个月短时间高强度的“间歇训练”:第三个月后,可选择维持第二个月的强度或再加强体力培养。每次骑行当中,在充分暖身后就可以进行4--5次的“全力冲刺”,逐渐提高到7--8次。每次的“全力冲刺”要维持10秒,逐渐提高到20秒。
    每次的“全力冲刺”之间,必要等待体力的充分恢复,再复始。“间歇训练”是自行车选手提升体能及战斗力的特练,虽然十分辛苦,但战斗力可倍增值得辛苦练习!训练时,最好找有经验的车友或教练在一旁辅助。(注意!路上安全!)

持之以恒,不间断的自行车生活

    其实减肥最难是难在要有坚定的决心,并持之以恒。尤其自行车骑行会受到外在不断考验,像是连日长雨或是寒冬会让人断断续续,容易产生懈怠,这些懈怠就会成为中断的借口,失败的主因,不过基本上,只要不连续三天停止练习,就不算中断。参加自行车俱乐部,也是一个不会懈怠的方法。
    只要将自行车融入生活作息的一部分,就对了。刚开始也许是刻意为了健康或是减肥或是流行风潮,才开始接触自行车,但是希望当大家发现骑车的乐趣与好处之后,可以当作是一种“永续经营”的理念,持之以恒。只要三个月,一定会发现身体变化。

第29堂课
    单车减肥怎么吃?

    通常饭后2小时运动燃烧的卡路里,是来自食物中的“糖类”。而饭后3 小时以上的动力,是来自食物中的“脂肪”,及储存在肝脏和肌肉里的“肝糖”。所以,早餐与午餐里所摄取的“糖类”和“脂肪”,都是饭后活动的主要动力来源。因晚餐后的活动量较少,故要避免“过量”的摄取“糖类”和“脂肪”,过量就成了“长胖”的原因了。

    睡前2选手前,不宜摄取食物,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储存转化为“脂肪”。古人云:“早餐吃饱,午餐吃好,晚餐吃少。”就是同样的道理!除了掌握吃的时间外,进行自行车减肥期间,还要多加注意一下事项。
不节食:自行车减肥时,一定要吃食物,尤其是长途骑行,千万不能进行节食或断食,否则会因欠血糖而感到头晕,甚至昏倒。运动减肥,主要目的是要消耗脂肪,可是,不吃东西就没有血糖可烧,也就不能燃烧脂肪,身体只好改烧蛋白质来充数,取燃蛋白质后的代谢物是很毒的,如果不能实时排泄而残留在体内,就会有“体力衰退”、“自身中毒”及诱发痛风等不良现象发生,这就是自行车减肥一定要吃食物的道理。
要喝水:减肥一定,一定要大量补充水分,以防止脱水。减重是减“肥”,而不是减“水”,不以减少水分重量,来骗自己好像有变瘦,这是不健康的。自行车运动,每小时大约要补给500--600ml的水分,身体水分不足时,会把口渴感认为是饥饿感。
摄取钙质:多喝牛奶或摄取芝麻,有足够钙质,可助肥胖细胞不摄取脂肪,故不长胖。

                    常运动,有助燃烧脂肪

    身体经过一阵温和的运动后,身体会发热、微微的出汗,就是身体已在燃烧“脂肪”的证据。虽然紧张、害羞等也会发热。出汗,但那可不是燃烧“脂肪”喔。
    储存在人体内可提供动力的有“糖类”、“脂肪”及“蛋白质”三种。供应运动用的卡路里,只有糖类与脂肪两种而已。(蛋白质只有在严重缺乏热能时才会取燃。)

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的分别:

