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参话头的真实用功方法

 发哥07domrg8zi 2016-06-29

参话头的真实用功方法一、缘起

看话头又称参话头,是参禅的重要方法之一。

既然是方法,它就不是禅,称为话头禅是不对的。

既然是方法,我们要了解它的意义与运行的过程,以及可能产生的错误。

二、禅是涅槃妙心

首先我们要厘清:禅是专有名词,其实是一般佛经所称的菩提自性、实相、般若、涅槃妙心等等。达摩初祖来华,以《楞伽经》印心,故称为如来清净心,因为佛法心为宗,又称心宗。禅宗系中国僧人所取的名词,此宗一代只付托一人。付法完毕,传法的人交了棒子就退位,新人如王子登基,当然是“法王”,仿佛我国三代尧舜禹的禅让,故简称禅宗。

达摩以《楞伽》印心,一律称为如来清净禅或如来禅;六祖以《金刚》印心,本质仍然是佛祖的心法,虽有称金刚心的,其实还是如来禅。

《楞伽》印心与《金刚》印心的禅,本质完全相同,依据的经典不同,但都是佛祖宣说的重要经典,所谓不同仅指入手方法不同,盖世尊应机说法,根器不同,诱导方法不同,究竟无差。

所以,六祖禅或祖师禅指的是禅风,不是禅的本质不同,有些人不明白,把参话头称为话头禅,这是错会。又有人说默照禅是高级禅,更令人喷饭,闻所未闻,禅岂有高级非高级之分,置世尊心法于何地?

三、悟道必须参

禅法重参,与教不同,教重格义、理论、演绎。参是参究内心变化与生命关系,通常先教后参才有着力点。盲参瞎究,漫涣无涯,没有方向,需要做静心训练,才能集中精神于参究的问题。

非禅宗的人也有静心的训练,即静定或舍摩他,有些人遂以为定至一念不生时即见性,这是错误。那是有意入定,仍然是意识的操作。有些人是无心入定,那又变成植物人似的定。这些是共外道法,佛法不采取。

佛法除了定法,还加上教观,在定中探索教典深理蕴趣,或称止观。止观好处是有目标、焦点,容易突破。一般佛法是这样的深入的。

禅宗别开一路,祖师开堂,由学人参疑,祖师不在教理上与你啰哩叭嗦,运用直指或直说的方式直捣黄龙,因缘成熟的人,当下见性,所以称为“教外别传,不立文字”。

一千七百则公案就这么流传下来的。

因此,公案不是供我们茶余饭后用来消遣、用来推理的,如果是个真参的人当下就会顿入不可思议境界。我们只要看看《坛经·机缘品》就可以印证,祖师的禅风是那么令人敬佩,运作是那么灵动活泼,以后的人美称“祖师禅”,就是称赞祖师开发学人智慧那股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手眼。

这是唐宋禅风,蔚成中国思想界,甚至可以说世界思想界最最美丽动人的一页。这种特殊时空中产物,结合了印度人的智慧与中国人人文思想凸出的宗教精神,要学也学不来了。

宋朝以后,这种大开大阖的禅风自然走向衰途了。世俗的功利与名闻利养抬头,人的根器与悟道精神都衰败了,好取快捷方式,不务实修真悟。

四、参话头的来由

然而,禅是人类心灵净化的主要动力,是人类进化与纯化的源头活水,不能断的,大慧宗杲禅师才在不得已中高举参话头来破参。

什么叫参话头?

虚云和尚就是参“是什么?”的话头而开悟的,所以能够发为谠论:“什么是话头?话就是说话,头就是说话之前……所谓话头,即是一念未生之际;一念才生,已成话尾。这一念未生之际,叫做不生、不掉举、不昏沉、不着静、不着空,叫做不灭。时时刻刻单单的的一念,回光反照。这‘不生不灭’就叫做看话头,或照顾话头。”

一般人不懂参话头,不知道“一念才生,已成话尾”,落入追求理路去了,这是迷,在妄念中沉迷。有的人又误以为“一念未生之际”就是见性,其实是落在有意的定境,必须在这个时候“回光反照”,照得清楚,照得明白。

《楞严经》这里就管用了,虚云和尚又说:

这不生不灭(话头)反闻闻自性,也是教你时时刻刻,单单的一念,反闻闻自性。“回”就是反,“不生不灭”就是自性。闻与照虽顺流时循声逐色,听不越于声,见不超于色,分别显然。但逆流时反观自性,不去循声逐色,则原是一精明,闻和照没有两样。

字字掷地有声,笔者就是参“行尸走肉,等死而已”,而工夫落堂的,一阅老和尚的金言,顿有戚戚焉。

参话头的真实用功方法

五、为什么要参话头?

