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长的王朝周是怎么取代商上位的?

 Q歌达人 2016-06-29

2016-06-29 陈华 时拾史事

最长的王朝周是怎么取代商上位的?

在中国人的历史观里,有一个很矛盾的现象:中国五千年的文明进程中,战争不绝于缕,但是中国人往往对战争所表现出来的武力没有好感,甚至可以说中国缺乏尚武精神,举凡与武有关的词多含贬损或劝戒之意,如穷兵黩武、耀武扬威、偃武修文、止戈为武等等,似乎沾上武字就是好斗不法之徒,唯有对一位古代君王自称武王充满了敬意和渴慕,他们对于这位挟坚甲利兵呼啸而来的君王,不仅不恐惧,还箪食壶浆地欢迎,嘴里念念有词“徯我后,后来其苏”(盼着我王的到来,我王到来我们就有救了)!真如赤子之望父母,大旱之望云霓。不仅百姓们盼着武王,就连后世的帝王也渴望成为像他那样受欢迎的君王,还美其名曰宪章文武(效法文王、武王)。这位君王就是大名鼎鼎的周武王。

周武王,是周文王姬昌嫡次子,姬姓,名发,生年不详,约生活在公元前1087年至前1043年,只有44岁,寿命不长。也有人认为他活得很久,甚至到了100岁。姬发在位13年(真正君临天下仅2年,一说4年),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周王朝的开国君主。

最长的王朝周是怎么取代商上位的?

老版封神伯邑考,美男子

姬发本来有个嫡长兄伯邑考,据说是个美男子,却为了救被纣王囚禁的父亲,得罪了妲己而被杀,残忍的妲己将伯邑考剁成肉酱后再做成肉饼给姬昌吃,无奈的姬昌吃下肉饼后才得以逃脱囚笼。纣王为此很高兴,认为姬昌根本不是什么能掐会算的圣人(据说姬昌在前人的基础上,演绎出了八八六十四卦,可以卜算世间万事,比商人的卜筮水平还高),连用自己儿子的肉做的饼都算不出来。这其实只是后人丑化纣王夫妇残忍虐杀的小把戏。他们也不想想,即使姬昌当时算不出自己的儿子遇难,过后能不知道吗?虎毒不食子,姬昌含泪吃下儿子的肉,剜心之痛,有谁能够忍受?本就势力强大的姬昌一旦回到自己的国家,能不兴兵报仇吗?纣王并不是昏庸之君,怎会平白无故地给自己罗织罪名,等着人家报复呢?

顺便说一下,姬发的大哥为什么不姓姬,而叫那个怪名字?这是古人的一种称谓方式。伯邑考作为嫡长子,当然姓姬,因为古人多子,兄弟间往往用“伯仲叔季”排序,所以伯字表示他是老大,邑字表示他是世子,也有说代表他的官职,考才是他的大名,所以他老人家本叫姬考。因为古人早婚早育,据说姬发是姬昌15岁时和太姒的结晶,作为哥哥,姬考和父亲相差的岁数可想而知了。而姬昌老先生又是中国历史上多子多寿的典型,据传有100个儿子,活了100岁,实际上姬昌儿子没那么多,活到周武王分封时的也就十八九个。说到这儿,我们不难想象到姬大公子的死因了,熬不过他长寿的父亲,提前翘辫子了。

姬考如果活着,也许就没有姬发什么事了,姬发如果表现好的话,也顶多抢了周公的镜,如果表现不好的话,还可能是管叔的下场。幸运的是,姬发在送走了自己的老父之前,就送走自己的亲大哥。

我们知道,商朝在六百年的历史中,走得并不是很顺,不论是东夷各族还是西戎各族,都曾毫不客气地给商族找过麻烦,甚至兵临城下。但是,为什么这么多民族都不能取商而代之,同样僻居西壤的周族却完成了翦商大业呢?这不得不从周族的深厚积淀和战略谋划说起。

周族的得姓始祖为后稷。五帝之一的黄帝曾孙帝喾娶炎帝后裔有邰氏(今陕西武功,一说眉县)女姜嫄为元妃,姜嫄踩巨人足迹(一说熊迹)而生下后稷。姜嫄生儿子难产,觉得不祥,就将其抛弃隘巷,但是老天爷舍不得,就让马牛从小孩儿旁边走过时不踩它;再抛至冰上,飞鸟用翅膀给小孩儿做被子。也不知这个姜嫄为什么这么狠,不过当她看到儿子如此命大,如有神助,马上将孩子抱回来抚养大。因为刚开始想抛弃,就给孩子取名弃。

最长的王朝周是怎么取代商上位的?

