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墨生|遍历云山,放怀艺事

 美揽资讯 2016-06-24

梅墨生|遍历云山,放怀艺事

梅墨生|遍历云山,放怀艺事

帽哥前言

生气远出——梅墨生近年写生作品精选展”6月20日于北京恭王府隆重开幕。此时,本人必须首先遥祝展览圆满成功!

承蒙梅先生抬爱,愿通过丰华臻传平台与大家交流探讨艺事心得,这也正与帽哥一拍即合,于是就有了此次访谈。 梅先生是当代艺坛大家,书画皆是别开生面,广受称誉;且学殖深厚,博古通今,对于艺事世情和太极真功两个方面的内涵,更是多有卓识洞见。

他认为“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古人对于体悟自然、感受生命、增加人文积累开出的药方。这有它的实践价值。再加上一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万张画。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艺术创造向更深层次发展。其实,一个人的艺术就是这个生命体生命趣味、文化修养的体现。读万卷书就是学习古人智慧。行万里路是为了开阔视野,增加对自然山川的感受和领略,亲近自然物象。离开了自然,任何生命个体都会干瘪。”

我想这应该就是梅先生重视写生,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原因,也是此次“生气远出”展览的初衷吧!

好了, 不能再多说了,古人有云,言多必失,何况是在高人面前呢,呵呵!下面还是让我们通过访谈,走进梅先生的艺术与精神世界,听听他的夫子自道吧!

梅墨生|遍历云山,放怀艺事

帽:梅先生您好!“生气远出——梅墨生近年写生作品精选展”近日在恭王府开展,在此先表示祝贺!您是艺坛大家,“降尊纡贵”希望丰华臻传能够参与展览宣传,帽哥有些“受宠若惊”,呵呵!先请您谈谈此次展览的缘起,如何?

梅:您客气了!大家都是朋友!而且看到帽哥最近笔耕不辍,所以很愿意您来捧场。此次展览的缘起有这么几个因素。

首先,恭王府作为一个很有影响的、受人关注的文博单位,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

其次,恭王府的孙主任是我多年的老朋友,他一直在做关于中国当代画家的一系列的展览,也曾几次盛情邀请我参加。

再来,这次机缘比较合适,厦门大学艺术管理教研室主任钱陈翔先生策划及提议,所以我就同意在这里做一个小型的、近年写生的精品展,希望更多的观众看到这个展览。近些年,我很久没有在北京做个人展览。上一次是在保利博物馆,受邀办过写生展。

梅墨生|遍历云山,放怀艺事

恭王府 安善堂

帽:写生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画论有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石涛也曾说“搜尽奇峰打草稿”,您如何看待写生与创作的关系?

梅:我很重视写生,我认为写生在艺术创作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写生与创作的关系,这是艺术理论上很重要的话题。就像你说的,唐代画家张璪关于画学的不朽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不论什么种类的绘画永远要面对心与物的往来关系。

中国画向来注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幅作品的产生是多种因素漫长的积累和沉淀,是对事物的提炼、归纳和营构。

写意作品创作的时间与工笔作品相比,用时虽稍短,但用的功夫却是很大的。石涛曾说“搜尽奇峰打草稿”,这种“师造化”的过程对于创作是非常重要的。艺术家只有吸收了各方面营养,才能内化成属于自己的精气神。写生的过程也是陶冶性情并发现自己的过程。

梅墨生|遍历云山,放怀艺事

梅墨生《杭州写生》

毕加索也认为:“艺术不是创造,而是发现。”我们在对自然写生的时候,看万千的山川气象,感受不同的山水意象,才能慢慢地在脑海里营造出所画山水的境界。

李可染先生正因为有长期的写生实践,多次的写生经验,深入的写生积累,才有了后来自由创作和升华的阶段。

黄宾虹更是如此,在他几十年的写生和对山川的静默观察之中发现,不是受光面的山更有魅力。他发现在逆光中的山,晨曦中的山,黄昏中的山,雨中的山,更加的朦胧而丰富,更具有含蓄而深沉的美感。所以,才形成了他绘画里浑厚华滋之美。

齐白石的花鸟画和昆虫画,同样也是经过大量的写生而创作的。他的画彰显着“为万花写照,为百鸟传神”般的对自然万物地眷爱。所以只有“外师造化”,再加上“中得心源”,才有中国画新的创造。

梅墨生|遍历云山,放怀艺事

梅墨生于镇江写生

我也是按照这些前辈既有的经验在往前走。我们必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必须借鉴前人的经验,所以我觉得“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搜尽奇峰打草稿”都是艺术史回避不了的问题。

以我个人的经验,我在进行绘画创作的时候,并不是照着景物作简单的再现。在写生过程对山川的观察、欣赏、领悟,都会融汇在我的胸襟里,在创作时会不自觉地奔赴我的手底。

由此看来,写生确实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梅墨生|遍历云山,放怀艺事

梅墨生《黄山写生》

帽: 写生其实相当考验一个画家的绘画素养与驾驭笔墨的能力,纯粹以个人写生作品举办展览好像并不多见,也可见您的自信。对于写生,您一定是独有洞见吧?

