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雷雨”教学片断及反思

 宋宏梅书屋 2015-12-07

“雷雨”教学片断及反思

                                 柳河县实验小学    宋宏梅

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伴着一道道闪电,一声声响雷,雨下起来了。(多媒体课件出示雨中的画面)

生:说说看到了哪些景象?感受到了什么?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4—6自然段,思考:这场雷雨有什么特点?

生:这场雨下得特别急

生:这场雨开始下得很大,过一会儿就慢慢变小了

师:从哪些地方看出雨下得很大呢?

生:我从“哗,哗,哗”看出雨下得很大。

师:这三个“哗”是形容雨的声音,你觉得应该怎样读,为什么?

生:我觉得应该读得慢一点,重一点,因为雨下得很大。

生:我觉得三个“哗”应该由轻到重读,因为雨越下越大,声音也应该越来远大

生:我觉得应该先快读再慢读,因为雨开始下得很急,后来是越下越大。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读书就应该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

    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雨下得很大呢?

生:从“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也能看出雨下得很大。

师:联系生活实际想想大雨中除了树和房子看不清了,还会有什么也看不清了?

    试着用“---------哇,--------------啊,都看不清了”的句式说一说。

生:小草哇,鲜花啊,都看不清了。

生:高楼哇,汽车啊,都看不清了。

    ……

教学反思:

1、图文结合,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心理学也表明:当刺激物是生动的,新异的,就能给学生短时记忆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能会转变成长时记忆。所以,在课上我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雨中的生动画面,从而加深学生对文中语言文字的理解。

2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教学雷雨中这一片段时,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体会雷雨的特点,再抓住“哗,哗,哗,雨下起来了。”这个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学生通过反复品读,读出了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从而体会雷雨下得急、下得大的特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3、联系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语文要注重感悟、积累和运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并借助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想大雨中除了树和房子看不清了,还有什么也看不清了?然后试着运用“---------哇,--------------啊,都看不清了”的句式说句话。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