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6岁被访出山,19岁统帅千军,20岁受封为王,这位人间奇男子是……

 wunianyi 2016-06-27

府城隍庙买灯市,科甲巷中灯若千,万烛照人笙管沸。当头明月有谁看。 这首竹枝词生动地描写了科甲巷当年的繁华景观,它坐落在成都春熙路的旁边,明清年间是全川学子应试'会商'之地,是一条学子'扎堆'的文化街。 科甲巷的得名来得有些文雅,而它的出名却因一段血腥的历史故事---太平天国领袖石达开曾被清廷在这里'就地正法'。这段浸透着壮士鲜血的历史,在人们口中不断被唏嘘。

历史上的今天:公元1862年6月27日,太平天国领袖石达开在四川成都科甲巷英勇就义,时年32岁!

公元1862年5月,石达开被困大渡河畔,为了挽救手下将士的生命,他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带领5岁的儿子石定忠到清营议和,结果被言而无信的清军扣留,并最终关押在科甲巷的衙门里。 当时,四川总督骆秉章本想把石达开父子作为礼物献给皇上,清廷却怕押解途中有人打劫,命令就地正法。骆秉章在科甲巷将石达开凌迟处死,整个行刑过程中,石达开怒视刽子手,没哼一声,场景惨烈悲壮。后来,为了纪念这位铁骨铮铮、威武不屈的壮士,政府部门在小科甲巷与锦华馆交汇处修建了石达开纪念碑。

石达开的相貌据说平平,'面短方身中有须',但识见不凡,在安徽、江西等地,都能'不甚附会邪教俚说(左宗棠语),改变'打先锋'、'掳掠'等粗放征收的方法,实行'照旧交粮纳税'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江西有个叫邹树荣的清方文人,提到石达开时忍不住写诗赞颂:'传闻贼首称翼王,仁慈义勇头发长,所到之处迎壶浆,耕市不惊民如常'。清江西巡抚福济写信劝降,称赞他'往来吴楚,转战千里,号令严肃,步伐整齐,士卒为之用命,妇孺亦且知名,未尝不心焉佩之',直到1858年,太平军撤出江西很久,湘军召集乡绅宴会,还有绅士当众称赞石达开'龙凤之姿,人不可及'。。

………………………………………………………………………………

(一)石破天惊!

公元1852年,西王萧朝贵在长沙阵亡后,太平军在长沙城下陷入清军反包围,形势万分危急,为摆脱被动局面,石达开率部西渡湘江,开辟河西基地,缓解了太平军缺粮之危,又多次击败进犯之敌,取得了'水陆州大捷'',重创清军士气!

其后,石达开部为全军先导,经河西安全撤军,跳出清军的反包围圈,变被动为主动,夺岳阳,占武汉,自武昌东下江陵,二十八天挺进一千八百里,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令清军闻风丧胆,号之曰'石敢当'。

公元1854年夏,太平军在西征战场上遭遇到湘军的凶狠反扑,西征军节节败退,失地千里,损兵折将,士气不振。石达开看出两军最大的差距在于水师,便命人仿照湘军的船式造舰,加紧操练水师。在湘军兵锋直逼九江的危机时刻,石达开再次出任西征军主帅,亲临前线坐阵指挥,于1855年初在湖口、九江两次大败湘军,湘军水师被分割两处溃不成军,统帅曾国藩座船被太平军缴获,曾国藩投水自尽,被部下救起,西线军事步入全胜。

同年秋,石达开又挥师江西,四个月连下七府四十七县,由于他军纪严明,施政务实,爱护百姓,求贤若渴,江西人民争相拥戴,许多原本对太平天国不友好的知识分子也转尔支持太平军,队伍很快从一万多人扩充到十万余众,敌人哀叹'民心全变,大势己去'。

………………………………………………………………………………

(二)天京事变前后……

………………………………………………………………………………

(三)折翼的王者!

石达开凌迟处死,是被千刀万剐而死,石达开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全军的性命(其中四千余人逃生,两千余人被清廷屠杀),他被清廷送上刑场,一刀一刀的活剐,整个身体没有一块完整无好的肌肉组织,石达开死后还不罢休,刽子手将他的骨头敲碎,才算凌迟完成。 一代军事家的惨死,石达开面临千刀万剐之痛,其间没有发出一声惨叫和呻吟,实在是条硬汉。清廷虽然惨酷地处死了他,但千刀万剐也灭不了石达开的精神。

石达开是为了理想而活着的,他早年因为目睹了社会的黑暗,受到洪秀全和冯云山的感召而毅然投身报效,希望建立一个真正的'大平天国'。他的悲剧在于,他为之奋斗一生的理想、其实不过是洪秀全用来建立更加专制、野蛮、荒淫的封建王朝的铺路石而己。所以,他选择了出走,幻想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但势单力孤,独木难支,最后不得不走向失败。失败归失败,却是'虽败犹荣'---他的气概,他的精神,他对理想的执著,连他的敌人也一致表现尊敬和震憾!这样的人,通常只有一个称呼,就是英雄!

