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厂】正谊书局:丛书一部,辟王尊朱(下)

 日月经天负耒人 2016-06-25

关于《正谊堂全书》的性质,王胜军在《鳌峰书院与<正谊堂全书>编刻考论》中给予了如下的定义:“《正谊堂全书》作为一部带有尊朱辟王色彩的大型丛书,必然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之下,即程朱理学成为时代思潮主流之际才会出现,而且这部丛书荟萃了上自周敦颐、二程、张载、朱熹等两宋诸理学大师,下至清初名儒汤斌、张烈、陆陇其及张伯行个人的理学著作,旁及诸葛亮、陆贽、韩琦、张无汴、杨继盛等历代名臣文集以及唐宋八大家的文章。”



不知这里为何又叫“博学堂”


左宗棠离开福建之后,镇闽将军英桂来到了福州,而后他接受了沈葆桢等人的建议,将正谊堂书局改为了书院。改名的原因有可能是这部丛书已经编刻完成,书局已经没有了存在的必要,再加上原来书局场地狭小,故而又另择一地开办书院。


正谊书院聘请的首任山长是道光十六年状元林鸿年,但不知什么原因,林虽然是状元,但其在当地的名声却不是太好,任仲泉在《炉边谈故》一书中讲到了这样的故事:“林任云南巡抚时,值太平军初起,突袭滇境,林闻警弃城而逃,被言官劾罢。回籍后,左宗棠聘其为正谊书院山长。他自负‘状元’出身,睥睨一切,遇有不佳试卷,辄用大笔浓墨任意涂抹,甚至批斥,批语多含调侃口气,考生多不服气。”



美哉! 


林的这个做法引起了学生们的不满。当年陈宝琛、林纾等名士都在这个学院读书,某天林鸿年给学生们出的考试题为“抚孤松而盘桓”,要求学生以此来写出五言八韵的诗作。这位林琴南于是借题发挥,在这首诗中讽刺校长林鸿年,该诗的前半段是:


崛健何曾健,今看五大夫;

于思长鬣舞,偃蹇老鳞敷。

虚籁空相和,拳枝不可扶;

支离如叟甚,节操笑君无。


林琴南的这首诗中的“鬣”字是指的松树多须,而“于思”也是多须的意思,且《左传》中有“于思于思,弃城复来”这样一句话,而林鸿年就是个大胡子,再加上他曾经弃城而逃,于是林琴南就借此来讽刺林。据说林看后大为生气,于是就把林的这篇答题放在了最末一等。



正谊书院名称的出处


我对这个故事略表怀疑,且不说在那个时代学子们是否敢对校长这样无礼,更何况从历史情形来看,林鸿年也并非无用之辈:他在取得进士两年之后,也就是道光十八年,其奉皇帝之命前往琉球国册封琉球国王。那时琉球国是中国的属国,林鸿年来册封新王,当然是代表大清皇帝的身份。


林的到来受到了琉球国的热情欢迎,他在琉球国住了五个多月,这期间他拒绝了所有馈赠,同时禁止他的随员们接受任何人送的礼物。由此看来,林鸿年也是识大局的正直人物。回国之后,林在道光二十六年还当过琼州知抚。琼州就是今天的海南省,当年这里很荒避。林鸿年来到这里,特意给琼台、罗峰两座书院购买了一批图书,同时他还给学院的师生增加津贴费。他的这个做法让海南文风大振。同治五年,林因为战争不利而被革职。但文人打仗本来就不内行,所以以此来把他看得如此不堪,显然不够厚道。



福建古代书院展


福州正谊书院前有一幅左宗棠所书的对联:


青眼高歌,异日应多天下士;

华阴回首,当年共读古人书。


此联后另有左宗棠所书的跋语,这篇跋语收录在胡正山、胡一鸿编著的《左宗棠楹联辑注》一书中,此语关涉到了《正谊堂全书》的刊刻,故将其抄录如下:“卅年前湘塾见正谊堂刻儒先书二十余种,心诚好之,以不得见全编为憾。持节来闽,访求清恪汇刻旧本,盖亦仅有存者。同治五年春,自粤班师回闽,开正谊堂书局,属同人菟致开雕。意将以此续闽学之绪也。工未半,复奉西征之命。临行,同学诸子请数语志诸楹间。遂书此示之,并以为别。”


关于此书的刊刻,杨浚在该书的跋语中有如下一段说法:“张清恪公抚闽三载,甫下车,即以表章道学,造就人才为先务,创建鳌峰书院于九仙山之麓,颜其堂曰‘正谊’,集诸生而讲授之。搜求先儒遗书,手自校刊,合理学、经济、气节各集共五十余种,所自纂辑者若干种,此《正谊堂全书》之缘起也。”



杨浚旧藏《潜夫论》明万历二十年程荣刻汉魏丛书本


打车前往鳌峰书院,其斜对面是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旁边即为格致中学。书院门牌为“鳌峰坊37-1”,然而鳌峰书院的大门却紧闭着,这是寻访中最无奈的事情。大门明显为翻修者,无论是制式还是彩绘,均为崭新锃亮,泛着瓷器的“贼光”。门口侧墙上还贴着红色的“鼓楼区不可移动文物登记点”,墙头的纹饰中有暗八仙,令人感觉略显俗气,似乎以文房四宝为饰更为贴切。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感受。幸亏另有一幅牧童牛角挂书图,显出了书香之气。无法入内一看,只好对着大门拍了又拍,挑剔着每一个细节,甚至连新做的门当也拍了三四张,这种赌气的做法自己都觉得自己好笑,想起有一回去中国书店,顺手翻一部清刻本时,店员笑我:“你这是实在买无可买,连这个都肯翻了。”其实他不明白翻书有时是为了过瘾,但我冲着这门钉拍来拍去,好像跟过瘾没什么关系。



