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为大家提供几则养生的保健知识,助你身心健康度过一整夏。 中医大师认为,作息经常颠倒和长期熬夜的人往往情绪也不会很稳定。 因为在11点至凌晨1点的时候是脏腑气血流动的时间,当血回流到肝脏即将储存精气的时候,如果人不睡觉,等于强迫自己的肝继续做分解工作,精气无法被贮藏,会导致肝盛阴虚,阴阳失和。 解毒、储存和分解胆汁是肝脏主要工作,长期虐待肝不给休息,肝火上升,人易疲倦、气虚体弱。 中医药古籍《内经》提到人体三宝是“精、气、神”,精足则气充,气充则神旺。 反之,气弱则神伤,精神容易不济,情绪也大受影响。养精蓄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别总熬夜,适当午睡利健康。良好的睡眠质量对解除“苦夏”十分重要。 由于夏天的气温很高,人体的消化液分泌逐渐减少,胃酸降低,食欲神经受到了一定的抑制,因此饮食营养的调理和水分的补充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还必须要注意膳食的多样化。 一些新鲜的凉拌菜,加些蒜泥、姜末、醋等调味品,既可增进食欲,又能预防肠道传染病。吃时切忌一次过量和过凉。 养生专家都强调“身心要双修”,身体不好易影响心理,心理一急躁,身体就慢慢衰弱。培养好的生活习惯,逐步调节自己的脾气、习气和个性,情绪比较能稳定。 从情绪养生的观点来看,真正的修行不是不要七情六欲,而是要能完美驾驭大起大落的情绪。 尽量从事温和运动,太激烈的运动会造成大量流汗。运动消耗性大,流失大量体液等于流失大量体力,心情也易烦躁不安。打太极、练气功或元极舞都是不错的静心运动。 选择和缓的运动,保持呼吸平缓、从容不迫,身体内极细微的血管或经络才有机会得到足够养分。要保持恬静的心理状态,不要过于激动,更不要发怒急躁。 一旦烦躁、心境不佳时,可通过散步、听轻快的音乐等方式来舒缓负性情绪。 炎夏不可远途跋涉,应该就近寻幽。早晨,曙光初照,三气清新,可到草木繁茂的园林散步锻炼,吐故纳新。 傍晚,当太阳下山之后,可漫步徜徉于江边、湖畔,那习习的凉风会使你心静似水,消除一天的疲劳。 夏天要吃清爽食物,太浊的食物易加速心火旺,增加身体重量,使精神昏沉。中医古籍记载,“常吃水里游的伤精,吃地上走的伤气,吃天上飞的伤神”。 料理方式也尽量清淡,避免油炸、煎烤,甜食热量高应少吃。 护肤推荐美容护肤-水月老师《护肤先排毒,脸上几种状况告诉你,应该排毒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