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上海,回不去了!(下篇)

 好办法 2016-06-27




八十年代的上海,如此安静,物质并不让人眼花缭乱,但那是个知足而亲近的年代。


中苏友好大厦(上海展览中心)楼上的友谊酒家,周末去吃饭还要排队的。



曾经风靡上海滩的著名电影院,住在附近常德公寓的张爱玲就是

“平安大戏院”的忠实观众。旁边的珠江饭店现在也消失了。

注:以后做篇上海滩的老电影院专题。



打康乐球是当时男孩子最欢喜白相的,弄堂里,马路边随处可见。



南京路上的美发厅老牌子,服务态度交关不错。



电车“翘辫子”了,驾驶员和卖票员爬上去搭接,再往后弹一下放特。



汏衣裳只有“正章”,由沪上著名商人吴锦章先生1925年创建。




年历片曾经风靡一时,口袋里,玻璃台板下都要放上一张。



密密麻麻的天线为了看电视清晰一点,还要经常转换角度。



手摇残疾人车,脚踏车前杠上的简易架子,你还记得吗?



眼保健操第三节:揉四白穴




上图:延安路上的免税商店,下图:南京路侨汇商店。打桩模子最多的地方。



沪西工人影剧院1972年建成,这种天桥放在现在也是蛮时尚的。




拍结婚照的西服领带,婚纱礼服大多是照相店提供的,新娘子拿的还是塑料花。




凭购粮证买米,要自带米袋子,米店上方有锥形的大铁斗储存米,称重后,

拉开小漏斗的小门,米就倒入顾客的米袋中。顾客就旁边拿根小麻绳扎牢袋口背回家。



马路上经常有带红袖章的阿姨,锚牢谁乱扔垃圾,就要罚款。


荣华楼(现为百联世茂)及荣华鸡开张时风光无限,经营没多久就关闭了。



电车中间的香蕉位子,车子转弯时人会跟着转,蛮好白相额!



弄堂里的小便处,女人走过也习以为常了。




金陵东路一带的骑楼,夏季逛金陵东路是最开心的事情,骑楼遮蔽着外面烈日,里面却是荫凉无比。




“乌居壳”三只轮盘,开得太快转弯时容易翻车。




白相大世界里的哈哈镜是老开心的一桩事体。




烟纸店里的圆口瓶放糖果,蜜钱,买多少放到称上称好用纸包起。当时流行的醒宝牌,

高乐牌香烟依稀记得。



市宫溜冰场,还有看台,现为上海大剧院。



静安宾馆面包房,吸引上海人的法式长棍面包,每天有人排队。



全中国第一家24小时营业的商店,旁边有著名的大观园浴室。



淮海路东湖路上的天鹅阁西餐社,老克勒的西餐记忆,鸡丝焗面是老天鹅阁的招牌菜。



孵混堂是当时冬天必去的地方,汰好浴困一觉,相当惬意!


华东医院对面,当时是艺术家的聚集地方,“文艺会堂”四个字是鲁迅的手迹。



“会乐里”旧社会四马路有名的长三堂子,现为莱福士广场。




公交月票,公园月票每个人或许都使用过。



开开百货商店位于南京路瑞金路转角口,“开开”牌衬衫,羊毛衫可是时髦的象征。



这是上海代表性的地方,你知道它的名字吗?




来源:公众号:唐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