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总说的“焦点”都是一回事儿吗?丨语言学午餐

 文化艺术界 2016-06-27

“焦点(Focus)”是一个很常见的语言学术语,维基百科中对它的定义可以看这里:


Focus is a grammatical category that determines which part of the sentence contributes new, non-derivable, or contrastive information.Focus is related to information structureContrastive focus specifically refers to the coding of information that is contrary to the presuppositions of the interlocutor.


根据徐烈炯(2009)的记载,有关焦点的分类有很多,但给我们造成困扰的更多的是学者们对这些类别的命名。比如根据徐烈炯(2009)中所提到的,有的学者把焦点分成“信息焦点”和“识别焦点”、有的“信息表位化”和“量化对比”、还有“信息焦点”和“操作焦点”、“常规焦点”和“对比焦点”、“自然焦点”和“对比焦点”、以及徐烈炯(2009)这篇文章中所使用的“信息焦点”和“对比焦点”等等等等,这些名称纷繁扰人,让我们这样的初学者十分苦恼。


除此之外,“焦点”还往往与“话题”、“背景”、“预设”这些概念扯在一起,有的时候初学者想尝试着做点研究,光是想到如何准确定义和区分这些概念,估计就被吓得缩足不前了。

 


 

在小编看来,我们其实没有必要强求着去厘清这些名称之间的异同及具体的定义,因为学者们面对各自所研究的语言、以及该语言中与焦点有关的语言现象时,势必会根据自己研究侧重点的不同在术语选择及使用上有所偏好和倾向。换句话说,当大家都是同一般的牛X时,我有必要完全沿用你的术语吗?

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其实就是弄清这些不同的“焦点”都是从哪方面来定义的,或者说用高屋建瓴的眼光来看看到底从哪几个方面来考察会应用到我们所说的焦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今次小编来介绍一篇文章——Jeanette K. Gundel<On Different Kinds of Focus>。阿姨在文章开篇时候就说了,在她最后一次给学生上句法-语用接口的课程时,就有学生问他我们开篇所提出的这个问题——到底有几个“焦点”哇?这些“焦点”之间都是个啥关系咧?因此阿姨就专门写了这篇文章来说一说这个事儿。


Jeanette将“焦点”分为三类——“心理焦点(Psychological Focus)”、“语义焦点(Semantic Focus)”以及“对比焦点(Contrastive Focus)”。


这里值得称道的不是Jeanette阿姨又给这些不同的“焦点”下了什么精妙的定义,而是她看问题的角度。


Jeanette阿姨对“焦点”的分类其实是一个二元对立的系统,其中“心理焦点”占据系统的一端,而“对比焦点”和“语义焦点”占据另外一端。“对比焦点”和“语义焦点”又可以被称为“语言/语言学焦点(Linguistic Focus)”,而相应的虽然Jeanette没有明说,但我们也可以尝试着把这个关系补全,即“心理焦点”是“非语言/语言学焦点(Non-Linguistic Focus)”。

 

这也为我们看问题带来一点启发:“焦点”并不一定都与言内的因素有关。

 


 

首先来看“心理焦点”,在Jeanette看来,能作为“心理焦点”的成分要具有这样的基本特征——“言谈双方都默认这个成分在给定的会话域内是显著的(salience at a given point in the discourse)。因此,出现所谓“心理焦点”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有对话发生,无论是显性形式的还是隐性形式的。如果你随随便便给出一个单句,就说这里某个成分是说话人的“心理焦点”,那无疑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语义焦点”和“对比焦点”作为“语言/语言学焦点”,是有特征共性的——即“(二者都是)句子中的某个部分通过语音或句法手段而被凸显(part of a sentence that is prosodically (and sometimes also syntactically) prominent.)”。但两者的区别也是十分明显的,即“语义焦点”的作用主要是引入新信息(introduce newinformation),而“对比焦点”的主要作用则是标识“对比(contrast)”或“强调(emphasis)”。

 

Jeanette阿姨看来,“语义焦点”这个概念是和“话题(topic)1”息息相关的。Jeanette将“语义焦点”看作是对一个话题的述谓(predicate to the topic),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述题(comment)”。但需要注意的是,Jeanette阿姨的“话题”与我们熟知的直接由某一固定成分充当的“话题”并不是一回事儿。比如在下面这段话里:

 

Everytime we get together, I’m the one that has to organize things, but this time Bill called the meeting.

