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双管齐下治粉刺 // 2徐苏治痤疮

 tiheye 2016-06-29

粉刺

根据粉刺发病特点,中医学文献中有“酒刺”“肺风粉刺”“肺风疮”等名。如清代的《医宗金鉴· 外科心法要诀》记载:“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


本病多见于青年男女,好发于颜面,偶可及累胸背。青春期后可减轻或消退。


本病因过食肥甘厚味,以致脾胃湿热内蕴上蒸;或肺经蕴热,外受风邪,或冷水渍洗,使血热蕴结,均能酿成本病。初起患处有针尖至粟米大小黑头粉刺,挤压后可出线状膏脂,头黑体黄。以后顶部生有粟疹、脓疱、硬结,孤立散在,亦能集簇成片,多无自觉症状。若皮疹肿大,则顶出脓头,破出白粉汁,多伴疼痛,消退后常可结疤。


凡本病初起,疙瘩丛生,破出白粉汁,渴喜冷饮,口臭便干,小溲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为肺胃湿热上蒸鼻面。其病理因素不离热、毒、痰、瘀,且其热毒乃由内而向外发散。治宜内服清肺饮加减,外涂颠倒散加味。


1
处方内服[何复东,名医]

金银花30 克,连翘30 克,七叶一枝花15 克,土茯苓30 克,水牛角30 克,丹皮15 克,赤芍15 克,玄参15 克,薏苡仁60 克,茵陈15 克,黄连15 克,黄芩15 克,黄柏15 克,白芍15 克,当归15 克,葛根15 克。

2
加减

粉刺大如豆粒者,加猫爪草、夏枯草。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大黄。瘙痒甚者,加白鲜皮、紫草。口干欲饮者,加石膏、知母。

3
用法

上药加水600 毫升,煎取300 毫升,2 煎加水400 毫升,煎取200 毫升,两煎药汁合并调匀,分2 次早晚服用。每日1 剂,3 天为一个疗程。


同时外治可用颠倒散(硫黄15 克,生大黄15 克,硼砂6 克,炉甘石6 克。共研细末,和匀),用茶水调涂患处,睡前应用,晨起洗去,至痊愈。

4
功效

清营凉血、泻火解毒、健脾化湿。

5
方解

金银花清营分热,水牛角清血分热,黄连清肺胃热,三药相须为用,清营血、肺胃之热毒而共为君药;

连翘、七叶一枝花、茯苓助金银花清营解毒;

丹皮、赤芍、玄参配水牛角凉血散瘀;

黄芩、黄柏与黄连相伍泻火解毒共为臣药。

肺胃积热,久蕴不解,化湿生痰,痰瘀互结,故佐以薏苡仁、茵陈健脾化湿;白芍、当归养营活血均为佐药。

以其有疹,为火毒郁结肌肤,内清其火,同时宜升阳透发,故予葛根一则升阳透疹,一则引药达于病所,为佐使药。

诸药合用,共奏清营凉血、泻火解毒、健脾化湿之效,内热除、火毒解、痰瘀化则其疹自愈。


温馨提示:在患病期间应忌食油腻辛辣食品,及禁烟酒。切忌挤压患处,要保持大便通畅,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徐苏治痤疮:脉为中心,经方是龙头,专药画龙点睛

2016-05-30  tiheye  转自 中医知识学...
修改
微信分享:

中医书友会第921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者/徐苏 ⊙ 整理/王春颖、蔡果宏

编辑/王超 ⊙ 校对/居业


I导读:大家记得写《我治疑难病:经方为帅,验方为辅,专药点睛》(点击标题可直接阅读文章)的徐苏老师吗?本文是徐老师治疗痤疮的经验分享,还是他一贯的治疗原则,目的明确,条理清楚,疗效确切,收藏吧伙伴们!

今晚在此与诸位说一说我治疗痤疮的一点体会,欢迎各位老师拍砖。


在开讲之前,先说一下我治疗皮肤病的几个观点:


1.内科是中医各科的基础。只有内科的功底深厚了,其他各科的治疗才能有很大的突破。


2.皮肤科有特殊性。这与皮肤的外在防卫功能有关,比如湿疹,急性期流水比较多。我有过教训,用麻杏薏甘汤治疗急性期湿疹,后来引起水湿泛滥,非常重。另外用蜈蚣、全蝎等虫类药治疗疮疡,只要是舌苔黄腻湿热证的一般都属于禁忌范畴,一定要注意。再比如牛皮癣的治疗,很多牛皮癣在后期会有舌淡、苔白、脉细弱等一派阳虚寒凝之象,但皮损部还会出现红点或时有发作,这个时候我经常用温阳的方法,与凉血解毒合用,寒热并用,这样治疗以后不容易复发,这也是皮肤病非常大的一个特点。


