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志愿填报之平行志愿问答33题

 昵称34608767 2016-06-26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实行平行志愿录取,许多考生和家长对填报哪所大学、哪个专业感觉拿不准,那么接下来小编就告诉你,如何填好平行志愿。

一、平行志愿

01

什么是平行志愿?


答:平行志愿是指在某个规定的录取批次中,考生可填报若干个平行但有先后顺序的院校志愿,然后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录取。实行平行志愿前,采取的是志愿优先的投档、录取原则,简称排序志愿。

 

平行志愿对于整体考生是'分数优先按志愿,分数相同看科目';而对于单个考生则是'逐个检索,一档一投,能投则投,投后不检,无投再检,检完则完'的投档原则和操作步骤。

 

02

分数在平行志愿中有什么优先作用?

 

答:平行志愿按分数优先的原则投档,即将同一科类某批次线上的考生按招投总分(高考成绩总分与政策性照顾分值的总和)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再按排序先后依次投档,先投分数较高、排序在前的考生,再投分数较低、排序在后的考生。举例来说,如果A考生比B考生高1分,哪怕A考生的平行志愿中排位在最后的那个院校志愿尚未完成检索、投档过程,就不会对B考生的平行志愿中排位在最前的那个院校志愿进行检索、投档。简言之,只高1分考生平行志愿中几个院校的检索、投档,都将优先于只低1分考生的所有平行志愿中院校的检索、投档。甚至在总分相同时,还要分出先后再投档。这就充分地体现了分数在平行志愿投档时的优先性。

    

03

当总分相同时平行志愿如何投档?

 

答:如果同一科类某批次线上填报了平行志愿的考生的招投总分相同,那又该如何投档呢?很简单,继续比较,分出高低。有的地方招投总分相同就看实考总分谁高谁低。如果总分继续相同,不能比较,那就按一定的规则分科目来进行比较。在这方面,全国各个地方的规则有所不同,但不外乎以下两种:

(1)不分文理科,没有侧重。这其中又分为:①按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科目的分数之和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再按排序先后依次投档。如江苏省。②按语文、数学、外语的科目顺序逐个对分数进行排序,再按排序先后依次投档。如湖南省。

 

(2)区分文理科,各有侧重。这其中又分为:①文科类考生按语文、文科综合、数学、外语的科目顺序逐个对分数进行排序,理科类考生按数学、理科综合、语文、外语的科目顺序逐个对分数进行排序,再按排序先后依次投档。如浙江省。②文科类考生按语文、外语、文科综合、数学的科目顺序逐个对分数进行排序,理科类考生按数学、外语、理科综合、语文的科目顺序逐个对分数进行排序,再按排序先后依次投档。如吉林省。

 

04

平行志愿能一档多投吗?

 

答:有些考生和家长认为,实行平行志愿后能一档多投,投了一个没录上再投另一个。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平行志愿只能是逐个检索、一档一投。即当考生由分数决定的排序位次符合条件后,再依据考生平行志愿所填报的院校自然顺序逐个检索,当该考生的分数符合A院校的投档条件时,则投给A院校。在此情况下,即便该考生的分数符合B、C、D院校的投档条件,也不会再检索、再投档,这就是'一档一投、能投则投、投后不检'。只有在A院校已投满或考生不符合A 院校的投档条件时,才检索B院校是否可以投出,即'无投再检'。因此说,平行志愿不是把考生档案投向所有达到条件的志愿院校,更不是这几所院校必须都逐个检索、投档。当检索完成但均未能投出时,该考生平行志愿的投档即告结束,只有等待未录满院校的征集志愿或转入下一批次院校的录取,这就是'检完则完'。

 

举例来说,某年某省有3位605分的理科考生小李、小王、小赵,他们都报考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和北京工业大学。但他们填报的平行志愿A分别是:小李:A北京外国语大学(投档分602分);小王:A北京科技大学(投档分583分);小赵:A北京工业大学(投档分568分)。那么,省招办则会将他们的档案首先分别投给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如果他们符合录取条件,将分别被北外、北科大或北工大录取。其余的志愿B、 C均不再检索与投档。

 

05

平行志愿能选择性地投档吗?