金文:弃

我们从今天的“弃”字看不出端倪,如果查一下“弃”的古字,就可以看出,弃字是将一个放在篮子里的小孩双手托着抛弃。这个现在看来不人道的做法源于上古时期人们的婚姻习俗,当时,男女关系比较开放,女人经常未婚生子,随着私有制的出现,为了保证继承权的纯洁,无奈之下,女人只好忍痛将自己非婚生的子女抛弃。所以,周族人为了掩盖自己先祖的尴尬出身,才会编造出这样一个故事,借以美化先人。实际上,后稷极有可能是姜嫄在与帝喾结婚前所生。这也是后稷作为帝喾正妻所生长子却没有继承权的原因。

弃还是童子时,就喜欢种麻菽;长大后,更喜欢稼穑之事,而且他种的庄稼总是丰产,百姓们都来向他取经。弃的异母兄弟帝尧听说后,就任命他作农师,主管农业。帝舜更是不吝赞美之词:“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于是,就封弃于有邰故地(此时的有邰氏已经东迁),号后稷,别姓姬氏。本来的天家弃儿,却得以姓姬,与始祖黄帝同姓,这也是周人值得骄傲的事(古人得姓可不容易,一旦得姓,就意味着你拥有了自己的家族、土地与臣民)。

之后,周人辗转于戎狄之间,活动范围大概在今甘肃省庆城县一带,到了后稷曾孙公刘做首领时,他带领族人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制造农具,整修田园,种植五谷,发展畜牧,传播农耕文明,“民赖其庆”,从而避免了戎狄化的趋势,使得周族的力量大大提升。公刘之子庆节再将周族迁至豳地(今陕西旬邑),在这里一住就是数百年。

最长的王朝周是怎么取代商上位的?

时间节点不对,地图仅供参考

几百年间周族香火不断,势力发展却比较缓慢,戎狄势力更是不断侵蚀周人的生存空间,特别是让华夏族头痛不已的匈奴的祖先獯鬻更是不遗余力地欺侮周人。周人送了很多东西也换不来和平,过得有些憋屈。

终于,周族的前三王古公亶父(太王)当上了新首领。古公可不想学前人那样委曲地过日子,但戎狄势大也确实不好对付,对他们强大的商人都没办法。不过,古公相信,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与其在豳地受罪,不如另找出路。于是,他毅然决定迁徒岐山。虽然故土难离,但周人还是为古公的魅力所折服,愿意跟着他搬家。不久以后,周人就将打造出一个广阔的新天地。

最长的王朝周是怎么取代商上位的?

岐山是周朝的发源地,也叫西岐,现在的地方是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凤凰,祥鸟,雄曰凤,雌曰凰,天下有德乃现。这是一般辞书对“凤凰”的解释。传说周文王在岐山时,有凤凰来岐山。

岐山这地方之所以如此吸引古公,不仅是源自凤鸣岐山的传说,预示这里将诞生一个强大的种族;同时,这里又被称为周原,土地肥沃,河流纵横,是休养生息的绝佳地方(先秦时的黄土高原可不像现在这样贫瘠,那里林深叶茂,水草丰美,从《诗经》的描述中不难看出这里曾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其实,正是因为兴起于周原之上,后稷的子孙们才将自己的部族改称为周。

古公亶父在岐山如鱼得水,带领族人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势力大增。但是,有一件事关周族命运的大事却时时困扰着他。古公有三个嫡子,泰伯、仲雍、季历,都很不错,但是,古公最看好的还是季历(王季),而且当时预言称季历的儿子姬昌大贤,是周族的福星。可是要越过老大和老二,直接传位给老三,这与当时日渐风行的嫡长子继承制不符,也可能会断送姬昌接位的机会,让周族的命运从此改变。

关键时刻,泰伯、仲雍哥俩很贴心,看出了父亲的为难,主动让贤。为了避免将来可能产生的冲突,二人离开了周族,一路向南,进入了江苏吴人的地域。这里在当时是比东夷还落后的蛮族聚居地,为了能够在当地生存下去,哥俩学着蛮人的样子断发纹身,很快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当地人听说了哥俩的故事,非常钦佩,就推举他们做首领。哥俩知道再也回不了周族了,干脆安下心来,扎根蛮疆,传播文明。他们的侄孙周武王为了感谢泰伯、仲雍,将他们的后代正式分封为吴国诸侯,还将仲雍的另一个儿子封在洛阳以北的古夏都之地作诸侯。

