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余罪被刷爆朋友圈微博,于是在旅游回到房间休息的晚上我也花了一周时间刷完了已经播出的两部。余罪的剧情紧凑,张一山的演技爆棚都是这部剧的卖点。但是这部剧最吸引我的还是它隐隐约约对于人性的透露和描写。就是这样一部悬疑犯罪剧,揭开了一些非常容易让人忽视的人性的阴影。其中,最让我感慨的一条就是: 你未必是好人,你也许是在道德式的自我感动 这部剧有个很大的特征就是,除了主角,也就是张一山饰演的余罪,其他的所有配角在某种程度上都在扮演“猪队友”的角色。其中观众特别不喜欢的一个人大概就是解冰这个人物塑造。
他出身良好长得帅,三观“正”得堪比圣母,严格遵守各种纪律,还有个校花女朋友,听起来简直是人生赢家。解冰在警校还没毕业的集训当中就帮助破获了一起重大案件立了大功,平时也不屑与余罪这样的小混混为伍。可是这样一个“帮助弱小,打击坏蛋”的人,一定是好人吗? 我看未必。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是真的好人,也是与人为善。但是有一种人,满口仁义道德,其实只是为了自己所谓的理想,又或是为了满足自己帮助别人之后的优越感,在利用可以利用的人罢了。 也就是为了争当一个优秀的人民警察,解冰不惜利用自己的女朋友去对抗他眼中的犯罪分子余罪。也就是为了打击“犯罪分子”从而立功,他红了眼抓住余罪不放,只为了证明自己的重要性和正确性。 他是在遵守仁义道德吗?是的,只是也许其他人把“遵守仁义道德”当作三观,但是他却当作一种目的。为了遵守仁义道德而做那些所谓正确的事情,只是在用道德式的自我感动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已。所以以至于后来,他像疯了一样要抓余罪,收集各种证据为了打击走私团伙,甚至差点导致余罪的卧底身份暴露。他只是为了自己的立功,却立了一个大大的牌坊。 作为每一个普通人,我们都尽力做个道德上没有大缺陷的好人,可是也许我们有时候也会为了满足自己的内心而做出一些道德式的自我感动。 我的好朋友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你还做着去农村扶贫改变世界的春梦?她作为一个长期爱好公益的人,对于下乡扶贫,她说过这样一段话:
朋友下乡扶贫的例子,和余罪当中解冰的例子,有许多不同,但是相同的地方就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其实不用把自己想得多高尚。完全高尚的人也许是有,圣母的人我也相信绝对存在。但是大多数人大多数时候,还是在为自己考虑问题,很难感同身受,更难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不管是解冰的咬住余罪不放,为了立功也为了证明自己,还是下乡扶贫为了满足自己阶级上的优越感,说到底,做了这么多,你也未必是好人。 别觉得自己太委屈,人活在这世上,为人为己,都只求问心无愧而已。 ▼ 作者简介|晴天 |
|
来自: 昵称17508011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