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北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
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①沙湖:在今湖北黄冈东南三十里,又名螺丝店。②狼狈:进退皆难的困顿窘迫之状。③已而:过了一会儿。④穿林打叶声:指大雨点透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⑤吟啸:放声吟咏。⑥芒鞋:草鞋。⑦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⑧料峭:微寒的样子。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要害怕树林中风雨的声音,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披一蓑衣任凭湖海中度平生。
料峭的春风把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回首来程风雨潇潇的情景,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此词深得道家旷达豪放的精神。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上片着眼于雨中,下片着眼于雨后,全词体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篇幅虽短,但意境深邃,内蕴丰富,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
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来自: 青绿堂主人 > 《唐诗宋词元曲》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苏轼《定风波》赏析
苏轼《定风波》赏析。当时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官在黄州。但是苏轼的反对新法与旧党领袖司马光等人的顽固态度是很有区别的。对新法,苏轼并没有采取一概否定的态度。苏轼在风雨之中独自漫步吟诗...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围,来自官场,一些污水一个陷害,却在一群人的漠视甚至是故意中,苏东坡进了监狱,被押送的过程中,没有人知道这就是苏东坡,犹记得文章里面有这样一句话“苏东坡在示众,整个民族在丢人”,不是漠视...
笔墨诗抄 |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笔墨诗抄 |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笔墨诗抄 | 第185期 』⑿也无风雨也无晴:意谓既不怕雨,也不喜晴。结拍“回首向来萧...
每日一诗|一蓑烟雨任平生
每日一诗|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词人面对人生坎坷,表现出旷达的胸襟,充...
读一首宋词:苏轼《定风波》
读一首宋词:苏轼《定风波》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也无风雨也无晴”表面是说自然界的风雨阴晴都是寻常小事,没有什么太大区别...
【唐诗宋词004】一蓑烟雨任平生
【唐诗宋词004】一蓑烟雨任平生。读唐诗宋词。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
苏轼《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首词前有一段小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交代了这首词的写作时间。如...
一蓑烟雨任平生: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跟着诗词去旅行NO.126《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一蓑烟雨任平生: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跟着诗词去旅行NO.126《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宋)其中“谁怕”二字...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原文及赏析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原文及赏析。作者:苏轼。⑻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结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