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教材处理的艺术(浅文趣教)

 教育繁星 2016-06-25

浅文趣教是一种教材处理方式,也是一种教学方法的设计。

这其中的“趣”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别出心裁,将浅显的教材内容“变”得有趣并在这种有趣中进行语言教学、思维训练与情志熏陶。这种“内在”的趣既能表现教师巧读课文的水平,又能表现教师设计教学的技艺。一是教师开动脑筋,变换手法,将教学的过程撩拨得有趣,这种“外在”的趣能够很好地表现教师的教学机智。

研究浅文趣教,是为了化平淡为神奇,变无味为有味,从而充分地开发利用课文的价值;是为了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之中进行教学,让同学们身心愉悦地进行学习,不仅是让同学们学得快而又记得牢,更是让同学们体会到语言文字的妙处及学习语文的乐处。而在所有的课文处理艺术的研究之中,对“浅文趣教”的研究又是最为淡薄、最为稀少的,这就更加说明了浅文趣教研究的难度和重要性。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教材处理的艺术(浅文趣教) - 教育星空 - 教育星空

研究浅文趣教,也是为了适应教材的变化所带来的挑战。我们不可忽视语文教材中的那些浅显的文章,将它们“集合”起来看,那是一个带有明显文体特征的“群体”。在试用修订本的初中教材中,诸如《莺》《月亮上的足迹》《日本平家蟹》《万紫千红的花》《大自然的文字》《秃鹰之死》《时间的脚印》《气候的威力》《漫话小行星》等,就是若干篇可以一读而过的说明文;又如《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病从口入”与“食物相克”》《谎言掩盖不了血写的事实》等等,也是若干篇内容相当明白的议论文。研究这些文章的教学,无疑地,既会有文体教学研究方面的突破,又会有浅文趣教方面教学技巧与教学艺术的升华。

浅文趣教,不是说一节课自始至终都要讲究“趣”,如果刻意求“趣”,也许课堂上就失去了“趣”。也不是说老师开讲有趣、老师收束有趣、老师讲的故事有趣等等,那只是课堂上的一种有益的点缀。也不是说一定要用“滑稽”的手段让学生开心、让课堂上有快乐的笑声。浅文趣教,还是要落实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之上,落实在“教学”二字上,要体现出一个“雅”字。比较科学的做法,是根据课文特点,在教学中设计安排一个两个或几个比较有“趣”的点。

这种“趣”点,可以从如下一些教材处理方式或教学设计手段上获得:

1、别出心裁地分析课文,或将课文材料进行变形,或将课文材料进行组合,或将课文内容进行浓缩,设计能让学生集体参加的充满“文趣”的表演式朗读活动。

2、针对有些课文短小、精美、易懂的特点,用“反复”的手法,设计分层推进、逐层深入的美读教学步骤,让课堂阅读活动充满“美趣”。

3、教师巧读课文,对课文进行阅读新解,并将自己这独有的心得转化为教学设计,让学生面对浅显的课文,也觉得有一点“奇趣”。

4、针对课文内容,从“发现问题”的角度,从“编拟练习”的角度,从“积聚精华”的角度,设计能让学生觉得饶有“兴趣”的课堂竞赛活动。

5、利用课文内容,学习电视趣味性栏目的表现手法,设计一次富有“情趣”的能让学生神采飞扬的课堂学习活动。

6、选取课文中一个小小的“点”,从对课文内容进行“再表达”“再创作”的角度,设计一个带有“童趣”的让学生神思飞越的思维训练活动。

7、或由某课的某点内容发散开去,牵连出其他课文中的内容,以形成一个知识的板块;或利用课文本身的语言表达技巧,设计有趣的读写活动,以使学生享受到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乐趣”。

8、利用媒体手段,选取浅短课文中的精彩片断,设计由学生进行的带有阅读个性化特点的充满“雅趣”的自由赏析活动。

……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教材处理的艺术(浅文趣教) - 教育星空 - 教育星空

下面,从教师巧读课文、巧妙设计教学的角度介绍笔者的几例“趣”教片断。每一个教学片断都能表现出一个很美好的“趣”点。

1、趣在“课文变形”式的朗读活动。

如对下面一段文字进行反复的朗读:

他们的品质

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

他们的意志

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

他们的气质

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

他们的胸怀

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这原是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一段文字,但在这里“变”了,于是它读起来富有诗味。这就是把一般的文句“变”为诗行来阅读。这种变形将美的语言显示得更美,是一种高质量的阅读实践活动,它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牵动着同学们深层次地进入课文,让他们从心中来聆听、来感受课文中的语言美、情感美、音韵美。

