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妈妈育儿经 | 女儿被7所顶尖学府相中,怎样才能教出这么优秀的孩子?

 松耀仔仔 2018-01-30
“给宝贝最好陪伴”

妈咪成长手册


这是由一群由认真育儿的海归妈妈创立的公众号

助力妈咪成长,给宝贝最好的陪伴



台湾作家梁旅珠,著有《我把女儿教进世界名校》一书。她女儿被美国哈佛、耶鲁、斯坦福、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宾大七所顶尖名校录取。她是用了怎样的家庭教育令她的女儿被7所顶尖名校录取?


她认为成绩也可以是观察孩子做事态度的一扇窗,除了“从小开始”、“先紧后松”、“想在前面”等教养哲学,梁旅珠最想提醒父母,教养无法速成,没有秘方,时间、耐心以及坚持,是最必要的付出


孩子愈小,陪读时间应愈多孩子刚入小学的这一段时间,正是建立读书习惯和观念的黄金期。她的观点与作法,作为多元呈现,供大家参考。



梁旅珠对孩子的教育理念:

我整个概念就是从小到大,由紧到松,因为好习惯不严格是养不起来的;

在孩子愈小时,就帮孩子建立正确的习惯,孩子会「放大」这些习惯,未来无可限量!


我曾听到一些事业有成,但学历不尽理想,或小时候不大认真念书的人说:“念书有什么用?成绩一点也不重要,看我不是好好的。”我不赞成这种说法。


的确,成绩、学历与未来的成就表现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人生的成就本来就还需要靠机遇与离开学校后的持续努力,但我认为,就培养正向人生态度的目标来看,父母亲还是应该鼓励孩子努力追求成绩表现




读书让孩子知道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梁旅珠的观点是:人的一辈子,读书是少数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事,不需要靠别人,运气的成分也很低。没有人际关系、职场、婚姻等等环境条件,你完全可以验证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很容易就享受到成果,为什么不把握机会好好努力呢!


但同时,她也指出:

追求成绩表现绝不是一味地要孩子当第一名,更不该只重视分数高低和名次,使孩子错误放大成绩的意义与重要性。

家长自己也要认清孩子的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所以她鼓励孩子追求的是“自己的最佳表现”。


因此,她从小给女儿灌输“跟自己竞争”的观念,让孩子明白成绩是一种自我检验,而不是数字的追求,名次可以帮助他们知道自己的能力在人群中的落点,只要符合,甚至超越自己应有的表现就是最棒的。


梁旅珠:

不能把不喜欢念书当作借口,但努力过后发现不善于读书,是可以接受,也必须坦然面对的。

我希望这种观点能一直延续,成为他们未来做事的态度,因为没有一个成年人可以永远只选自己爱做的事情做。



别让自己的态度

变成孩子的压力


梁旅珠认为,家长不该拿成绩来检测孩子需要多做几本测验卷,或是去哪里补习,而应该拿成绩来观察小孩的做事态度、能力以及所得到的成果。


譬如数学老是不及格,那么家长应该首先分辨究竟是不够努力,还是努力之后依然没有起色,有没有找出补救的方法等等。


梁旅珠的女儿从小优异,在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她只在一年级拿过一次第二名,其他所有大大小小的考试,她总是班上的第一名。


但到了中学的第一次考试,却让她第一次体会到,拿第一不再那么容易。成绩不好,身为父母难免失落,但要有心理准备,这样才不会让父母的态度造成孩子的压力。



梁旅珠:

我自己念台大外文系,以前在一个又一个的阶段都有爬上金字塔尖,新阶段又跌下金字塔的经验,所以一再提醒她,对自己不要有错误的期待,但眼前的挫折不表示定数,只要肯下功夫持续努力,龟兔赛跑的故事在真实世界是会发生的。



