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净行品 2016-06-27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不知道可曾想过这样一个问题:那未出矛庐便知三分天下的诸葛亮,为什么会慨然应允,追随刘备以“效犬马之劳”?魏、蜀、吴三国鼎立,曹操占天时,孙权居地利,刘备得人和。刘备之所以能三分天下有其一,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诸葛亮其人,得益于他的智慧和忠贞。而刘备三顾矛庐,最终请得诸葛亮出山,其成功之处就在于:其一,旨意明确。刘备明白无误地告诉孔明的友人,他拜见孔明,是要求得安邦定国之策和济世安民之术。其二,心意诚恳。抱着上述目的,刘备信心坚定,求贤若渴,在遭受一天风雪寒冷之后毫无怨言;为表诚意,第三次往拜之前,竟“斋戒三日,熏沐更衣”;孔明在草堂上昼寝未醒,刘备则阶下伺立良久;当孔明以谦辞推却不愿意出山时,刘备声泪俱下,以至“泪沾袍袖,衣襟尽湿”。其三,语意婉转。“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刘备之言,设身处地为孔明着想,不偏不倚说中了这位卧龙先生的心思,诱使孔明侃侃而谈,一席话,说得刘备茅塞顿开,欣然下拜。
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发不可谓不深。我们做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方针和原则,这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党的基本路线服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循循善诱。

一、(略)

