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焕泉为梅州首届书法高研班 隶书、魏碑教学 6月27、28日,梅州高研班进行了隶书、魏碑学习,由中国书法家协会考级总部考官史焕泉老师主讲。由于梅州闷热的天气使来自中原的史老师无法适应,动一动就汗流浃背,但史老师仍以他诚恳的语言、清晰地思路、通俗易懂的表达完成了两天的教学。 史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学习书法的目的和意义,一是写给自己,二是写给评委,三是写给老百姓。由于书写的对象不同,作品的风格和格调也不同,这就需要书家不断提升书法创作能力,创作出丰富多彩的的艺术作品。创作能力的提高主要有六个方面: 1、观察能力。主要观察作品的线条、墨法、结体、空间、用笔等特点。 2、对线条的掌控能力。这个过程相当漫长,需要长时间训练,十年以上方可见功底。 3、结字的掌控能力,优秀的作品的字形都是不一样的,状如算子是结字之大忌。 4、墨法的表现能力。 5、空间的把握能力,包括一个字内部空间,字与字之间的空间,空间不同,风格也不同。 6、原创能力。这六种能力,是每一个书 6月27日,史老师以隶书教学为主,从入门开始,为大家演示了隶书的八种基本笔法,现场临写了《好太王碑》、《石门颂》、《礼器碑》等。28日进行了魏碑教学,主要以《张猛龙碑》、《石门铭》、《李璧墓志铭》的临写演示为主。下午进行了精彩的作品点评,史老师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史老师反复强调的创作时要“因形就势”,充分考虑字与字的关系,哪个位置需要什么形状的字,就写什么形状的字,适当将字形进行拉高或者压扁产生对比和矛盾,这样才能避免“状如算子”的俗气,使作品更具艺术性。只有“因形就势”才能创造出高矮结合、胖瘦结合、方圆结合、浓淡结合的上乘佳作。 平平淡淡的语言,实实在在的书理,正如如史老师的为人一样,渗透到每个学员的心里,将会在梅州薪火相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