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关作业的思考(2)

 教育繁星 2016-06-29

3、作业的系统性

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是教学的五个基本环节,作业作为其中的一个环节,和其他几个环节具有紧密的内在的联系,要把作业放在教学环节的整体中来思考。作业应成为备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业也是课堂教学中巩固和反馈的载体,对学生进行学科辅导时离不开针对性作业的介入,对学习实施的评价也要通过作业来完成。

作业本身也是一个系统。一个知识点学习之后,有相应的巩固该知识点的作业;一个单元学完之后,有单元作业;一个学期学完之后,还有学期作业……这些作业分别处在不同的层次上,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孩子们在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学科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有关作业的思考(2) - 教育星空 - 教育星空

现在的问题是,很多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缺乏这种系统性的思考,把很多综合性的作业和考试试题,移到某一知识点教学之后的作业中,让学生去尝试。这样的做法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将作业的系统给打乱了,学生还没有进行基础作业的训练,就一下子到了综合性很强的作业,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吃力,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由于基础不牢,成效不明显。这很容易让学生丧失自信心,失去学习的乐趣。

4、作业的环节

不仅教学有五个基本环节,作业也有五个基本环节,分别是:编制、布置、做、批改、讲评。有很多教师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只保留了“布置”这一环节,将其他四个环节都给放弃了。这也是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因素之一。

先说编制。在15年之前,电脑在学校的普及程度还不是很高,教辅资料也不像现在这样疯狂。教师要给学生布置作业,经常采取刻写蜡纸,然后通过油印机印刷的办法,将相关作业印制出来,发给学生。刻蜡纸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为了能够减轻工作量,教师在选择要刻写的作业时,就会反复掂量,选择那些针对性很强的试题,既能通过少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减轻刻写的负担。现在的情况变了,教辅资料满天飞,网络上的试题可以随意下载,很多老师就坐享其成,直接购买一到几本的配套练习,上完课之后让学生照着教辅书去做就行了。至于这些作业是什么类型的作业,是不是符合今天学习的要求,教师就不管 了。教师整体缺乏对作业编制的研究。

再说布置。要给学生布置作业,首先要明确所上课是新课还是复习课,是阶段性的复习还是全面的复习。要按照教学内容的性质,配套相应的作业;要给学生布置作业,还是注意思维的层次性和逻辑关系,尽量让前面的作业成为后面作业的铺垫,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形成顿悟;要给学生布置作业,还是注意量上的控制,同一思维水平的反复操练,不会促进思维水平的提高,只要让学生做上一两道体验一下就可以了。

现在的作业布置,老师都免不了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作业以书面为主,我们大部分老师布置给学生的几乎全都是书面要写的作业;二是我们对作业完成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几乎对于所有学生都是一样的;三是在布置完作业以后都会补充上一句,“明天早上统一交给课代表。”这是一位学生自己记录的回家作业:

语文:写一篇日记 英语:将本课新学单词抄写三遍,并听写,要求家长签字 数学:课后第234题,并完成《同步训练》 物理:课后34题,“1+1”第1-5题。

不难看出目前中学学生作业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是形式过于单一,几乎全是书面上要写的作业;二是布置的作业并没有经过认真的筛选,有些作业学生根本无法完成;三是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有待我们老师进一步研究,并指导他们改进;四是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上没有注意学生的个人差异。

有关作业的思考(2) - 教育星空 - 教育星空

三说学生做。做作业这个环节,最要紧的是作业量、作业难度和完成时间的协调。中考、高考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完成的试题数量就是经过反复推敲和实证研究的。中学的老师每天给学生做作业的总时间,应该和中考、高考的时间相当,试题的难度也相当,这就需要各科之间应该协调,对作业的总量进行控制,使得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深入思考所要处理的问题,让做的过程促进思维。

现在的状况是,各科教师都在强学生的时间,作业布置的太多,很多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完成,导致了打电话询问答案、上网搜集答案、抄袭他人作业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了做作业的过程不能静下心来进行思考,作业不能促进思维的形成和巩固;导致了随便书写不负责任的坏习惯。这些问题已经非常明显,但还没有引起老师们的深入思考,还没有引发老师们团队合作的意识。

四说批改。批改的环节,关键在于发现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找到学生存在困难的症结,然后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案。我在教学一线的时候,有一个习惯,作业批改比较注重统计,特别是小测验之类的试卷。不光统计答错的比例,还要统计哪些学生在什么样的地方出现错误。统计数据为我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做了很好的前期准备。

现在很多老师,每次布置作业就是《一课一练》、《同步训练》、“1+1”之类的整套整套的试卷,而且每次布置的题量很大。这造成教师自己也来不及批改。有些教师干脆不批,有些教师在作业本上打上一个大大的勾,就算批阅过了。这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缺乏了解,“跟着感觉走,错误总拉着你的手”;二是助长了学生不认真做作业的风气。学生看到教师如此不负责任,自己也就会随意搪塞。

五说讲评。作业的讲评,是促进学生思维形成和巩固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就要在批改的环节中揭示学生出现作业错误的深层次原因,找到思维上的障碍,然后通过讲评来理顺思路,克服障碍。

为什么有的作业做了几次,也讲评了几次,但学生依然还会出错?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第一次见到这一概念和规律的时候,没有讲明白,给学生造成了错误的理解,这种理解很难消除;第二个原因是每次讲评作业,教师都是就事论事,没有跟进同类型的作业,让学生经历“感知-体验-经验”的学习历程。

(来源:pplong的博客 阅读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