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家】陈之佛校长

 娇语无声 2016-06-24

陈之佛(1896——1962),浙江余姚人。日本京东美术学校工艺图案科毕业,曾任上海美专教授,擅长工艺设计和工笔花鸟画,时任中央大学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其时吕凤子坚辞艺专校长,教育部长陈立夫相中陈之佛。陈之佛徳艺双馨、资深,但为人谦虚低调,不善行政,力辞不就,教育部施以压力。据传陈之佛与傅抱石商议,提出苛刻条件:一、迁校重庆,二、增加学校经费,三、专科升格为学院。

1959年夏,陈之佛炎热天气艰苦环境中静心创作《松龄鹤寿》

陈之佛任艺专校长后,果然迁校重庆磐溪。因为交通方便,临近中央大学,聘来一批名师,可谓阵容堂堂:丰子恺、傅抱石、黄君璧、李可染、秦宣夫、李超士、胡善余、吕霞光、吴作人、赵无极、王临乙、王道平、邓白、李仲生等,改变了之前名师难聘的局面。但陈立夫允诺的另外两个条件,则是敷衍之辞。

1960年陈之佛与傅抱石、钱松岩在北京合作绘画时情景

由于长期抗战,进入非常困难时期,国库空虚,学校的经费非但不能增加,反而常常拖欠,再加通货膨胀,师生生活和教学陷入困窘之中。教师因薪给无法养家而外出兼课或索性辞职而去,致使往往有课程而无人教授。学生拿菲薄的贷金,吃“八宝饭”(霉米里掺谷子、秕子、砂子),衣衫褴褛,还勉强度日,学校里连买木炭(画模特不能少的)、桐油(夜自修点灯所用)的钱都没有,直接影响教学,学生忍无可忍,组织起来闹学潮了。此时,陈校长心急如焚,三头两日往教育部跑,他个子矮小,穿青衣长衫,毫无派头,比起名校的大佬来,也算是人微言轻的,因而在部里总是遭到冷落,空手而归。师生也为自己校长的委屈处境感到心酸。

傅抱石陈之佛亚明梁传魁等为人民大会堂作画

1935年陈之佛40岁时拍的全家福

幸而陈校长的工笔花鸟画,继徐熙、黄荃以来的优秀传统,又富有个人特色,秀丽沉稳,富有气韵,为艺坛所推崇,达官贵人乐于收藏。走投无路的陈校长,只好出售自己心爱的作品来弥补学校经费的不足了。当时书画的价格低廉,与今日是不可同日而语,但总算救一时之急。此后,但凡学校遇到困难之时,他就送画救急。艺专剧社排演一个大戏,只做了大量的布景,戏演完了又欠布景的借款,他送一幅去摆平。某得意门生毕业,远到就业,他送一幅当做川资。但是工笔画的创作是很漫长的,他有多少画去填这填不满的窟窿呢?他只好请自己的夫人出来做缝纫,赚点小钱充学校之用。

1946年陈之佛校长(右)为吴冠中和朱碧琴主婚

忠厚、善良的陈校长,在这样捉襟见肘的日子里度过了一年多,终于挺不住,刚好他痔疮出血卧床,就连续六次把辞职书送到教育部,坚决不去校长室了。教育部只好另聘番天寿继任。

陈之佛作品欣赏

《荔枝白鸽》


《榴花鸣蝉》

《初夏之晨》

《梅雀山茶》

《桃花春禽》

《鹤寿图》

《海棠寿带》

《红柿小鸟》

《秋塘露冷》

《鹰雀图》

《寒梅冻雀图扇》

《行楷诗扇》

《梅茶双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