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可忽视的扶阴解表

 了然3z5ctoaa2w 2022-09-22 发布于广西
作者简介陈军帆,男,浙江温州人,中医学硕士,执业中医师,出生于五代中医世家,方证学者,主要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讲学与临床一致,不喜故弄玄虚,只求客观疗效,另对日本汉方医学及腹诊亦微有涉略。

      研究经方的医者好像都偏爱麻黄桂枝、附子干姜等温热药,而轻视一些滋阴之品,尤其是生地熟地,我在学习汉方之时阅见其中说到在外感表证中熟地是最难用的药物,因为其性黏腻,不利于发散。今天我想先给大家讲一个病案,是翻阅赵守真的《治验回忆录》中注意到的,很具有启发价值。

     李大喜,男,年20余,便子女成群,禀赋弱体衰。某日外出不慎感寒,随即发热恶寒,头痛头晕,纳差,身体疲倦。某医不辨体质之虚,治以感冒药,汗后恶寒停止,但发热更加严重,头痛剧烈,不能走路,口干舌燥,腰膝酸软,小便黄短,该医以为阳明之热,又以白虎加人参汤,病情恶化。病家邀请谢君(作者好友)诊治,谢君仔细检查,认为其口虽干,但是却不渴,亦不口渴多饮,且脉象细数微弱,均与白虎加人参证不符合,此患者虽为病性属热证,但却为虚热导致,实为内伤重,外证轻,需滋阴剂中稍加解表既可,于是投六味地黄丸(生地)加玄参、麦冬、菊花、荆芥等,服十贴后,病势减轻,再用天王补心丹改汤兼杞菊地黄丸,巩固。
      在这个医案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外表有太阳表证,但里边也有虚证,只不过里边不是阳虚,而是阴虚,前者的话伤寒论已经给我们提供了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桂枝加附子汤等一系列扶阳解表的方剂,我们用起来也得心应手,但碰到这种兼阴虚的表证时,仿佛找不到合适的方剂,而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我认为可以体现这方面的意思,芍药在伤寒论中是滋阴的基本方(伤寒论中没有自已的概念),从新加汤的加减法中,可以认为地黄也有和解表剂同用的可能性,在这个医案中就是最好的体现。再从头看这个医案,患者本身是阴液不足的体质,刚开始得的是发热、恶寒的太阳表证,这时候应该用新加汤外解太阳,内补阴液方可,但后来太阳病解除了,恶寒停止,内在的阴液不足还是表现了出来,这个时候你说他没有表证吗?也不一定,因为还有头痛等类表证,但总的来说,这个情况下表证轻,而里之阴虚重,就要直接滋阴了,就像汉方认为阳虚之人患外感表证,如果阳虚很重出现厥逆、脉弱,要直接用四逆汤的。
      这个医案对于经方医生很有价值,是一鸣警钟,时时刻刻敲击我们的大脑,它要求我们对于补阳和滋阴要一视同仁,决不可厚此薄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