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学习笔记71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18-05-06
太阳变证/随证治之的举例/脾虚/桂枝人参汤(协热而下利)

   下面我们谈谈163条,它讲的是协热下利证。
   《伤寒论》“一六三、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
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一个太阳病,外证未除,就是表证没有解除,医生多次用了泻下
的方法,结果导致了脾阳虚、脾气虚,运化失司,升降紊乱,寒湿下注,于是就出现了下利,利下不止,为什么仲景把它叫做“协热而利”,其实这个下利是虚寒性的。

“协热而利” - 这个热指的是什么呢?
   协是协同的意思,这个热是指的表证的发热,就是下利而伴随着
、协同着表证的发热,就把它叫做协热利,也就是外有表证的发热,里有虚寒的下利,这就是我们这一条桂枝人参汤适应证的基本病机。
   下利而伴随着表证的发热就叫协热利,而不是指的下利的寒热属
性。

“心下痞硬” - 是由于脾阳虚,脾气虚,运化失司,寒湿凝滞所造成的。升降紊乱,寒湿下注,就会导致下利不止。所以这两个在里的主证,病机是相同的,都是脾阳虚,脾气虚,运化失司,如果寒湿凝滞就导致心下痞硬,如果升降紊乱,寒湿下注,就导致下利不止。

   这是一个表里同病,里虚是脾阳虚,脾气虚而没有涉及到肾阳虚
,脾虚的证候相对来说是里虚比较轻的,所以仲景用理中汤来温中健脾,祛湿止泻,加上一味桂枝兼以解表。

  在温中补虚止泻的基础上加一味桂枝兼以解表,这就是桂枝人参汤。

   我们应当特别注意的是,要记住这个桂枝人参汤的药物组成,它
是理中汤加桂枝,而不是桂枝加人参。我们多次考试,考这个桂枝人参汤的药物组成,有许多同学就答成了桂枝汤加人参。理中汤的别名叫人参汤,也就是说人参汤是理中汤的别名,所以所谓桂枝人参汤,就是理中汤加桂枝,这个一定要记住。
(笔记者注:《金匮要略》人参汤: 人参、干姜、甘草、白术 。温中补虚,止泻。)

   桂枝人参汤:以温中补虚,止泻为主,加一个桂枝兼以解表。

《伤寒论》“桂枝人参汤方   桂枝四两(别切) 甘草四两(炙) 白术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

“纳桂,更煮” - 就是桂枝是后下的,为了解表。

“日再、夜一服” - 白天吃两次,夜间吃一次。
   所以这是三次的治疗量。

   一次量:桂枝20克,甘草20克,白术15克,人参15克,干姜15克。我们今天在用这张方子的时候,可以参考它的一次治疗量。

   我们学习这一条,应当注意两个问题:

   * 一个问题是,“协热利”协热下利,我们在前面讲过一个葛根
芩连汤,葛根芩连汤证后世医家也把它叫做“协热利”但是葛根芩连汤证是里热下利,兼有表证的发热。
   我们现在讲的桂枝人参汤证,仲景把它叫做“协热下利”实际上
“协热下利”这个名词就源于张仲景,桂枝人参汤证也属于协热下利,但是它是里虚寒下利,兼以有表证之发热。
   这样的话我们对“协热下利”这个概念的协热就明白了,协热这
个热不是指的下利的性质,而是指的它伴有表证的发热。

   葛根芩连汤治疗表证的发热兼有里热的下利。(协热利)
   桂枝人参汤治疗表证的发热兼有里虚寒的下利。(协热下利)
   因此这又是一个对偶统一的一组方剂。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一个
问题。

   ** 另外,在《伤寒论》中,有十个方证出现过心下痞硬,或者心中痞硬,或者心下痞这样的症状,这10个方证我们现在遇到的桂枝人参汤证,只是第一个。
   桂枝人参汤证之所以出现心下痞硬,是由于脾阳虚,脾气虚,运化失司,寒湿凝滞中焦所造成的,所以用人参桂枝汤(理中汤加桂枝),只要脾阳、脾气得以恢复,寒湿得以温化,心中痞硬的症状就会得到缓解,以后我们在遇到其它心下痞硬、心中痞硬、心下痞的方证的时候,还会提到桂枝人参汤,这是我们要注意的第二个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