平常我们的意念层出不穷,仿佛一个瀑流,流泻不住,古来就有运用打坐以息念的方法,问题是一旦离开座位,又控制不了妄念的侵袭;如果不慎,变成沉空守寂,枯坐在那儿,活像一个雕像;有的人不免昏昏沉沉的似坐非坐,虚耗时间。

禅宗祖师慈悲,要学人抱一句“话头”,例如:“生从何来?”“拖着活死尸的是谁?”“吃茶去!”“宇宙未形成前,我在哪里?”让学人思索得毫无入处,陷在极为困顿的情境中,称为“疑团”。人就是抱着疑团,不生不死似的,像个活死人。

换句话说,这句话头让我们纷乱的妄念不能产生,满脑子只有这句话头绕来绕去,等于以一念代替万念,人就束在这个念头上,古称以楔出楔。这个时候,称为“独头意识”。

独头意识让人茶饭难思,古人称为咬个铁馒头似的,吐不出来,吞不下去。必须在机缘成熟中,这个独头意识才能打破,打破了的意识称为“客观意识”,在这时回光反照,才能反闻闻自性。

陷在独头意识的人,自己不可能另起一念打破这个意识,因为若能够再起一念,即见他的工夫不纯,不能成为疑团。

通常要由明眼的师父适当的棒喝。例如禅宗第一公案,惠明在六祖指导下,坐至“不思善,不思恶”,六祖一句“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让惠明回光一照就见性了。

在独头意识中,逢机触缘而开悟的例子很多。例如洞山良价向云岩师父辞别,云岩丢给他:“这是什么?”一句话,他百思万难开觉,过河时睹影而触破这个独头意识,回光一照,相应着“无眼耳鼻舌身意”而开悟。

逢机遇缘打破独头意识非常不容易,他们都是累劫修行的结果,不是偶然的或然率。有些人因为福德因缘不足,虽然触破娘生面而不知。因为这种非常特殊的心灵状态,会让人惊骇,故有叶公爱龙,真龙出现却吓呆了,非常可惜。笔者就是一例,幸亏祖师慈悲,后来让我明白,真是悲不自胜啊!

最怕是空而无记,坐香静中把这个话头亡失掉了,空空洞洞的、糊糊涂涂的什么也没有,只贪清静境界,这是用功时最要不得的“禅病”,笔者以前在某名师那儿打禅七,就有这个经验,幸亏及早抽身,否则终身屈在座上矣。

六、参话头是最猛利的参禅

参话头必须摒除所有的杂务,全精神、全感情的投入,才能形成强大的疑团,因为“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不能形成疑团,独头意识无法成形,是多头意识,意念分歧,那不是参禅的方法了。

参话头的人陷入疑团中,形成活死人,身心憔悴,所以必须接受外人的护持,让他全心全力以赴。现在某个日本寺院提倡打坐又参话头,蔚为风尚,但这不符合参禅精神,破参很难。国内也有某寺院教人打坐一念不生,休息时要学人抱着“吃茶去”的话头,更是毫无理趣,都不是参话头,只是些噱头,何能破参?

学人陷入大疑团中,明眼的师父要施以一偈、一喝、一棒、一转语,让学人触破独头意识,这是法身慧命的付托,非常严肃而慎重,可谓“棒下无生忍”,让学人鲤鱼跃龙门,恩同再造。师徒之间要有坚实的信任与了解,这是禅师难得的原因。

笔者于触破独头意识后,印证了“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主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符合先师一句:“安祥无价宝。”放肆口杂弹,有些太露骨了,触犯禅宗的禁忌。但为众生恩想,不能不勇于陈述,望高德指教,更望同心者共行。

参话头的真实用功方法

七、结语

悟道本来就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事,必须打破无始无明的外罩,刮掉内心沉淀的污垢,耐心地经过几个世代轮回不退转的智慧,才能成功,急也急不得。

现代人没有这样的耐心、毅力,总想轻易地获得,又缺乏法眼甄别师资,这是禅法难以推广的原因。禅,已经变成退休人员晚年的消遣,加上自负、贡高我慢的习性浓厚,纵然剖心呈示真法,也被怀疑的眼光所轻视。禅,无师不能承袭,法身慧命岂是小德、小慧、小智的现代人所能获得呢?

参话头是最猛利的参禅工夫,学人全力以赴,生命全交在这个关键上,也许二十年见性,也许一生也无法见性,比闭关还慎重、还积极。没有这种将生命交给法界的决心,轻忽以赴,断难成功。

另外关键还在于有没有开悟见性师父的引导,如果没有,盲修瞎炼,终走入歧途;如果遇上的是假见性的师父,那你一生就真的“误入歧途”了。

先师耕云老师也是以参话头,藉袁焕仙居士的一首偈“底事痴求佛法僧,羡他北秀与南能,原本一片闲田地,过去过来问主翁”而桶底脱落,深知学人的辛苦,所以遵照五祖弘忍大师对六祖惠能大师的叮嘱“佛佛唯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不惜放光说法,直接传心,受法益者超过十万人。但受法益的人显然不能郑重奇缘,绝大部分都退失了。其实,只要研读、抄写先师的《安祥集》,勤加反省忏悔,还是可以登堂入室的。然而传心之举太炫,又不免引起愆议,是非纷起,真令人搔首遗憾,欲劝而舌已僵矣!

近世对参话头有实际经验并大力提倡的有两人,即虚云和尚与袁焕仙居士,对参话头有心的人,可以将他们的教言多加研究,必有心得,其它诸人不看也罢!

要看其它人的禅学,一定要以《金刚经》、《坛经》来验证虚实。一定要将虚云和尚及袁夫子的《语录》好好研究,其它人的错误马上映照出来。学禅不可以埋没己心己灵,不可以掩盖我们的智性与理性,攀附的心理不能学禅。

肺腑之言,甘对佛天!

白云守端禅师:“若能转物即如来,春暖山花处处开;自有一双穷相手,不曾容易舞三台。”

(澄海先生《身去身来本三昧》之三十八)

参话头的真实用功方法

(更多内容可关注安祥禅微信公众号,微信号anxiang-cha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