梅:我曾在保利博物馆做过一次写生的展览,观众的反响很好。而这次展览是把近6年的写生作品做一个展示。作为艺术家应该有起码的自信,但这种自信应该建立在对于艺术的辛勤劳作之上,而不是盲目自信。不同于黄、李、齐,前辈画家都有写生,对写生的感受、理解、角度不一样。

写生是一个画家必不可少的功课,也是艺术积累的一个方式,更是为艺术创作做准备的一个手段。西方艺术大师也有许多写生稿和创作手稿。写生有狭义和广义的理解。

梅墨生|遍历云山,放怀艺事

梅墨生《镇江写生》

我的写生不仅仅是服务于创作,它本身也是一件作品,具有独立欣赏的价值和意义。就是把真实的自然景象、山川的结构提炼和概括,用有意蕴意境的画面表达内心的感受。把景物转化成笔墨语言,笔墨是中国画的体骨,具有独特审美。以笔墨为古体,来取象,来造形,来抒情。

驾驭笔墨能力也是体现着画家的绘画素养。面对错综、纷繁的自然景象,如何提炼、归纳、转化?这是综合的艺术修养,不只是简单的写生问题,再现一个自然形象的问题,必须要有转化。

黄宾虹说:“山水取舍由人,取舍又不由人。”取什么?舍什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取其美,去其不美。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美?什么是不美?这个就要由每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追求来决定的。能简练、概括,才能抓住事物最本质的特征,才能要言不烦,这与人的修养和观察力分不开的。

所以,举办这次写生展览,是对我自己的小结,是对关心我艺术的人的汇报。

梅墨生|遍历云山,放怀艺事

梅墨生黄山写生剪影

帽:您可以说是一位“诗书画印”全能型艺术家,书法更是您特别用力的领域。关于书法与绘画的关系,历来也有很多论述,请问以您的艺术实践而言,对此有何评断?

梅:我常讲,中国画是这个世界上最成体系,与西方绘画相独立的绘画方式。中国绘画的历史和艺术造诣的高度是其他艺术无法比拟的。

什么是中国画?它要有哲理的内涵,诗意的诗性、书法为骨的骨性之美,不求形似,追求是形神俱妙。 苏东坡曾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齐白石也有一句名言:“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因此,构成中国画这个美学特征的元素里就有了书法,就有了“书法入画”、“书画同源”。黄宾虹明确指出中国绘画的用笔源自书法。

梅墨生|遍历云山,放怀艺事

梅墨生《镇江写生》

我常跟学生说:“书法的高度不能决定你中国画的水平,但却能相当程度地制约你中国画水平。”我们可以看到,近现代的绘画大家,大都书法造诣相当高。

黄宾虹还说过:“画诀通于书诀。”有人认为,承认书法对绘画的影响是对绘画本身的消解。这是站在西化立场,我并不赞同。

我认为画中国画就是要像写字一样的去绘画,用最简约的笔墨来状物、抒情,这才是中国画独有的魅力。一个人书法水平的高低,在相当程度上,能够体现其在写意绘画上的造诣。

梅墨生|遍历云山,放怀艺事

帽:很多评论您的文章都会谈及您的太极修为,我当年也曾是功夫爱好者,所以对这个话题尤其感兴趣,呵呵!能请您介绍一下吗?

梅:中国书画、中国功夫是我童年时代的爱好。我临帖、练功夫大概在10岁左右。我认为,这两个,一文一武都是中国文化的载体,都是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而对于中国文化的信念和推崇也是与我这些年学习、经历、练习密切相关的。我觉得我在这个过程中很受用。

我习练功夫,不是为了搏斗,而是为了强身健体、修身养性。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的从事艺术创作,使得你的艺术生命延长,才有可能实现中国艺术的大器晚成。这个从前辈的艺术经历都可以感受的到。

中国书画对于力、气、阴阳开合的理解都与中国功夫有内在联系。我是在文武双修当中升华了自己的艺术。这个是一言难尽的,而且我受益无穷。

梅墨生|遍历云山,放怀艺事

梅墨生于延安写生

帽:太极对于您的艺术创作有何影响?