激烈的无氧运动:能量转换完全不用氧气燃烧。
有氧运动:温和持久、长时间的自行车及马拉松是有氧运动,会先燃烧糖类,待有足够的氧气之后,再和脂肪一起燃烧。基本上,脂肪是不能够单独自己燃烧的。
燃烧脂肪的方法:一般而言,自行车是属于轻度的运动,开始骑行时,先取燃糖类,经过约30分钟后,体内有足够的氧气,糖类才会和脂肪一起燃烧。所以如果一开始就冲呀!冲呀!不但很快就累倒,而且也消耗不到脂肪,这就没有减肥效果,所以以不急不徐、不慌不忙地长时间的骑行,才会达到燃烧脂肪的效果。
    如果,一个体重60千克的人,时速15公里/小时骑行1小时,大约燃烧300卡路里,如果喝了一小罐的可乐(含有178.5卡路里),等于要骑行35分钟才能消耗掉。
    以上说明了脂肪燃烧不易的道理,所以塑造易瘦的体质,就是要常常运动,让身体有经常取燃脂肪的习惯。一个不一运动的人和一个经常运动的人相比较,即使做同样强度的运动,所燃烧的脂肪量,还是经常运动的人为多,因为一位持续运动的人身体知道如何取燃“脂肪”。这就是一曝十寒的运动效果不明显的道理。
    饮食热量最好在1200--1500卡或是每日至少运动在500--600卡。以时速20公里大约需骑行60分钟。

男女每日消耗热量表

    简易的对照表格,可以看出自己每日应该消耗多少卡路里
   
    年龄        男性              女性
    10岁        2200卡路里        2100卡路里
    13岁        2700卡路里        2400卡路里
    16--18岁    3100卡路里        2200卡路里
    18--35岁    2800卡路里        2000卡路里
    35--55岁    2500卡路里        1800卡路里
    55岁以上    2100卡路里        1500卡路里

减肥塑身/各年龄的强度管理

    减肥的自行车骑行,不要太激烈,以不飙汗,微湿的感觉,才是燃烧脂肪的状态。

        年龄              心跳数的范围bpm
        50--60岁          100--110
        40岁              110--130
        30岁              110--130
        20岁              120--140
第30堂课
  骑自行车,可控制糖尿病!

    校长有位好友,叫老陈,多年前得了糖尿病,为了靠运动来控制病情,试过了不少运动方式,最后,在自行车世界里,找到他可以很快乐的运动,又能有效控制糖尿病的方法。


                    糖尿病案例,现身说法

    陈老在5年前被宣告有糖尿病时,血糖指数“空腹131mg/dl,饭后280mg/dl”,听从医师的建议,选择了以“运动'来控制病情,因为他本身就喜欢运动,年轻时还是双环高手,可做十字架的动作呢,所以他决定进行以“运动”为主的疗法。

                                    血糖&胆固醇控制变化表
                                    血糖(空腹)70--110mg/dl             胆固醇130--200mg%
        骑车前                      160.2mg                                281mg
        骑车一个月后                116.8mg                                193mg


    刚被宣告糖尿病时,陈老刚开始选择每天慢跑3000米加40次俯卧撑,血糖很快就控制在130之内,可是也许是年纪大,总觉得膝盖不舒服,只好改打趣味性高的保龄球,没有想到打保龄球的效果不佳,血糖始终维持在130mg/dl--140mg/dl左右,降不下来。
    就在三年前开始每天骑自行车,没想到一两周后,血糖就控制在110mg/dl之内!陈老夏季每天下午3:00--5:00,冬季每天下午2:00--4:00,避开较热及较冷的时段骑行。通常从中坜出发,游绕附近乡镇,尤其沿海一带,往返1.5小时左右,中途可以看看风景,看钓鱼,喝热茶,大概骑至出汗为止,如果在途中被雨淋湿,就赶紧回家泡热水澡,以免受寒。

                    运动,可辅助控制糖尿病

    糖尿病的发病主因,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失常。人体会将淀粉类食物转变成葡萄糖,再转化成身体的燃料。胰岛素能让葡萄糖进入细胞内,但没有胰岛素时,细胞就不能取得营养,缺乏营养的细胞就会坏死。当肾与脑细胞坏死后,就无法再生。糖尿病患者就得靠注入胰岛素来帮助细胞取得营养。
    校长询问过专业医师,医师们表示,治病良方都应该在医师的掌控下进行才对。温和的运动的确可以帮助细胞取得营养。不管是先天性或是后天性胰岛素分泌不足,只要能够配合饮食控制,饭后做轻度运动,可先消耗一些血糖,并辅助细胞摄取血糖。所以,饭后骑行30分钟,的确对糖尿病的患者具有正面的意义。
    建议糖尿病的朋友,一定还是要到医院定期追踪。糖尿病,目前是无法根治的病,只能进行控制,凭借骑车运动是很好的方法,如果没办法天天骑行,至少维持每周两天以上,一次至少30分钟的运动量。李福祥常说,“不可以间断三天以上不骑车,持续运动才能有所好处”,就是这个道理。第31堂课
    重视身体出现的信号


