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高效学习方法指导“六法”

 昵称15221501 2016-06-24
   
    古人有云:“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这句话强调了使用正确方法的重要意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我们从小就应该培养自己成为能运用学习方法,去主动地获取需要的知识、会学、善学的人。不要成为只会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死读书”、“读死书”的人。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十分必要。
     一、课前预习方法指导
     预习是课前的准备性学习,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一种尝试活动。
它不仅可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而且在培养学生学习态度、习惯和方
法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
    指导学生预习,首先要指导学生如何泛读课文。要求学生在泛读时讲求
实效,避免走过场,要通过对课文的泛读,能把握课文的大意。要能针对不
同体裁的文章,把握不同的内容;其次,要指导学生在泛读课文的基础上圈
出生词、生字,要让学生自己翻查字典、辞典,寻求解答。对于某些一字多
音、一词多义的字、词,要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寻求在本篇课文中的读音和
特定含义;再次,要给学生提出一些思考题,以利增强和锻炼他们的思考能
力。比如预习《海燕》,可让学生思考:海燕象征什么?海鸥企鹅象征什么?
暴风雨又象征什么?
    二、模型读书法指导
    此法与人们倡导的“推读法”、“未读先思法”极为相似,用这种方法
指导学生学习,非常有效。此法要求读书先设想一下,该“书”将说些什么?
为什么说?怎么说?然后带着这个预构的模型,在“书”的内容中验证,然
后据此修正或重构,主动地向“书”靠近。“假设——验证——结论”的模
型读书法是一条发现之路,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之路。古今中外善于读书
的人,实际上都会用到模型读书法。
      如讲授老舍的小说《在烈日和暴雨下》之前,先问:“烈日下的马路
是什么样的?下暴雨时又是什么样的?”接着又问:“此时此境之下,一个
车夫拉车是什么滋味?他为什么要在这恶劣的天气下拉车?”这一问,促使
学生思考总结出了小说主题。此时,再让同学们打开书,看课文描写烈日、
暴雨和祥子痛苦拉车的情景。前后一参照,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使
学生学会了一种好的读书方法。
    三、比较法指导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叶老说:“阅读方法最要紧的是多比较、
多归纳。”比较在教师的教法中离不开它,在学生的学法中也离不开它。因
为它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领域,有助于培养阅读和分析能力,
还能加深记忆,发现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新东西,确实是学生学习的好方法。
比较有纵比、横比、类比、正比、反比,我认为中学生开始学习语文时,首
先要学会“异中求同”和“同中求异”比较法。
如教古诗时,就把《木兰诗》和《石壕吏》摆在一起同步教学,教学时向学
生提出:“木兰为什么替父从军?”同时引出《石壕吏》的“老妪力
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来作比。这一比,学生顿悟:
二诗虽出自不同时代的不同作者,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一个是女儿孝顺父亲
去从军作战,一个是老妪为了保全老翁愿随军烧饭,却都表现了我国古代年
妇女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全他人的高贵品质。针对同一问题,接着发问:
二人同是从军,“木兰”与“老妪”各充当了什么角色?为什么?同学们各
抒己见。我最后归纳,木兰女扮男妆是出于当时不招女兵的情况,表现出我
国古代年轻妇女的强干;老妪“角色”,是而对吏吼出于无奈,表现出我国
古代妇女的朴实。这样的对比,锻炼了学生的联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加
深了对课文的深刻理解和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掌握
比较的方法,可谓一比多得。
    四、方法迁移法指导
    所谓方法迁移,就是引导学生把过去掌握的方法和技能应用到新的学习
过程中去。鉴于同类或相似的数学内容便于迁移,所以“迁移指导法”主要
用于单元教学之中。我将单元教学过程分化为“教”、“学”、“结”、“联”
四步,“教”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示范作用,从教方法、教规律,培养
学生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入手,为学生自读课打下基础。“学”主要是学生
运用教师授给的方法指导自己自学,实现自我学习的横向迁移。“结”是学
生基本通晓单元课文内容之后,根据各篇课文的内在特点,列表比较,找出
规律。“联”是引导学生向纵向迁移,即把学到的知识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去,
方法是开讨论会(练口)、布置作文(练脑)。
      教小说《孔乙己》、《范进中举》时,只示范教《孔乙己》,《范进
中举》由学生自读,运用老师教给的学习方法横向迁移。在学生熟知二篇课
文的情节、环境、人物三要素后,要求学生从思想内容、结构布局、语言运
用、人物个性四方面列表对比,找出共性的东西来。有的同学通过对比后认
为,没考上秀才的孔乙己落魄潦倒,考取举人的范进失常成疯,说明当时科
举制度毒害了不少人。对学生的这种见解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后,再引导学
生向纵向迁移,即向生活实际迁移。步骤是提出讨论题:“从孔乙己、范进
的悲剧看今天应试教育的危害性”,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再布置作
文题:“孔乙己的悲剧说明了什么?”以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通过几
次这样的训练,学生逐步习惯掌握了这样的方法。
    五、记忆方法指导
   记忆是一种思维功能,充分发挥这种功能的效用,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因为知识的积累与储存是靠记忆来实现的。记忆方法多种多样,有系统记忆
法、形象记忆法、反复记忆法、比较记忆法,色彩记忆法、实践记忆法等等。
就拿指导学生用“色彩记忆法”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对重点的词语、句子、
修辞方法、说明方法及描写、议论、抒情等精彩的段落,要让学生用不同颜
色的笔做上不同的记号,划上重点符号。五彩缤纷的色彩能刺激神经,激起
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加深记忆的目的。
       六、学习习惯方法指导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习惯。”
新课程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语文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呢?这就要求教师要立足于让学生动脑、
动手、动口,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中多方面养成习惯,从而
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如,培养“背诵摘抄”的习惯,就要求学生每周
至少背诵一首古诗或课文中二至三个片断,要求学生备一摘抄本,每周至少
抄满一页名家名言、格言警句。再如,培养“动手写作”的习惯,就要求学
生平时写好观察日记,促使学生认真观察周围事物,从观察中发现生活中的
真、善、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