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经验 代表着实用的效果 《优等生锻造法则100条》 法则1 其实我是一个很平常的人。当我得知自己是甘肃省考生中的第一名时,我还是感到有点吃惊。从小学开始,父母和老师就一直说我在学习上比较踏实,但至于这个“踏实”的确切含义,我却一直没有弄清楚。 据我父母说,我小时候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作业本和课本拿出来作当天的家庭作业,而母亲就边织毛衣边在旁边陪我。但母亲或父亲从来不干涉我独立完成作业的“权利”。那时也没有请“家教”的奢侈。我的小学时用铅笔和橡皮一路谢谢擦擦走过来的。初中的时候情况就变了一些。老师都习惯布置略超过正常题量的课后作业,所以我就常常有一些作业无法完成。但为什么老师仍说我踏实呢?据老师后来说,我没有完成的部分通常是与课堂练习相重复的部分,所以,事实上新的作业我仍是一道一道地完成了。我认为,在小学和初中的踏实使我的高中学习受益匪浅。文科在学习技巧上也许和理科有着本质区别,但踏实的学习态度是什么都无法取代的。 法则2 这是一个仅有40万人口的山区小县城,但这所中学是浙江省唯一一所同时拥有“省一级重点中学”和“特色高中”两块牌子的学校。这是这所中学中一个由33名同学组成的普通班级,由一位年仅30多岁的普通年轻女老师带领;但就是这样一位可敬的老师和一批可爱的同学,在2004年的6月,共同创造了一个奇迹:全班33名同学有17人高考总分进入全省前200名,6名同学考入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同学们都认为,杨老师所教的最让我们受益的一句话是:每天问一问自己“我是一个踏实的人吗?”她常常说,高考就是要让那些踏踏实实的人获利。“踏踏实实”是杨老师常挂在嘴边的、最经典的4个字,她这样要求我们也这样要求自己,这或许是我们这个班最大的优点,也是成功的最大秘诀吧。 “三比三不比”是我们的校训:不比阔气比志气,不比聪明比勤奋,不比基础比进步。应该说,我们整个班取得的成绩与学校为我们提供的一种良好的学习思想氛围是绝对分不开的。在整个高中,我们都是在追求一种现实与理想的平衡,“三比三不比”无疑在一个迷惘却充满激情的季节为我们指引方向。 法则3 我来自湖南的一个小城,是2001年高考湖南省文科总分第一名。现就读于北京大学国际经贸系。孩提时,每每用带着稚气的声音说我要上北大清华,总能招来一片叫好声。那时,少不更事的我还以为北大清华是同一所学校的名儿呢。 在我10岁那年,我遭遇了最沉重的打击——我的妈妈离开了人世。当时的我还不太明白死的含义,只觉得妈妈明天就会醒来。后来当我要自己洗澡洗衣服时,挑着比自己还大的水桶去挑水时,还有半夜从梦中惊醒时无助地哭时,我知道我后面的路布满荆棘。尽管爸爸对我很好,但他终究不及一个母亲细心周到。后来在父亲与师友的关心下,我终于走出阴霾,并且带着一种走向成熟的冷静去审视身边的一切。父女、手足、师生、同学之间的感情弥足珍贵,常能化作前进路上的不竭动力。 我的爸爸和他的同龄人一样,没有机会上学,但他绝对聪明。他爱好广泛,对我有意无意地培养更让我受益匪浅。更重要的是他的宽容与理解使我们没有所谓的“代沟”。记忆中他从来没有打过我或硬性规定我要怎么样,他会用委婉的方式提醒我,用的语气是“你是不是该……”,温和有力,让人不执行也难。爸爸因为孤独并不快乐,但他从不将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在我们面前他是幸福乐观的,每当我懈怠的时候,总会想起他的眼睛里没有一丝的埋怨,更多的是关怀与鼓励。我有时想,即使只是为了我亲爱的爸爸,我也要坚持下去啊。 法则4 大家都说我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快乐女孩,其实,并不是因为我没有烦恼,而是因为我总能最快地排解这些烦恼。这个过程中,我的妈妈功不可没。学习之余,我最喜欢做的就是给妈妈打电话,在电话当中和她描述这一天的生活、收获和心情。遇到挫折、感到失意时,我会和妈妈倾诉;取得好成绩、结识新的朋友时,我会第一时间和妈妈分享我的喜悦……妈妈就像我最好的朋友,也是我最忠实的听众。 反观我身边的一些同学,他们与父母之间缺乏沟通,有问题的时候父母察觉不到,当意识到的时候又为时已晚。沟通交流是双方面的事情,作为我们,应该把心敞开,和父母一同解决所面临的困惑和问题,因为父母在很多问题上会比自己考虑得更加成熟和周全;作为父母,应该尊重和信任孩子,让我们能平等地和你们对话。理解源于沟通,沟通增进信赖,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赖使他们彼此更加相爱! 法则5 我高三开学的第一天回家发现在写字台正上方挂着4个字——“努力拼搏”,我感到了妈妈对我的希冀。这不是压力,是动力,是母亲内心凝重的爱。这种爱包围着我,鼓励着我,成为前进路上不竭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