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风·候人》“ 彼其之子,不称其服”做何解?

 江山携手 2016-06-24
蒋同学:

你好。读书读出问题,这样的习惯很好,还望继续保持。以下是就你的问题的作答。

——————————————————————————————————
 按《序》所言,这首诗“刺近小人也,共公远君子而近小人焉。”,可见一般人认为这首诗为一首对“小人”的讥刺诗。闻一多先生提出反驳,说这是一个少女派人去迎接他所私恋的人,没有迎着。他证明“鱼”是男子象征,以“鹈”不得鱼比喻女子没得到男人,“饥”是情欲而非腹欲,他提出一系列文本加以证明,说得很有道理。
       但是按他解释的话  “ 彼其之子,不称其服。”又怎么理解呢?并且,后面他说,曹女派三百赤芾去候她的心上人,赤芾不是卿大夫的朝服么?小小的女子居然能让三百卿大夫帮她等心上人..==我觉得有点不合事实,希望老师能帮我详细讲述一下闻一多的观点。

——————————————————————————————————
《曹风·侯人》
彼侯人兮,何戈与殳。彼其之子,三百赤芾。
维鹈在梁,不濡其翼。彼其之子,不称其服。
维鹈在梁,不濡其咮。彼其之子,不遂其媾。
荟兮蔚兮,南山朝隮。婉兮娈兮,季女斯饥。

《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是闻一多先生神话研究的代表作,值得一看。为了你的提问,我又重读了一遍。我觉得文中对有关《诗经》中“饥”之解,以及四、六、七、八部分,都觉得有一定的道理,可以作为神话研究中的重要观点来引证,事实上在相关的文学研究中也是如此。

但至于他对
《曹风·候人》的分析,我个人不太赞同。如果持其说,那么就不好解“彼其之子,三百赤芾”。我的看法还是认同程俊英先生在《诗经注析》中的意见,该诗是讽刺新贵之作。这也是郭沫若的看法。这一意见,你还可以参看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陈子展先生的《诗经直解》,457-462页。他也是赞成此观点。

所以,顺着这一认识,“ 彼其之子,不称其服”就可以理解为,他们不配穿这样的朝服(赤芾),意思是他们只具其表,而未有其实。从而形成了强烈的讽刺意味。

以上意见没有深入思考,也未及翻检很多材料,只能供你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