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之本是厚道 厚道之本是正直【厚道经】 做人之本是厚道,厚道之本是正直。正直是为人厚道的体现,是个人品行的重要凭证,正直的人不管外界如何变化,都不会降低做人的底线,坚守的原则。 自古以来,厚道做人都被人们看做是做人的根本。在人们的观念里,厚道的人有自己的为人处世方法,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他们都能以不变应万变,都能依靠厚道积蓄的力量与价值,渡过难关。 可是,我们也发现在社会的每个阶段,在每个人所处的圈子里,却总有那么多不厚道的人存在。这些人往往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为了一己私利,可以说谎话不眨眼,可以不守承诺,甚至违背法纪。显然,这样的人是和厚道相背离的,因为在他们身上,欠缺了一种极其重要的厚道为人的核心因素——正直。 可以说,正直是我们行走世间的宝贵财富。没有正直之心,就不会客观地看待和处理事务,也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和爱戴。 毋庸置疑,人们都喜欢和正直的人打交道,因为只有这样,人们才感到心里踏实,才会将重要的事交付于他。我们来看一个历史上关于正直为人的故事: 隋朝后期,天下动乱。苏世长原来是江都郡丞王世充的手下,但是后来王世充兵败,苏世长就投靠了高祖李渊,被封为玉山屯监。 有一次,李渊在玄武门见到了苏世长,就问他:“你说你是属于喜欢阿谀逢迎的人还是正直不阿的人?” 苏世长回答说:“我是特别愚蠢又特别正直的人。” 李渊又问他:“你如果像自己所说的那样正直,那为什么还要背叛王世充而归顺于我?” 苏世长回答说:“现在洛阳已经平定,天下一统。微臣智穷力短,这样才归顺陛下。如果王世充还在,微臣占据汉南,那么,还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敌人。” 李渊笑道:“名长意短,言行不一。你对郑国放弃忠诚,对我却是背信弃义。” 苏世长回答说:“我承认名长意短的确是像陛下所说;但言行不一我却不敢认同。以前,大将窦融率领河西投降汉朝,从而十代封侯;而臣率领山南归顺唐朝,却只得到屯监的职位。” 原来,苏世长是嫌封赐的官职太小。于是,李渊当天便下令,提升苏世长为谏议大夫。 还有一次,苏世长在披香殿陪同李渊喝酒时,发现殿堂修建的奢侈堂皇,苏世长就劝谏说:“这殿堂如此富丽堂皇,一定是隋炀帝建造的。” 李渊生气地说:“你实在是狡诈,明明知道这殿堂是我造的,为什么反而说是隋炀帝呢?” 苏世长回答说:“臣实在不知道,只不过看到这里如此奢华,实在不像受天之命的帝王爱民节用的行为。如果宫殿是陛下建造的,确实不应该。臣过去看过陛下的房屋,能够遮风挡雨就足够了。如今天下一统,陛下理应居安思危,不忘节约。”李渊听后,觉得苏世长的话也有几分道理,就虚心接受了他的建议。 苏世长是降将,地位比较特殊。在面对李渊提问的时候,他既没有表示出对李渊的过分尊重,也没有表示出过分的谦卑。而是从容自若,淡定如水。正是因为苏世长在这两者之间掌握好了分寸,才得到了高祖的赏识。 正直的人是不卑不亢的人,他们有自己的原则,知道自己在坚持什么,在做什么,正因为这样,他们才不会放弃。厚道的人懂得取舍,会坚持自己的原则,不会因为客观环境、客观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中兴汉朝的光武帝刘秀靠武力得到了天下,而治理国家时却是依靠法令。虽说是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是约束皇亲国戚,这些法令就体现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了。 刘秀的大姐湖阳公主就是一个不遵法令的典型。她仗着自己是刘秀的姐姐,简直为所欲为。不仅是她,就连她的奴才也是如此。 当时满朝文武中有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叫董宣。在他的眼里,法令是绝对高于特权的。 有一次,湖阳公主的奴才行凶杀人之后,就躲在府里不出来。