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枕流公寓

 关福 2016-06-24

华山路的老房子很多,但多为花园住宅,绿树繁花的掩映,让这些小别墅都显得小巧而别致,而其中还屹立着一幢高层建筑,这鹤立鸡群的高层,便是枕流公寓了。

米黄色上方的高层建筑就是枕流公寓,下方显眼的老洋房是长乐路1242号荣家老宅。

枕流公寓所在土地,最初为沪上英商泰兴银行大班于1900年所造的花园住宅。不久为李鸿章的三子李经迈购入,此后一直为李鸿章家族产业。1920年代末,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土地制约的因素,上海开始兴起兴建高层公寓的风潮。1930年,李经迈委托哈沙德洋行设计在花园住宅原址上兴建高层公寓,馥记营造厂承建这次项目。

公寓大楼建成之后,根据英文名“Brookside Apartments”取名为“溪边公寓”,但业主对此并不满意,于是登报征名。应征者中有人建议以《世说新语·排调》篇中孙子荆劝说王武子归隐山园的故事“枕流漱石”来命名公寓。枕流漱石即以头枕流水以洗耳,漱石以磨砺其齿。比喻居静思危,潜心磨练心智。况且枕流一词也契合英文名称。最终李经迈接受该建议,将公寓命名为枕流公寓。

枕流公寓位于华山路699-731号,是一幢七层楼的建筑,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已经带有电梯,占地面积7970平方米,前面有2500平方米的大花园,水池曲径,树木葱郁。

大楼建筑面积7300平方米,地上7层,地下1层,高度为28.9米,美国近代立体建筑式样,屋面和室内装修为西班牙式样,构成折衷主义的建筑风格(一说是西班牙和艺术派风格结合)。20世纪30年代初,上海建筑高层公寓之风兴起,枕流公寓堪称为当时的一流住宅建筑。大楼平面是曲尺形,俗称八字形。主要出人口面朝北,门厅则南北相通,如一条宽廊。门厅内有电梯、信箱以及服务处。南向围合出大花园。一至五层每层有67套房间,每套2室、3室至4室,使用面积:2室户约80平方米,3室户100平方米,4室户150平方米。每套有卧室,皆置壁炉,卧室与卫生间相通,餐室与厨房间有备餐室,厨房内均有烘烤设备。4室户有阳光室及两套大卫生间,主仆出入各有其门,可算得上“贵族化”了。六、七层是跃层式(即今天的复式),每套有楼上、下房间,为当时上海公寓所少见。公寓的房间都很宽敞,高度在3.35米左右,装修讲究。钢窗制作质量高,无缝隙漏风,檀木地板。地下室内还有游泳池。如此高档的设备、设施,是在上个世纪的30年代,难怪有“海上名楼”之称。华山路开有2个门,731号门洞不大,立有2根水泥材料的爱奥尼克小柱。699号门稍大,为券拱门,门的顶上装饰有一方、两圆的水泥灯型雕塑。

枕流公寓曾住过很多名人,其中有20世纪三四十年代蜚声海内外的一代明星“金嗓子”周璇。她一生拍摄了40多部影片,《天涯歌女》、《月圆花好》、《夜上海》等200多首歌曲传唱了几十年。她自1932年起就住在这里,一直到1957922日去世。新中国成立后,枕流公寓成为高级知识分子和表演艺术家们的寓所,像文汇报的总编辑徐铸成、著名导演朱端钧、越剧表演艺术家傅全香、范瑞娟、王文娟、文艺理论家叶以群等都在这里住过。

上海老洋房里常见的壁炉枕流公寓不但也有,而且更为精巧别致,壁炉中心的花饰,两边科林斯柱头,下面绞绳柱,这样的搭配在上海西班牙风格的洋房中很常见,壁炉还第一次见。

3.35米层高,这样的大面积的落地窗,不但采光通风非常好,白色的落地窗在柔和的灯光下,更加显得优雅漂亮。

换个角度,可以看见另一扇面向阳台的侧窗,书架上摆些书,或放上喜欢的瓷器,相信在灯光的投射下会晕出美丽的光芒。

开放式厨房,现代式的生活方式和老建筑的碰撞不但不突兀,反而契合得相得益彰,天花板上连续的纹饰,确实有点ART-DECO装饰艺术的味道。

卧室 透过窗 仿佛可以看见窗外的灯火辉煌

木质的窗框,拼砌的木地板,就喜欢老房子里这种原木的感觉。

看着墙上的画,置身在枕流公寓里,仿佛穿越到了老上海的十里洋场。

墙面的帷幔花饰和洗手台下柜门上流苏,有些意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