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伤寒论卷第五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东汉·张仲景2

 DonaldKing2589 2016-06-25


,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三十六。
       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三十七。
       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三十八。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三十九。
       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四十。
       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喜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当汤。四十一。
       若脉数不解,而下不止,必协热便脓血也。
       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四十二。
       伤寒身黄发热,栀子蘖皮汤主之。方四十三。
       肥栀子(十五个,擘) 甘草(一两,炙) 黄蘖(二两)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方四十四。
       麻黄(二两,去节) 连轺(二两,连翘根是) 杏仁(四十个,去皮尖) 赤小豆(一升) 大枣(十二枚,擘) 生梓白皮(切,一升) 生姜(二两,切) 甘草(二两,炙)
       右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