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是一个非常灵敏的健康指标.人体不同部位血压的差值过大,往往是疾病的先兆。一般人左手与右手的血压有细微的差别.但不应超过20毫米汞柱.这是因为右手的动脉是主动脉弓的第一大分支,左手的动脉来自于主动脉弓的第三分支.如果两者差距过大,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而颈椎病、动脉硬化、甲亢等疾病,也会造成人体不同部位血压异常差值。
正确的血压测量方法是,测量前坐在靠背椅上休息5分钟.连续测3次(间隔1分钟)取平均值。因为在家比较安静,血压标准可降低5毫米汞柱.即高限以135/85毫米汞柱为标准。在测下肢血压时,应俯卧,放松下肢,露出小腿下三分之一.血压计袖带的下缘距离内踝上2厘米左右,松紧以伸进一指为宜。我们可根据血压差值的变化,以及身体出现的其他症状来判断疾病,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脚手压差小于4 预示着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肾性高血压,中风、心肌梗死的风险大增。由于脚部的血管(股动脉)要比手部(肱动脉)粗,血流量多,而且脚部离心脏更远,一般情况下,下肢的血压要比同侧上肢高4毫米汞柱以上。但如果下肢的股动脉发生硬化,甚至闭塞,下肢的血压就会出现下降,与上肢血压接近。早期会出现下肢麻木、发凉等症状,随着手与脚血压差进一步缩小,还会出现走一段路后,腿部就会疲劳、酸痛,只能被迫休息。有的人甚至在休息时也会出现腿部疼痛,尤其在平卧及夜间休息时容易发生。此时,要及时到医院做彩色多普勒超声、CT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检查。 晚上血压比白天高 预示左心功能不全、肾功能损害、心瓣膜病、心脑血栓的危险增加。正常情况下,人体血压在一天内会呈现“双峰一谷”的变化曲线.清晨醒来后血压呈现上升趋势.9—11时达到高峰;随后血压逐渐下降.15-18时达到第二次高峰:夜晚血压再次降低。而有的人血压却没有这种规律.反而夜间的血压比白天还高,晨起后出现头痛、头晕症状,并伴有咳嗽、咳痰、夜尿增多、疲乏无力等症状,临床上将其称为非勺型高血压。出现此症状最好到心血管内科进行心脏超声等检查。如果服用降压药物.最好在晚上睡觉之前服用,降压效果更好。 脉压差超过60 预示甲状腺功能亢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硬化、严重贫血、风湿性心脏病、细菌性心内膜炎等。有的老人测血压时发现收缩压高于140毫米汞柱,而舒张压低于70毫米汞柱.脉压差大于60毫米汞柱。这主要因为随年龄增长大动脉弹性减退,以及血管活性物质失衡所致。此外,甲亢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增多,可以直接增强心肌的收缩力,心排血量增加,收缩压增高,使脉压差增大。发现脉压差大后,最好先到心血管内科检查,如果是老年性收缩期高血压,在降收缩压的同时,要保证舒张压不低于70毫米汞柱.尤其不能低于60毫米汞柱。 血压不稳定 预示颈椎脱位、椎管狭窄、颈椎间盘突出、食管压迫型颈椎病、骨质增生、颈部淋巴结结核等。40—50岁年龄段的人,在测血压时会发现血压波动大,有时收缩压低于120毫米汞柱.持续一段时间后.又突然高于140毫米汞柱。血压升高时,伴有颈肩疼痛、头痛或头晕等颈椎病症状。这主要是因为颈椎曲度改变.压迫了经过此处的交感神经节,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导致血压反射性升高所致。需要注意的是,此类血压异常与颈椎的症状密切相关,出现头痛头晕时,血压升高,颈椎症状缓解后,血压随之降低,而且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好。可到医院做X线、MRI等检查,经过正骨手法、牵引理疗等方法,可使血压很快恢复正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