二、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为对象、做人的思想转化工作的。要想获得预期效果,不仅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内容,还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正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
1、为什么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就社会制度而言,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她与资本主义制度相比,有着质的区别,其优越性,就在于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人们的利益是根本一致的。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理所当然,应该是平等互助、团结友爱、和谐融洽、宽厚坦诚。虽有分工的不同,但在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无论哪一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无论哪一个阶层的普通群众,都应该受到尊重。尽管也有些当领导的高高在上,养尊处优,自以为显贵,只要别人对他尊重,从不知道关心别人,“官”气十足。但这毕竟是个别现象。要看到,全国各族人民、各阶层人士之所以能够围绕着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很大一点就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理解和关心,各自视对方为社会主义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社会主义事业是大家的事业,大家的事业大家干,每个人都是链条上的一环,“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才会有体现自身价值的平台。处于同一集体中的人与人之间,如果做不到平等相待,就无法同心同德;离开了同心同德,社会主义事业就无法进行。
可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必然体现。
就生产力要素而言,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掌握着一定的劳动技能、科学技术知识和具有一定的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的劳动者,其能量无法用数字来估价,可以从无到有创造一切,也可以在顷刻之间毁灭一切;可以以一当十,也可以把1加1变为负数。人类社会有今天,既是大自然造化之功,更是人类本身努力创造的结果。人的潜在能量一旦得到充分释放,不止可以移山倒海,还能够胜天。古代流传的神话,有许多如今已成为现实。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的境地虽未达到,但人在几千年前对自身价值的这种高度肯定和大胆构想,就足以说明人的能量无限。问题在于,人的能量释放是有条件的,而且主要取决于人自身的主观意愿。这种主观意愿深深地埋藏在人体内部,它的产生并不来自外部压力。人只在受到教育和感化,得到充分尊重、理解和关心时,才会有主观意愿的产生,才能焕发出满腔的劳动热情和不懈的干劲,极大地发挥蕴藏其中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这就是我们坚持把人的因素放在生产力诸要素之首的理由所在。
就社会中的人而言,人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社会的存在。他作为人的全部的质都是由他劳动、生活其中的社会造成的;社会乃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作为社会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人是社会系统的产物,是社会的人。马克思主义把人看作是社会的和具体能动的人,认为人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关系在其全部完整性中所产生的能动的和创造的存在物;人的能动性和自觉性既取决于社会关系的性质,又取决于人的活动、人的内在精神情绪状态。
每个人都有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处于社会中的人在遇到困难、处于逆境、心情不佳时,精神上特别需要他人的尊重、理解和关心。从内部讲,这种需要是人的本能的一种反映,实质是隐含在内心的一种呼唤和求援;从外部讲,这种需要是人类生存的一种互补,人的本性决定人通常是大带小、强帮弱,旁观者指点当局者;从实际效果讲,这种需要往往是调适心理错乱的良方,疑虑、误解消除了,思想、感情沟通了,自信心自然也就有了。人在得到社会普遍的尊重、理解和关心之后,其精神状态会大不一样,可以由郁闷变为开朗,由懒散变为勤快,甚至由万念俱灰变为青春焕发。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孤僻的人,平时的苦恼与烦闷不轻易外露,有话放在心里不愿意讲,有充足的理由也不申述和辩解,对他们来说,尊重、理解和关心,确实比什么都重要。古人云:“士为知己者亡,”大丈夫肯为知己舍弃性命,足见由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焕发而出的精神力量之大。
就企业中的人而言,人处于生产的主导地位。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从原料到产品,从质量、品种到效益,都与职工的素质、觉悟、创造热情和劳动积极性直接相关。我们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强调引用先进的生产技术、现代化装备和新的科研成果对企业生产至关重要,强调厂长、经理负责制的作用,但是绝不能因此而或视、贬低职工群众的作用,更不能削弱职工民主管理企业的权力。一些困难企业在关键时刻组织职工开展“企业有困难,职工怎么办”的大讨论,发动全体职工群策群力共度难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果看不到职工群众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有多方面生活欲望的人,不尊重他们的劳动,不注意调动和保护他们的积极性,无视他们的合法权利和合理要求,那么发展下去,只能导致企业在困境中越陷越深。据安徽铜陵市对四十个企业的职工问卷调查,当前影响职工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如何依靠工人阶级问题。有55%的职工认为他们是处于被雇佣的地位。当工人们普遍感到他们只是在替别人干活,他们还会有积极性可言吗?
当然,也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埋怨领导不民主,而自己却缺乏参与意识,把管理企业仅仅看作是厂长、经理的事;埋怨个人价值得不到社会承认,而自己却又缺乏主人翁的责任感,常常把自己置于企业之外;埋怨个人的人格得不到尊重,而自己却不思进取,自暴自弃。应当看到,产生这种现象总有它的特定背景。如果一个企业的习惯做法就是如此,很少把工人的意见和建议当一回事,那么久而久之,工人们自然会产生自卑感。
先进的科学技术要人去掌握运用,运用的不好,产品质量照样上不去,经济效益依然难提高。相反,有些设备简陋的企业却能生产出世界领先的产品。道理十分简单,关键在于人的因素。厂长、经理个人的能量毕竟有限,不止是决策之前要广泛征求意见,即便是好的决策,也需要职工群众在执行过程中给予全力支持和配合。一句话,工人在企业的主人翁地位必须得到尊重。
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不仅是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针和原则,它同时也是协调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解决企业在计划定额、工资奖金、住房福利等方面问题的一个基本方法。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也不仅仅在于感情上的交流和沟通,它更需要有行动的说明和验证。这是一个需要言与行配合一致的过程,贯穿于与人接触、解决思想问题的始终。从时序上讲,尊重人是桥梁的架通,理解人是距离的拉近,关心人是携手并进的默契。认识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重要性固然重要,但是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更重要的是如何去实践。如果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只是当作口号喊喊,既没有真情的流露,又不见实际行动,则群众的消极不瞒情绪不仅不会消除,还会进一步上涨。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缺乏对人的了解,不注意研究人的一般特性包括心理、性格、兴趣等等,在对个别需要解决思想问题的人还很不了解的情况下,简单从事,大而化之,说不适宜的话,搔痒搔错了位置,还自以为是对他人的尊重理解和关心,那么我们所期待的结果很可能会适得其反。人家会把你的尊重看成是冷嘲热讽,把你的理解看成是歪曲误解,把你的关心看成是虚情假意。因此,对如何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问题,不能不慎重,不能不研究。

