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为王石 宋卫平跑不掉了

 紫色37 2016-06-28

文章来源:德科地产频道;作者:刘德科

1st

前两天的一个深夜,宋卫平给一位万科高管,打了一个电话。

万科的这场战争,感受最独特的那个局外人,恐怕就是宋卫平。他是过来人。绿城的第一大股东也是央企,虽然前因后果完全不同,但此刻,或许他最能体会王石的悲情。

昨天(6 月 27 日),央企中交控制的香港上市公司「绿城中国」发了一份公告,说了一宗复杂的交易。简单说就是,宋卫平把手上所剩不多的一些东西,又卖给了中交。卖完之后,这位绿城的创始人,差不多已经是绿城的路人甲。

但是,央企中交没有「罢免」宋卫平。中交派驻绿城中国的执行董事曹舟南公开发声:「宋卫平先生依然是绿城的核心,将继续在绿城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发挥核心作用。」

曹舟南首先是中交员工,然后才是「绿城中国总裁」——本来,他一直是绿城员工,中交入主绿城时,他转换了身份。在法律意义上,他维护的是中交的利益。

不是所有央企,都不要遮羞布。中交就要。

那边,即将被「罢免」的王石,感叹央企华润把「遮羞布全撕去了」;这边,央企中交太明白了:「宋卫平」这三个字,可以直接换成钱。

2nd  

两年前,「融绿之争」闹得不可开交时,王石打电话给宋卫平的一位熟人,询问情况怎么样了。在绿城诞生之后至今,宋卫平和王石从未见过面,从未直接通过电话。

但是,他们隔空交过火。多年前,宋卫平曾公开说,绿城的房子要是造得像万科那样,项目经理应该跳楼——说这话时,宋卫平发出了「超越万科」的宣言;王石也曾公开说,谁想超越万科,谁将面临灾难。

然而,相杀之后他们开始相爱。三年前,宋卫平亲率高管团队,去考察王石最在意的万科项目——良渚文化村,有 99% 的赞扬,也有 1% 的批评。对于这件事,绿城人不服,觉得是向万科低头;万科人不屑,觉得宋卫平又在批评万科,哪怕只有 1%,又觉得绿城的规模才那么一点,根本不是万科的对手。

但是,王石发了一条微博:「宋先生携团队亲临良渚项目,给予肯定。欣慰之中颇感意外。交流中,宋先生表现了对中国房地产健康发展的真诚期许,超越了仅仅是品牌之争的姿态。肯定对手需要勇气、胸怀、自信。万科人有如此气度和姿态吗?我希望有。」

一年前,宋卫平把整个绿城的工程系统 300 多人,都弄到了深圳,考察万科的「住宅工业化」,学习如何进一步提升房屋的质量。那一次,万科还赠出了一份小礼物——给了绿城若干名额,去万科设在日本的工程训练营学习。从此,宋卫平爱上了「日本人」,动辄就要在某个工地现场请几个日本工程师来干活。

三个多月前,绿城总部所在的杭州拍了一块绝版宝地,万科很想要,宋卫平私下传话:只要万科在场上报价,我们就不出价;一旦万科停下来,那我们一定会出手拿下。那场拍卖会,绿城果然言行一致。当然,王石不知道这一切。

二十几天前,王石跑到杭州,在公开演讲中说:「在万科的竞争对手中,在生活品质上,在建筑品质上,在综合规划上,我们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在杭州,非常感谢这个对手给万科带来的压力,推动万科的进步。」

王石是多么骄傲的一个人,要他说出这么赤裸裸的肉麻话,该有多难。

这两个曾经互相不屑的人,这两个至今没有见过面的人,现在就差舌吻了。

3rd  

现在,这两个人,王石和宋卫平,迎来了同样的命运关键时刻,却又不同。

王石即将被「赶」离万科,声辞壮烈;宋卫平,被「留」在绿城,一言不发。

你不觉得奇怪吗?万科正在聚光灯下被烤的这一刻,为什么央企中交控制的「绿城中国」,要突然发声说「宋卫平先生依然是绿城的核心」?