    连续几年都有因骑车而死亡的悲剧发生,像是“老赵的故事”(有血压高,死于心脏衰竭)、阿里山之死(糖尿病患者,因血糖不足休克而死)、“蔡总的遗书”(参加130公里单车万人崇妈祖活动),这些案例让校长感触良多。每次只要看到有车友不幸受伤、失去宝贵生命新闻的时候,校长就更希望把安全骑车的观念和方法传播出去,也许这些悲剧是可以避免的。

                    骑行前,一定要注意

充足的睡眠

    行前最忌睡眠不足,曾有登山界五大天王之一位,也曾行前严重睡眠不足,而死于山中。睡眠不足、长期超时工作、心理压力过大,都会诱发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骑行前,请勿熬夜或通宵应酬,才能保持良好的骑行精神与体力。
    长期的工作劳累,身体已到达负荷的临界值,如果再加上长途骑行,将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极会有发生危险意外的可能。

充分的热身

    在运动。比赛前应花点时间做暖身。暖身运动与时间成正比,运动的时间越长,则要热身越久。一般来说,一小时的运动,大概10分钟的热身就可以了。我们一直强调热身的重要性,热身骑行主要为温热肌肉和心脏,及调节关节的功能。一般车友的热身,以15公里/小时骑行15--20分钟的热身骑,每休息15分钟以上,则需重新再热身骑15分钟。

备有足够的水与粮食

    长途旅骑的饮水及食物,绝对不可只依赖途中的便利店,一定要随身携带备用。
    在练习及比赛时,间隔40--60分钟补充食物一次,每次可补充120--150卡路里。每隔15分钟,建议喝一口电解质饮料来补充流失的汗水。特别是炎热的夏季,更是需要留意水分的摄取,要有计划的补充,千万不要等渴了才来喝水。
    对于一般人而言,如果错过能量下场,顶多是骑到肝糖原耗尽,无力前进。也有些人当血糖一直处于低位时,会表现出情绪低落、甚至会愤怒等。
    一般健康的人,长时间运动下发生低血糖昏迷的机会其实并不高。然而,对于一些血糖代谢有问题的病患,特别是糖尿病患者,运动时能量的补充需非常留意。建议随身携带测血糖的仪器,每半小时监控一次。携带说明病历卡及方糖,万一发生休克时,请身边人员把方糖放在舌下。方糖是溶解快且易携带的救命糖分,因为休克时,吃一般的糖果容易噎到。

                    维持心脏缓和的脉动

    运动时,突然加重或突然地停顿,对于心脏都有不好的影响。身体绝大多数人的不适,都是因为心脏负荷不了又勉强骑行,忽视身体发生的信号,才会导致意外的发生。
    校长一再强调热身骑与收操骑的重要,就是要让心脏的脉动可以得到缓和。
    热身骑,以时速15公里/小时骑15分钟,由正常心跳,慢慢提升到120bpm。可以“温热”肌肉及筋骨,减少运动伤害之外,“温热”心脏的意义,更为重要,时速15公里/小时骑15分钟。
    收操骑,让心跳逐渐降到100bpm一下,使心脏逐渐地“温凉”缓和下来。
    骑行中的休息,尽量以短暂式的休息方式,不超过5分钟为原则,超过15分钟,需要重新再“热身骑”,不然对于心脏、肌肉,都会有不良影响。如果实在太累无法走动时,坐下来的同时,一定要掀动脚板,一上一下地,用脚板打氧气!

                    身体出现信号,就要注意

1信号猛打哈欠,疲劳的征兆

    心浮气躁、觉得恶心或猛打哈欠、两眼焦距对不准、易发脾气时,都是疲劳的征兆,要放慢骑行速度或下车牵行,切勿逞强。

2信号脖子僵硬,缺氧的征兆

    嘴角或脖子突然感到僵硬或不舒服,觉得体力消耗殆尽,脸色苍白又冒冷汗时,有可能是心脏“缺氧”征兆。
    心跳加快,血压反而降低,(高的部分血压降到低100bpm以下),如果只有坐下休息,心脏就会因突然的欠氧提早发作,甚至心脏休克!