 

2、尊重人的人格和权利

所谓尊重人,用最通俗的话说,就是看得起人。既然是属于思想政治工作范畴,双方的人格和权利都是对等的,不存在谁高贵谁低贱,更不存在谁嘴大谁嘴小。按照这个逻辑,在具体做职工的思想工作时,就应当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避免以“我”为中心。那种“我讲你听”、“我说你做”、“我打你通”的模式必须加以摒弃。这种做法在人们文化知识水平不高、民主意识尚未觉醒的时代,还可以为对方所接受,但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人们的认识水平和独立思考能力日益提高,思想上自主、自立、自裁、自求的要求不断增强的现时代,就很难为对方所接受了。如果一切都是以“我”为主,都要由“我”来决定,那么留给对方的只能是服从、屈从,这就意味着你的诚意最多只能换得矛盾的暂时缓和。

第二,避免居高临下。常说将心比心,领导做群众“自己人”,群众才会向领导掏“知心话”。与群众接触,若是高高在上,自以为是,动不动就摆出比别人高明的样子,耍官腔,唱高调,喜欢挑人毛病,不喜欢说人优点,喜欢说人过失的一面,不愿意提及造成过失的客观背景,其结果也是可想而知。有理不在言高,有理还要让对方听得进去;越是有理,越应该心平气和、语意恳切,好让对方听得真切,有咀嚼回味的余地,引起理智的思考。言语不使对方生厌,而且的的确确是一种商讨的语气,没有丝毫优越感的流露,没有把褒贬之辞说得刺耳难听,则人非草木,岂有不动情之理。

第三,避免盛气凌人。发火无能,盛气凌人无知。大动肝火,拍桌子摔茶杯,或者是以势压人,以“牌子”唬人,以嗓门逼人,企图震慑住对方,只能使事情越闹越僵。如果这样,那就不是在做思想工作了。压而不服,许多人越是受这种盛气凌人的不公正待遇,越易动火,越要把思想上的别扭闹下去。因此尊重人一定要有诚意,姿态要高,度量要大,纵然对方有时因负气而对你尊重不够,也要能够沉得住气,一如既往。

第四,做比说重要。说是做的先导,做是说的验证。说与做比较,做更重要。说得好听,做的又是一回事,弄不好会前功尽弃。有一家工厂为技师举行颁证仪式,合影时前面一排椅子照例是给厂领导坐的,但厂领导很明智,说:“今天的主角是技师,我们当领导的都是配角,主角前排坐,配角后排站。”技师们觉得让领导站着过意不去,一再谦让,厂长便发动其他厂领导去拖、去拽,终于把技师们一个个按在前排就坐。技师们激动不已。不难想见,尽管这只是小事一桩,但是可以肯定,它比书记、厂长大会小会喊“要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分子”的效果要好得多。

尊重人,最核心的问题是要尊重人的人格和权利。要见真诚,要平等待人,要言行一致。

3、理解人的处境和个性

存在决定意识,处境影响心境。心境不佳,则情绪不宁;情绪不稳定,就容易出思想问题。处于逆境中的人,遇上不顺心的事,往往会想得更多、更复杂,甚至每每往坏处想,总觉得别人是故意跟他过不去,由此而产生牢骚和不满。心理承受能力较强的人,心中的不快通常不愿意外露,但自身的积极性会随着怨忿的增加而不断下降;倘若是个经不住事的人,或者忍耐有限,在恰好碰上可以发泄的对象时,矛盾有可能一下子爆发。

人的个性包括人的性格、习惯、爱好和兴趣。个性不同于共性,它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特殊标记。人的个性一定程度上自觉不自觉地决定着他的行为。即便是在理智清醒的时候,并且明明知道那样说或那样做不妥,却依然不由自主。十九世纪,西方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有许多作品都写的是人物的性格悲剧。高尔基就说过这样一句话:“情节是性格的历史。”沿着人的个性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这条线去捕捉人的思想轨迹,虽然称不上是科学的方法论,但却是一条被实践证明了的经验。