 

答:有些考生和家长认为,平行志愿能选择性地投档,所报的几所院校哪所分高就投哪所。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区。实际上,平行志愿是严格按考生所报考的几所院校的排序先后依次检索,只要几所院校中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即向该院校投档。如果考生填写平行志愿时选择的是投档分数相差无几的几所学校,可能会出现几个平行志愿一个都投不出去的情况。如果考生把同一层次投档分最低的院校报在A或B的位置上,而将投档分最高的院校报在B或C的位置上,即便其考分达到或超过投档分最高的院校,省级招办也只能先将该考生投向A位置上的院校。简单来说,投档不会投向分数最高的院校,而是投向排序在前的院校。  


06

平行志愿能退档后再补投吗?

 

答:由于我国的高考招生录取具有很强的政策性、时效性和平等性,因此,不仅平行志愿不能退档后再补充投档,排序志愿也不可能在一个志愿退档后再补充投档。


07

平行志愿必然存在的风险是什么?

 

答:总体来说,平行志愿必然存在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1)上线考生因滑档产生的风险,简言之滑档风险;(2)进档考生因退档造成的风险,简言之退档风险。

 

08

填报平行一志愿的必知技巧是什么?

 

答:(1)合理搭配平行志愿,形成有效梯度。合理搭配的原则就是一般既不要全部填报分数较高的院校,也不要全部填报分数较低的院校。可以填报一个或几个分数较高的院校,同时也需要填报一个或几个分数适中或较低的院校。一旦分数较高的院校投不出去,还有分数适中、较低的院校过渡、保底。形成有效梯度,就不是简单的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了,而是要做到冲得上、稳得住、保得了。

 

(2)将自己最心仪的,同时也可能是录取分数最高的院校排列在平行志愿的最前面,再依次保持一定的梯度。

 

(3)优先选择投档不退档或者是投档比例较小的院校。如投档比例为少有的100%的院校,以及公开承诺投档不退档的院校。

 

(4)凡作为平行一志愿填报的院校,最好选择学校的专业录取办法为分数优先的,也就是学校确定专业时也为平行志愿的。简言之,优先选择院校和专业的' 双平行'。

 

(5)凡作为平行一志愿填报的院校,在选择专业时最好加上服从专业调剂(当然,选择服从专业调剂也是有一定原则和底线的)。

 

(6)掌握预测校线的技巧。要想保证冲得上、稳得住、保得了,合理搭配平行志愿是一方面,主要的还是靠比较准确地预测学校的最低录取分数。

 

09

填报平行二志愿的基本技巧是什么?

 

答:现在还有许多省(市、区)采用的是小平行志愿。那么,填报小平行志愿的基本技巧是什么?

 

(1)要完全掌握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分数级差之报考技巧。

 

(2)在院校志愿分数级差不适用,以及许多院校没有规定院校志愿分数级差的时候,牢记采用'梯度'报考平行二志愿的前提条件,即所报院校必须在前3年的第一志愿投档不足或严重不足,至少是该院校在前1年的第一志愿投档不足或严重不足,或者是考生能判定其当年的第一志愿投档不足或严重不足。

 

(3)做到志愿之间合理搭配、保持一定的'梯度',或者是掌握预测校线的方法。校线预测准了,'梯度'也就在其中了。至于在小平行志愿之间如何排列组合、如何保持一定的'梯度',则可因人而异,完全可以按照自身实际加以选择。


二、滑档风险、退档风险

10

平行志愿为什么必然存在滑档风险?

 

答:如前所述,为了保证招生工作在人数多、时间紧、政策性强的情况下顺利进行,并为了让招生院校有一定的挑选择优的余地,各地在划线时均要保持上线考生数略多于计划招生数。因此,实际上各地各科类、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划线的比例一般是≥110%。这样一来,只要增加的招生计划<10%,就必然有上线考生不能被投档。举例来说,某年上海市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是按招生计划数的1:1.1的比例来划定的。假定招生计划数是2万人,那么上线考生就是2.2万人;再假定按规定可能增加的招生计划数是1%,于是必然有1800名考生虽然幸运'上线',可由于不能被投档,或者投档后被退档,于是就像坐滑梯一样从高处又跌落到低处,谓之滑档。

 

11

上线考生存在着什么样的滑档风险?