3信号吐气不到7秒,病发的前兆

    骑行当中,放慢一点脚步,吸一口气,然后慢慢数15秒,如果可以撑15秒,就可以了,如果撑不住7秒,就表示是心脏严重欠氧,是发病的前兆!

4信号心跳突然降低

    运动中如果心跳突然降低,也是一大信号。所以建议一定要戴心率表,如果心跳出现异常时,就会发出警告声响。或是突然感到晕眩时,马上查看心率表,如果心跳突然降低,不可马上停下休息,需放慢速度,维持一段时间让晕眩感消失后,再下车。

5信号行车不稳,下车推行

当有车友有行车不稳的情况时,就要劝告以休而不息的方式,并陪同下车,用牵车或推车的方式,让肌肉、筋骨和心脏,有充分时间逐渐地缓和,而后拉筋,才坐下休息。
    车友要互相关心彼此状况,出游一定都要携带健保卡、紧急联络电话及联系人。有慢性病的车友,一定要随身携带简易病历及紧急处理的药品或方法,像是糖尿病病患要备有方糖、心脏病患备舌下片等。
    

第31堂课
    重视身体出现的信号


    连续几年都有因骑车而死亡的悲剧发生,像是“老赵的故事”(有血压高,死于心脏衰竭)、阿里山之死(糖尿病患者,因血糖不足休克而死)、“蔡总的遗书”(参加130公里单车万人崇妈祖活动),这些案例让校长感触良多。每次只要看到有车友不幸受伤、失去宝贵生命新闻的时候,校长就更希望把安全骑车的观念和方法传播出去,也许这些悲剧是可以避免的。

                    骑行前,一定要注意

充足的睡眠

    行前最忌睡眠不足,曾有登山界五大天王之一位,也曾行前严重睡眠不足,而死于山中。睡眠不足、长期超时工作、心理压力过大,都会诱发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骑行前,请勿熬夜或通宵应酬,才能保持良好的骑行精神与体力。
    长期的工作劳累,身体已到达负荷的临界值,如果再加上长途骑行,将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极会有发生危险意外的可能。

充分的热身

    在运动。比赛前应花点时间做暖身。暖身运动与时间成正比,运动的时间越长,则要热身越久。一般来说,一小时的运动,大概10分钟的热身就可以了。我们一直强调热身的重要性,热身骑行主要为温热肌肉和心脏,及调节关节的功能。一般车友的热身,以15公里/小时骑行15--20分钟的热身骑,每休息15分钟以上,则需重新再热身骑15分钟。

备有足够的水与粮食

    长途旅骑的饮水及食物,绝对不可只依赖途中的便利店,一定要随身携带备用。
    在练习及比赛时,间隔40--60分钟补充食物一次,每次可补充120--150卡路里。每隔15分钟,建议喝一口电解质饮料来补充流失的汗水。特别是炎热的夏季,更是需要留意水分的摄取,要有计划的补充,千万不要等渴了才来喝水。
    对于一般人而言,如果错过能量下场,顶多是骑到肝糖原耗尽,无力前进。也有些人当血糖一直处于低位时,会表现出情绪低落、甚至会愤怒等。
    一般健康的人,长时间运动下发生低血糖昏迷的机会其实并不高。然而,对于一些血糖代谢有问题的病患,特别是糖尿病患者,运动时能量的补充需非常留意。建议随身携带测血糖的仪器,每半小时监控一次。携带说明病历卡及方糖,万一发生休克时,请身边人员把方糖放在舌下。方糖是溶解快且易携带的救命糖分,因为休克时,吃一般的糖果容易噎到。