以前我是中医内科大夫,看心脏、肺病、肝病等比较多。内科看得多了以后,朋友互相介绍,慢慢地皮肤病来找我的也多了,其中女性很多。病人对皮肤病的治疗要求是速度要快,而且要不容易复发。去年接诊一位来自英国的28岁女孩子,她在英国治疗痤疮半年,回上海治疗2到3个月,效果都不好。满脸的痘印、痤疮,还有结节、脓头。我跟孩子母亲说,治疗痤疮应该没什么问题,但痘印一时半会儿可能不会不明显。孩子母亲当时就哭了,心情我特别理解,安慰她说,痘印不是说一点把握都没有,可以治疗一段时间看看。整个治疗4个月后,她的痤疮全部消失,痘印消退八成。这个患者特别感谢我,在上海帮我介绍了很多病人过来。


一、痤疮的病机


祖国医学对痤疮的认识历史比较悠久,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素问·生气通天论》中就有论述“汗出见湿,乃生痤痱”、“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诸病源候论》中“云面皮上有滓,如米粒者也,此由肤腠受于风邪,搏于津液,津液之气因虚作之也”。


正如古人所言“乱世多热,盛世多寒”,痤疮总的病机是卫阳郁遏、阳虚寒凝。


六七十年代,以朱仁康朱老为代表的皮肤科泰斗,他们认为痤疮由于素体阳热过盛,加上气机旺盛,营血偏热,血热外蕴,气血瘀滞,瘀滞于皮肤而成,代表方枇杷清热饮。在那个年代,那一辈的皮肤病老专家们用的效果还是挺好的。而当今人缺少运动,贪凉熬夜,特别是孩子,阳虚的比较多。


痤疮是一个面子工程,治疗非常有意义。我治疗皮肤病以脉为中心,以经方为龙头,专病专药画龙点睛。

 

二、辨证主要依据:脉为中心


痤疮我在临床中发现以寒热错杂为多,脉象主要是弦细或沉弱,也有左关脉弦滑,以肝火为主,但右关脉可能较弱。对痤疮的治疗我一般不考虑病名,或者考虑很少,主要是总体辨证,在辨证基础上加用四味软坚汤。


虚寒的脉象一般可见弦细脉,或两尺脉弱,或寸关脉大尺脉弱,但都以沉取无力为主,其他的都是次要的。寸关脉大、尺脉弱代表肝肾亏虚,虚阳上浮,或者真阳不能内守,主要还是阳虚。


我们从脉象上判断疾病的虚实,可以有两种:第一是整体脉象不管是弦大、弦硬或者弦紧,只要是沉取无力的,基本上定为虚证;第二是不管寸、关脉如何,如果尺脉较弱,也定为虚证。在这个基础上还要根据病人的整体情况综合来判断。如果寸关脉大、尺脉细数的一般我选用三甲复脉汤。这个方子常用于治疗高血压病,头晕、眩晕,骨刺、还有下肢膝关节骨质增生,只要脉象符合,基本可以考虑使用。如果寸关脉大、尺脉细弱无力基本上考虑温潜,就是龙雷之火上冲比较多见。


三、临床处方:以经方为龙头,专病专药画龙点睛


(一) 外洗方


我经常用生地榆30g,金银花30g,蒲公英30g,黄芩10g,野菊花15g,黄柏10g,明矾5g。此方适合于外洗,主要用于痤疮红、肿、有脓头的效果不错。


(二) 内服方


1.以经方为龙头


(1) 冲任虚寒型:我常用温经汤。


温经汤一般适用于形体较瘦,体寒,特别伴有内分泌紊乱的人。表现为月经量少,颜色比较暗,有血块的效果特别佳。


温经汤其实是由吴茱萸汤、四物汤、桂枝汤、麦门冬汤加丹皮、阿胶组成。条文中叙述中既有瘀、寒征象,又有虚热征象,是典型的虚实错杂。因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本,故以温经散寒、祛瘀养血为大法,兼清虚热。温经汤是温、清、补、消并用,在温补药之中,少佐寒凉药,温而不燥。温经汤在临床上见到患痤疮的孩子比较瘦,月经量比较少。


