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民、流人对吉林经济文化的贡献

 渐近故乡时 2016-06-26
流民、流人对吉林经济文化的贡献


  清代东北的流民、流人是与东北本地居民相对而言的。流民主要是指中原地区由于土地兼并及自然灾害而无法生存下去的百姓、难民,为求生计而“闯关东”。




       流人是指由于反抗清朝统治或触犯法律而被流放或充军等强制迁徙到东北的罪犯,来自中原及南方各地。流人与流民大多数来自汉族,他们为东北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乾隆时期,为了保护满人在东北的利益,阻止汉民进入东北,朝廷对东北实行严格的全面封禁政策。但清前期百余年的恢复发展,致使中原地区人口急剧膨胀,且中原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土地兼并严重。为了谋求生计,无地的农民、灾民仍不断涌向地广人稀、土地肥沃的东北地区。清政府鉴于内陆流民大量涌入吉林,为了社会稳定,清政府只能放行、默许。




  东北地区历史上就是游牧民族生活的区域,以渔猎为主。清代前期,东北只有小部分地区发展农业。流民潮不仅给东北地区带来并传播了内陆粮食作物与瓜果蔬菜等种植技术,而且把养蜂、制糖、制蜡、制碱、酿酒等手工技术传播开来,带动了吉林地区的农业、手工业等方面的发展,为开发、建设吉林做出了贡献。




  清代前期,文化流人成为推动吉林地区文化事业发展的主力,这与流人的文化背景有关。他们有的是学界名流,有的曾在中原、南方地区做过官,拥有很高的文化修养。流放东北后,他们将关内文化与东北文化融合,创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流人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开创吉林诗歌文学创作先河,留下了许多流芳百世的作品


  清初,随着文化流人被放逐到东北,也将诗歌文化带到东北。文化流人常以诗歌创作的形式,抒发对流放生活的感触,留下了很多名作,再现了清初特定历史环境下东北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2
参与方志与笔记的撰述,为吉林历史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献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政府为编修《大清一统志》,下令编修《盛京通志》。《盛京通志》是清代前期东北地区内容最丰富、体例最完备的一部地方总志,由文化流人陈梦雷主持编写。吉林地方没有单独成书,只有《吉林志书》八册构成《盛京通志》的一部分。在陈梦雷主持下还修订了《盖平县志》、《承德县志》、《海城县志》等。此外,他们还撰写了大量的个人笔记,如张缙彦的《宁古塔山水记》等等。这些方志和笔记为后人研究吉林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3
兴办私塾,推动了吉林地区教育事业发展


  清代前期,吉林官办学校数量很少。而文化流人多以开办私塾,教授学生维持生计,成为吉林地区文化知识的重要传播者,不仅推动了吉林地区的教育发展,也促进了吉林地方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流。


  吉林地区的流人文化既具有关内文化的内容,又具有东北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对吉林地区文化的发展有独特的贡献。




如何关注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