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癌症手术前后,我们经历了什么?

 麒麟谷 2016-06-24
顶尖名校博士,讲解靠谱健康知识


健康君说
前两周我们推送了读者Karen投送的两篇文章,《你该如何安慰一个癌症家庭》《癌症是我们需要面对的功课》,很多人读过之后表示感同身受,也非常受益。

今天推送的是她这系列文章的第三篇,写于今年父亲第三次手术前夕,忠实记录了整个手术过程及她自己的心理状态变化。最打动人心的,莫过于父母的坚强隐忍,和作者作为女儿的牵肠挂肚。

我们在这里也欢迎更多读者投稿,分享你和你身边的故事。疾病让人疼痛烦恼,而文字有独特的治愈功能,当你把一切诉之笔端,这段经历可能也将不再只是痛苦的体验。

祝愿Karen的父亲早日康复,祝愿大家平安。

作者简介
Karen,对外经贸大学研究生,原知名外企供应链高级经理,现为全职妈妈+亲子教育实践者,个人公众号:父母如何说 KarenHTT。


手术前
死亡的恐惧如此真切

父亲的手术,安排在四次化疗之后。和大部分的癌症家庭一样,我们也需要面对手术一关。

术前两个星期,没有和父母交流过情绪问题,但其实我自己是非常害怕的。听说过打开就发现已经转移到腹膜,只能合上的例子;也去医生那里签了无数的很多页的同意书;虽然不懂医学,但还要认真和医生讨论治疗方案,反复细想整个手术过程。

那段时间,作为全家跑腿医院的人,我回家对父亲只说乐观那一面,同时旁敲侧击,告诉他一些有可能的情况;私下里,我悄悄把各种风险说给母亲听,让她要做好心理准备,别把困难想小了,这样的对话常会引来母亲强烈抗议。

那段时间里,我每天拼命翻书,把有关癌症还有生死问题的书都翻出来了:

看《重生手记》,佩服凌志军在生死关头保持冷静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看《向死而生》,在当中看到即使成功如开复,也在面对死亡威胁时有常人之胆怯与脆弱;

还看到开复介绍的安妮塔.穆贾尼写的生死启蒙书《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虽然觉得不可思议,仍然期望她说的一切都是真的,因为那让人还充满希望(后来才知道这本书萨提亚大师Maria Gomori也推荐);

多年前的《相约星期二》,《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我也把它们当做心灵鸡汤翻出来读;

而所有的书里最难读的是《最好的告别》,因为它异常真实,把通常我们在刻意回避的生死问题,通过专业医生的视觉真实再现,我经常读几页就把书扔一边,不敢再看。

过去,我从来没有想过生死问题是如此残酷和令人恐惧,但当它近在眼前时,却让人不得不面对和强迫自己做准备。如果不是自己或亲人有这样的挑战,是难以体会可能的死亡带来的无尽恐惧和担忧的。那段时间,我经常夜深人静时觉得身体里很多器官都在疼痛,辗转反侧,似乎想用这种方式来分担父亲的病痛。

第一次手术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再害怕,手术还是来了。送父亲进去的刹那,看到他回头向我挥手,想象中的眼泪并没有涌出来,心底却在担心之外出现喜悦和希望,期待经过这场磨难的父亲,可以重获健康。从上午七点多进去一直等到了下午三点多,其中有几个让我印象极其深刻的时刻:

场景1
下午三点,父亲被推出,发生了我做了一万个准备都没有预料到的情况:父亲对麻药不敏感!