辨证要点为:舌淡苔白,脉弦细,手足非常冷。


(2) 上热下寒型:我常用潜阳封髓丹。


上热下寒是龙雷之火上冲,虚寒在下,表现为面部痤疮有脓头,或面红口干,但手足脚冷,舌淡苔白,两尺脉弦细或弱,或寸关脉大尺脉弱。


(3) 肝热脾寒型:我常用柴胡桂枝干姜汤。


表现面部痤疮,口干,烦躁,胸胁胀或者乳房胀痛,月经量或多或少,或伴有血块。


此方的辨证要点是左右关脉不对称。很多老师在讨论柴胡桂枝干姜汤,究竟是大便干还是溏。我在临床上便干或便溏都能见到,主要辨证是左右关脉不对称。一般表现为左关脉弦滑,右关脉弱,其次是口干,以这两点为要点。柴胡桂枝干姜汤定方以后,如果合并有女同志白带多的合用当归芍药散;如果合并有大便干的,多用桂枝茯苓丸。


(4) 湿热壅结于三焦:我常用三仁汤合千金苇茎汤化裁。


表现为面部痤疮有脓头、结节,典型特点主要是黄腻苔,脉象可以濡缓或濡滑。


2.专病专药画龙点睛


(1) 关于秘方,我各种辨证类型都可以加用忍冬藤、虎杖、全虫。


忍冬藤常用剂量30-100g,是金银花的藤,有活血解毒、消肿散结之力。虎杖能活血通络,清热利湿。全虫散结消肿,对囊性痤疮有良效。一般用3-10g,我一般喜欢用全虫跟徐长卿配伍,不会过敏。


(2) 学习朱老的经验,痤疮日久血瘀凝结,草木之品一般不能深入体内之邪,可以选用虫类药。因为其“飞者升,走者降,灵动迅速,追拔沉混气血之邪”,特别是对于囊疱型,寒热胶着不去,每每在辨证的基础上加上虫类药,能搜剔走络。虫类药特点是多偏咸腥,腥能入络,咸能软坚,故能通络散结。


(3) 囊疱型的可合用四味软坚汤,即昆布、海藻、三棱、莪术,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加用穿山甲。


(4) 外用可用疤痕散,即乌梅50g,五倍子50g,打粉,用醋调成糊状,晚上敷脸,对囊疱型效果比较好。


四、医案


案例一:王某,女,23岁,2013.9初诊


主诉:面部丘疹,伴月经延后2年


现病史:2年来面部反复出丘疹,月经来时加重。月经量少,经期延迟5-7天,颜色较暗,有血块。西药外涂治疗,效果不佳。来诊时见形体瘦,面部散在暗红色丘疹,以口周、下巴多见,手足冷,舌淡苔白,脉细弱。


诊断:痤疮-冲任不调型


治法:温补冲任


处方:温经汤加味


吴茱萸5g,阿胶10g,桂枝10g,肉桂5g,红参10g,丹皮10g,麦冬10g,当归10g,川芎10g,甘草6g,制附子5g,莪术10g,益母草30g。


服用10剂以后,面部痤疮明显好转,脉象较前有力,继续服用原方治疗。这个患者共治疗一月余,面部痤疮全部消失,仅余少许痘印。后予大黄?虫丸和益母草膏口服,巩固治疗。


案例二:赵某,女,38岁


主诉:面部痤疮1年


现病史:1年前开始面部痤疮,多处治疗效果不佳。来诊时痤疮以双颊部多见,面色暗红,伴有小结节,口干,大便干,舌苔黄腻,脉弦细滑,患者月经正常。


诊断:痤疮-湿热壅滞三焦


处方:三仁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忍冬藤、虎杖、杏仁各10g,白豆蔻10g,砂仁(后)10g,薏苡仁30g,冬瓜子30g,姜半夏12g,通草10g,竹叶10g,滑石15g,桃仁10g,黄连6g,忍冬藤30g,虎杖15g。


患者治疗20多天,舌苔基本上转淡,面部痤疮明显好转,但没有断根。后来患者脉象转为左关脉弦滑,右关脉弱,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配桂枝茯苓丸加减。又治疗1月余,面部痤疮全部消失。


在临床上我治疗痤疮这4种类型比较多见,治疗起来比较顺手,每年基本上治疗五六百例到一千例左右,是我这边研究组的主打病种。最难治的是结节型及痘印,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加用穿山甲,会有非常好的效果。【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