理解人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从了解人、了解人所处的具体环境和已经形成的个性入手。只有在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到一个人的工作、生活、婚姻、家庭、兴趣及爱好等方方面面的情况之后,才不至于把人的特点误以为缺点加以抹煞,才不至于说出错怪对方或是与对方思想相去甚远的话来。

明白了一个人的处境和个性,摸清了他的痛苦、忧愁、烦恼、怨忿的原因所在,作为交谈一方首先要说的话,就是要力求做到不装假,不做局外人,直接把话说到对方的心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消除隔阂,给对方以亲近感和一个良好的印象:来者是个肯说实话的明白人,看样子善解人意,与之谈谈有益无妨。如果能以他的处境为话题,并且近可能把话说得适时、得体、很有分寸,则双方的距离很快就会拉近,共同语言自然增多。对方的处境往往涉及到一个人的隐私,因此谈及他的处境时要注意点到为止,不可以深究。就人的处境论其心境,就人的个性论其兴趣爱好,不触及忌讳,不强加于人,该承认的承认,该肯定的肯定,该同情的还得要同情、宽容。任何一个人,他自己心里也明白,他不是完人,面对现实,他也清楚自己希望得到的哪些是合理要求,哪些是非份之想。当谈话一方有保留但却又客观实际地一一挑明时,作为另一方,通常会接受的。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被曲解,没有被贬低,也没有被否定,而是被人说中了,被人理解了。他会有知音知遇之感,会敞开心扉,畅谈一番,诉一诉烦恼,吐一吐苦水,作为回报。交谈双方,心与心开始接近。

但是理解人绝不仅仅止于说几句同情话。不是顺“竿”爬,更不能不讲原则。光拣好听的说,一味地迎合对方的心理,只能是一种茏络,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真正的理解人,在于既要坚持正确的原则立场,又要能够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帮助对方分析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同情、叹惜而不能为之寻求良策,有可能导致对方跌入更深的痛苦和烦恼之中。因此,还应该提倡在更高的层次上理解人。譬如说,能够就对方目前的处境成因及改变处境的必备条件作一番分析,且分析得有根有据,合情合理,那么这种理解是高层次的。或者能够指出对方个性中哪些属于合理成份值得继续保留和发展,哪些属于不合理成份需要加以约束和克制,那么这也是一种高层次的理解。之所以称为高层次理解,就因为它能够使对方受益,给对方以启发。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语言交流表示对人的理解只是一种方式,还可以经由无声语言的交流来表达相互间的理解和支持。生活中,在遇到矛盾、解决纠纷的关键时刻,往往会出现“无声胜有声”的情况,一个微小的动作,一个带有暗示的眼神,都可以使对方芥蒂尽去,心中释然,倍受鼓舞。对不喜欢多言语的人来说,有那么一点心意,那么一点表示,就够了。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应该懂得理解人的核心,在于心的距离的靠近。

4、关心人的利益和痛痒

关心人与理解人密不可分。说到对人的高层次理解,其实也就带有关心的意味。不过那种关心和体贴主要表现在意念上,是肉眼看不到的,因而也是虚的。这固然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生活中真正的关心人,是要关心人的切身利益和所痛所痒,是要能够帮助人实实在在地解决困难和问题。

对人的个人利益问题和其他问题的解决,需要有一定的物质手段。但是留给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任务,仍然很艰巨。物质替代不了精神,单凭物质手段,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如果物质手段使用得不好,还会引发出更多的思想问题。职工的住房条件太差,影响情绪,急需改善,新房子盖好后,分配过程中稍有差错,就有可能矛盾突发,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正如李瑞环同志所说:“思想政治工作只有渗透到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分配等各个环节,才能及时把握职工的思想脉搏,找到解开扣子、化解矛盾的办法,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样,对人的关心必须时时、事事、处处都要有所体现才行。