他是“翻滚”着被推出来的:意识未清醒,他的声音因麻醉导致的肌肉松弛而低沉痛苦,一个劲儿喊着哎唷,哎唷,手向上伸出,腿也按不住地弯曲晃动着。可想而知,当时是多么地疼痛难忍,以至于意识不清的情况下他的身体做出本能的反应。

见父亲一辈子那么坚强隐忍,那一刻,我和阿姨崩溃地痛哭,除了哭,根本不知道要做什么。我记得妈妈当时非常严厉地吼了我一声:不许哭!然后她极其镇定理性地安排亲友把爸爸护送进病房。

场景2
术后三个小时,父亲略微清醒,让人稍感欣慰的是,他并不记得之前发生了什么。从他清醒开始,我就没有听他痛苦地哼过:身上好几个手术创口,绑了各种监控仪器,鼻子上插了胃液引流袋,左边肚子吊尿袋,右边吊引流袋,手上还输着液。

这是父亲一生中最狼狈的时刻,但他仍然没有抱怨和呻吟,只是就这样接受了命运的挑战。

场景3
他第一次下地到外面走路一圈,当时三个人扶着:护工举着液体,战友搀着左边,他的儿子也是我的弟弟搀着右边。四个人把平时十秒钟就能快步走完的走廊,慢慢地,一步步地丈量一番。

看着父亲清瘦和佝偻的背影,虽然还极其虚弱,但又非常坚强地努力康复的过程,我非常感伤,却不敢说出也不敢有所流露。只有护工一边走,一边哼:“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算是冲淡些这样的感伤。

第二次手术
意外来了除了接受还是接受

一切如果都按照预期进行,那还算非常顺利。可意外还是来了:术后一周,马上就要拔管的时候,医生按常规要求父亲去做B超看腹部情况,谁知道B超过程中父亲开始腹痛难忍,等到当天下午,引流袋就出现了便样:创口缝合部分出现了裂缝,腹腔感染,需要立即进行二次手术清洗腹腔,并在右下腹做暂时性回肠造口术。

那个时候我因为上课已回到了北京,错过了整个手术过程最艰难的时刻:父母亲一起抱头痛哭,对这场意外非常抗拒:不希望刚刚经历过一场大手术,立刻又要再次手术;怀疑是不是B超按压或医生缝合粗心造成了破裂进而对医生非常生气;对发生几率为5%的并发症落到自己身上感到无力又无助。然而再不情愿,二次手术还是进行了。

父亲本人是非常爱干净的,让他整日挂着造口袋是巨大的煎熬和折磨:刚开始造口期间,在医院就漏过,半夜把父亲的衣服和床全部污染了,他后半夜枯坐在椅子上倔强醒着地等待更换,后面磨合期间也漏过几次,皮肤常常感染。最终出院回家时,父亲比入院时瘦了整整5公斤。

康复
我的爸妈,你们如此坚强

出院康复期间,非常遗憾,我没有在身边分担任何的部分,把所有的重担都留给了母亲和父亲。他们非常坚韧地承受了二次手术及化疗带来的所有不便和折磨。

三个多月过去了,父亲在母亲地精心照料下,又重新长回了3~4公斤;期间经历了术后四次化疗,虽然白细胞最后掉到两千左右,但传闻中也会跟着掉的红细胞因为食疗得当,一直维持在最高值。(最近一次体检白细胞上升到3900,已属正常。)同时,随着母亲精心的照料,造口处皮肤不再有充血溃烂,皮肤也几乎不再发炎,红肿。父亲挂着造口袋,又开始为自己的正常生活而努力:坚持去散步,去家附近的下象棋,自己把造口袋的日常维护做得很好,不需要帮忙。

手术给生活带来的影响,慢慢在减弱,消退,而我知道这场手术给我们全家带来的影响将会一直存在:它让我们看到了,无论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能走过。

后记:

春节后,父亲已进行造口回纳手术,这一次,十分顺利。目前,父亲各项指标基本正常,白细胞恢复到3900,与母亲正在老家与亲戚朋友一起享受亲情和友情。

刚才母亲在看稿子时说:“写得蛮好,我作为当事人还是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是的,现在回想起来,过去的几个月是如此艰难,而我们都知道,那些无法把我们打倒的,最终会让我们更强。

作为你们的女儿,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