【临床经验】痤疮治疗随谈(原创)

2016-03-01  绿树红花5...  摘自 爱爱医
作者 兰溪布衣  发表于 2009-6-23 21:06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好发于青少年,多发于面部,甚则胸背。这个本是西医的病名,中医多谓之“粉刺”。也和一些老师聊起过这个疾病。老师也很坦诚说这种病一些顽固的治疗起来颇为棘手,有时很难治。当时满脑子还是不服气,暗想:“言其不治者,未得其术也”。搞了临床才发现事实确是如此。这个毛病不但要靠药物治疗,饮食、作息、情致等均要注意。
      我在读高中时脸上是偶尔出现一两个,谁知到大二时,都二十出头了反而是此起彼伏。初起不以为意,多了也感觉不自在了,有时还都比较大,洗脸碰到时疼痛难忍,不注意碰到甚至会溃破,流黄白豆腐渣样的东西,很是令人讨厌。无奈何求诊于我的临床启蒙老师孙玉信。看了舌苔,搭了脉,提笔开了一个普济消毒饮加减的方子。吃了5付,脸上痘痘明显减轻,基本不再出了,已经出来的也在变小、变淡。后来得知,这是孙老师继承他的老师河南名医张磊先生的经验。张老认为壮年痤疮,多属湿热内蕴所致。普济消毒饮本身处方立意是以清热解毒、发散郁热为主,张老常在原方化裁基础上加薏苡仁以利湿清热排脓,疗效颇佳。当然,中医临床更多是要辨证,这个方子虽有柴胡、薄荷、牛蒡子、连翘等辛散凉润为主,但还有黄芩、黄连、板蓝根苦寒清热药,对于热毒蕴结、湿热内盛疗效为佳,若脾胃虚寒的就不能轻易妄投了。
        目前中医外科教材对本病的分型,大致是肺经风热、肠道湿热、痰湿瘀阻等。治则多以清肺热、泄湿热、化痰浊、祛瘀血等入手。当然,这个分型还是基本符合临床的,但还不尽全面,《内经》其实有对本类疾病的论述:“劳汗当风,寒搏为皶,郁乃痤”。因此对于这个疾病,祛风散邪也是重要的一种方法。风药不但可以疏散郁热(火郁发之),还可开泄腠理,使结于肌肤之邪气有外透出路,事实张老选普济消毒饮也暗含以此意。我个人临床辨证治疗此病基础上,对于属湿热、郁热、瘀热互结等,常喜欢加荆芥、白芷二味。荆芥温而不燥,可投血分热邪外出;白芷可辛温,可消散痈肿、透疮排脓,有本草记载本药可“使人面白”,古代不少宫廷美容外用方都配伍有白芷。二者虽性温,但配伍于整体偏凉方剂中,可去性取用,是无关大妨的,可缩短治疗过程。我个人认为,佐辛温发散风药于痤疮属实热为主者,有几个作用:1.开泄腠理、邪有出路;2.发散郁火、协助清热;3.走窜通行、散结消肿;4.佐制过寒、避免冰伏,顾护脾胃生发之气。
目前很多青年生活、工作不慎注意,熬夜久坐、劳心多虑,且年处青春,相火易动,这些很容易导致阴虚火旺,因此滋阴降火也是治疗的一个方法。曾听一个老师讲过此类病例,以清热泻火疗效不佳,后以知柏地黄汤加减见功。但此类病人在表现火旺基础上,常阴虚一面也较为明显,且其“痘痘”以下颌多见者居多,以此处属肾,肾水足则相火内潜,水亏则龙火上燔外亢。
      此外,疏理肝气也是治疗本病的一个入手点。西医讲很多本病属内分泌失调。临床因情致不遂,肝木郁滞,气机不畅化火者也不少见,且多见于女性以及一些心思比较细密的人。此类女性患者多伴有痛经、月经不调等兼症,临床须注意疏肝调经、散郁清热等方法,方子可选取的比较多,如丹栀逍遥散、四逆散、当归芍药散等均可化裁。
       目前随着火神派的影响,有人倡导本病属阴寒内盛、虚火上浮,主张扶阳散寒为主。不可否认,此类证型临床也是可观存在的。但到此种虚阳上浮程度相对并不是特别多,倒是因过用苦寒伤阳、土不伏火的不少,且因阳虚不化水,不能鼓动气血,兼有痰湿、瘀血的更多。因此,温阳化痰、通经活血也是其中一治法。
       临床其实很多证型是相兼的,单纯一种证型的并不是很多。如肝郁可致脾虚,也可导致内热,脾虚可致痰生,最终形成痰、瘀、热、虚等多层病理因素相互交足,当需分清。药物选择,清热如黄芩、黄连、蛇舌草,连翘、金银花、茵陈、薏苡仁等,活血如赤芍、丹参等研究对本病疗效都较好,辨证时可适当依据证型选取。有时还可根据多发部位参考辨证:额头多见胃火,双颊多见肺热、口周多见脾胃湿热,下颌多阴虚火旺等。但临床很多时候是发病比较广泛,不会依据理论分的这么局限。
      除了药物之外,饮食清淡、少熬夜、调节情绪等也很重要。如果不能注意,即便辨证无误,有时药物也很难起到很好效果。
http://bbs.iiyi.com/thread-1686835-1.html