人的个人利益很多,其欲望强烈程度也不一样。我们究竟要关心人的哪部分利益?满足其欲望到何种程度?这都需要一个标准和限度。对工作、生活必不可缺的个人利益,对大多数人已经得到而少数人因为种种原因还没有得到的个人利益,对虽然已经得到但正在受到损害的个人利益,对企业应该而且有可能照顾到的个人利益,我们都必须予以关心。如果职工在这个标准和限度下提出有关个人利益的要求乃至批评意见,如果这些意见牵涉到整体,关系到全局,我们一定要慎重对待并设法加以解决。不但不能皱眉头给冷脸,还要满腔热情,想方设法。凡是涉及到应该给以满足的个人利益问题,一个人也罢,一群人也罢,作为企业的领导都要考虑在心,提交有关部门能解决的尽快解决,因条件不具备一时解决不了的,就及时向职工群众解释清楚;碰到不便解释或解释不清的,就请求谅解;真正无法谅解的,就依法按章办事。过问一下,口头许愿,事后却不了了之,或者感到有难处就怕见群众,连个交代也不敢丢下,那种关心只能是虚情假意,群众会更加不满。所以关心人一定要来真的、干实的,让职工群众见得到,摸得着,信得过。

人的痛痒指人在个人生活方面所遇到的一些麻烦和不愉快。身体有病、家庭离异、爱情上的挫折、工作上的失误等等,最容易使人背思想包袱。对人这方面予以关心,思想上宽慰,精神上鼓励,做法上帮扶,实际是在给人送温暖,是在帮助人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从思想上精神上拉人一把,有时候要比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持更有效。一个工厂,工人越多,面临的困难、个人方面的问题也就越多,如果关心不够,解决不及时,积累多了,也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

关心人很重要的一点是表现在政治上。职工和干部一样,都存在着一个合理使用发挥所长的问题。在企业,一定要善于发现、积极培养、大胆使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了加快企业的发展步伐,尤其要敢于破格用人。每个企业都有一批优秀分子,他们是企业的精华所在,希望所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并非只有后进的、思想上有问题的人需要关心,处于中间状态、思想麻木不仁的人同样需要关心。如果把工人永远只当作工人,要求他们的只是按时上班,老实听话,干好他那份工作,那么工人在八小时之外,剩下的时间不用于打扑克、下象棋、喝酒抽烟聊天,甚至打麻将赌博外,又去干什么呢?他们还有什么理想未来可言?有许多年轻工人工资奖金拿得不少,但却照样认为自己活得不自在,这难道不是个人发展问题上的一种失落的表现?当然,我们说从政治上关心人,并不是要把每个职工都培养成厂长或车间主任,但是至少要给有才能的人提供发挥才能的机会,使他们能够看到自身价值的存在。

尊重人是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必备前提,是处理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应有姿态;理解人是人与人之间思想、感情的连接和沟通,是尊重人的进一步延续;关心人是解决思想问题的实施步骤和落脚点,是尊重人、理解人的归结。三者缺一不可,是个完整严密的统一体。一切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在与人为善的同时,讲原则,不迁就,不奉行好人主义,有效地开展批评,心平气和地解决思想问题,最终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根本出发点。

三、循循善诱

循循善诱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的另一个重要原则。它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同时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要达到的目的也完全一致。两者的区别只在于:前者说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尺度,后者强调的是解决思想问题的步骤。

