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潮汕人究竟有没有信仰可言?

 华峰哥223 2016-06-26

●●●●●●


前阵子有位老乡在后台发了一篇图文的链接给我,这篇文章名为《潮汕民俗是糟粕还是精华?》,作者的主要目的就是教人如何反驳“潮汕传统民俗代表了最正宗的中国文化”的言论,正如下图它的开篇。

 

潮汕的拜老爷当然是潮汕民俗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至于潮汕人为什么拜老爷,此文是这样解释的:当地的宗族“乡贤”和灰色产业的“精英”需要这些东西,用来掩饰自己的剥削和违法行为。平民则因为贫困和缺乏现代生活方式而被动跟随。


我们不敢说潮汕传统民俗代表了最正宗的中国文化。但是作者在不了解潮汕人虔诚于拜老爷背后的驱动原因时,也不能乱扣帽子。


像这篇文章的作者一样,很外地朋友会把潮汕的拜老爷当成一种彻底的迷信看待。潮汕人在拜老爷上的高频率及各种行为让他们觉得费解,他们直观上也觉得这是愚昧的旧社会残风。正是因为误解太多,所以我们有必要好好认真解释下关于拜老爷这件事:其实那不是迷信,那是潮汕人的信仰。


为什么拜上帝就是信仰,而拜老爷就是迷信呢?两者的差别无非就是一与多的差别。信仰其实就是人的一种精神寄托,只不过这寄托的载体有多种表现而已。外国人多见于宗教,而潮汕人的信仰则是寄托在一位位各司其职的神明身上。站在理性的角度老说,我一直觉得拜老爷让我们学会相信美好,乐观地生活,也让我们相信因果,带着敬畏之心生活。这就是为什么说拜老爷是潮汕人信仰的深层原因,它带给了潮汕人信念,也影响了潮汕人的行为。世间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原因,若是不去深入了解的话,很多真相就被掩藏了。正如潮汕人拜老爷一样。



潮汕人拜老爷


为什么潮汕人需要老爷这一种精神寄托呢?这与潮汕千百年的真实历史是分不开的,这些历史中包含了两个最重要的词,一个叫做苦难,一个叫做漂流。


读懂了潮汕的苦难,读懂了潮汕的漂流,就犹如读懂了潮汕这个地方。


从苦难史的角度说,它主要包括了天灾、人祸和兵事。


首先是天灾,潮汕历史上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总是比很多地方高很多,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潮汕位于广东省东部,有较长的海岸线,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受地壳运动和断裂构造的综合影响,境内陆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因此,台风、暴雨洪涝、风暴潮、干旱、地震、地质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2013年发生于潮汕的特大水灾,一切的血泪相信大家还历历在目,但是这只是潮汕自然灾害史上的冰山一角。



2013潮汕特大水灾


说点远的。明朝时期,潮汕由于受到“小冰期”的影响,有两次气候变冷的时期,气候变冷使得自然灾害发生的频次显著增加,其中尤以水灾、旱灾和风灾为多,并且危害也日益严重。根据潮学研究者黄挺老师在《潮汕史》里面的统计,单单明朝这一朝代就发生了严重的风灾27次,水灾38次和旱灾21次。因为年代久远和统计技术落后的原因,当时的死难人数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注定触目惊心。


也许说一点民国时期的事,大家就会有更加详实的了解。1922年,潮汕发生了被称为“中国20世纪十大自然灾害之一”的“八二风灾“,死亡人数最高估计有八万多人,保守的统计数据也有四五万之多。



潮汕1922“八二风灾”


1943年,广东发生了人类历史罕见的旱灾,被称为”20世纪世界十大自然灾害之一”,死亡和逃难人数高达300万。而这次旱灾的重灾区是在哪里?就是在潮汕,死亡人数高达50万,逃难者更是不计其数。其中潮汕各地县志是这样记载的:


“1994年《饶平县志》记载:当年全县饿死、病死达8.16万人,卖儿卖女的4.12万人,外出逃荒的2.73万人。


1997年《潮阳县志》记载:受敌祸米荒之害者,人民死亡20万人,流离转徙7万人。


1993年《揭阳县志》记载:据官方统计,1943年全县饿死68366人,逃荒24215人,少女、幼婴被拐卖22333人。夏,霍乱流行全县,患者十万余人,死者甚多...... 