    野菊花银花地榆连翘丹参苦参祛痘功效大

    2016-01-17  tiheye  文章来源  阅 2 

    中医祛痘将痘痘分为湿热壅盛型、脾虚湿盛型和肝郁气滞型。痘痘发生的年龄段可以由十几岁至三十几岁,青春期女孩因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肝脏和脾脏功能不能完全协调,导致肝脾不和,多以脾虚湿盛型和肝郁气滞型为主,而湿热壅盛型则多见于青年男性。


    发生原因较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饮食结构不合理,精神紧张,内脏功能紊乱,生活或工作环境不佳,某些微量元素缺乏,遗传因素,大便秘结等。但主要诱因是青春期发育成熟,体内激素水平升高,而刺激皮脂及毛囊脱落的上皮细胞,聚集成黄白色物质栓塞在毛中内,即形成粉刺。如毛囊口小皮脂难以排出而形成的灰白色小丘疹,即为白头粉刺。暴露在毛囊口外面的粉刺补空气,灰尘,气,污染,变成黑色,即为黑头粉刺。


    泡桐花治'青春痘'


    年轻人青春发育期,脸上易长'青春痘',用泡桐花可治愈。


    其方法是


    春天泡桐树开花时,采摘一把鲜桐花,晚上睡觉时,先以温水洗脸,取桐花数枚,双手揉搓至出水,在患部反复涂擦,擦到无水时为止。然后上床睡觉,第二天早上洗脸。同法连用三天,一周后'青春痘'便会自然消失。


    具有祛痘功效的中草药


    1、野菊花


    药理实验证明,野菊花是天然'抗菌素',能抑制和杀灭数十种细菌。因此,被广泛用于治疗人体内外各种炎症。青春痘初起出现红肿时,用野菊花水洗面,可迅速控制局部炎症,防止由青春痘所致的色素沉着。


    2、金银花


    含有樨草素,能强力渗透毛孔,具有明显的抑菌和杀菌作用。还能防止毛囊皮脂腺导管过度角化而致栓塞,有利于皮脂的正常排出,预防皮脂淤积而形成粉刺。



    3、连翘


    连翘抗菌谱很广,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可促进炎性屏障的形成,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消除青春痘引起的局部红肿。对皮脂腺分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减少皮肤过度油腻,对油性皮肤有改善肤质的功效。连翘能保护正常皮肤,减少青春痘和毛囊炎的发生。


    4、苦参


    清热、泻火、解毒、祛湿、止痒功效明显,对初起的青春痘能消除红肿。还能抑制皮脂分泌过多,减少皮脂淤积而形成粉刺,保持皮肤平滑光洁,是防止青春痘的主要药物之一。


    5、地榆


    经特殊方法加工所产生的有效成分,能渗入毛囊深层,强力杀菌,迅速消除青春痘初起的红肿,地榆兼有收敛作用,能收缩粗大的毛孔,使皮肤洁净细腻。


    6、丹参


    有改善血液循环,抑制毛囊内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繁殖,控制青春痘发生;此外,女性月经来潮前,体内雄激素增多,刺激皮脂腺分泌旺盛,易生痤疮,丹参能抑制体内雄激素,减少皮脂分泌,预防'特殊时期'出现青春痘。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祛痘的中草药,易长痘人群气血旺盛、肝脾不和,所以日常生活中要少吃刺激、辛辣的食物,要注意脸部的清洁。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徐苏老师2015年1月20日在“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聚友会”微信群的讲课,由“中医家”委托志愿者整理为文字稿,作者授权中医书友会将原文顺序调整编辑后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来自: tiheye 《中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