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载】夏季中医养生(16):夏季生活保健【自我保健篇 】

 民生民情 2016-06-28


 三、自我保健篇   

  1.小运动中的大健康   

  中国古代的养生家发现,很多日常生活的小动作如果经常做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故在此总结了一些简单的方法,动作简单,易于掌握,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长期坚持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养生要善于在小动作中找到大健康。  

  夏季天气炎热,人们户外运动不足,这套按摩术更适合在室内随时锻炼。

  

  常梳发,头脑灵   

  唐朝著名医生孙思邈已说过:'梳头可以使人身体悦泽,面色光辉,鬓毛润泽,耳目精明,令人事美,气力强健,百病皆去。'   

  方法是用两手五指分开如梳,伸入头发之间,像梳头一样从前额到头顶再到脑后部,每日做5次,每次做60次。动作要轻柔。因为头部是人体阳经聚集的部位,穴位特别丰富,所以常梳头能够促进血液的循环,使血液下行滋补脏腑,或上行灌注头面,起到生发乌发、消除疲劳和清醒头脑的作用。


  

  常擦面,阳气盛   

  中医将擦面称为浴面。方法为先将双手搓热,然后像洗脸一样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向上,带动其他手指,到额头向两侧分开,经两颊而下。每日数十次浴面,每次2分钟,因为足三阳经起于头面部,经常擦面部可促进经络之气的运行,可使血脉运行畅通,使面部肌肉充盈,皮肤细腻,起到美容、防止皮肤衰老、减少皱纹的作用。


  

  目常运,眼不花   

  中医指运睛。就是眼球做运动。方法是先闭上眼睛,排除杂念,使心情平静。然后睁眼,转动眼球,由左向右10次,再由右向左转动8次。闭目休息片刻。运睛能够锻炼附着于眼部的肌肉,改善眼部的血液循环,能预防眼部疾病,使视力清晰、头脑清醒。


  

  耳常弹,听力清   

  指击探天鼓,中医又称掩耳弹枕,方法是将耳廓向前翻盖住外耳道,用指尖轻轻弹击耳后面的乳突,也就是耳根后突起的骨头,每天10次,每次1分钟。此法可防治头晕耳鸣,由于足少阴肾经经过耳,故还有补肾、壮骨之功能。


        
   

  抵上颚,饮玉浆   

  当舌抵上颚的时候会从口中分泌出唾液,中医称之为'津液'''。中医认为肾在液为唾,唾为肾精所化生,咽而不吐,有滋养肾中精气的作用。所以养生的人将舌抵上颚,唾之以养肾精,此法称为'饮玉浆'方法是以舌尖轻轻抵住上腭,停留片刻,待口中唾液增多后咽下即可。有些人,尤其是一些年轻人有随地吐口水的恶习,其实唾液分泌较多是肾气足的表现,随地吐口水既不文明又不卫生,还会损伤肾精,于人于己都无益处,所以应该尽快改掉这一不良习惯。

  

  齿常叩,不脱落   

  著名养生家孙思邈说过:'清晨一盘粥,夜饭莫叫足。撞动景阳钟,叩齿三十六。'具体方法是:摈除杂念,心情平和,全身放松,口唇轻闭,然后上下齿有节律地互相轻叩。先叩两侧的臼齿40次左右,再扣门齿40次,每日3次,能使唾液增多,牙齿坚固,预防牙周病和龋齿。叩齿简单易行,随时可以做,那就从现在开始吧!

 
 

  津常咽,养脏腑   

  又称咽津,为胎食。胎食就是胎儿在子宫里吃的食物,说明其营养之丰富。就好像燕子用唾液做成燕窝,能够补益肾精,灌溉五脏六腑。这一条更强调了唾液重要的生理功能。在中医古籍中把唾液称为津液,认为是人体非常宝贵的物质,身体健壮的人津液足,年老体弱者津液亏。现代医学也证实儿童及青年唾液腺发达,唾液分泌旺盛,食欲好,消化功能强;而老年人,唾液腺萎缩,唾液分泌少,食欲差,消化功能也弱。20世纪70年代日本科学家曾经从唾液中提取出某种成分,并用于人体,发现有很好的强壮身体和防衰老的作用。可见祖国医学中很多宝贵的东西还有待去认识和发掘,不要因为我们自己的学识浅薄,而诋毁自己的祖先。

  

  呵浊气,吸清气,助肺气,行心血   

  呵浊气又称'鼓呵'。一般呼吸的时候是不会完全把肺里面的浊气呼出来的,肺里面还存留一部分没有呼出的二氧化碳,只有深呼气才能将浊气尽量排出。呵浊气的做法是:在停闭呼吸片刻后,鼓动胸腹部,待感到胸腹部气满时,稍抬头缓缓张口呵出浊气,以57次为宜。吸清气的做法是:缓缓深吸气,意念着'气沉丹田'。此法可以增强肺功能,增加肺活量,补肺益气,预防和治疗哮喘、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

