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中医常识

 天青青水蓝蓝我 2016-06-29




什么是中医?


现在很多人动不动就说“按照中医的说法”,那到底什么是中医呢?


中医是相对于现代西方医学来说的,是咱们中国传统的医学,主要指的是汉医,除了汉医,咱们国家还有小数民族的蒙医藏医等。


中医理论体系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最主要的理论依据是《黄帝内经》,后世的医学著作都是建立在内经的基础理论上的。


同一时期的《伤寒论》就是对内经的展开和细化。


到现在为止几千年了,我们很多老中医用的还是《伤寒论》上的方子,这样的方子叫“经方”。


那么怎样才能说“按照中医的说法”呢,咱们就得把从《黄帝内经》开始,发展到现在的主要医学著作好好捋一遍。


春秋战国时期,最早出现的是《黄帝内经》,在内经的基础上出现《难经》和《伤寒论》。


魏晋隋唐时间,晋时期王叔和的《脉经》奠定了脉学理论和方法,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建立了较完整的针灸理论体系;隋朝巢元言的《诸病源候论》是一部病因、病理学和证候学专著;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翼方是要方的补充和完善,是我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


宋金元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是,金元四大家。刘完素(河间)创立“寒凉派”;张从正(字子和)力倡攻邪,被称为“攻下派”;李杲号东垣老人,提出治病重在调理脾胃,被称为“补土派”;朱震亨号丹溪,力主相火论,被称为“养阴派”。


明清时期,出现温病学派。出现的著作有吴又可的《温疫论》,叶天士《温热病篇》,吴鞠通《温病条辨》,薛生白《温热病篇》,王孟英《温热经纬》。


近现代时期,在中医学文献的系统整理与研究方面,以中医高等院校统编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基础》为标志,构筑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体系。


所以说,符合《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说法,才可以认为是“中医的说法”,否则就是没有依据的。



什么是气?


气一元论在中国古代哲学上是指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由气构成的,气基本的意思是指气是一种极细微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广义的气是指不论物质还是精神,一切现象都是气。


我们一般说的气大多是指它的本义,气是物质和功能的统一。


中医学在气一元论的哲学基础上,把气具体分成以下几类:自然之气(如天地之气、五行之气、四时之气等)、生理之气(如人气、阴阳之气、清浊之气、五脏六腑之气、营卫之气等)、病邪之气(如六淫之气、恶气、毒气等)和药物之气(寒、热、温、凉四气,酸苦甘辛咸五味等)。



什么是阴阳?


阴阳是指自然界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中对立着的两个方面,具有截然相反的两种属性,这两种属性用阴阳来概括之,这就是事物或者现象的阴阳属性。


阴阳只是用来区分两个相反的属性的名词,不仅仅是用来区分男女、白天黑夜。


一般来说,凡是活动的、外在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功能亢进的,都属于阳;沉静的、内在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物质的、功能衰减的,都属于阴。


对于人体来说,生命物质为阴,生命功能为阳。我们经常说的阴虚、阳虚里的阴阳就是指人体营养物质缺乏或者生理功能衰弱的意思。



什么是五行?


五行本来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但是在中医里根据它们的属性,进行抽象形成的概念。


阴阳把事物分成两个方面,而五行把事物再细分为五个方面。


和阴阳不同的是,五行还说明了这五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包括五行生克制化和五行乘侮规律。


气、阴阳、五行的关系?


阴阳从属于气,而五行从属于阴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