                    维持心脏缓和的脉动

    运动时,突然加重或突然地停顿,对于心脏都有不好的影响。身体绝大多数人的不适,都是因为心脏负荷不了又勉强骑行,忽视身体发生的信号,才会导致意外的发生。
    校长一再强调热身骑与收操骑的重要,就是要让心脏的脉动可以得到缓和。
    热身骑,以时速15公里/小时骑15分钟,由正常心跳,慢慢提升到120bpm。可以“温热”肌肉及筋骨,减少运动伤害之外,“温热”心脏的意义,更为重要,时速15公里/小时骑15分钟。
    收操骑,让心跳逐渐降到100bpm一下,使心脏逐渐地“温凉”缓和下来。
    骑行中的休息,尽量以短暂式的休息方式,不超过5分钟为原则,超过15分钟,需要重新再“热身骑”,不然对于心脏、肌肉,都会有不良影响。如果实在太累无法走动时,坐下来的同时,一定要掀动脚板,一上一下地,用脚板打氧气!

                    身体出现信号,就要注意

1信号猛打哈欠,疲劳的征兆

    心浮气躁、觉得恶心或猛打哈欠、两眼焦距对不准、易发脾气时,都是疲劳的征兆,要放慢骑行速度或下车牵行,切勿逞强。

2信号脖子僵硬,缺氧的征兆

    嘴角或脖子突然感到僵硬或不舒服,觉得体力消耗殆尽,脸色苍白又冒冷汗时,有可能是心脏“缺氧”征兆。
    心跳加快,血压反而降低,(高的部分血压降到低100bpm以下),如果只有坐下休息,心脏就会因突然的欠氧提早发作,甚至心脏休克!

3信号吐气不到7秒,病发的前兆

    骑行当中,放慢一点脚步,吸一口气,然后慢慢数15秒,如果可以撑15秒,就可以了,如果撑不住7秒,就表示是心脏严重欠氧,是发病的前兆!

4信号心跳突然降低

    运动中如果心跳突然降低,也是一大信号。所以建议一定要戴心率表,如果心跳出现异常时,就会发出警告声响。或是突然感到晕眩时,马上查看心率表,如果心跳突然降低,不可马上停下休息,需放慢速度,维持一段时间让晕眩感消失后,再下车。

5信号行车不稳,下车推行

当有车友有行车不稳的情况时,就要劝告以休而不息的方式,并陪同下车,用牵车或推车的方式,让肌肉、筋骨和心脏,有充分时间逐渐地缓和,而后拉筋,才坐下休息。
    车友要互相关心彼此状况,出游一定都要携带健保卡、紧急联络电话及联系人。有慢性病的车友,一定要随身携带简易病历及紧急处理的药品或方法,像是糖尿病病患要备有方糖、心脏病患备舌下片等。
    
第四部分 
                             自行车配件V。S爱车保养


选对配件,事半功倍

第32堂课
    
    必备配件1----
救命的头盔

    世界各地,都有规定“未成年”骑自行车一定要配戴头盔。虽然没有规定“成年”要配戴头盔,可是在许多先进的国家,成年自行车骑士,都很自制地一定配戴头盔,否则会被侧目,视为异类。事实上,配戴头盔的确是有其保护头部的作用,所以是很重要的自行车安全配备。
    校长有二子,却摔破了三订头盔,也就是说戴头盔,救了两位儿子的三个“头壳”!校长本身也曾摔裂过一次头盔,由此可知,为什么要称为“救命的”头盔,因为的确有救命功能。

1Point固定带的扣环要在耳垂正下方

固定带的扣环,调到耳朵正下方。

不可套在后方或固定带没固定正确,是危险的。
2Point前额要完全覆盖,帽子中心点对准人中

帽子要戴正,帽子的中心点与鼻尖垂直

头盔戴歪、戴偏,都是不安全的戴法。遇到撞击,帽子很容易就会脱落。
3Point前后不可戴反

正确的配戴方式,头盔会牢牢地保护住头部。

戴错前后方向。
4Point固定带在下额,约有一指的空间

"前额"完全护盖,固定带在“下额”,约有一指的空间。固定带的扣环,要调到耳朵正下方。

固定带太松,扣环也不在耳朵位置下方,头盔容易脱落.

