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景公以晏子衣食弊薄使田无宇致封邑晏子辞第十九

 解决人生问题 2016-06-26

景公以晏子衣食弊薄使田无宇致封邑晏子辞第十九

贡献与奖赏的问题

晏子相齐,衣十升之布,脱粟之食,五卯、苔菜而已。左右以告公,公为之封邑,使田无宇致台与无盐。晏子对曰:“昔吾先君太公受之营丘,为地五百里,为世国长,自太公至于公之身,有数十公矣。苟能说其君以取邑,不至公之身,趣齐搏以求升土,不得容足而寓焉。婴闻之,臣有德益禄,无德退禄,恶有不肖父为不肖子为封邑以败其君之政者乎?”遂不受。

【译文】晏子为齐国辅相,穿八十缕的粗布衣服,吃粗脱粒的粟米,及粗盐、苔菜而已。左右侍从将此事告诉景公,景公为他封赏食邑,派田无宇将台邑和无盐邑送给晏子。晏子回答说:“从前先君姜太公受封于营丘,方圆有五百里土地,成为大国之首,从太公到主公今天,已有数十位国君了。如果说能取悦于国君就能得到封邑,等不到主公今天,趋向齐国搏取一升土地的人早就住不下了。我听说,臣子有规律办事的就增加俸禄,无规律办事的就退还俸禄,哪有不肖的父亲为不肖的儿子为取得封邑而败坏他们国君的政治的呢?”于是不接受封邑。

【说明】编者之所以记载晏子的这则故事,想要说明的是贡献与奖赏的问题。前几节都说晏子推辞封赏,是因为他不贪婪,本节谈到了问题的重点,一个人不能因为贫穷就要求得到封赏,关键是要看贡献,如果光有功劳有苦劳有辛劳有疲劳,也是不够的。贡献大,奖赏就大,贡献小,奖赏就小,没有贡献,就没有奖赏,甚至还有惩罚。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创造价值,那么就没有报酬。否则,有再多的土地也不够封赏,有再多的钱财也不够奖赏。因此,晏子的不接受封赏,就是一种最佳行为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