古公亶父终于放心地将政权传给了自己的小儿子季历。季历真不含糊,在位期间,打着尊商攘戎的旗号,东征西讨,不断扩大周的生存空间和影响力,使周族势力逐步做大。这也引起了商王文丁的忧虑,于是,他将季历招至商都,罗织罪名杀掉了。

季历虽死,姬昌却成长起来了,他将对商人的仇恨隐藏起来,继续扮演好臣子的形象。但是依然没有逃脱纣王的怀疑,只得在羑里(今河南汤阴)蹲了七年的班房。经过一次潜规则式的内部交易,纣王释放了姬昌。姬昌回到岐山,痛定思痛,决定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对商的尊敬更加殷切,简直是将商王当活菩萨供着;一方面开始扫除自己东进的障碍。

于是,周军发动了对犬戎(今陕西武功兴平一带,一说在今宝鸡凤翔一带)的作战。犬戎是西岐的近邻,又是西戎中势力强大的一支,虽一度为商之属国,但时伏时叛,很难掌控。周军迅速击溃了犬戎的军队,清理了自家后院。但是,犬戎并没有就此退出历史舞台,相反,将在几百年后报周人的一箭之仇,西周王朝将在他们的铁蹄之下终结。

连骁勇善战的犬戎都不是对手,那些亲商或仇周的诸侯在周军的凌厉攻势之下,自然瓦解冰消。周军攻密须(今甘肃灵台),戡黎(在今山西黎城),伐邘(今河南沁阳),构成了对朝歌的直接威胁。之后,姬昌攻灭崇国(今陕西户县),终于将当年在纣王面前进言囚禁自己的冤家崇侯送入鬼门关,不知纣王对此作何感想?姬昌还将周的都城由岐山周原东迁至渭水平原,建立丰京(今陕西西安沣河西岸)。接着,周人又向南扩展势力,直至长江、汉江、汝水流域,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战略态势。

姬昌之所以搞得如此顺风顺水,离不开一个智囊的帮助。他就是中国武家鼻祖姜子牙。此人曾被神化得无以复加,因为他有封神的本领,可谓诸神之神。因此,民间驱邪避祟时常说:“姜子牙在此,诸神退位!”现实版的姜子牙自然没有不老仙体,但他的岁数始终是个谜。一种说法是生活在公元前1156年至前1017年,只活了63岁,这显然与民间传说的他70多岁出山有误差。其实,对于尚未进入信史时代的名人到底活了多少岁,我们没有必要较真,只要看他做了什么事业就成了。

我们简单说一说这个具有半仙之体的兵学大家。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也称吕尚、姜尚,俗称姜子牙,别号飞熊。其先祖为炎帝之后的四岳,姜姓,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故以吕为氏。据说出生在东海(一说河内)。我认为他出生在东海的可能较大,这从他喜欢垂钓,并在灭商后主动要求受封东海边的营丘(今山东昌乐)就可以看出(一说姜子牙的封地本应是吕,但他不想困在先人故地,才迁至营丘,周武王无奈,只好另封姜子牙的庶子于吕),他喜欢大海,这也符合中国人回归故里的思想。

姜子牙年轻时的事业很不成功,不仅屠牛朝歌,卖食棘津(今河南延津),而且连老婆也讨不到,被迫入赘,这在古代是件很窝囊的事,也可能是古人为了反证好事多磨的演绎,不过,从中可以看出姜子牙早年确实混得不好。不过,清苦的生活和四方的游商确实磨练了他的意志,开阔了他的眼界,特别是姜子牙还在纣王手下做过一段时间的官,对商王朝的外强中干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这些都为他将来的成功做了铺垫。

姜子牙看到了商王朝的危机已无法化解,遂积极寻求能够取商而代之的势力。很快,如日初升的周进入了他的视野。于是,他潜入西岐,开始近距离考量周族。他看到周文王治国有方,得到了周人的衷心拥护,周边的诸侯有矛盾都请姬昌调解,如虞(今山西平陆)、芮(今山西芮城)两国本是商朝西方属国,可是当他们为了争田发生矛盾后不找商王裁决,反求姬昌审断。由此,姜子牙看出了人心所向,决定辅周翦商。

但是,此时的姜子牙已修炼成精,绝不会轻易出山。于是,他一方面故弄玄虚地用直钩垂钓于渭水之滨的磻溪(今陕西宝鸡);一方面散布消息,让姬昌知道。偏偏姬昌也很入戏,他不仅从小听爷爷古公亶父(太公)说过会有大贤帮助周人光大事业(太公所望),而且还梦见过飞熊助力,而这一切都指向了姜子牙。姜子牙想不火都不行,多年的苦行终于修成正果了。

最长的王朝周是怎么取代商上位的?