 

答:(1)由于各地划分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比例≥110%的原因,上线后的考生不能被全部投档,从而有一部分的上线考生必然存在滑档落选的风险。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政策性的原因造成的,故可称之为政策性的滑档风险。

 

(2)从实际投档的情况看,也必然存在失误性的滑档,即因考生志愿填报失误所造成的滑档风险。

 

(3)从考生的高考成绩角度,可分为相对高分考生的滑档风险与相对低分考生的滑档风险这两种情况。

 

12

什么是相对高分考生的滑档风险?

 

答:什么是相对高分?将上线考生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在正常招生计划数100%以内的,笔者将其称为相对高分。就是考分排序在2万名以内的考生。从理论上说,他们应该是全部都要被投档的。但为什么有些未能投档?主要原因是他们所填报的学校投档线均太高,而他们的考分却未达到学校的调档线,于是平行志愿的各院校志愿都落空,没有机会参与投档而落选(当然还可以参与征集志愿的填报和投档)。

 

13

相对高分考生滑档的原因是什么?

 

答:再进一步分析,造成相对高分考生所填报学校的投档线太高的主要原因有4个方面:

 

(1)对所填报的几所学校的投档分数线猜估均不准。如考生的成绩为600分,猜估所填报学校的投档分数线均在600分以下,可实际投档分数线均在601分以上。

 

(2)对自己的考分猜估有误。这种情况仅出现在上海等考前'猜分填报'和考后'估分填报'的省(市、区),在考后'据分填报'的湖南省、江苏省等则不存在这种情况。如考生猜估自己的成绩为600分,可实际考分只有590分,而所填报学校的投档线均在591分以上,故不能投档。

 

(3)两者兼而有之。

 

(4)不懂平行志愿的游戏规则,故不能抓住关键点以化解滑档风险。

 

14

什么是相对低分考生的滑档风险?

 

答:什么是相对低分?将上线考生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在正常招生计划数以外(100%~110%或更多)的,笔者将其称为相对低分。就是考分排序在2万~2.2万名之间的考生。因为从理论上来说,这些考生的考分相对来说是偏低的,他们中的全部都可称之为'贴线生'或曰'幸运生',他们的幸运上线是因为我国招生政策性及方法性的原因,因此他们不被投档或滑档是可以理解的。以平行志愿实行成效较显著的浙江省来说,2009年第一批次(理科)共投档29800余名,可经过平行志愿未能录取的第一批次线上的理科考生就有4600余名,达到了13.4%。可见平行志愿不是无风险,其滑档风险也非常之大。

 

15

相对低分考生滑档的原因是什么?

 

答:造成相对低分考生滑档的根本原因无疑是政策性及方法性的原因。但是,从近几年各地实际投档的情况看,由于会增加一些招生计划,同时也因为相对高分考生滑档的比较多,于是就有相当一部分相对低分的考生能够投档。那么,排除政策性及方法性的因素外,从考生自身的角度分析,相对低分考生滑档的原因应当说与相对高分考生的滑档原因大致相同,也是上述四个方面,但是其填报志愿时的选择难度无疑是要大得多。

 

16

平行志愿为什么必然存在退档风险?

 

答:要知道平行志愿必然存在的退档风险,首先就必须了解高校招生的投档比例。一则为了保证高校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二则为了便于高校从德智体综合方面遴选人才,三则为了便于高校行使招生自主权,省级招办在向高校投档时,要保证投档考生数略多于计划招生数,故投档比例>100%(排序志愿的投档比例在100%~120%之间,而平行志愿的投档比例一般在100%~110%之间)。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高校不增加招生计划,那么很显然,多投档多少就要退档多少,只要是投档数多于计划数(含增加计划),就必然有退档,就会产生退档风险。

 

17

进档考生存在的退档风险有哪些?

 

答:由于我国高考招生录取的基本原则是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所以也可以从这三个大的方面来分析进档考生的退档风险:(1)进档考生因思想品德情况填报有误造成的退档。有的地方对上一年已录取但未报到的复读生,视为诚信有问题,甚至定为思想品德有问题,导致有些复读生进档后不能被录取。这个情况也需要大家注意。当然啦,笔者认为这样做是违反教育部的相关规定的,是强加给复读生的无理之词。(2)进档考生因身体健康状况填报有误造成的退档。(3)进档考生因高考分数填报有误造成的退档。

 

18

什么是相对高分考生的退档风险?