小学低年级就得

把孩子的习惯“盯”好了


当孩子在小学低年级的时候,梁旅珠会很用心地盯紧功课,她会坐在孩子旁边,陪他们念书、写作业,完成后,盯他们检查或复习,确定每天的计划都要实行。当他们有困难时,她会立刻协助他们找出解决的方法,比方说查字典或找参考书。


但她之所以陪在旁边最重要的原因不是具体功课的纠错或指导,而是为了让他们学会专心和时间控制。她不希望孩子边写边玩一心二用,因此尽量帮忙约束孩子的精神集中。


等到功课写完,休息时间就好好玩。在孩子们小学一二年级时,每天晚餐后,梁旅珠都和孩子一起到房间把功课拿出来,引导他们从当天的功课中决定出完成的先后顺序。


梁旅珠:

我要他们在一开始精神比较好的时候,先完成最难的作业(通常是数学或语文),再做其他科目,像美术劳作等放在最后面。

至于才艺课的作业,我会要他们以“周”来做计划,分配在课业完成后的空当。这样可以教给他们一种时间安排的观念,过一阵子之后,他们就会懂得如何规划自己所有的课业、才艺活动和休闲时间。



中学生的家长不该继续当书童


等到孩子上中学了以后,梁旅珠便开始很少像他们小学时那样,常常为了帮忙班上的事去学校了。但由于长期担任家长代表,梁旅珠偶尔有事必须去学校时,总能在校门口碰到一些天天到学校报到的妈妈。


看到这种情况,她心里是不太认同的,她认为,“盯”功课、管孩子应该是有阶段性的,目标是帮助孩子尽快养成好的读书习惯和方法,父母不该到孩子已经初高中了还继续当书童,而很多父母念书比孩子还要认真,即使到了中学,还是天天在家管理小孩所有的功课细节,研究过滤每一张考卷的做法可能会导致孩子养成依赖。



梁旅珠:

其中一位别班的家长,孩子成绩很好,常常名列前茅,每次在校门口遇见,她多半正在和另外一两位妈妈讨论前一天发回来的某一张考卷。

有时她会把我叫住:‘高妈妈,昨天发回来的生物考卷,第一张第九题选择题答案有问题,你知道吗?正确答案是B,可是C应该也可以。我已经帮他们查过课本和参考书,我认为……’

通常我只能一脸茫然地回说:‘不知道耶,我完全没看考卷内容……’然后快步“落跑”。一方面为自己似乎是个很‘混’的妈妈感到有点不好意思,另一方面也担心别人认为我装模作样。明明两个孩子成绩都不错,在家里一定严格督促,却爱在别人面前假装没管小孩。



别动不动就说孩子叛逆,

是你该放手了


孩子小学三年级以前,父母的影响力大,家长的指令和建议,孩子比较愿意听从。


到了四年级,尤其是女孩子,伴随着一些青春期发育带来的生理变化,自主意识就变强了(男孩子通常会慢一点,开始的时间约在初中一年级)。


随着生理变化学习独立自主的正常现象,家长要有心理准备调整心态做法,不应解读为“孩子变叛逆,开始不听话了”


梁旅珠表示,十岁左右是一个孩子自然转变的时间点,在此之前就要跟孩子打下良性互动的基础。


比如协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父母必须早早建立权威,但不是一味地高压。


待孩子习惯养成后,做家长的再依状况,一点、一点地放手,孩子会觉得父母越来越好相处,整个转移过程就可以很顺畅,不会有太多冲突。


从小到大,由紧到松


梁旅珠:

我整个概念就是从小到大,由紧到松,因为好习惯不严格是养不起来的。小学高年级以后,我不再过问课业细节,只提醒孩子们学习若有困难,无法自己解决,一定要来找我商量。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父母“跟踪”功课的目标和方法正确的话,就像是给孩子一支钓竿,亲身示范钓鱼的技巧与方法。短短两三年时间的密集基础训练,足以让孩子未来具备自制钓竿、拓展渔场的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