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酷暑去烦,心法与良方

 昵称34669156 2016-06-28

《诗经·小雅》有“六月徂暑”,六月暑热始盛,暑盛而往,而今已是七月,即使盼来立秋,仍是在暑热中煎熬。无论“独坐广庭”心生清凉”还是“自喜蜗牛舍”,内心中能去烦躁生清凉,也唯有从心法入手,以饮食医药着眼,求的心平气和,度过暑热中的难耐。

1,几时心绪浑无事

  暑热中读到李商隐诗句:“几时心底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我到可以曲意密解这“游丝”不是晴空中的细丝,而是鼻孔间出入的呼吸之气。能把一呼一吸如细丝般拉长至百尺,绵绵密密,想必已是内功修炼的高手。而此时,杂念涤荡,心中顿生清静平和。

呼吸的功夫,或许会感叹没有高人的指点,其实能抽出零散的片刻,静静心,把呼吸调整的慢一些,闭上眼睛,听一听身体内有什么动静,古人把这个方法叫“以空印空”。平常人听不到身体的声音,而“听”这个活动也是无形,这样练习功夫,就不会出偏差。此时,放弃你的聪明,傻傻的静下来,放缓呼吸,就是内省的功夫。忽然有一时一刻,体会到了内心的清凉与自在,就是此时心绪浑无事的境界了。

这样不着于物的心法,或许有些空洞。再讲一个口诀,作为辅助。其实是秘诀,只是说出来,不能隐秘,又不践行,也就一钱不值。早年随师,当讲及《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时,师曰:这“恬淡虚无”也是个口诀,从口型、发音,能交通任督二脉、调整神意,时时默念,自有心得,能慢慢切入“恬淡虚无”的境地。古人讲“行走坐卧,不离这个”,这个就是时时内在体察生命活动内在的变化。在闲暇中、在烦乱时,默念这个口诀,是很好的方法。所谓默念,有口型、有气流,自己听到就好。上士闻道,想必不会大笑吧!

2,枸杞汤沐浴,安神养血去烦。

《云笈七笺》曰:“农历七月十一日,取枸杞汤沐浴,令人不老不病;二十三日沐,令人发不白,二十五日沐,令人寿长。”古人讲的作用,或许多有夸张,然而,用枸杞煮水沐浴,擦洗,其水汽中的药力随毛窍腠理浸润肌肤,继而影响经络脏腑,的确会有安神养血,强筋骨,泽肌肤,驻颜色的功效。润物无声,不妨认真按照古人讲的日子一试,或许有深意,且有益无害。

  方法:枸杞500克,加水10千克,煮水沸腾,小火煮1小时。再兑入沸水若干,入大木浴盆或瓷浴盆,慢慢毛巾蘸水擦洗周身,待水温适宜,入水中浸泡。出浴时,干毛巾擦拭干净,沐浴中及其后,勿受风寒,勿用空调、风扇。

3,艾灸涌泉

“相彼泉水,载清载浊”,涌泉穴是肾经的井穴,“所出为井”,是足少阴肾经的起始。肾者主水,穴在足心,水从下而上为涌,,故名涌泉。涌泉为肾经脉气所出,艾灸涌泉穴,可以畅通肾经起源。人有自然寿命,在社会浮沉,肾经的能量不是古井不波的枯竭,而是多有阻滞,呈现病态。脚心涌泉穴的畅通,也是更好的沟通大地和人气脉的联系。肾水充足,心肾的能量能够交汇,叫水火既济。不正常的心火就能够得以克制,去除烦躁,体会些许心如止水。

(1)涌泉取穴: 足底脚掌前1∕3与后2∕3交界处凹陷处。

(2)主要治疗范围:舌干咽肿、咽干,烦心,心痛,腰痛,心中结热,胸肋满闷,足下热,善恐,剔剔如人将捕之(心中恐惧,象有人将要抓捕自己),. . . . . .

(3)具体治疗方法:《铜人》:灸三壮。指用细艾绒做艾柱,用一个艾柱为一壮;直接灸,指艾绒直接烧至皮肤,烧灼皮肤留有瘢痕,通过刺激穴位、经脉来影响脏腑功能。直接灸,省时,省材料,效力迅捷。

(4)艾柱如麦粒大小,为古人讲的小壮,笔者建议可在缩小至1∕2麦粒大小灸之以减轻刺激。

(5)取细艾绒,撮如1∕2麦粒大小,取艾柱放在涌泉穴,用线香点燃艾柱顶端,等其燃至皮肤,感觉到热,即用手指按灭或快速捏掉;再灸第二壮,仍在原处,感觉到热力较上次大增,即用手指按灭或快速捏掉;第三壮,感觉到疼痛时,及速按灭或捏掉。灸数次,再灸就不甚痛。如此渐进,可灸至5~7壮为宜。这样可以减轻直接灸的痛苦,循序渐进,多灸几壮,疗效相当。

笔者近日体验直接灸涌泉穴,第一壮及待其燃尽,确实有大痛,能震撼周身气脉,神情为之一爽。如此不易为初学体验,甚至艾柱再小些,如小米粒大小,用线香细心点燃,痛苦小,能有入门体验,缓缓取功。

(6)适用人群:灸法年,今日多是艾条温灸,说句尖酸话,隔靴搔痒也。今介绍涌泉穴直接灸,因属小壮灸,成年人,无论阴阳虚实,多可灸之,安全有效。尤其暑夏酷热,心中懊恼烦躁,三壮,几分钟,心中能生清凉,此言不虚。

4,酷暑中益肾安神良方:

(一)肾沥汤,

明代高濂《遵生八笺》有:三伏日易服肾沥汤。服此方,可肾水充足,水火既济,心肾能量畅通。能固根本,去心中烦躁,生清凉心。

药方:

1, 干地黄15克黄芪15克、茯苓15克、五味子5克、炙螵蛸30克、地骨皮15克、肉桂5克、麦门冬10克、磁石15克(用水洗,令黑汁出尽为止,再用棉布包)。

2,羊肾两个,猪肾亦可,去脂膜,切如柳叶大小,用水4000毫升,先煮水,剩2500毫升,略去水上肥沫及肾渣滓,只用汤水,与诸药材同煮,剩600毫升,分三次服。

3,上方一次,为一料。可不拘于三伏日,酷暑中,服一料,对身体多裨益。服药前后,忌食大蒜、生葱及生冷油腻。尊古人方法,在平旦即黎明时分,空腹服用。

(二)

酷夏去烦安神方

酷暑中,唯有补血活血、温中去瘀为安神良法。此处方,笔者试服3天,药味甘美,心神怡然。

暑夏去忧汤:

熟地30当归30赤白芍各15克炙甘草30干姜30制附片15黄芪30党参30山萸肉30生川军15灵磁石30(单位:克)加水2000毫升,得500毫升。青壮年体尚健者,可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