1、循循善诱符合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把循循善诱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原则,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人是有差异的,人的缺点和思想问题的产生是复杂的。尽管社会中的人有着许多原则上的共同点,但是由于先天因素,由于地理环境、民族习性、家庭和社会的影响,由于人的经历、文化、年龄、素质、性格、水平、觉悟以及认知能力的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仍然表现得十分突出。正是由于这些差异,决定了人的个性,决定了人的个别存在。同时,在人的缺点的背后,往往有着客观环境的因素,思想问题的背后往往有着实际问题的因素。要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就必须首先要搞清楚人的差异和思想问题产生的复杂性,也就是要搞清楚锁的毛病在哪里,是锈了还是里面的弹簧坏了。如果是锈了,就得先上点油,然后慢慢捅,把锈磨掉;如果是弹簧坏了,就得拆开来重新装修,然后按锁配钥匙。倘是心情过急,不问青红皂白拿起钥匙就使劲捅,则不但开不了锁,还有可能会把钥匙弄断。何况思想上的矛盾和疙瘩隐藏在人心中,无法拆开看个究竟,很难一下子摸清楚其症结所在。应该说,按照这个步骤解决思想问题,符合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第二,载体无法强加于客体。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上是载体与客体的一种交互作用。政工干部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其工作对象是客体---企业的广大职工。载体与客体在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其作用和反作用是相互的,载体作用于客体,客体也反作用于载体。载体所引起的思想变化是通过后者的思想矛盾运动实现的,前者所加入的影响只是外部的,只是引起后者思想变化的条件,只能通过后者的内在思想活动而起作用,后者的思想活动才是内因。一个是促动的,一个是主动的。这就要求载体能够从客体一系列复杂的思想和行为中寻找和发现各种积极的有利于解决思想疙瘩的动因和趋向,予以肯定和赞同,助其增长和扩大。载体对于客体的作用,无法强加;载体的作用与功能的发挥,要看其活动的针对性的强弱和吸引力的大小。这种针对性和吸引力不是一下子就能形成的,同样要有时间、有步骤。

从另一个角度说,理不辩不明。但从辩理到明理,仍然需要载体对客体逐步进行引导。客体情况不明,眼界不高,认识偏颇,思想狭隘,要靠载体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说明、开导、启发,以推动客体的思维活动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这就要给对方一个思考回味的余地。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理清头绪,得出结论,揭示一个道理,固然是载体要做的事,但是如果什么话都由载体来说,效果未必就好。

2、坚持疏导方针,理顺群众情绪

坚持疏导方针,就是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在解决大量人民内部的思想认识问题时,不能采取强制压服的办法,只能用与人为善、以理服人、启发群众自我教育的方法因势利导,以达到端正思想、提高认识的目的。

坚持疏导方针,首先要从大处着眼,理顺、稳定绝大多数职工群众的情绪。因为群众的情绪是否稳定,往往是一个地区是否安定的晴雨表和折射镜。近年来的改革实践证明,群众对一些问题不理解,想不通,心不畅,有怨气,就不仅不能积极地支持改革、献身改革,还会引发许多有碍于改革和稳定的新问题。所以理顺群众情绪,就在于积极创造条件,让广大职工群众畅所欲言,把各种意见和想法都说出来,然后择其善者而从之。

群众情绪是人民群众对现实的一种直观反映。这种直观反映通常具有多重性,客观、实际与片面、尖锐兼有,而且常常是以使人感到不那么舒服的形式和方式表现出来。我们要在及时准确地体察、把握的同时,认真进行引导。一方面,敢于把我们工作中的缺点、失误,目前所面临的困难,以及我们在十年改革中总结出来的主要经验和教训,毫无保留地逐步地向群众讲清楚,同群众坦诚相见,一起商讨战胜困难的办法。另一方面,要通过形势教育,引导群众实事求是地看待当前的形势,看待我们所取得的成就和进步,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引导群众的前提是相信群众,如果害怕群众承受不了而对问题和困难遮遮掩掩或避而不谈,那我们就会失去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只有让群众在成绩面前受到鼓舞,在困难面前保持振奋,从而保持一种不断追求、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才能使改革大业变成亿万人的自觉行动。

坚持疏导方针,理顺群众情绪,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大头。为了使我们的一切决策和措施都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把群众情绪作为第一信号,及时把握群众情绪,在稳定、理顺上多下些功夫。

3、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对于循循善诱原则的具体化。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就是要认真剖析和研究人的差异,顺应或是循着人的思想、性格、心理等方面种种不同表现,区别对待,对症下药。