本来,宋卫平也是要离开的。中交的人很尊重他,重要事情都会向他汇报,但是只是汇报而已——当然,对于央企来说,这已经很不容易了。当年融创老板孙宏斌入主绿城时,直接把宋卫平晾在一边,事前的殷勤和事后的冷漠反差巨大。现在,宋卫平已经想开了。人情世故,不过是安慰剂而已,时候到了,就无须恋战。

但是,中交要他留下,继续担任「联席董事局主席」。那边,央企华润借宝能之口要罢免王石;这边,央企中交不希望此刻添乱,又制造一个「赶走创始人」的恶名。

命运的戏剧性或许如此:王石的巨浪,打在宋卫平身上,让他暂时无法「动弹」。

宋卫平还愿意留下,是因为业主。这话说起来矫情得有点不可信。但是,宋卫平就是这样的人。这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在这个时代的制度与情绪之中,要让投诉的业主由衷感到满意,该有多难,宋卫平还要亲自介入其中,恐怕换不到太好的名声。但是,他还是执意如此。

「哪怕他们让我做荣誉董事长,我也会做,这不是恋战,而是要对得起那些因为我买了绿城房子的人。」不知道你听这话是什么感受?觉得很假吗?只能说,你还不够自由,你可能还不愿意相信,这世间,不是所有利益,都跟钱有关。

这个时代,愿意珍惜自己羽毛的,都是稀有动物,而且常常被当作笑料。

4th

现在,你还会买万科的房子吗?昨天(6 月 27 日),万科在内部信中说,这场战争已经显现了威力,购房者开始退房,银行开始重新评估信用,合作方忧虑地开始调整商务条款,猎头开始挖人……

这是大厦将倾的时刻吗?别瞎操心了,楼塌不了。反正,秋后算账时,这仍然可以算是王石的错。成王败寇,华润一定会把万科弄得更好,至少在财务年报上,在官员的工作报告上。

一年半以前,中交入主绿城的绿新闻发布会上,我向中交集团董事长提了一个不合时宜的问题:为什么中交不能像华润对待万科那样,做绿城纯粹的财务投资者?

台上的宋卫平抢下了话筒:这个问题不回答。

中交集团董事长又抢下了话筒:我们会给绿城插上一双翅膀。

真是恍如隔世。是啊,没有一家央企会是纯粹的财务投资者。王石曾经盛赞的那个华润,宁高宁时代的那个华润,不过是灵光乍现而已。央企不是某个人的央企。还好,现在的绿城,多多少少还是「绿城」。以后的万科呢?

红的万科,绿的绿城,最后都是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可是大雪融化之后呢?

几个月前,王石说过,他离开万科以后,会去沙漠上种树。昨天,他在股东大会上说:「对我们这个国家,对我们的市场经济方向,对我们这个民族,对我们的未来,我是乐观主义,你们不要那么悲观。」

我想起了宋卫平的密友李林华先生的一句话:不管绿城、蓝城,只要宋卫平在的地方,就是一座城。

他们不会消失。在我们情绪不好的时候,还可以「痛扁」这两个人。 

好了。

【延伸阅读】

华生

' 华润本来是万科的第一大股东,而宝能是不请自来抢万科第一大股东的,本来这两家应当是利益相反、冤家对头,后来的事情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人们不禁要问,华润方面与宝能有这么多接触密谈,被指存在关联和交易,是否已经涉嫌形成关联和一致行动人关系?'

刘姝威

' 万科股权之争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影响之一就是金融监管机构必须确认宝能收购万科股份的资金是否合法?如果金融监管机构确认宝能收购万科股权的资金来源合法,那么,宝能收购万科股份的筹集资金模式就会成为范本,更多的机构会按照宝能筹集资金模式,举牌上市公司。

在万宝股权之争公开化时,华润只是少量增持万科股份,此外,我们没有见到华润作为万科前第一大股东的任何其他作为。6 月 23 日华润在宝能发表声明后立即发表立场相同的声明。在媒体和舆论质疑宝能收购万科股权的资金来源合法性后,变得沉寂的宝能突然在 6 月 26 日要求召开股东大会罢免董事。是什么让宝能突然从沉寂变成咄咄逼人?华润必须公开说明为什么在万宝股权之争公开化时沉默不语,而现在华润与宝能步调一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