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的健康从喂饱细菌开始

 姜太公人生如梦 2016-06-25


请版权说明

无需授权即可转载,但请自觉保留以上版权说明




     吃喝拉撒睡,是每日的必修课,不论是一日三餐还是一日两餐,总体上来说身体的健康运行,需要吸收足够但又不是多余的营养物质,因此,【吃饭】尤为重要。然而,考虑到大家所熟知的【病从口入】,因此,如何正确地吃饭、应该吃多少饭可以使人体能够健康地运行而不得病,我们就不得不权衡这个问题了,需要仔细琢磨一下【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的问题了。                                                                                              
     我们先来科普一下,做点铺垫。人体是典型的人和微生物菌群的共生体,按照细胞数量来计算,人体内全部细胞数量的90%是细菌,其中绝大多数是胃肠道菌群,而人体细胞只占到总数量的10%左右。以基因种类来看,人体的基因数量是2.5-3万,而全身的微生物的基因数量是300-900万之间,也就是说,人体内的菌群的基因数量比人类的基因数量多出上百倍。有人说,人体就是一个【发酵罐】,从口腔到直肠末端构成了整个发酵罐罐体的立体空间,我们每天吃进肚子里去的食物就在这个由消化道构成的发酵罐里进行消化、发酵、吸收、排泄。这一点看似简单,然而,在关乎疾病与健康的如何吃饭这个问题上,问题却远非那么简单。                                               
    人类所喜欢的各类美食,胃肠道菌群也都很喜欢,例如糕点、快餐食品、蔬菜、米面粥肉蛋奶等。大家想想看,只要把没有吃完的东西在空气中放置几天时间,这些东西就会很容易变质,长霉长毛,这就是空气中无处不在的霉菌的作用效果。吃进肚子里的东西也是如此,只不过人体内常驻的3-4斤共生菌中,绝多大数都是益生菌,包括大肠杆菌等,另有部分是中性菌和极个别的致病菌。去年年底有文献报道,说是不同的饮食种类可以很容易地改变菌群结构。经常吃肯德基和方便面等快餐,就会很容易地诱导人体内的【胃肠道菌群】向越来越适应和喜欢此类食品的方式转化,另如有的人爱吃肉,那也是因为人体内胃肠道中富含了人体分泌的可以消化肉类的大量蛋白酶,以及胃肠道菌群对于肉食的适应性改变。                              
因此说,一个人喜欢吃肉也罢,或者喜欢吃素也罢,一方面需要人体的胃肠道分泌可以消化这些食物的蛋白酶,另一方面人体的胃肠道菌群也会非常迅速地适应这种饮食习惯的变化。人们对于老家美食的记忆,也很可能与胃肠道菌群的【儿时记忆】有关。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胃肠道菌群与饮食种类的重要性。
    好了,接下来我们说说怎样健康地吃饭。很通俗的道理是,胖人体内营养物质过剩,还需要继续大量吃饭吗?糖尿病患者体内血糖偏高或很高,即高糖一直没有能够被人体很好地利用,还需要大量吃饭吗?理性地说,应该暂时不需要,然而,胖人尤其饿得慌!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我在先前的博文中分析过【肥胖的原因】,提出一种假说,说的是【饥饿的感觉是由于胃肠道菌群没有“吃饱”而给胃发出饥饿信号,后者给脑发信号,做好吃饭的准备】。这样一来就很好理解了,也就是说,人体饥饿的原因,很可能并非只是人体自己的饥饿信号,同时甚至于有可能更是【胃肠道菌群】的【饥饿信号】!因此,我的分析和考虑是,【每天的健康生活,从“喂饱”细菌开始】!
     那么,怎么去【喂饱细菌】而不是【过度喂饱人体】呢?这要从食物的类型说起。大家知道,牛吃草,人不吃草,因为人体内没有可以消化此类纤维素的酶。吃韭菜、喝燕麦粥为什么会促进肠道蠕动从而通便呢,也是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不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粗纤维,在被肠道排出体外的过程中,把肠道中的代谢废物带出体外,通过改善胃肠道内环境实现健康目的。这样一来,答案就很简单了,即我们只需要给人体的【胃肠道菌群】提供【天然植物多糖】和【膳食纤维】等成分,                              
细菌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东西为食品发酵,而同时人体又不吸收这些物质,就能够很好地实现这种既能够【喂饱细菌】却又不给人体尤其是胖人提供营养的双重目标了,这样一来,就可以很容易地实现通便促排、改善胃肠道内环境、促进身体健康的目标了。当然了,【胃肠道菌群】利用这些天然植物多糖发酵过程中,会产生气体,这也就可以很容易地解释为什么吃韭菜、喝燕麦粥之后,会腹胀、排气增加嗲原因了。目前很多人反馈说某产品喝了之后,肚子里会咕噜咕噜地响,道理是一样的,就是肠道菌群利用这个饮料进行发酵的结果,然后通常使用一个月以上,就会显著改善人体的多项健康指标。                                                 
   自去年以来,针对目前医疗界之系列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和新假说,并且已经为上万名亚健康和慢病患者重新带来了健康生活。如果说这些观点和假说受到学术界和公众质疑的话,一点也不奇怪,毕竟创新思维通常都会饱受质疑的,而且目前的学术界尤其是国内学术界急需革新思路、创新思维。我们目前正在体验这种创新的过程之中,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去分析思考以往很多约定俗成的东西是否合理。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疾病的防诊治迟迟得不到显著改善,我们如果还固守着传统医学的绥靖政策,大量患者得不到有效的健康关怀,又如何能够面对江东父老呢?                                                                         
    以朋友赠言自勉:选择曲高,欢喜和寡,和而不同,为而不争。


拥有一台可以连接手机的智能体脂称,帮助您记录每日的体重脂肪肌肉水分变化,绘制您的健康曲线并作出实时分析;若有健康问题需要咨询,点击页面内的 友信社区,一键进入 友信论坛,军事医学科学院张成岗教授专业的技术团队众多已经行走在健康路上和准备和您一起找寻健康的朋友在这里等您,一同携手走向通往健康的光辉大道。您得到的不只是一台智能体脂称,而是一个团队的整体服务。友信管家统统帮您做到了。

靓丽的外观,绝对让您眼前一闪,坚固安全的超厚钢化玻璃,闪现出萤石般的光彩,质感细腻光滑,符合任何家居的风格。采用了35x78mm的高清兰膜显示屏保证您清晰的了解数据。底座与地面仅3mm,保证您不会意外的踩翻摔倒。超精细的精准度即使100g的变化也能随时感知,让测量体重变成您每天更自信的源动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