如果换了别的官员来主管这件事,这个家奴在府里躲一阵,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但这次,他碰上的是董宣。依照法令,董宣是不能随便去公主的府里搜查的,于是他索性就为公主看起门来,守株待兔,等着那名奴才出来。 过了一阵,湖阳公主外出,这名奴才跟着公主出行。董宣闻声后,马上就赶了过来,拦住了湖阳公主的马车。 湖阳公主当即大怒:“你好大的胆子,你也不看看我是谁,竟然敢拦我的马车?” 董宣毫不畏惧,把手中佩剑拔了出来,对公主说:“你不应该纵容家奴行凶杀人,这触犯了国家的法令!”不仅如此,董宣当即下令把那名奴才绑了起来,就地处决了。 湖阳公主气得门也不出了,当即去向光武帝哭诉。光武帝听完之后也非常生气,就传召董宣进宫,准备当着公主的面责骂他一番,给公主出气。 没想到董宣却说:“陛下,请您先不要责备我。等我把话说完之后,就算是马上死在陛下面前,我也心甘情愿。” 光武帝问:“你想说什么话?” 董宣说:“皇上是一位明君,自然知道法令的重要性。如果法令只约束臣民,对皇亲国戚却没有约束力的话,国家还成什么样子?现在公主的家奴行凶杀人,如果不处决他,怎么能堵住天下的悠悠之口?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啊!” 董宣说完就向宫内的柱子撞去,等到被内侍拦住的时候,董宣已经血流满面了。 光武帝觉得董宣说的对,但为了顾全公主的面子,就让董宣给公主磕个头道个歉。但是董宣却不买账,死都不愿意磕头。 这时,内侍就按住董宣的头,想强制让他磕头。但是却奈何不了董宣,内侍只得说:“他的脖子太硬,我们按不下去!” 光武帝只是笑笑,就让内侍把董宣拉了出去。 最后,光武帝不仅没有治董宣的罪,反而赏给他了三十万钱作为奖励。“强项令”董宣也从此名垂青史。 不畏惧强权,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这是董宣坚守自己气节的表现。董宣不是不知道得罪公主就是得罪皇上,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但是,为了坚守自己的气节,董宣硬是敢于直抒己见,甚至不惜一死。结果,董宣的“硬脖子”反而让他得到了光武帝的器重。因为光武帝也深知,坚守气节是一种可贵的品质,董宣这个“强项令”绝对是个不可多得的忠臣。 诚然,做人要厚道,而厚道却离不开正直。如果一个人没有了正直为人的基本品行,那么他就会毫无原则地背离事实,做出一时损人利己的事来。而只有具备正直为人的高尚品行,才能坚守原则,尊重事实依据。这样的人也才能够让人心服口服,倍加信赖。 来源:展啸风《精明的最高境界是厚道》 感悟:人要想学会处世,首先要学会做人。厚道做人,以德律己,以德待人,是为人处世的基础和前提,更是通往成功的捷径。别人的心也许深不可测,而我清澈见底,是厚道;别人的心也许变化多端,而我常处恒态,是厚道;人家看人,以待己为是非,我看人,以对他为对错,是厚道;人家待人,以利己为恩怨,我待人,以利人为取舍,是厚道;人以地位升浮为亲疏,我以感情真假为远近,是厚道;人以得失为得失,我以善恶为善恶,是厚道。厚道不是愚钝、蠢笨,不是死心眼、一根筋。厚道是诚信、真诚、坦率、谦让,不欺诈,不耍滑头,是心胸宽广,心存美好、善良,将心比心,宽容豁达。欲成事者,尤其是欲成大事者必能宽容于人,才能为人们所欣赏、所钦服、所接受,这正是立世为人的根基。根基牢固了,才能成参天大树,结出累累硕果;倘若根基不牢,就难免会枝衰叶弱,不禁风雨。厚道做人是一种风度,也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谋略,也是一种胸襟。世上千人千面,各有各的活法,但厚道做人是为人处世不变的法则。遵循此法则能使我们获得一片广阔的天地,成就一份完美的事业,更重要的是,能为我们赢得一个含蕴厚重、丰富充实的人生:在修养上,一个厚道的人能够养深积厚,同时超然于小事之外的眼光让他于大事上有着更敏锐的洞察力和更准确的判断力;在生活中,厚道的人会更好地融入人群,保护自己,与人和谐相处;在事业上,厚道的人能够广结善缘,得道多助,长久和泰,成就不平凡的业绩……文/单眼老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