2002年《惠来县志》记载:民国31年(1942),全县有8.31万户,41.65万人,至民国35年(1946),仅存6.01万户,25.57万人。


······ ”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估计是很多潮汕人并不了解的,那就是潮汕地区位于东南沿海地震带的重要地段,即泉州——汕头地震带,是华南地区地震相对多发区。



中国地震带


其中以南澳的地震最为频繁。比如在1918年到1921这四年间,南澳共发生三场6级以上的地震,分别是1918年的7.3级地震,1919年的6.1级地震,和1921年6.3级地震。


也正是因此,现在的汕头市是全国、全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1918年大地震、1922年八二风灾、1943年潮汕旱灾······当时恰逢战乱,自然灾害又频频降临潮汕。这生活得有多苦?这就是潮汕人苦难史的最好铁证。



其次是潮汕的人祸。在明一朝,最为突出。潮汕的地理环境为三面背山,一面环海,这注定了多山贼和海盗。其中以明朝的倭寇影响最大。倭寇,原是对日本海盗的称呼,但它所包含的成分却十分复杂,主要是和当地的海盗、山寇等相勾结,形成了一支由中日流氓、海盗和海盗式武装商人纠集的海上武装势力。


单单在嘉靖一朝,发生的惨案就足够多了。在此列举两例。


比如在嘉靖三十七年,倭寇劫当时的荆陇和洋尾(在今潮阳)等村,杀死了数千人;又比如在嘉靖四十年(1561春),海盗吴平为向导,勾引5000倭寇攻陷大城所(在今饶平),烧杀劫掠,死尸的不得当处理又带来了大瘟疫,因此人口减少了六七成。史载:“ 丁口耗散,十之六七。”



倭寇海盗吴平


倭寇烧杀劫掠,破坏生产,给当时潮汕地区沿海老百姓带来了无尽的苦难。而潮汕地区的大村寨大多是在明朝时为了防抗倭寇而筑立。可是寨墙挡得了倭寇,却挡不了人们内心的恐慌。



最后是潮汕的兵事。潮汕处于省尾国角度,于是便注定了一个悲剧,在元朝和清朝夺取汉朝政权的过程中,注定被屠杀的命运。


这是因为元朝和清朝都是从北方关外打进来的,不管是当时的南宋,还是后来明朝,一旦打不过,就只能退,最终退到闽粤沿海一带,便无路可走了,处于省尾国角的潮汕更是成为了南宋小朝廷和南明政权的抗争根据地。


潮汕一旦成为这些末代政权抗争的地方,就要付出代价。因此才有了潮州历史上的两次屠城,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其少见,很少有一座城要在这两次少数民族夺取政权的过程中都遭殃。元朝那次屠杀留下了“三家巷”(只有三家人幸免于难)的地名,清朝那次说是十万人命。


这就是潮汕的苦难史。说多了都是泪。


在生产力落后的时期,老爷的存在是代表了潮汕人在苦难之中依然坚信美好,坚信苦难将会过去。人们需要一种支撑自己走下去的精神力量,也坚信有神明的保佑,注定会走过困苦。因为恐惧,所以需要神明,因为困苦,所以需要支撑。


苦难若多,必定坚信心中所坚信,潮汕人对于众多神明的坚信与与西藏人或者犹太人的的信仰是一样的道理的。


西藏全民信教,对佛教的虔诚与生俱来,这种绝对信仰是有很多原因的。西藏位处高原,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极度恶劣,藏民的生活大多非常艰难。而佛教教导他们忍耐今生困苦以求来世幸福,就成为了藏民们的精神支柱,帮助他们对抗残酷的生活环境。