姜子牙钓鱼

姬昌熏香沐浴,斋戒三日后带着满朝文武,亲赴磻溪请姜子牙出山,姜子牙就此当上了周国丞相。由于有了前因后果的充分渲染,没有人敢出来说姜子牙出身不好,反而对他非常尊敬,这与傅说的故事如出一辄,不知周人为什么不承认自己也“任用贱人”。之后,他又被封为太师,集周国的文武大权于一身。姜子牙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权谋和指挥艺术,成为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首席谋主和最高军事统帅,也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推他的历史地位,儒、法、兵、纵横诸家皆认他为本家宗师。

最长的王朝周是怎么取代商上位的?

姬昌没能完成克商大业,遂将儿子姬发托付给姜子牙,并让姬发尊姜子牙为“尚父”。姜子牙深受感动,不仅全身心地辅佐武王,而且还将自己的女儿邑姜嫁给武王。俗话说,君臣一心,其利断金。就在周人厉兵秣马之时,纣王却认为周人早就被自己吓破了胆,加之自己最忌惮的周文王已死,刚继位的周武王根本不足为虑。

周武王在姜子牙的辅佐下,首先安定了内部,聚焦了大量有用之才,不仅有来自宗室的周公旦、召公奭、虢仲、虢叔,还有贵族出身的散宜生、闳夭、太颠,更有勇武的南宫适、武吉等人;同时,周人长袖善舞,不断瓦解商的同盟军,拉拢亲周诸侯,实力暴增。

公元前1048年,经过九年多的积聚,周武王将都城迁至位于今陕西西安沣水东岸的镐京,并发出号令,让反商诸侯会师黄河渡口盟津(今河南孟津),据说有八百诸侯响应。大家都跃跃欲试,准备大干一场。可是,周武王内心仍惴惴不安,此时,他对商会灭亡是坚信不疑的,但是何时灭亡他可吃不准,毕竟大商立国六百年,而且纣王又那样神勇,还有很多人才辅佐,搞不好周的家底都会赔上也搞不定大商。而且,作为反商诸侯的首领,他非常明白,别看现在大家共同反商,可一旦灭商不成遭到失败,从前那些信誓旦旦的诸侯们随时都会反咬一口。现在,大家能来,证明周人有号召力就够了,灭商可以再等等。于是,他说:“感谢大家支持灭商大计,只是时机未到,我们应静观其变!”就让诸侯们散了。

本来刚对周人起了戒心的纣王听说反周诸侯无声无息地散了,更加觉得自己不可战胜,他不仅大肆清除王族的势力,加强自己的权力,而且将商军主力派往东夷,准备毕其功于一役。

本就对纣王不满的微子趁机离开了朝歌,逃入了周营,将商朝的底细和盘托出。正在苦寻灭商良机的姬发如梦初醒,立即决定兴兵灭商。周武王命周公、召公等人从征,以姜子牙为帅,南宫适、武吉等为将,亲率战车300辆,虎贲3000人,甲士45000人,并联合庸、蜀、羌、髳、卢、彭、濮等11个部族,浩浩荡荡地横渡黄河,杀向朝歌。

突然,一条活蹦乱跳的白鱼跳上周武王所乘的大船。武王灵机一动,将白鱼高高举起,说白鱼入舟是吉兆,因为鱼身上有鳞甲,和战士的甲胄有相通之处,是军队的象征,且商朝尚白,白鱼代表了商朝的军队;而舟,与周同音,象征着周王室,白鱼入舟就意味着商的军队要归周了,商的天下也要属周了。顿时,三军欢呼雷动。

出征前,周武王又让人卜了一卦,不料却是凶兆,加之风雨突至,群臣恐惧。关键时刻,周武王在姜子牙的支持下,搬出周文王的遗训,既然决定的事就不要再卜。不知道那位长眠地下的卜算祖师为何会立下这样的遗训,估计他是怕周武王遇上像伯夷、叔齐那样的死脑筋耽误了大事。不过,从中也不难看出,周人对待鬼神卜筮之事不再那么迷信了。

公元前1046年正月甲子日,进抵牧野的周军举行誓师大会,历数纣王的罪恶,动员将士们英勇杀敌。匆忙武装起来的商纣奴隶军队迅速崩溃,“流血飘橹”(不知为何,仁义战争也打得如此惨烈,我想真实的历史一定是商人进行了顽强抵抗,只是因为占据商军多数的奴隶囚徒临阵倒戈才使战场形势逆转,好不容易得胜的周军特别是诸侯的军队为了报复进行了屠杀,这么做可是给周军抹黑,但“流血飘橹”四个字确实透露出周军的胜利并不容易)。纣王逃回鹿台自焚。前文已叙,不再赘述。

最长的王朝周是怎么取代商上位的?

