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飞哥谈影#限量鉴证——掀起你的面纱来

 高卢人 2016-06-24
我们身处在一个图片爆炸的时代,图片创作和使用的繁荣,也必然带来图片权利形态和维权形式的发展,近年来兴起的“限量鉴证”就是其中一种新的形式。遗憾的是,对于多数摄影人来说,虽然这个名字不陌生,但对于其内涵和价值其实不甚了了,甚至于误会颇多。飞哥作为业界老兵,加上法学背景出身,自认为在制度建设层面,要比多数影友专业一些。因此不揣冒昧,试着和大家做一些解释。

什么是限量鉴证?
顾名思义,在摄影行业当中,限量是作者和市场对作品发行数量的控制,而鉴证,则是权威机构对“限量”这件事情的审查和证明。结合起来说,“限量鉴证”,就是由权威机构出面,证明特定作者的特定作品,经由这个机构制作,在市场上发行数量的限制。举个例子来说,假设进行限量鉴证的机构是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中摄权协),飞哥可以要求他们进行证明,飞哥的某一件作品,经由他们推出,在市场上共有若干件(姑且说是十件吧),并且逐一编号登记。今后,这十件作品在市场上流通具备了良好的信用证明,其他个人和画廊等推出的艺术品,也是收藏者在市场上的一种选择。第三方的“限量鉴证”会更具权威性。

 《池塘月光》  作者:爱德华·史泰钦  成交价:约1850万元人民币
  拍卖时间:2006年2月    拍卖公司:纽约苏富比

说实话,这个过程说起来简单,真要操作起来也需要一个比较复杂的流程。之所以要不怕麻烦来做这件事情,必然有其需要做的道理,这就引出了我们第二个问题:

为什么要进行限量鉴证?
第一个原因是限制市场上的作品数量

这是限量鉴证最初、也是最显而易见的原因。凡事讲究“物以稀为贵”,什么商品都是多了就不值钱。艺术品交易和收藏带有一定投资性质,具有保值的要求,因此对稀缺性的要求更高。摄影作品具备可以无限复制的可能性,这当然有利于信息传播,但对于交易可不是一件好事。譬如美术作品,一幅作品只能有一件成品,保值比较有保障;而一幅摄影作品,理论上想复制多少就能复制多少,这就导致市场上存在的作品数量过多(即使现存的作品数量很少,也存在一夜之间大量复制的风险),由于单件作品根本保证不了稀缺性,单价当然就要走低。
 
限量鉴证最初的目的,就是“封死”相关作品的“合法”件数的上限,只有这上限之内的作品可以商业流转,超出的就有可能是违背作者意志的违法作品,不能进入市场。作品件数减少,稀缺性上升,价格也就有了保证。
 
有读者要问了,这和你之前介绍过的“原作”概念很接近啊!这话说的很对,“原作”和限量鉴证都是解决数量过多的办法,实际上经过限量鉴证的具体照片,就可以称之为原作。但是大家要明白,直到今天,艺术品市场上对于“原作”还没有统一标准,大家都是拿着自己的标准在自说自话。这些标准在内容上不但不尽合理,彼此还互相冲突。由于标准的模糊,实际操作伸缩性很大,相应的“准入门槛”作用就不免打一个折扣。相比之下,限量鉴证不去追求抽象的界定标准,而是把标尺“卡”到流程上,程序明晰、呈现方式准确,鉴证本身就有量化内容,实际产生的“原作”说多少就是多少,绝无含糊,在“控量”这个维度上更加实用。
 
《裸体》  作者:爱德华·韦斯顿   成交价:约986万元人民币 
 拍卖时间:2008年4月    拍卖公司:纽约苏富比

当然,控制数量如只是限量鉴证“最初的”目的,实际上随着著作权保护实践的深入,限量鉴证又有了新的价值:

第二个原因:为“追续权”实行奠定基础

续权是个法律概念,书面解释是“艺术品的作者及其继承人从其作品的公开拍卖或经由一个商人出卖其作品的价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金额的权利。” 该制度最早由《法国1920年著作权法》确认和保护,并受到《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的认可。
 
估计大家没看懂上面这段话,还是讲个故事吧。飞哥有个学生,本行是画家,前几年没名气的时候,为了交房租把自己最得意的作品2000块卖给画廊。最近这小子名声鹊起,画廊老板把他的画作作价十几万出售,挣了一大笔。按照物权法上的道理,画家已经把画作卖掉了,画作的物权属于画廊老板,不再和原作者有联系。所以这十几万都是画廊老板的,画家一分钱都拿不到。但是如果可以引进追续权的概念,画家就能从这笔交易的盈利中分的一部分费用。而且无论今后这幅画交易多少次,每次都要分一部分给画家,画家老死了还要继续分给他的继承人——可见,追续权制度对于每一位艺术家,特别是没有名气但有发展空间的艺术家,还是很有保护作用的。
 
可能又有人问了,中国有追续权吗?实话实说,目前《著作权法》还没有规定(我那可怜的学生最后还是一分钱没拿着)。不过在《著作权法》修订的过程中,已经有一些专家提到了这个问题。在新版《著作权法》的几版征求意见稿中,都增加了追续权的规定。也许在未来的某个时候,“追续权”就会真的成为中国艺术工作者的维权利器。
 
但是且慢,对摄影人来说,还不到欢呼的时候——因为追续权要保护的,是作品原件。绘画雕塑书法的原件好理解,摄影的原件怎么认定?
 
摄影的原件,严格说应该是原作者拍摄下来的东西,也就是胶片或者原始数据文件。但这两者实际上都很难进行艺术品交易。胶片完全不具备审美的功能,但好歹还是有体物,电子文件根本就是无体物,只能依托存储介质存在。因此,在国外的实践当中,是以经过权威认定的少量照片作为原件加以保护的。
 
换言之,如果摄影人不尽快将自己作品的“原件”确认下来,即使将来《著作权法》规定了追续权,摄影人也无从享受。而限量鉴证的又一个作用,就是以鉴证的形式,为摄影人确认“原件”,这也就为摄影人未来享受追续权,打下了最基本的基础。

《将死士兵的对话》 作者:杰夫·沃尔   成交价:约2250 万元人民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