 

答:如果某学校计划招生100人,省级招办按110%的比例投档,进档考生共有110名,排在前100名的考生即为相对高分考生。如该校投档分为600分,排在第100名的考生的考分为610分,那么610分以上的即为相对高分。这些考生所遭遇的退档即为相对高分考生的退档风险。

 

19

相对高分考生被退档的原因是什么?

 

答:相对高分(甚至绝对高分)考生为什么会被退档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志愿填报失误被退档;

 

(2)总分合格但相关科目成绩不合格被退档;

 

(3)投档时分数高于调档线,专业录取时分数低于专业线,从而被退档;

 

(4)所选择的专业录取办法不合适被退档;

 

(5)身体条件不符合学校录取要求被退档;

 

20

什么是相对低分考生的退档风险?

 

答:如果某学校计划招生100人,省级招办按110%的比例投档,进档考生共有110名,该校投档分为600分,排在第100名的考生的考分为 610分,那么排在第101~110名的考生(考分在600分~610分)即为相对低分考生。这些考生所遭遇的退档即为相对低分考生的退档风险。

 

具体来说,又分为两种情况:

 

(1)凭实考分形成的相对低分,即没有政策照顾分。如某考生高考成绩600分,没有政策照顾分,其招投总分仍为 600分,他便以600分进档形成相对低分,导致退档。

 

(2)由招投总分形成的相对低分,即有政策照顾分。如某考生高考成绩580分,有政策照顾分20 分,其招投总分也为600分,他便以600分进档,形成相对低分,也导致退档。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些相对低分考生仅仅是相对于那些投档时相对高分的考生而言,从绝对总分来看,这些相对低分考生也可能是绝对高分考生。如浙江省2009年在第一批次(理科)中平行志愿未被录取,而跌落到参加征求志愿的600分(高出省重点线32分)以上的多达397名的考生都可以说是绝对高分考生。对于这种情况,考生尤其要注意。

 

21

相对低分考生被退档的原因是什么?

 

答:造成相对低分考生退档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所报考的学校投档比例偏高(>103%~120%),可是学校又不能或者是不愿意增加太多的招生计划,从而导致相对低分的考生被退档;

 

(2)专业志愿填报失误被退档;

 

(3)总分合格但相关科目成绩不合格被退档;

 

(4)所选择的专业录取办法不合适被退档;

 

(5)身体条件不符合学校录取要求被退档;等等。

 

22

什么是专业志愿填报失误被退档?

 

答:分数较高的考生全部填报热门、紧俏专业或高分专业而不服从专业调剂,虽然档案被投到了学校,考分也达到或超过了学校录取最低分数线,但学校无法满足其填报的专业志愿,也就是考生的分数低于自己所填报的专业录取分数而被退档,这就是专业志愿填报失误被退档。

 

三、专业调剂

23

志愿表中'是否服从调剂'的含义是什么?

 


答:为了让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各地的《高考志愿表》中均在报考某一所院校的若干个专业的后面附有'是否服从调剂'或者是'愿否调剂录取'的选项,这是用以表明考生是否愿意无条件接受该所高校其余未填报专业的调剂录取。

 

24

平行志愿必须填报服从专业调剂吗?

 

答:填报平行志愿必须认真充分地统筹考虑服从专业调剂的问题。一般来说,只要你考虑在本批次力争被录取,并且还想上档次高一点的学校,就必须填报服从专业调剂。这是因为:

 

(1)即便是填报平行志愿,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考虑的条件、因素、环节很多,很难保证面面俱到。

 

(2)在高考招生录取过程中,特殊性、偶然性问题很难预料。如由于报考人数大增,导致学校投档分、录取最低分乃至专业录取最低分大涨等。

 

(3)决定学校专业录取最低分的条件、因素、环节更多,更难保证预估准确。如果学校的专业录取办法是专业优先,就会使考生和家长很难选择和取舍;如果学校的专业录取办法是专业优先加专业级差,就更难;等等。

 

(4)由于我国国情,除了北京、上海、江苏、湖北等地的部委属名牌院校较多以外,其他地方的部属名牌院校都较少。因此,导致许多部属名牌院校在学校以外地区的招生计划很少,各专业招生计划就更少,甚至没有,这无疑会加大选择专业的难度。

 

(5)由于平行志愿被退档后的落差更大、遭遇'更惨',即从平行一志愿一下就掉到了征集志愿,而征集志愿中一般不会有部委属名牌院校,即便偶然有名牌院校,也不会有心仪的专业,也不能选择专业。

 

(6)填报服从专业调剂,主要方面固然是为了加大被录取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有些部委属名牌院校承诺调档不退档,这就更好了。

 

所以说,不论从哪方面考虑,填报服从专业调剂都比填报不服从专业调剂要'划算'得多。但如果你的重点是在下一批次力争被录取,就另当别论了。

 

25

填报服从专业调剂的底线是什么?