根据人的不同性格决定说话方式。性格是人的自我构成的主体部分。性格差异是人的差异中的重要方面。性格合不来,很难坐到一条板凳上,三句话说不到头,甚至就会反目。因此在做具体的人的思想工作时,从话题的提起到思想疙瘩的最终解开,说话的方式尤为重要。象对脾气火爆性格刚烈的红脸汉,一开始接触时,就应该注意把话说得婉转柔和些,尽量避免使用刺激性语言。要以“冷”制“热”,以柔克刚,使对方坐得住、听得进,然后一步一步慢慢转入正题。谈话中,要做到始终不给对方发火的机会,通过说情、说理,抑制住对方的情绪,不使其激动。对性格内向、自尊心强的人,说话的方式又不一样。要想方设法让对方敞开心扉,把积压在心里的话都说出来,哪怕是说得不对,也不要马上反驳;对他话语中隐含着的他本人不愿意点破的那层意思,更不要妄加猜测。这种人理智上往往特别清醒,只要在言谈中稍加点拨,多从感情上给点温暖,双方的共同语言自然就会增多。但是在是与非、曲与直问题上,一定要毫不含糊地明断,以帮助对方理清头绪,当断则断,下决心抛却烦恼,了结未了之事。这样做,有利于双方感情的沟通,有利于谈话的深入,对解决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大有裨益。

根据问题的性质和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决定说话语气。说话方式不当,难有共同语言。但如果说话语气不注意,分寸把握不好,也很难使谈话有预期的效果。载体采用什么样的语气说话,一般来说,要考虑到问题的性质和主体的心理承受能力两个方面的因素。

所谓问题的性质,指的是思想问题所涉及到的有关具体事项的定性,如大事与小事、原则性与非原则性等等。象企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事关全局,处理得不好,就会影响到全体职工的情绪和积极性。因此在与有违反原则行为的人员进行谈话是,应当明确指出问题的实质和要害所在,以及有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而且语气要严肃,腔调要“硬”,一是一,二是二,不怕得罪人。只有如此,才能使对方无可趁之机,老老实实地承认并改正错误。如果对一些重大问题轻描淡写,或是用商讨的语气把话说得很“软”,那将无疑给对方讨价还价、纠缠不休留下余地。

这是就事而言。就人而言,还要同时顾及到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人的心理差异和性格差异一样,都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加以区别对待。对那些脸皮子薄、初犯错误、好胜心强而又胆小的人,就不宜用过于严肃的口吻说话,响鼓不用重锤敲,淡淡点一点就是了;即使是原则问题,是一个比较大的过失,也不要把话说得很严重,以免引起对方紧张、恐慌,思想包袱加重。尤其是一向小心谨慎处事的人,好从当领导的脸上观察阴晴,如果当领导的对他不留情面,说了语气过重的话,他会很长时间介怀于心,精神不振,积极性下降。而面对那些城府很深,惯于心中用事,各方面都很成熟老练的人,每说一句话都要有一定的份量,否则,容易被对方小觑。这些人通常高傲自负,不用重头话“镇”住他,他会认为你没有能耐,不配做他的思想工作,你只有一语破的,句句切中要害,他才会从心底诚服于你,才会愿意和你坐下来通过谈话方式解决问题。要撬开这类人的口,没有三板斧的真功夫,循循善诱便无从谈起。

4、追求最佳效果

顺其自然是解决矛盾的最佳选择。困难和问题是一种客观存在,由此而产生的思想问题,是一种必然反映。当矛盾的双方相持不下,难解难分时,就更需要讲究道德要求的层次性,注意工作方法的渐进性。