………………………………………………………………………………

(四)儒将风采! 石达开文武兼备,一向有能诗能琴之名。但迄今为止所流传下来的诗作,多为民国初年他人伪托之作,真诗据目前考证只余三首。

石达开遗诗之一《五言告示》 为沥剖血陈,谆谕众军民: 自恨无才智,天国愧荷恩。 惟矢忠贞志,区区一片心, 上可对皇天,下可质世人。 去岁遭祸乱,狼狈赶回京, 自谓此愚衷,定蒙圣君明。 乃事有不然,诏旨降频仍, 重重生疑忌,一笔难尽陈。 用是自奋勉,出师再表真, 力酬上帝德,勉报主恩仁。 精忠若金石,历久见真诚, 惟期妖灭尽,予志复归林。 为此行谆谕,遍告众军民: 依然守本分,照旧立功名。 或随本主将,亦足标元勋, 一统太平日,各邀天恩荣。 通军主将石达开

这首五言'泣血剖沥书',表达出石达开对太平天国事业的一片忠心,洪家私党对一直对他猜忌排挤;他一心想要为国出力,洪家私党却处处掣肘,阴谋陷害,逼得他非走不可。他当时的满腔悲愤,不下于被放逐的屈原。他的处境,也和昔日的屈原相似。因此,他的这篇《五言告示》,也就成为太平天国时代的《离骚》。全篇而言,都是发自肺腑的心声,充满了真实的感情。从'言为心声','诗言志'这两方面上来说,《五言告示》不愧为感人至深的诗篇!

石达开遗诗之二 太平天国庚申拾年(公元1861年),时于季春,予以政暇,偕诸大员巡视荒郊。山川竞秀,草木争艳,登兹古洞,诗列琳琅,韵著风雅。旋见粉墙刘青云句,寓意高超,出词英俊,颇有斥佛息邪之概,予甚嘉之,爰命将其诗句勘石。以为世迷仙佛者警。予以诸员亦就原韵立赋数章,俱刊诸石,以志游览云。 挺身登峻岭,举目照遥空。 毁佛崇天地,移民复古风。 临阵称将勇,玩洞羡诗雄。 剑气冲星斗,文光射日虹。今天的广西白龙洞,还留有石达开与部下十来位将领的唱和和诗碑,是少见的反映太平天国文事活动的文物。 附刘青云原诗: 异境从天辟,登临眼界空。 万家遥带雨,一水怒号风。 古佛形容怪,奇人气象雄。 回看腰下剑,飞去作长虹。

石达开遗诗之三

这是1862年石达开大军经过贵州黔西、大定一带时,当地苗族百姓以欢迎'最尊贵的客人'仪式欢迎石达开大军---将用黄豆、毛稗、高梁、小米、包谷和谷子酿贮,埋藏于地下多年的陈年美酒取出,盛在坛子里,放在花场正中央。用通心的吸管插入坛内。石达开与太平军将士,与苗民们一同,载歌载物,披着月色,照着火色,手扶吸管,低头畅饮。席间,石达开即席赋此诗作。 首句'千颗明珠一翁收',是指美酒系以多种粮食酿成,次句'君王到此也低头',是因为无论身份如果高贵之人,若不低头便无将酒吸出。后两句则是说五根手指握住吸管,将酒一饮而尽。 这首诗紧扣'饮酒'一事,非常贴切,但收千颗明珠于一瓮,纵君王到此也低头,乃至只手托擎天之柱,可倒流黄河之水,这种胸襟、胆识、气魄、志向,只有翻江倒海气吞山河的英雄才能有。石达开这首诗,记的是与苗民欢庆之事,言的却是自己的鸿鹄之志。

石达开从本质上来说是个理想主义者。从他仅有的三篇诗文和他一生的作为,都不难看出这一点。他一生胸怀大志,慷慨悲歌,希望拯万民于水火,也深受百姓的爱戴与缅怀,在他牺牲后,他所到过的地方还流传着大量关于他的佚文轶事。

………………………………………………………………………………

(五)担当生前事!

………………………………………………………………………………

(六)后世的纪念

清廷处死石达开后,'将石逆首级用石灰腌罨,木笼装盛,解献京师,传示各省。余贼首级,即枭示四门'。 面对屠刀,石达开誓死如归,他的坚贞气质,令敌人不得不叹服。四川总督骆秉章在给朝廷的奏折中,悲叹的说:'一切悖逆情状历历在绘,枭杰坚强之气,溢于颜面,而词气不亢不卑,不作摇尾乞怜之语。临刑之际,神色怡然。'(《养晦堂文集》)总督府幕僚黄彭年致唐友耕函亦感慨:'此贼举止甚稳,语言气慨,不亢不卑,寓坚强于和婉之中。方其就死,纳履从容,若是我大清忠臣如此死法,叙入史传,岂不炳耀千载?如此人不为朝廷用,反使为贼,谁之过欤?'石达开是太平天国史上永远值得称颂的一位英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