这样一个小段是课文内容的总纲,经过这样的美读处理,课文的思想感情已经在学生的心中激起了浪花。

2、趣在“语调设计”式的演读活动。

这是《刘胡兰慷慨就义》的教学片断。

(1)首先,各小组分组活动,说说朗读《刘胡兰慷慨就义》应如何处理语气语调(①播音员的话,②刘胡兰的话,③阎军的话)。分角色朗读并推选代表,进行小组竞读,看哪一个小组读得最好。

(2)然后,教师出示如下练习,请同学们体会,每一句用怎样的语调和情感来读,将自己的体会用带“地”的短语(如“愤怒地”)表示,填写在文中的括号中。

同学们讨论、比较,最后形成如下共识:

①阎:“是不是共产党?(凶狠地)

②刘:“是!(坦然地)

③阎:“为什么参加共产党?(凶恶地)

④刘:“共产党为老百姓做事。”(干脆有力地)

⑤阎:“今后你还要给共产党办事?(威胁地)

⑥刘:“只要有一口气活着,就要为人民干到底。”(坚定地)

⑦阎:“只要今后不给八路军办事,就不杀你。”(狡猾地)

⑧刘:“那是办不到的事!(坚强有力地)

⑨阎:“你真的愿意死?(不解地)

⑩刘:“死有什么可怕!要杀就由你们吧,我再活17岁,也是这个样子。”(大义凛然地)

(3)根据上面的体会再次分角色演读。

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让如此简短的自读浅文上得充满激情的课例,是表现出一种美观、实用,让学生兴趣得到极大激发的教学线条。其“趣”点在于对文中10句对话的朗读语调及情感把握的讨论,这无疑能把所有的学生引入课文。

可以想到,深刻理解课文之后的学生,他们朗读课文的境界,与常规讲析法的效果相比,是何等的不同。

3、趣在“补写句子”读写活动。

这是《秋魂》的教学片断。

(1)先请同学们朗读下面的片断:

①如果你种下的是莠子,秋天收获的定是一片杂草;如果你种下的是秕子,秋天收获的定是一把糟糠;如果你什么也不种,秋天收获的则是一片空白。

②如果你种下的是葵花,秋天收获的是一片金黄;如果你种下的是甘蔗,秋天收获的定是蜜糖。

(2)再请同学们通过对比发现这两小段文字的“问题”:第一段文字有三个句子,第二段文字只有两个句子。

(3)请同学们用相同的句式给第二段文字补写一个句子,要求在这个句子中表达出一定的“人生哲理”。

(4)同学们的“续写”美不胜收:

如果你种下的是毅力,秋天收获的定是满仓的知识。

如果你种下的是珍惜,秋天收获的定是坚实的足迹。

如果你种下的是爱心,秋天收获的定是片片的绿阴。

如果你种下的是坚强,秋天收获的定是征程上的一往无前。

如果你种下的是希望,秋天收获的定是一片光明的远景。

如果你种下的是勤奋,秋天收获的定是收获的甜蜜。

如果你种下的是友谊,秋天收获的定是真诚的信任。

如果你种下的是清贫,秋天收获的定是艰苦奋斗的美德。

如果你种下的是正直,秋天收获的定是宁折不弯的骨气。

如果你种下的是勇气,秋天收获的定是克服困难之后的喜悦。

这样的课堂活动在教学上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能训练语感,锻炼思维;二能牵动每一位同学的思绪,形成活泼生动的课堂活动;三有助于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教材处理的艺术(浅文趣教) - 教育星空 - 教育星空

4、趣在“神思飞越”的想象活动。

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片断。

教师:现在,让我们带着美好的想象,从许多方面来“展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所表现出来的画面。

同学们进行“奇想放飞”:

朝阳照耀,粉红色的荷花在碧绿的莲叶的映衬之下显得格外娇艳。

莲叶的清香沁人心脾,荷花的幽香令人陶醉。

触一触莲叶,莲叶给人一种充满生命力的感觉。

摸一摸荷花,荷花瓣就像小姑娘的手那样的柔嫩。

莲叶与荷花上面,不时有白色水鸟掠过。

层层的莲叶中间,绽放着水草的小小白花。

青蛙卧在水面的莲叶上,享受着花影下的清静。

辽阔的西湖上,莲叶无边,延伸到远方,与天相接。

几片碧绿的莲叶高低错落,簇拥着一枝嫩嫩的尖尖的就要开放的花蕾。

夏日里,太阳升起,人们划着轻舟在莲叶与荷花的海洋里缓行。

……

想象带来了美丽的画面,美丽的画面印在了同学们的心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