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祖国风光(1283)三门峡大坝区

 猎鹰个人图书馆 2016-06-24

祖国风光(1283)三门峡大坝区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才7点多我们就到了水坝景区,沿着景区的路慢慢走到大坝,沿路满眼绿色,鲜花争奇斗艳,空气非常清新湿润,带着树木花草泛出的甜甜的香气,连婆婆也连连夸赞这里的空气好到想带回家一瓶子空气做纪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2】这是沿路的大禹公园中大禹的雕像。传说大禹治水时疏浚河道,曾“斧劈三门”而形成了神门岛、鬼门岛、人门岛,故这里被称为三门峡。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3】大坝8点开门,门口有带枪的军人把守,不能带包进入,要存包。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4】三门峡大坝,一个饱受争议的水利工程。修建于1957年,是中国在黄河干流兴建的第一座水利枢纽工程,号称万里黄河第一坝。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5】站在大坝上向右看,用广角端拍大坝的下游。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6】我们一会儿会走到中间那条坝的尽头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7】向左看,水库的上游,正是水库的蓄水季(10月到来年的6月),烟波浩渺,波澜不惊。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8】向前看,巍峨巨大的起重机(广角变形,实际上非常高的)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9】我不清楚是什么大型机械设备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0】向下看大坝,据说这里有7台发电机组。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1】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当年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中唯一的一个水利工程。工程于1957年4月13日开工,1961年建成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2】开工当天的照片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3】各时期领导人来三门峡大坝视察

 

来自百度:

       黄河上的第一座大坝选择建在三门峡,是因为三门峡具备当时建坝的多种有利条件:一是三门峡谷是黄河中游河道最狭窄的河段,便于截流;二是黄河三门峡谷水流湍急,建坝后容易发电;三是三门峡谷属石质峡谷,地质条件优越;四是人门、鬼门、神门三岛属岩石岛结构,可作为坝基,有利于施工导流;五是三门峡位于黄河中游的下段,是黄河上的最后一道峡谷,拦洪效果最佳;六是控制流域面积大,能最大限度减轻下游水害。

       但因为三门峡大坝的原设计是苏联专家,而他们对黄河的泥沙含量估计不足,对中上游水土保持过于乐观,所以在设计时只求坝高库容大,忽视了泥沙淤积问题,致使泥沙大量淤积。

       三门峡立项之初就遭到陕西和山西政府方面的坚决反对,在专家中同样存在着不同的声音,但这些意见都被人为地忽略和压制了。1961年下半年,陕西的担忧变成现实:15亿吨泥沙全部铺在了从潼关到三门峡的河道里,到1964年,总淤积了50亿吨,黄河回水逼近西安。潼关的河道抬高,渭河成为悬河。关中平原的地下水无法排泄,田地出现盐碱化甚至沼泽化,粮食因此年年减产。

       从1964年开始,对大坝工程多次进行改建,最终使库区淤积大为减轻,进出库泥沙基本平衡,实现了防洪、防凌、灌溉和发电、供水等综合效益。

       三门峡大坝从立项到建成至今的数十年里,围绕大坝的利弊,各方一直是争论不休。

       三门峡水电站作为新中国第一项大型水利工程,有人说是一个败笔,有人认为应该炸掉它。但作为新中国治理黄河的第一个大工程,其探索方法、积累经验的作用是不可小看的,丹江口、小浪底、葛洲坝、三峡等大工程都从它那里得到了极其宝贵的经验教训。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4】最近,很多媒体包括中国国家地理杂志都对三门峡水坝之争做了反思,一致认为有两个政治因素阻碍了对科学态度的尊重。一,当时的国家领导人渴望并相信三门峡水库可以使黄河变清,当时的领导人的意志不可反驳。二,当时全国学苏联,反对苏联专家的议案就被扣上反苏的帽子,遭受政治打击。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5】还是回来看大坝。大坝上有个位置叫一步跨两省,是河南山西交界处,左河南,右山西。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6】下游连接山西和河南的大桥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7】上游连接两省的大桥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8】坐电梯可以下到大坝的副坝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9】近距离的看看这块著名的石头“中流砥柱”,它位于下游,曾经是峡谷中的航标。当年船只驶过三门峡谷以后,就朝着砥柱石直冲过去,当就要与砥柱石相撞的瞬间,砥柱石前面波涛的回水正好把船推向旁边安全的航道。这样,船只就可以避开明岛暗礁顺利地驶出峡谷。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20】远看中流砥柱石。千百年来,无论狂风暴雨还是惊涛骇浪的侵袭,它一直巍然屹立于黄河之中,被喻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公元638年,唐太宗李世民来到这里,写下了“仰临砥柱,北望龙门,茫茫禹迹,浩浩长春”的诗句。1956年修建三门峡水库时,设计师为了保证安全发电建议炸毁中流砥柱,但在周恩来总理的坚持要求下最终保留了这块象征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巨石。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21】从古至今,中华民族一直在与滔滔黄河水进行决战。三门峡水库作为一个不算成功的征战所,经验和教训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相关邮票: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1957年发行的治理黄河远景邮票,右上为三门峡大坝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2002年发行黄河水利水电工程邮票,包括李家峡水电站(青海)、刘家峡水电站(甘肃)、青铜峡水利枢纽(宁夏),小浪底水利枢纽(河南),还有三门峡水利枢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