梅:太极是中国的哲学理念,它是东方的智慧。太极概念也是元气概念。

元气一分为二,一阴一阳。阴阳之间对立又统一,互相生发有互相制约,它们是一对事物的不同性质。在中国画里要表达元气论的美学,更要用到阴阳。

《易经》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阳的相生相克,使得画面或事物成为一个鲜活、律动的整体。

近代名家的绘画都遵循这一点,他们的画面都有虚实、疏密、开合、聚散。只有笔墨语言含蕴着阴阳之美的太极理趣,才能绘画出具有中国气质、中国品格的中国画。

太极拳是用身体来体现太极阴阳的理趣。书法和中国画是通过笔墨表达一种生命力之美。这种美也是指阴阳两种元素互动之美。我就是用太极的智慧、阴阳的理念来经营和创作我的艺术作品。

梅墨生|遍历云山,放怀艺事

梅墨生《贵州写生》

帽:您是文字高手,在艺术理论与艺术批评方面也是权威人士,具有深厚的学养;古人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说法,也可以引出一些艺术创作深层次的问题。对此您怎么看?

梅:其实这个问题,前面我已经涉及到了。您说我是文字高手,艺术理论与艺术批评方面的权威人士。不敢当。

而且这些东西没有什么权威不权威。我只是真诚、真实、深切地说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这个时代有太多的包装和炒作。我是崇尚朴素哲学的人,我喜欢的人生和艺术也是这样。

我认为中国画就是绚烂至极归于平淡。老子说:“朴素之美,为墨能争。”作为中国人就应该画中国画。中国画有着儒释道的意蕴和元气论美学。在进行中国画的创作过程中,时刻能够感受到那种美感和魅力。

梅墨生|遍历云山,放怀艺事

梅墨生《太行写生》

正因为这一点,我在不同场合,以不同方式,对中国画的坚守和推崇,都是发自内心的。我不自觉地保持着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古人对于体悟自然、感受生命、增加人文积累开出的药方。这有它的实践价值。我再加上一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万张画。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艺术创造向更深层次发展。

其实,一个人的艺术就是这个生命体生命趣味、文化修养的体现。读万卷书就是学习古人智慧。行万里路是为了开阔视野,增加对自然山川的而感受和领略,亲近自然物象。离开了自然,任何生命个体都会干瘪。

梅墨生|遍历云山,放怀艺事

梅墨生《陕西终南山写生》

帽:能否介绍一下您目前的整体创作情况?我想这也是很多关注“梅派艺术”的朋友所关心的,呵呵!

梅:谢谢帽哥的推崇!“梅派艺术”不敢当,没有开宗立派,不敢,不敢。但是介绍一下自己目前创作的情况是没有问题的。

我近些年的状态是这样的。一是,我从未中断读书,文化类、艺术类、功夫类、养生类的书籍都读,古人说“读书可以养气”,读书已经变成了我的日常生活。

二是,随时随地处于功夫的修炼当中,修炼天人合一,让身心和存在经常保持一种和谐的、通融的状态。这不光是养生的需要,也是我体悟中国文化的需要,其中妙处难与人说。

三是,我从未放弃对社会生活、自然事物的观察和感受。我不善于社交,经常保持自己的独立、安静的状态,但并不影响我静观默察这个社会。在这个喧嚣的、功利的时代,我常常采取的是有限度的进入,更多时候是采取“逃逸”,逃逸到自然中去。我喜欢的安静的状态之中。但不论我是外出写生,还是参加学术活动,我都会观察、感受这个社会和自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升华自己的人格和艺格。

四是,我曾经一度对书法非常用功,现在变成随机性的行为。而且也进行过两三年的篆刻艺术,后来也搁置了。我现在每天都会用诗文写日记,记录一些生活中的感动,也是对诗词这种文学体裁的实践和学习。

梅墨生|遍历云山,放怀艺事

梅墨生《延安写生》

我的中国画的创作相对减少,但不等于我没有在心里想它,而是我认为艺术创作需要一种机缘,一个灵感,所以会不定期地进行中国画的创作。我每年会有两次或三次的写生安排。有的时候,没有机会写生,也要尽量处于观察自然当中。

比如,在飞机上不能拍照,但我仍然可以俯瞰山川大地,感受那份意境,让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这也是我的一个整体状态。现在主要是艺术和文化的传播,因此在海内外讲课的机会增加。

把自己理解的、学到的知识传播出去,我认为这是一点点文化的责任心和担当。但这个状态也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我将来还是要埋头写几本重要的书,至于时下的评论基本不写。

谢谢帽哥和丰华臻传对我的展览和艺术的关注,也谢谢你们有这么一个平台给我做一个推介和宣传!向大家问好,谢谢大家!

梅墨生|遍历云山,放怀艺事

梅墨生《贵州写生》

传播书画收藏正能量

栏目合作:雅昌艺术网、今日头条、新浪收藏

微信公众平台:feng hua zhen chua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