有人举过这样一个例子:甲鱼咬住了小孩的手指,越咬越紧。围观者先是“硬拽”,未能奏效后,又提出要“宰杀”。可是那甲鱼也绝,头一下子缩到壳里,来了个“死不开口”。在小孩子痛得哇哇大哭、众人束手无策时,一位老农端来一盆清水,将甲鱼连同它咬住的小孩的手一同浸在水中,轻而易举地让甲鱼松了口。老农此举,,妙在知其习性,顺其自然。生活中的这类小事,如果留心,确能给人给启发,。思想政治工作者常常会遇到僵局一方固执己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一方态度强硬,咬住一个口径死不松口。两方面都无妥协的余地,夹在中间做调停工作确实很难。采取高压政策,“硬拽”或是“硬碰”,强行加以拆散,显然不能令对方心服;一味顺从,讨好一方,则另一方那里不好交代;如果两头和稀泥,遮遮掩掩,或者蒙骗对方,则事情说穿了之后,矛盾还可能会闹大。由此可见,要做到两全其美,还要下一番苦功夫。不光要知道各个人的习性,更重要的是要能够顺其自然地化解矛盾,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留给人暗给的机会。春秋战国时,付将唐狻在宴会上调戏王妃许姬,楚庄王为其绝樱掩过,赦免他杀头之罪。此后,唐狻在与郑国军队交战时,勇当先锋,率部浴血奋战,立下汗马功劳。当楚庄王要奖赏他时,他跪而不受,说:“今日小人舍身杀敌,乃是报大王不杀之恩,将功补过而已。”

楚庄王尚且如此,我们做思想政治工作,更应该给人留下暗改的机会,给矛盾的缓和转化留下余地。那种不分场合,不顾及人的性格和心理承受能力,一定要当面谈通,当面承认错误,当面改正错误的做法,应当彻底抛弃。人是有羞耻心的,落后的人并不甘心永远落后,犯过错误的人总想以功补过,从头做起;那些因个人要求未能满足而闹情绪的人,总不好意思公开张口要这要那。做这些人的思想工作,目的是要帮助他提高认识,消除顾虑,振奋精神。因此切不要把话说绝,不要专捅对方的短处痛处。即使是批评,也要尽可能做到客观、公正。留着那一层纸不捅破,是在保护他的羞耻心;捅破了,就是对他的伤害。把一个人说得暗暗惭愧,内心却又充满感激之情,那是恰到好处,证明思想工作已经生效。倘要把人说得老羞成怒,弄不好会导致对方破罐子破摔。坚持正面教育,反复进行诱导,本着与人为善,把十分工作做七分就够了,给人留下一个台阶、一线希望,是循循善诱的最佳体现。

思想问题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复杂因素,多数是长期积累而成,要彻底解决绝非一朝一夕的谈话就可以奏效。由于客观条件的局限,有些问题只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加以解决,而且因为时过境迁,具体环境发生了变化,一些问题尽管解决了,也很难尽如人意。因此,在做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时,一定要从大处着眼,引导职工群众向前看,看远一点,切不可急于求成。鉴于整个国家的国力、企业的现状以及我们自身的认识能力有限,有些问题思想政治工作者本身就无法解答。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拘泥于一人一事,不必企求“完满”的结果。况且,对生活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的理性认识,需要有一个过程,即使一方已经把话说得很明了,另一方也还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思考才会真正从思想深处产生同感。所以我们主张:思想政治工作解决眼前的暂时的矛盾和疑难问题固然重要,但是它的终极目的,还应当放在追求最佳效果上。这最佳效果,就是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促使对方自我认识自我提高。循循善诱的功用和落脚点,要能够达到一石击起千层浪、一针拨灯满堂亮那样的效果,才算是把思想工作真正做到了家。试想,当对方通过自我反省提高了认识,通过自我认识重新修正、塑造了自己,这就好比是由于自身运动而使体魄健全、免疫力增强,这该是怎样的一件好事?

体弱才会多病。做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会给人看“病”,还要教人以治“病”的方法。这里的关键,就在于要从大局出发,尽可能引导好调动好职工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人民群众自己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注:此文选自《灵魂工程》一书中的第十章,该书1991年出版,系在池州地委办公室工作时与诸人合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