  

  背常暖,不做痛   

  这是提醒我们无论什么季节都要注意背部的保暖。因为背部有督脉及膀胱经循行,而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的阳气。背部受寒首先伤阳。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后背的保暖。老年人经常穿一件背心就是暖后背、保肾阳的做法,夏天长时间待在空调室,可以穿上马甲,防止寒邪伤阳。

  

  摩心腹,助消化   

  又称摩脐腹,绕脐摩腹。具体做法是:仰卧在床,双腿伸直,脚尖朝上,将两手搓热后重叠,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转摩小、中、大圈,每圈各转12次。腹是胃、肠等消化器官的所在,经常摩腹有利于促进胃、肠蠕动,帮助食物的消化,清除腹胀及便秘。男性还可兜阴囊,有强肾健体、益气固精的作用。


        
    

  提谷道,升阳气   

  又叫提肛。具体做法是:可直立或平躺,在吸气时,稍用力,向内、向上提缩肛门和会阴,坚持数秒或数十秒后呼气,放松,每日多次。有升提阳气的作用,还可以预防痔疮、脱肛、子宫下垂等疾病。

  

  摇肢节,强筋骨   

  摇肢节,就是运动四肢,这个动作不需要特别的时间或场地,晨练时或看电视时都可以做。方法是:两手握固,连同双肩一起,先左、后、右,再向前转,如转辘轳状,左右各转24次。接着平稳坐好,提高左脚,向前缓缓伸直,脚尖向上,腿快伸直时,脚跟稍用力向前下方蹬出,做5次后交换右脚。此功法能舒展四肢关节,可以预防和治疗肩周炎或骨关节炎。

  

  搓腰眼、手足心   

  要经常揉摩劳宫、涌泉、腰眼处。劳宫穴位于手厥阴心包经上,在掌心手纹中,第23掌骨之间。涌泉穴位于足少阴肾经,在足趾向上屈时,足底(去趾)前1/3凹陷处。腰眼位于腰背部与肾脏相应。方法是用指腹或手掌稍用力揉搓上述穴位,到发热为止,每日一次,每次10分钟。能交通心肾、泄心火、健腰、固肾、养精。


  

  干沐浴,气血畅   

  从头顶百会穴开始,顺序为头面部、左右肩臂、胸部、背部、腹部、两肋、腰部、左右腿、足,以手或毛巾干擦,以皮肤有温热感或皮肤微红为度。此方法对中老年人保健有极大的意义。随着年龄的增大,气血不足、运行缓慢容易产生气滞血瘀,而引发多种疾病。干沐浴,可以促进气血流通,皮肤润泽。

  

  2.你是冷女人吗?   

  清代医家在《医理辑要》一书中指出:'要知易风为病者,表气素虚;易寒为病者,阳气素弱;易热为病者,阴气素衰……'说明女性阳气容易虚弱,出现怕冷、畏寒的现象。而这种现象有地理和气候的关系,如北方比南方更加明显。也有女性生理特点的原因,如月经血量过多或经期时间长,造成血虚,不能温养四末,其表现是一年四季手脚总是冰凉的,人们戏称为'冷女人'。中医认为:'阳虚则外寒。'人体阳气衰微,气血不足,卫阳不固,不能温煦肌肉以抵抗外来寒邪的侵袭,故而怕冷。中医养生提倡'春夏养阳',夏天正是天地之间阳气旺盛的好时候,所以在夏天通过生活起居的调节来补充阳气,改善症状,正是好时候。


  

  首先在饮食方面尽量少吃寒凉的食物,按照阳虚的体质来搭配饮食,如经常吃一些红枣、赤小豆、桂圆等养血的食品。  

  其次注意保暖,室内温度不宜过低,避免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中。   

  经常用热水泡脚。脚暖了,全身的阳气才不会虚亏。足部保健是我国传统医学中重要的保健方法。医学典籍记载:'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中医就很重视对双足的锻炼和保养,并通过足部药浴和足底按摩来防病、治病。现代科研表明,人的双脚上存在着与各脏腑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穴位),刺激这些反射区,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调理内分泌系统,增强人体器官机能,取得防病治病的自我保健效果。  

  我国有一句古话:'热水洗脚,胜吃补药。'热水通常是指40摄氏度左右的水,若坚持每天热水泡脚15分钟,末梢的血液循环会得到明显改善。   

  阳虚症状严重的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中成药八珍益母丸及金匮肾气丸。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