最常见的错误戴法,束带松、帽子戴太后方,没办法将头部完整包覆保护。

头盔不可重压,更不可拿来当椅子坐。
5Point要束好多出来的固定带

正确的固定带,要紧紧的用扣环扣住。

多余的固定带没有用的扣环扣住,易脱落。
第33堂课
必备配件2---骑行眼镜
    是Eye Wear不是Sun Glass

    许多人看到我戴的墨镜,都会脱口问:“校长,你像咸蛋超人的眼镜,和一般太阳墨镜,有什么特别不同的地方?!”当然不同!骑行眼镜Eye Wear的主要功能,除了抗紫外线的基本功能之外,最重要的是“保护眼球”!

          骑行眼镜,兼顾保护yj及确保行车安全

    俗话说得好:“眼睛容不下一粒砂。”行车当中,因尘埃、飞虫的突袭或镜片起雾,而发生相撞或摔车的事件时有所闻。风驰电掣之际,Eye Wear的确要能兼顾“保护眼睛”才能“确保行车安全”
    以前没有骑行眼镜的时代,在黄昏骑车时,碰上飞蚊群,就要有特别的功夫,眯上眼睛,用睫毛夹住飞蚊,再慢慢停靠路边。否则。摔车的苦头伺候。行车速度很快,所以镜片,除了需能真正隔绝紫光线之外,还要有抗雾功能使视觉更清楚。能防风,防止眼球干燥,更能防撞击,万一状况发生,才不伤及眼睛。
    最好不要到夜市场或路边摊去买便宜而没有保障“仿运动型”来充数。应该到眼睛的专卖店或自行车专卖店去选购。

           骑行眼镜,在结构设计上有什么不同呢?

    所谓“骑行眼镜”Eye Waer,是为运动而设计,大约可分为三大类。
单片全包式:本来是滑雪及越野机车用。自行车运动,只用于下坡赛或曲道赛,为防泥巴。
双片式:接近一般的眼镜。也可以加配近视镜或老花镜片。
单片却不全包:好处是视野比双片式宽广。也可以加配近视镜或老花镜。
    而三者的共同点,镜片都是沿着脸的轮廓,弯曲很大。
    目的在于尽量把眼睛包起来,减少侧面而来的紫外光及增加防风、防尘、防虫的效果。材质的选定与加工技术的好坏,会影响镜片的质量;镜片厚薄不均或弯曲度不良不但会引起影像变形,甚至目眩、不舒服,影响视力以致头痛。因为,几乎是把眼睛包起来,所以具备有防雾及防撞击的功能是很重要的选择。
第34堂课
必备配件3---
手套
     戴手套,吸汗止滑


    可别以为戴上一般的手套就能鱼目混珠,骑行专用手套经过设计,更能符合骑行的要求,避免运动伤害,让骑行更舒服。

               骑行手套的四大好处

    1 吸汗止滑

    骑行时间久了,就会感觉失信手心有微微的汗水渗出,戴上手套就可以有防滑的效果,而且手套背面为毛巾布的材质设计,可以随时擦拭脸上的汗水。
     2 吸震

    在手套的掌心部位有柔软的衬垫,很像是猫咪掌中的肉垫,具吸震的效果,可降低长时间骑行时手麻、手痛等不舒服感。我们手掌的中央有动脉血管通过,没有戴手套就会直接压住,长骑下来,手就会酸麻。手套的垫片设计,会避开血管,保持手部的血液畅通,增加手掌的舒适。

     3 防伤害

    骑车时如果不慎摔车,手套可以保护手腕及手掌免于擦伤。手掌的伤口愈合不易,手套的防护非常重要。

     4 防晒防寒

    夏天戴手套有防晒的效果,建议戴露指手套,可以帮助散热,不过手指露出的地方要记得防晒,才不会造成手掌的色差。
    冬天戴手套有御寒的效果,以全指手套为佳,骑行时双手觉得冰冷时,可以用甩甩手的方式做”剪刀、石头、布“的动作,增进血液循环。戴长指手套有一些小小的缺点,要拨打手机时,需将手套脱去才能方便使用。
第35堂课
必备配件4----
骑行服
  有排汗的功能


    说起骑行服,校长实在是佩服得不得了!因为那是高科技的结晶,本来只有美国的杜邦及日本的东丽才有排汗的布料,但台湾的纤维业界,也已经成功研发“吸湿排汗”功能的布料!造福许许多多的车友们。
    
