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你不是妈妈…试着倾听孩子内在的声音

 尋夢閣 2016-06-24

2016-06-23 15:30 BabyHome文/番红花

孩子就读幼稚园中大班以后,就是许多妈妈内心开始挣扎孩子读公立好还是私校好,是要留在体制内还是走出体制外,或是向过来人打探选择哪所学校较看得到孩子的学习绩效… ,总之,随着孩子即将进入小学、迈向学习的重大新阶段,我们对孩子的教养关注,可能不再限于生长曲线百分位、充分的大肌肉发展、或孩子累积多少词汇量、能不能计算加减,面对身边五六岁的孩子,许多妈妈逐步进入孩子小学六年的择境问题,保有竞争力或不能输在起跑点等媒体常用字眼,很难不扰动爸爸妈妈心吧。

最近我收到一位好友的求救讯息,她和先生都是敬业认真的高中老师,育有两个可爱健康的学龄前孩子,虽然教职工作十分忙碌,夫妻两人厨艺也不娴熟,但下班之后的紧凑育儿时段,他们仍尽可能自己煮食,以求安全安心地喂养孩子,是一对现代常见的蜡烛两头烧、努力实践亲职、疼爱孩子的父母。 由于念大班的老大即将进入小学,妈妈对于高中教育现场虽然很有经验,却对孩子该选择哪所??小学就读而举棋不定,他略有焦虑地清楚描述他心中的两难:

住家附近的A小学正是孩子目前就读的公幼环境,孩子熟悉、喜欢这里,校园广阔,学生数少,孩子的外婆也可以就近帮忙接送。 但A校素以校风开放自由闻名,听说功课出得不多,妈妈担心孩子六年后将因此而较难衔接国中课业。

另外一所B校走路约四十分钟距离,阿嬷没有办法接送,所以若选择B校,孩子就得送往安亲班。 B校是所校舍老旧、活动空间小、重视推广阅读、校风传统的额满学校,功课也以出得多闻名,据闻这里的孩子升上国中以后,课业表现相对不错。

A是孩子喜欢、课后有阿嬷照料,课业压力较小的学校。 B是距离较远、得送去安亲班、课业压力较重的社区抢手学校。 事关孩子未来六年的学习与成长,妈妈跟我说他好困惑,不知该选择方便照料、孩子喜欢的学校好,还是该衡量孩子国中以后的课业衔接能力。

如果这是您好友或亲姊妹的难题,身为过来人的您,会如何回应这位妈妈呢?

我思索一下这位妈妈心中纠结的点,他最担心的,是孩子小学六年的课业实力,能否顺利过渡到压力明显变重的国中三年。

但我认为孩子的小学六年,最重要的,不是选择哪所学校功课出得较多、哪所学校功课出得较少,孩子在这阶段首要建立的,是面对课业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我完成性,这才是能否顺利衔接国中课业的关键特质。

面对家庭教养生活,我们时常处于两难的焦虑,不知要做什么样的选择或安排,对孩子才是最适切的。 这时,我会提醒我自己,偶尔要忘记自己是母亲的身分,换位思考,如果现在我就是那个孩子,我会怎么做选择?

如果是我们帮自己选学校,会不会想选的,就是那所操场好开阔,游泳池新颖舒适,课后运动社团多,功课出得较少,中午就可以跟阿嬷回家吃饭休息睡午觉,有久识的好朋友在一起的学校?还是我们会帮自己选择那所没有游泳池、操场很小、每班人数额满、功课量多、放学后得去安亲班写功课等妈妈来接的学校?

如果我们给自己的答案是A校,为什么面对孩子的学校抉择,我们会落入B校的挣扎呢?

因为我们经常以妈妈的身分在斟酌孩子的生活安排,却忘记以孩子的角度去观看议题或事件。

如果我们偶尔抛去妈妈的角色,以孩子的需求来看待这件事,答案或许就会非常的明朗。

面对孩子的成长生活,我总是不忘提醒自己,不能只以家长的思维为孩子做选择,长久以往将会流于独断或威权,或丧失了孩子的主体性。

如果你不是妈妈,你就是孩子自己,犯错时你希望妈妈体罚你、让你藉由肉体的疼痛而记得逞罚或条律,还是你希望妈妈会一再地教导你?

如果你不是妈妈,你就是孩子自己,下雨时你希望偶尔能被允许尽兴在雨中奔跑嬉戏,还是希望妈妈总是规范你不可以体会玩雨的乐趣,因为会流鼻涕感冒打喷嚏呢?

如果你不是妈妈,你就是孩子自己,你希望妈妈每天晚上可以偶尔离开手机和网路,挨在你身边读绘本、说故事给你听吗?

如果你不是妈妈,你就是孩子自己,你希望和一个幽默、乐观、不抱怨、不叹气的妈妈在一起生活吗? 一个经常焦虑、紧张、说话大声的妈妈,会不会带给你生活的压力?

如果你不是妈妈,你就是孩子自己,你希望你的作业每天都被父母盯过、擦过、重来过,还是希望妈妈可以慢慢放手,让自己学着不论写好或写坏都自己负责呢? 如果你不是妈妈,你就是孩子自己,你希望写完功课就可以玩,还是希望功课写完又得继续写评量?

如果你不是妈妈,你就是孩子自己,你希望放学回家后的日子,全家人如何一起度过? 是温暖的和谐的放松的,还是经常箭在弦上的紧凑? 你希望自己被安排补习很多吗? 还是希望自己放学后,能好好吃顿饭、听音乐、跟家人聊天?

当我蹲下来到孩子的高度去思考这些点点滴滴,突然许多事有了清晰的答案。

多数人认为自己是开明、尊重的父母亲,但其实,我们仍经常很难跳脱(我是为你好)的传统思维去介入孩子的成长生活,孩子是值得珍视的个体,却也是最弱势、只能听任父母安排的小动物。 我们承担了养育孩子的责任,保护孩子,希望孩子拥有光明的未来,是父母的天性,但我们也别忘了让孩子拥有当下的童年快乐,拥有快乐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大的福气,陪伴孩子一直玩,陪伴孩子流汗、欢笑、看戏、抓虫、爬树、游泳,把我们自己当作是孩子,试着倾听孩子内在的声音,让教室外的生活更精采,教室外的视野更辽阔,这是我成为妈妈后,一直在努力、在享受的事情。 请偶尔把我们自己当作就是那个孩子般的思考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