 

答:选择服从专业调剂的原则和底线是:在了解专业内涵的基础上,只要心仪的学校在当地的招生专业计划中,没有自己极度厌学或学不下去的专业,或者是该校在当地所有的招生专业中没有自己极度厌学或学不下去的必修课程,就可以考虑填报服从专业调剂。

 

26

服从专业调剂是在什么范围内进行?

 

答:考生填报了服从专业调剂后,学校是在什么范围内进行调剂呢?也就是说,是在学校所有的招生专业(如有80个招生专业)中进行调剂,还是在学校在当地招生的专业(如仅有20个招生专业)中进行调剂?当然是在小范围内进行调剂,即在当地招生的20个专业中进行调剂。

 

27

院校录取会征求'服从生'的意见吗?

 

答:由于服从专业调剂是无条件的服从,因此学校在录取过程中一般不会征求'服从生'的意见。但是,有的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了对考生负责,而主动向考生征求服从调剂的意见,这是值得提倡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至于有的高校在招生章程中明确规定了要征求'服从生'的意见,那就是机会,不要放过。所以,考生在填报志愿前应当认真阅读《招生专业目录》,读懂、弄通所要填报院校的《招生章程》和招生专业的具体要求。

 

28

被调剂到不喜欢的专业是否可以放弃?

 

答:填报了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如果被调剂录取到了不喜欢的专业,是不能放弃调剂再参与下一批次录取的。这是因为,考生被调剂录取后,所填报的其余所有志愿(含专业)就自然失效了,就不能再参与后面志愿院校的录取。因此,考生在选择填报服从专业调剂时应了解、分析院校在当地所有的招生专业的利弊,尤其是要掌握服从专业调剂的底线。

 

29

了解高校可否转专业的作用是什么?

 

答:在高考志愿填报中,如何填报专业至关重要。可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当然主要是为了加大专业录取的把握,填报服从专业调剂往往是上策,有时甚至是必须的,尤其是填报平行志愿。而了解高校可否转专业,对于是否填报服从专业调剂有着很重要的参考作用。不仅如此,可否转专业实际上对于如何填报专业,尤其是如何填报自行保底的专业,有着很重要的参考作用。


30

什么是征集志愿?

 

答:对于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省级招办采取向社会公布学校招生计划余额,重新征集考生志愿,允许未被录取的考生重新填报志愿的办法,来帮助考生和学校得以实现录取和完成招生计划。这种情况就是征集志愿。征集志愿通常是在各批次平行一志愿或平行二志愿录取以后进行。

 

31

哪些考生可以参加征集志愿的填报?

 

答:能够参加某批次征集志愿填报及录取的考生,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考分达到该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或者符合省级招办规定的填报该批次征集志愿的分数要求。一般来说,录取控制分数线下的考生不能填报征集志愿。有的地方(如上海)征集志愿不实行加分投档的政策,特提请考生注意。

 

(2)尚未被录取。已经被录取的考生,不得再参加征集志愿以及其后批次的录取。

 

32

平行志愿未录必须报征集志愿吗?

 

答:不是。未被平行志愿录取的线上考生,是否填报征集志愿完全由本人决定。如果考生认为:

 

(1)征集志愿中的学校、专业符合自己的志愿愿望,就可以积极主动地按照规定填报征集志愿,以增加一次录取机会;

 

(2)征集志愿中的学校、专业不符合自己的志愿愿望,完全可以不报征集志愿。当然,不报就不可能被征集志愿的学校录取,就只有等待下一批次的录取了。

 

33

填报征集志愿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考生填报征集志愿要注意以下问题:

 

(1)注意时间和地点。每批次征集志愿时间一经对社会公布,截止时间一到,各省市区的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将自动关闭,考生将无法登录系统填报,建议考生尽早上网填报。

 

(2)注意查看征集志愿计划信息。征集志愿的前一天晚上,省级招办会在当地招生信息网公布征集志愿计划信息;征集志愿当天,县(市)招办和多家媒体也会公布征集志愿计划信息。

 

(3)注意自身条件和特殊招生要求。填报征集志愿的考生,高考成绩必须达到批次线且没有被录取。有些院校征集志愿时提出了分数要求,分数不够的考生不要填报。

 

(4)专业选择的余地非常小。征集志愿一般为平行志愿且表上均不设专业志愿,填报了征集志愿就表明考生愿意服从院校的专业安排,有较强专业倾向的考生最好慎重考虑是否填报征集志愿。

 

(5)按网上填报志愿的步骤和要求上网填报。

 大学与专业,哪个该优先选择?