西藏佛教文化


而在犹太民族被大国欺压的时候,他们流浪到世界的其他地方。两千年的苦难生活,没有磨灭他们内心的信念,他们的宗教信仰让他们学会了永不屈服,他们始终认为,伟大的上帝与他们的祖先有着约定,一切的苦难终将过去,他们永远不会被抛弃。或许,正是这种执著,让他们终于从迷失中走了出来,最终,获得了升华。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在失意的时候,他们信仰上帝的拯救,当苦难过去,他们认为那是上帝的杰作,是上帝拯救了他们,因此,他们更加坚定了心中亘古未变的信念。 


说完了潮汕人的苦难史,就得说说潮汕人的漂流史了。


潮汕人的先祖是因为历史上的的永嘉之乱、安史之乱和靖康之乱而从中原一带迁入福建,后再迁入潮汕。这些仅仅只是漂流的开始,潮汕人祖祖辈辈,一直无法逃避这种漂流的宿命。


受地少人多地理环境的影响,在农业社会耕地无法支撑潮汕人口增速的时候,由潮汕向外地的漂流又开始了。从明开始,受海禁政策的影响,潮汕人开始了向外移民。真正大规模就是最近150年间的三批大规模移民。


漂流的潮汕人


第一波发生于我们祖辈的身上,是1860年至1949年的海外移民,当时处于战乱年代,社会动荡,为了生存,一大波潮汕人漂洋过海,主要的目的地就是东南亚。


第二波移民发生于我们的父辈身上。是1979年至2000年的国内移民,原因是在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兴起,使拥有强烈商业意识的潮汕人走出了潮汕。


第三波移民则是发生于我们潮汕80和90后这一代人身上。开始于21世纪,但这一波移民的出现不是由于生存或者商业的激发,而是由于我们一代人内心深层对于人情社会不公的无奈,以及对于家乡自然环境恶化的恐惧。


漂流注定了家庭的离别,也注定了未知的迷茫。尤其在古时候通讯落后的情况下,一去也许就是杳无音讯。老爷也就成了一种精神寄托,在家的,每逢初一十五便祈求出门的男人平安顺顺,在外的也祈求全家大小能够早日团聚,也祈求老爷保佑自己大赚顺。所有的未知、迷茫和无助都通过神明而转变成人生前进的勇气。


而且古时潮汕人的出行途径是乘船出海。大海无疑是最让人畏惧的,你永远不知道海上会发生什么危险。这种天生的恐惧让大家觉得亟需神明的保佑。



潮汕地区的祖庙


心安才是归处,依靠拜老爷的信仰行为维持生活对潮汕人而言不可或缺。


这就是这个漂流族群对于拜老爷的需求。


有些人又会说,宗教他有引人向善的作用,潮汕人的拜老爷都是为了自己而拜,并不具有普世价值。这种说法并不正确,因为在潮汕的老爷文化之下,衍生出了潮汕文化的另外一种构成,那就善堂文化。



汕头存心善堂


虽然善堂并不是仅存在潮汕,但是潮汕却形成了自己独特唯一性的善堂文化。潮汕善堂的最大特色就在于每一座善堂都会供奉一位神明。其中大部分善堂都是供奉大峰祖师,也有一些供奉吕祖、玄天上帝和华佗仙师等神明。总之是把为民做过好事的先贤或神仙当作崇拜对象,以增强对善堂善信的凝聚力,把对老爷的崇拜延伸到日常生活的行善中。“ 其主要宗旨是弘扬佛家慈悲济世、积德从善,奉行济困扶贫、修桥造路、抚孤恤寡、助残助学、救灾救难、收埋无主尸休、调解民间纠纷、敬惜字纸等善举。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善堂逐渐演化成集释、道、儒文化于一炉的民间自发的带有宗教色彩的慈善救济机构。” 潮汕人的拜老爷,是内心精神世界的追求,也有外显的普世慈善价值。

   

这就是潮汕人的信仰,生活需要它,修行也需要它。每个人都在自己熟悉的神明保佑下下构建自己的信仰体系,寻找自己的精神寄托,形成自己的行为规则。


那一句“老爷保号”,里面包含了太多太多潮汕人的血与泪,屈辱与艰辛,也是潮汕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外显仪式。还是那句话:存在即是合理,望君理解!

 

More videos

相关视频

潮汕人为什么崇尚拜老爷?


潮汕究竟有多少位老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