有些新印线装书


拍完大门,觉得图片实在太单薄,很有些沮丧,一位在门口等待接孩子的家长好像一直在看我,见到我沮丧的表情,好心提醒我:“你可以拍拍两边啊,那边的墙上有很多书院的资料。”我谢过她,沿着大门右边的围墙走了一段,果然墙上绘成了很多展示宣传牌,其中就有鳌峰书院和格致书院。鳌峰书院宣传牌下站着一位售卖小糕点的小摊,因为学生们还未下课,他的单车摊前一个生意也无,想想此刻我和他都算失意人,于是买了一块小糕点,同时安慰了他和自己。在这绘有宣传牌的围墙尽头,看到墙内有一栋年久失修的老建筑,看制式应该是民国时期所建,不知与鳌峰书院有什么关系,可惜,无人可问。



也算是广告


因要寻访正谊书院,而书院最早的遗址在三坊七巷,所以我这一程的福州之行将酒店定在了三坊七巷附近。次日一早来到三坊七巷,游人尚未多,镜头内不至于只见游人不见景点。三坊七巷已不是第一次来访,故颇为熟悉。资料记载正谊书院最早建于黄巷内,于是来到黄巷。上次未曾留意,原来这里的每一个巷口都有专门的治安人员,身穿制服维持治安,时有游人上前打问,而且态度皆良好,每个巷口都有导览地图。


黄巷巷口的地图显示此巷有萨氏祖居、葛家大院及小黄楼等,都是我上次来过之地,无心再浏览一遍。因此行是有意为寻访正谊书院而来,故每一景点处皆向工作人员打问,是否知道这里曾经有过正谊书院。其实自己也清楚,这种旅游景点,能够知道历史的人不会多,但积习难改,不问过一番,心里始终放不过。



《正谊书院重修记》


果如所料,无一人能够回答我的问题。但还是将此巷细细地看过了一遍,一些上次被我忽略的旧物重新进入我的镜头,旧的门扉以及竹编的纹饰等,还有墙头上属于春天的花朵。当年,这里一度书版堆积,小黄楼中卷帙层叠,而来往者皆饱读之士,按谢其章兄对于张爱玲的说法,我与行走于此巷的历代藏书家们也算近距离接触过了,至少呼吸过了同一条小巷的空气。


黄巷的末端被封了起来,拦板之外是正在建的新式楼体。我想起资料称正谊书院后来搬到了附近的少儿图书馆附近,于是向人打问如何行,经人指点,从塔巷末端的一道小门钻出去,直接来到八一七北路,很快来到了省少儿图书馆。



当年的老料


看到少儿图书馆的同时,也看到了馆侧前方的搬迁后的正谊书院。门口立着粉红色的宣传板,上列明世界读书日的系列活动。从外观看,正谊书院像是一个四四方方的方框,院墙颇高,正门像是在墙上挖出的一个小方框,上方镶嵌着“正谊书院”的石匾,这是当年的原物。进入之后,里面只有一进仿古建筑,而乐声喧天,扩音器播放着当地的民间戏曲,几位男女在里面似乎在排练,我的进入对他们而言视若无物。于是他们排演着他们的节目,我则拍照着自己的目标。


书院的正中悬挂着“博学堂”牌匾,小院两侧的墙上以及正厅博学堂的墙上都悬挂着福州省内各地的书院介绍,原来正在做着“福建古代书院展”,有蓝田书院、德成精舍、和平书院、致用书院等,原来还有那么多的书院我没能寻访得到,颇觉汗颜。博学堂其中一块展板上介绍着鳌峰书院,称其设在正谊堂,读此意识到正谊书院所设却为博学堂,略有错位之感。



杨浚旧藏《草堂诗馀》六卷,明末刊本


博学堂中布置成现代课堂的模样,正中有电子显示屏和播放设备,侧有写字板,上面写着“正谊书院QQ群,欢迎大家加入”,下面公开着wifi的用户名及密码,旁边还画了一个带着萌笑的小房子,颇觉可爱。我知道现在很多人进入一个公共空间第一句话就是“这里有wifi吗?”而这里的如此做法,让人感觉很是贴心和大方,又因为那张可爱的笑脸,我很愿意将正谊书院的QQ群在此做一个推广:高年级群是479913795,五年级以下的低年级群是482633849。博学堂的后面有一个极小的天井,天井的后墙上嵌着“正谊书院重修记”,文末时间为2013年。从天井到博学堂,正谊书院也就这么大了。



正谊书院文保牌


博学堂的两侧其中一间为展室,另一间布置成书房。我向一位坐在电子显示屏旁边的人打听,网上资料说这里有部分为当年原物,请问是哪些呢?这位先生十分热情地指着现根立柱,说其中部分立柱就是当年的原物,如今重新打磨之后又用上了,然后指着新旧让我对比,果然旧的立柱有着明显刨光痕迹,并且有着虫蛀过的斑点,而新的就是全新的模样。这人又告诉我,现在里面排练的是林觉民的《与妻书》,是为了四月二十三日的世界读书日而演,这一天这里会有演出活动,而林觉民是从正谊书院走出去的,所以演此戏来纪念林觉民,以及呼应世界读书日。



气度


这位先生对于正谊书院的历史颇为了解,告诉我最早在黄巷的是正谊书局,就是为了刊刻《正谊堂全书》而设,后来地方不够用,就搬到了这里,这里是原址重新,除了立柱,地上的部分石料和柱础也是当年原物,重建时尽量都用上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