从学校的角度来说,由于中国大学主要是公办大学,存在大学的行政层级划分,不同层级的大学享有有不同层级的财政拨款和政策对待,很难形成真正的竞争,也难以具备个性特色,所以存在好大学通吃好专业的现状。所以如果从一个模糊观点来说,选择一个好大学比选择好专业更加重要。


如果从大学教育的本意上来说,大学本科教育,尤其是名校的教育更应该强调对未来社会负责任、有独立见解与行动力的公民的培养,因此本科教育,应加强的是通智课程,不宜太强调专业化的培养。从此意义上来说,好大学更有机会使学生感受到不同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拓展学生的学术和人生视野,并且在一个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学生更有机会副修自己根据兴趣选择的第二专业。


从学生个人需求的角度来说,如果有长期和明确的偏好,可以适当考虑专业优先;但是中国学生大都从应试教育中走来,缺少社会的接触和个体的明确偏好,一般而言,需要平台去经历更多的人生体验,在此方面,大学环境比具体的专业选择更加重要。

 

从文理专业分科的角度来讲。文科专业,强调对人和社会的认识,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以学科交叉的情况比较多,因此大学氛围对人的培养显得更加重要;相比较而言,理科在选择专业上的重要性更大,似乎要在专业上做更多的考量,但如果没有特别明确的专业目标,就应以选择学校为重,从宽口径学科开始打基础。


从就业的现实来讲,雇主在招聘大学生时,往往在大学上的要求比专业要求更苛刻。


所以在中国的现实下,一般学生对大学的选择比专业选择重要得多。

 如何选择大学?


 

第一原则按照是大学的层级。基本不用讲,不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知道,一本比二本好,二本比三本好,宁可上三本也不会去大专。


第二原则是地域选择。一般而言,本省大学自然会向本省生源倾斜,这个大家也都知道,所以从经济稳妥的角度来讲,似应该选择本省大学。我要强调的是另外一点,在经济能力可承受范围内,尽量选择经济发达地区。


如果有特别的专业偏好,应选择与专业相关产业集中地区。比如,我曾见过学习汽车专业的学生,学校附近并没有汽车工业,难以获得实习机会,这样只有理论基础的学生,就业时会比较困窘。我们在挑大学或专业的时候,很容易按照学术排名来选择,而实际上在就业过程中,除非有巨大的名望差距,雇主很少考虑你的学校或专业的学术排名,而实习经验往往成为更重要的因子。家长也应该尽量鼓励孩子在年轻时远游来见识世界,而不是让孩子被荫庇在熟悉的安乐窝里。


就我的个人经验而言,大学生就业难的最大问题是,在学校里只学习到了书本知识,而很少参与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因此具有更开放的校园氛围的学校,比地处偏远郊区的校园更有利学生将来的发展。


假如学生的成绩很好,第一选择哪些是中国顶尖大学?毫无疑问,在大陆就是清华和北大,中国科技大学曾经也是同一梯队的,但是地域和学校性质让它失去了竞争力;清华、北大之外呢?是复旦和上海交大,为什么不是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因为地域的原因。我们举一个例子,很多外国投资银行就会在北大、清华、复旦、上交大招人,而不一定去排名跟后两者相似的浙大和南大,这就是机会的不同。当然,很少会有学生有机会选择这样的学校,但是道理相同,在不同层次的大学之间,都存在这种地域差别。


第三,看学校的特定学科传统。现在,几乎所有类别的学校都开设各种学科,理工科院校也会有英语、法学这类的专业,在这些学校里学习没有历史积淀的学科,常常会觉得困扰。一本而言,由于专业选择存在偶然性(调剂制度),相对而言,在同一水平,选择学科比较齐全,规模比较大的综合性大学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