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我学中医| 人会发脾气,脾也会发“脾气”哦

 ZHENGNS331 2016-06-24

本公众号为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官方微信,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色“云南中医”进行关注。


本文为《跟我学中医》专栏第403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维持生命的力量主要是营养,脾能消化水谷,把食物的精华运输到全身,所以被称为后天之本,如果脾的运化能力不足,则食后做胀,因而引起肌肉消瘦,精神疲乏。脾又主运化水湿,水湿停滞的症状,如恶呕,大便泄泻,肌肤浮肿,大多由于脾弱所致。



证治分类


1脾阳虚衰


脾阳虚表现为面色苍白,怕冷,手脚凉,腹胀满,有冷感,或泛吐清水,不思饮食,或食后不易消化,喜热饮,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来沉细。治当温中健脾。


例方:理中汤加减。常用药物,人参,白术,甘草,干姜。


2脾气不足


脾气不足,就会少气懒言,食欲不佳,容易腹泻,主要表现为气不能固,而出现一些下陷的症状,久泻脱肛,四肢乏力,面黄肌瘦,脘腹腰胯下坠感,或牙龈出血、吐血、便血,妇女月经过多,白带清稀,小便淋漓不尽,或尿混浊如米泔水。舌质淡,脉濡弱等。治当补中益气。


例方:补中益气汤加减。常用药物,人参,甘草,白术,当归,陈皮,黄芪,升麻,柴胡。


3寒湿困脾


脾喜燥恶湿,湿邪困脾,湿性粘腻,则胸闷口黏,饮食水谷不易运化吸收,就会脘腹痞胀,头昏身倦,泛恶呕吐,大便溏薄,皮肤晦暗发黄,四肢浮肿,小便短少。苔薄腻,脉濡滑等。治当燥湿运脾。


例方:胃苓汤加减。常用药物,苍术,陈皮,厚朴,甘草,泽泻,猪苓,赤茯苓,白术,肉桂。


4脾肾阳虚


肾阳虚就会影响到脾阳,所以两者容易同时出现,常见面色苍白,疲倦乏力,少气懒言,怕冷,喜温,大便溏或者黎明腹泻,腹痛,下肢浮肿,或有腹水。舌苔淡白,脉沉迟而细。治当温补脾肾。


例方:附子理中汤加减。常用药,附子,人参,白术,甘草,干姜。


5肝脾不和


肝脾不和,一般是由肝气传脾导致的脾失运化,常见胁胀或痛,食欲不佳,嗳气,腹部胀满,肠鸣,泄泻,矢气多,性情急躁。苔薄白,脉弦细。治当疏肝健脾。


例方:逍遥散加减。常用药,当归,白芍,柴胡,茯苓,白术,生姜,薄荷,甘草。


6脾胃不和


脾胃不和一般表现为食欲减退与食后腹胀同时并见,烦躁,易感冒,脘腹胀痛甚或腹泻,嗳气,恶心,呕吐等症,因升降失调,脾气不升反而下陷,则见泄泻,甚则小腹胀坠、脱肛等。脾系症状,有口气、腹胀、大便或干或稀。面色萎黄发花。舌质偏红、舌苔白厚或厚腻,还可长时间地表现为地图舌。治当健脾和胃。


例方:香砂六君子加减。常用药物有木香,砂仁,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


案例


张某,男60岁,农民。患便秘5年,常服三黄片,每次服十余片都无效。只好灌肠通便,但便后心慌乏力。医嘱多食水果、蔬菜,食后腹胀胃痛。用温阳通便之剂无效。患者面色无华,神疲乏力,食欲不佳,已十余天未大便,舌淡体胖有齿痕,脉沉迟无力。长期服用泻下药致脾肾阳虚,寒自内生,肠道传送无力,遂用附子理中汤加减。


处方:人参12g(先煎),黄芪60g,附子15g,炮姜9g,云苓15g,白术60g,升麻6g,炙甘草9g。


服2剂后自觉肠鸣矢气频转,继服1剂便下干硬燥屎。遵原方加白芍12g服3剂,又大便1次成形软便,再进3剂,每天大便1次,面色转华,精神转佳,饮食正常。嘱服附子理中丸以固疗效。随访半年,已停药3月,饮食大便正常。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文组稿/李易 编 校/刘伟 排 版/代叶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