进入朝歌的武王,立于社坛之上,群臣手捧净水,卫康叔铺好彩席,姜子牙牵来祭祀之牲,史佚按照策书祈祷,向神祇禀告讨伐商纣之事。在此,武王昭告天地祖先,宣告大周成为新的天下共主。

之后,周武王命人散发纣王积聚在鹿台的钱币,发放屯积在钜桥的粮食,用以赈济贫民。加高比干之墓,释放箕子之囚,还把象征天下最高权力的九鼎(据说是大禹所铸)迁往镐京,修治周朝政务,与天下之人共同开始创造新时代。

虽然胜利了,周武王并没有忘记小邦周战胜大邑商来之不易,他居安思危,长夜难寐。周武王知道商朝虽灭,但商人树大根深,数以百万计的遗民还在,时刻会威胁新生政权。为了安抚这些商族遗民,武王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朝歌,并将商的王畿分为卫、鄘、邶3 个防区,分别由自己的弟弟管叔鲜(东卫)、蔡叔度(西鄘)、霍叔处(北邶)统治,以监视武庚,号称“三监”。

周武王对同姓宗族和开国元老实行了大分封,如将周公旦封于鲁,召公奭封于燕,姜子牙封于齐,鬻熊封于楚。据记载,周初共分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姬发的兄弟之国有15个,姬姓之国有40余个。继而他又派兵征讨商朝各地残余力量以及东夷势力,据记载,当时共讨伐了99国,有652个诸侯国主动向周臣服。周武王还封了一些三皇五帝之后,如将炎帝之后封于焦、黄帝之后封于祝、帝舜之后封于陈、夏禹之后封于杞等。如此一来,在当时华夏族的活动空间里,所有的人要么归附于周,要么被诛灭驱离,周的天下共主的地位得以树立起来。

为了吸取商朝灭亡的教训,治理好国家,周武王专门把箕子接到镐京,虚心请教安邦治国之道。然后,他根据箕子讲述的道理,同姜子牙、周公旦等商议,决定将古时已有但还未完全形成的宗法制度进一步完善和确定下来:周王是天下之主,是上天在人间的代言人,是天子,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周王把天下分成若干个诸侯国,分封给在灭商大业中做出了贡献的姬姓亲族和有功之臣,各诸侯是周王的臣子,可以拥兵,但必须随时听从周王调遣,定期向周王纳贡、朝贺。诸侯世代承袭,并可在封国内再分封卿、大夫,他们的采邑称为家。“家—国—天下”组成的同心圆,构成了当时中国金字塔形的政治版图。天子对诸侯有赏罚予夺之权,对诸侯国中的卿、大夫也有权过问,甚至为了监视封国,周天子还在一些大诸侯国内指定世卿控制朝局。毫无疑问,武王实行的封邦建国方略,在当时社会经济条件下,相对于商朝那种小邦林立的原始国家来说,是一个巨大进步。它确立了“统天下于一尊”的传统,在当时起到了巩固和加强周朝统治的显著作用。

这些事,看着只有寥寥数件,但真的落实起来,却煞费功夫。而且周武王是在短短的2至4年间里完成的,可以说繁重的朝务压垮了他的身体。终于,在《武成》乐舞的壮美声中,这位响誉后世的模范君王告别了新生的王朝,不舍地离开了他的臣民。

顺便说一句,周朝前三王,古公亶父(太王)、季历(王季)、姬昌(文王)都是当世豪杰,他们带领周族为实现梦想做出了巨大贡献。俗话说,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女人支持,他们三代人的背后也同样有三位伟大的女性:太姜、太任、太姒,这三位女性不仅为他们的夫君生下了可靠的接班人,而且还帮助夫君赢得了族人的爱戴,正因为她们的名称中都有敬称“太”字,所以后人也将自己的夫人称为“太太”,希望夫人能像三位周家太太一样,相夫教子,光大家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