 

这里Jeanette的分析是“topic=x: x called the meeting;comment/semantic focus=x was Bill

 

Jeanette阿姨对“语义焦点”的第二种鉴别方式是认为“语义焦点”可以用来回答关系从句中的wh疑问句(answers the relevant wh-question),有时在这样的答句中甚至可以只出现“语义焦点”,其他的部分都可以省略掉。比如:

 

A:Do you know who called the meeting?

B:(It was) Bill (who) (called themeeting).

 

相比之下,“对比焦点”则更为灵活并且难以定位,因为基于交际目的的需要,我们可以赋予任何一个句内成分以“对比焦点”的身份。除此之外,“对比焦点”和“语义焦点”的特性和功能也有所重合,比如从最近几年十分火热的“选项语义学(Alternative Semantics)”的角度来看,无论是“语义焦点”还是“对比焦点”,它们其实都能表示“对比or强调or排他”。这些焦点除了自身获得了焦点特征之外,还预设存在了一个备用的选项集(Alternative set)。比如说下面这个句子:

 

John introduced Bill to Sue.

 

这里我们假定句末的Bill通过音高重音或其他方式获得了焦点。当说话人说出这句话时,其实是预设存在了一个选项集,这个备选的集合中有BillMary、三蹦子、来自圣彼得堡的警察局长和养驴的农夫。说话人说出这句话时,可以在同一时间内既引发出新信息,又想刻意表示“对比”或“强调”。在凸显后者时,我们就可以说Bill是“对比焦点”,在凸显“前者”时,就可以说Bill是“语义焦点”。按照Jeanette阿姨的分析,当Bill承担语义焦点时,句子的topiccomment就是这样的:

 

Topic=x:x was introduced to Sue by Bill; Comment=x is Bill

 

总结起来看,所谓“语义焦点”和“对比焦点”其实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具体承担哪个,要看这个成分到底凸显的是什么功能。其实Jeanette阿姨的分类里已经或多或少的触及了所谓语义(semantic)和语用(pragmatic)的分野,传递新信息所体现的当然是这个成分的语义上的能力,而是否表示对比或强调则或多或少是说话人的语用策略。

 

因此,在Jeanette阿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她明确提出了只有“语义焦点”才影响句子的真值条件(truth condition),而充当“对比焦点”时所凸显的功能并没有这样的能力。

 

其实,关于“焦点”及其分类、定义的讨论的经典文章是非常非常多的。即使抛开对其他语言的研究不说,单就讨论汉语的焦点及焦点表现的文章也是不计其数,比如徐烈炯&刘丹青两位老师所编的《话题的结构与功能》和《话题与焦点新论》、徐烈炯&潘海华两位老师主编的《话题的结构与语义》都收录了大量的有关“焦点”的讨论和研究,读者可以自行翻阅。

 


 

话说到最后,可能有的读者会有疑问,那为什么在这么多文章里你偏偏要选择Jeanette阿姨这篇呢?

对此,我的回答如下:

“第一,当我憋得满脸通红抓耳挠腮不知道这期该写啥时,Jeanette阿姨这篇文章正在出现在我桌子上;第二,短啊,这篇是真短啊!!!”

 

1Jeanette的文章里,将“topic”等同于Chomsky(1971)所说的“Presupposition”Jacobs(1991)中的“Background”以及Vallduvi(1992)“Common Ground”,小编暂时不置可否,故持保留意见。下面呈现所谓topiccomment关系的例句属于同样的情况。


参考文献

Jeanette K. Gundel. On different kinds of focus. <Focus-Linguistic, Congnitive, and Computational Perspectives>. Co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293-305.

徐烈炯. 信息焦点的表达方式. 《指称、语序和语义解释——徐烈炯语言学论文选择》.商务印书馆,2009: 202-23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