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遗传承】游牧民族的古老传统——阿曼乎朱祝福仪式

 东辰记 2016-06-28

  在巴林右旗的巴彦塔拉苏木、幸福之路苏木、索博日嘎镇等牧区,至今还传承着阿曼乎朱祝福这种古老的祝福仪式。其中,幸福之路苏木的必力棍达来、索博日嘎镇的巴雅尔等是最具代表性的传承人。

  “阿曼乎朱”蒙语,意思是“牛脖骨”。牧民把牛脖骨作为祝福对象,实际是祝福他们的牛羊兴旺健壮,感谢牛从牛犊开始就为主人效劳。牛的一生为主人提供牛奶、从事拉车等劳役,吃苦耐劳,服服帖帖,因此,牧民特别敬重牛。后来,这种祝福仪式延伸到了对于羊、马、骆驼等牲畜的祝福。蒙古族对他们喜爱的牲畜进行祝福,表达了人类和动物和谐共处的生活理念和感恩的情感。牲畜对人类来说,既是生活资料又是生产资料,蒙古民族骑马打天下,以牛、骆驼为运输工具,以牛马羊为食物来源,可以说,六畜兴旺决定着主人的命运,因此是息息相关的关系。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

  蒙古族自古就有祝福的习俗,这种习俗先于蒙文使用之前。最早的阿曼乎朱祝福仪式见诸于《蒙古秘史》。祝福仪式上,主人要向“阿曼乎朱”献哈达、诵祝辞。阿曼乎朱的祝颂词具有民间口头文学研究价值,这种仪式还对研究蒙古族文化习俗是不可缺少的珍贵素材。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把巴林右旗的阿曼乎朱祝福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稿件来源:非遗办   责任编辑/杨林  顾峻峰   责任美编/杨达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