                  吸湿及排汗的不同

    骑行服材质很特殊,是一种能“吸湿排汗”功能的布料,对皮肤而言,除了“蚕丝”之外,“棉质”还是最舒适的布料。可是问题是棉质只会“吸”,而“不排”!运动科学上,因为“排汗”及“降温”的需要,才发展出既排汗又降温的“化学人造纤维”。其效果真的让人佩服!几年前的夏天,带单车车队在台东纵走的时候,遇上台风,雨大如豆,倾盆而下!有如水中行车,雨大得让人怀疑,空中也许有鱼在游泳。
    就这样遭遇2小时的倾盆大雨,内外都湿湿的,干脆脱掉雨衣,就让它淋得够吧!达到目的地餐馆时,虽然是落汤鸡的样子,可是大家都精神抖擞!凉快极了,舒服得很。于是没换衣服,先吃再说,因为吃饱后又要淋雨到台东。饱餐之后,因吹电风扇之故,我们车衣全都干了。可是,有位身着一般“棉质”运动服的队友,却冷得发抖。我们都干了,他还湿乎乎的!原来棉质吸着雨水,不易排水,才真正认识“排汗衣”的伟大。真感谢高科技的发达!
    骑行服(比赛服)除排汗功能外,还有醒目的作用。

                    排汗功能之外,主要在降低体温

    “排汗衣”,除了排汗功能之外,降低体温,是很重要的任务。汗水从皮肤上蒸发,会夺走体温,冷却皮肤表面。这种有降低体温的流汗,称之“有效发汗”。反之,如果汗水不经由蒸发,而直接滴到地上,就没能降低体温,称之“无效发汗”。所以,裸着上半身骑车,所流的汗水,大部分是滴落到地面上,降温效果差,又很容易晒伤皮肤,不鼓励裸身骑车。也可选择深色系的车衣,抗UV的效果较好。
    如果,外套的排汗效果不好,体热无法散发,反而把水气或汗水,留在衣服内。如果在冬季时,会着凉感冒,甚至失温!所以在冬季热身后,最好把外套脱掉比较好。

骑行服吸湿排汗的原理

    有利于毛细现象、添加助剂与编织方法(例如鸟眼编织法)等不同方式,让骑行服达到吸湿排汗的功效。
中空的纤维设计:中空的纤维设计,细如发丝,大概有以下三种:
  狗骨头型
  十字型
  梅花型
超细纤维:称之“细丹妮”,纤维如毛孔般细微。每家的织法不同,其一种是双面网格组织。
助剂:加了助剂的骑行服,水渗入后很快就干了,但缺点是清洗后,效果就会渐渐消失。
织法:利用编织方法,达到吸湿排汗的效果。
第36堂课
必备配件5---
前后车灯
    安全警示的车灯


    单车轻巧无声,如果没有照明设备的话,是相当危险的。其实只要花点小钱加装车灯,就可以获得极大极佳的安全保护效果。
    自行车事故中,有许多案例是因为照明设备不佳而摔车,或是天色太暗,而被机动车误撞。加装前后车灯设备,除了增加骑行视线外,更有助于提醒别人单车的存在,保护自己,也是尊重他人。
    自行车前后各加装一个车灯,是基本的照明配备,分别有不同的功能。

                    前车灯,照明路况

    前车灯的功能,主要为照明路面,尤其是夜骑时,能够清楚的照亮路况,让200米前的对方来车,也能看见车体。不过前车灯的高度如果太高,会让对方驾驶被亮光“闪到”,可是极危险又不礼貌的。
    前车灯一般为白色或黄色,车灯和一般手电筒不同,手电筒为散射灯光,照明力不佳,车灯有聚集镜片,能清楚照明。夜间骑单车时,时速勿超过15公里,前车灯需要能照射到前方10米以上的路面,如果不行,骑行速度就要更慢。

                    后车灯,警示后方来车

    后方车灯规定皆为红色,需在200米外(我们单车学校要求的车灯,要在500米外就能看见)就能让后方来车能看到单车的存在,来提升骑车安全,使用闪烁灯,不但可以省电,更可以引起对方来车的注意。
第37堂课
      配件1---- 
戴头巾
夏季降温,冬季保温


