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上皇拓跋弘与冯太皇太后斗法始末

 河南奇兵 2016-06-25
  做了太上皇的拓跋弘像是把精力放在了对外军事方面,公元472年,柔然再次入侵兵至五原,拓跋弘亲自督率四路大军征讨柔然,斩首五万,俘获万余,得戎马器件不可胜计。

  柔然远遁,拓跋弘率部一直追至大漠中之石碛,使敕勒的叛逃没有对内陆造成危害。

  公元473年,拓跋弘宣布率部南征刘宋,作出大规模向南用兵的姿态,其实是欲虚张声势,以攻为守,但也起到了安定南疆的作用,恐吓措施招降了宋将毕众敬、张谠等,取得刘宋之徐州和兖州,拓宽了北魏的南疆。

  太上皇不时率领大军出巡各地,有时还带上小皇帝,出行前一般要举行大型阅兵演习,与其说是为了对付北部柔然,不如说是在对内示威。

  但也可以反过来理解:拓跋弘是在用外表的强悍掩饰内心的懦弱,在精明强悍的冯太后面前,他无疑处于弱势地位,只有紧握军权不放才能找到男子汉的感觉,大概这时能给他壮胆的唯有铁骑马刀了。

  后人给予拓跋弘好“浮屠之学”评价也有其道理,拓跋濬早殇后,拓跋弘继承了父皇遗愿,武周山石窟得到继续施工,甚至昙曜申请在各地设立“僧祇户”与“佛图户”,拓跋弘也不假思索与予批准,这使得魏国所有的和尚过上了“白天念经,夜里算账”的幸福生活,大点的寺院积财百万,成为富甲一方的极乐世界,方丈自然也成为人人羡慕的富豪和尚。

  据《魏书·释老志》记载,拓跋弘在有限的执政期间,不惜花费赤金(红铜)十万斤,黄金六百斤建造了高三百余尺的天下第一七层佛塔,起造了永宁寺、天宫寺,造了高四十三尺的释迦立像,又构造了三级石佛图:“榱栋楣楹,上下重结,大小皆石,高十丈。镇固巧密,为京师壮观。”

  但是,就是这种不惜财力的好佛行为彻底惹恼了冯太后。

  472年时,冯太后就授意小皇帝发布了一个禁止和尚游方的诏书,后来又极具针对性的下诏全国禁造佛塔,拓跋弘自然明白怎么回事儿。

  拓跋弘也针锋相对,授意儿子发布了这样一纸诏书:据说济州东平郡一座石佛显灵,法像生辉,色泽金铜,诏令请到京师,并召天下僧侣来京瞻仰佛祖显灵。

  这就不仅于禁止游方和尚了,而是召天下和尚都来平城旅游!

  太皇太后与太上皇针尖对麦芒!小皇帝的处境就惨了:左右挨针,上下受气。

  公元473年9月,盘踞青海一带的西燕慕容氏残部吐谷浑部骚扰边境,太上皇这次亲征带上了儿子,两代皇帝同时御驾亲征,其威势非同小可,吐谷浑被震慑,亲自到军前请降,拓跋弘允其归降,带领皇儿现场领略魏国威加四海的这风光一刻!

  拓跋宏无限倾慕的眼神望着傲视天下的父亲,父亲却遥望北方深深叹气。

  这次西征,拓跋弘给儿子谈了很多很多,内容主要是拓跋先祖的丰功伟业,用来激励儿子继往开来,做一位有为君主。

  小皇帝热血沸腾,食指向手中的一根羊腿骨弹去,坚硬的羊腿骨竟然折断!全军将士齐呼万岁,马刀如林!

  其实,父子这次同行西征,已引起冯太后更深忧虑,她早就以学业为重理由,严令小皇帝每月只准一次去北苑朝拜太上皇,现在太上皇变本加厉,反而以战场历练为由将小皇帝带在身边月余!这不是在争夺疆土,是在与自己争夺小皇帝。

  回到平城后,拓跋宏向冯太后讲述西征经过,少年皇帝按耐不住心中的兴奋,谈起西征眉飞色舞,说起拓跋先祖英雄伟业,不禁心驰神摇!

  冯太后却渐渐收敛笑容,冷冷反问:也算是英雄,你只知道他们的丰功伟绩,可知道他们都是怎么死的?

  拓跋宏不由愣住,陷入沉思。

  公元476年7月13日,柔然、高丽等国来平城朝贡,按照惯例,这时的太上皇都要举行盛大阅兵以展示武力,但这次阅兵却增加了“中外戒严,分京师诸兵为三等,第一军出,遣第一兵,二等兵亦如之。”

  拓跋弘的这次阅兵以及突然变动调兵程序,被后世一些史家学者认定是冯太后准备动手的先兆,其实不然,这时期皇宫外兵力的调动,还不是宫内的太皇太后所能掌握的,可以肯定,这时的军权还在太上皇手中,阅兵地点在平城城郊,这应该是拓跋弘为了保证在京师城内有一定的兵力存在,可以理解为对冯太后的不放心,但无法据此定性为太上皇准备对冯太后采取强硬行动,用太上皇的手诏逮捕一个后宫妇人,几名狱卒就足够了,用不着弄这么大动静。

  但是,这种反常举措到了冯太后耳中意味着什么?冯太后又要施展面对大火奋身一跃的绝地求生绝招了!

  查看博主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