    夏天骑自行车要克服的就是高温,尤其如果长途骑行,一定要想办法让头部的温度降低,冬天则要保温,戴头巾是很好的方法。

戴头巾,可以有效降低头皮温度

    夏天戴头巾?有没有搞错啊~都已经这么热,连帽子都不想戴了,还要戴头巾?
    这是一般人听到戴头巾的第一个反应,但是根据我们多年骑长途的经验,愈是炎热的季节,愈是少不了头巾这个降温的好帮手。
    曾经看过一篇头巾的相关报道,在炎夏火伞高张,室外气温34度的时候,头发顶上外表的温度是46度。如果戴上帽子或头巾,可再降1度,头皮立刻变成33度!虽然只有1度之差,但对人体温度调节机能来说,就会轻松很多。头发端顶的温度,由46度降13度,成为33度左右。

冬天骑车戴头巾,保暖又抗寒

    冬天的时候,人体的温度60%是从头部蒸发出去的,戴头巾就可有保温的功能。

头巾帽,多功能设计,防雨水、抗汗水

    头巾帽的材质,选择吸湿排汗的效果最佳。有帽檐的设计,可让汗水及雨水不会直接滴入眼睛及眼镜,影响骑行视线。颜色可选择深色系,抗UV的效果较好;浅色系虽不吸热,但抗UV的效果较差。
    套筒式头巾,除了包覆头部之外,延伸到颈部后面的布料,可以让颈部得到保护不易晒黑。
    建议大家可以头上戴头巾帽,脖子覆上头巾,天热或空气不好时,还可以将头巾拉至脸部,遮住口鼻,有防晒、抗热、保暖及隔绝脏空气的功效。

  该如何挑选一个合适的车座呢?


    为避免此种问题,自行车厂商首先开发车座开洞或塞软厚胶。尤其,是号称人体工学的车座,切开后半部,或者在中间开洞。而这些车座,原以为这样就可以减轻“会阴部”所承受的压力。然而,这样却只会更糟糕。因为,那些所谓号称“人体工学”的车座,其前端的面积变成更小又硬。而骑士的体重,如果又集中压在那一小小区域上的话,“会阴部”的血行,难免就受到妨碍!有的车座中间开孔处有锐角,会造成更大伤害,就像电影的“满清十大酷刑”似得。(我们曾用手掌压2分钟后,很明显“血行”受到影响)。对于,车座内塞软厚胶,因为可能会乱跑,反而在不对的部位凸起,而影响血行。

                    除了选对车座之外,还要注意下列原则

车座的调整


基本应与地面呈水平。这是,长久以来不变的原则。
其实,车座稍微调前倾5度以内,这样可使会阴部舒展,极为舒适。
下坡赛及BMX的车座角度,却要调整往上翘,才利于下坡骑行。

欧式与美式车座的不同

    欧式车座是后面比较高,前面呈水平。美式车座,为挖洞设计,但是挖洞不好效果就会更差。
    在设计上与一般车座不同的是,其车座之尾端垫高。就好像前倾5度内的道理,是一样地自然形成。骑行者选用车座时,除它本身已自然形成的5度内是最好,但最好再根据自己喜好,稍加各种角度来试骑,调适之。

车座材质

    非赛车车友选车座之材质,软中带硬的感觉最好。尤其,按压车座前端的鼻头部,能Q软。而其表面材质,如能选用较软的,会更加舒适。

姿势是重要的关键

    正确的骑行姿势,才可以真正减少或缓和舒解骑行时的不适,如血液循环、神经系统、会阴部,所造成的障碍等。请记住!车座,和骑马一样,是用“靠”而非“坐”。“靠”者,是“浮坐”也,这才不影响血行。
    利用缩小腹、立骨盆的姿势,就可以避免压到会阴,所以,还是要练脚力,来支撑体重。

踩踏要领

    踩踏时,要用体重踩踏!用体重踩踏时,那瞬间里,臀部才会“浮离”车座,让血行畅流,不碍“性功能”。还有,在骑行时,不定时要经常坐位点,前后左右移动调整一下,或车上站立一下,这也会让血液畅通无碍的。

注意通风

    下车休息时,利用“蛤蟆功”蹲下打开双腿的姿势,也有通风及血液畅通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