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专家陶平用案例谈儿童分离焦虑症

 tuzididie 2016-06-30

6岁以下的幼儿是分离焦虑症的主要群体,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我生存能力弱,对父母的依赖感会比较强,特别是在进入幼儿园开始的两年中,这时候如果父母教养方式不当极易造成分离焦虑症。

一位母亲带着孩子来找我咨询说:"孩子的爸爸常年出差在外,我们和父母也没有一起居住,因此教育孩子的重任就落在了我的肩上。我很爱我的女儿,母女二人日夜厮守,她一天也没离开过我,有时她爸爸回家了她也不愿意自己睡觉,非要和我一起睡。后来送幼儿园孩子很不适应,每天早上在幼儿园门口孩子忧伤的看着我,心里就特别难受,中午其他孩子都睡觉了,但她不肯睡,还要哭闹着找妈妈,老师强迫她睡她就在被窝里咬指甲咬被角什么的,我上班时总是心神不宁,每天就盼望早点下班去接孩子。我女儿长得蛮漂亮,我办公室的同事都非常喜欢她,想逗她玩,但是她却像个小可伶,躲在我的背后,任大家怎么哄、怎么骗,就是不肯与别人亲近。我想知道我的孩子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儿童分离焦虑的案例。中国妈妈的教养方式造成和母亲"共生状态"的孩子太多了。这种心理疾病主要表现在和自己的亲人尤其是自己的妈妈分离时,出现极度焦虑反应。这在六岁以下的孩子中比较常见,男女儿童均可能患病。起因是妈妈的教养方式造成孩子对妈妈过分依恋。

一般说来,父母疼爱孩子,孩子眷恋父母,是人之常情,也是人的天性或本能。至于依恋,更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情感表现,它源于孩子对养育、爱护自己的人的一种信赖感,和由此产生的亲情需要和安全体验。一定的依恋,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日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如果家长不注意教育方式和方法,溺爱、家庭不和谐等原因都可能导致孩子过分的依恋。一旦暂时与亲人分开,就会哭泣、吵闹,或闷闷不乐,与他人疏远,行为表现异常。 很多儿童焦虑症会影响到成年生活,比如很优秀的孩子缺乏自信心,还有些会存在懦弱的行为,

委曲求全与人保持关系,但也有些孩子造成情绪障碍等等。

孩子一旦患了儿童分离焦虑症,要及时地纠正,否则随着年龄的增长,上学后会出现学校恐惧症、考试紧张症等,胆小,缺乏自信,自我认同度低等现象,年龄小的孩子可塑性强,易纠正,因此,纠正孩子的分离焦虑症并不困难,若孩子已经进入学龄期还存在焦虑带来的行为表现,请家长尽快找专业人员协助,避免耽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成长。

首先,家长要意识到孩子的焦虑状况,妈妈们要克服焦虑倾向,因为当孩子和父母分离以后,父母可能会有所担心而引起焦虑,这种焦虑又能影响孩子。因此家长要理智地控制自己,把握爱的方式,和孩子在一起时,要经常愉快地讲述和谈论有关幼儿园的生活,设法让孩子熟悉新的生活环境,与老师和伙伴们亲近起来。

其次,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孩子扩大交往范围,鼓励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耍,帮助孩子建立朋友圈子,主动邀请玩伴到家里或户外玩耍,可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孩子父亲及亲属保持亲密关系,另外,患有分离焦虑症的孩子多半好静不好动,喜欢在家待不愿外出,家长要引导孩子积极地到外面去玩,不要批评指责或强调孩子负面的行为,更不要在交谈中谈论孩子的焦虑,还要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信心,从小处入手,并及时给予表扬,多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和快乐情境,在晚间入睡前给孩子讲一些引导性的故事和贴心祝福,让孩子的情感在正面积极的黄景中得以满足。

智翱国际教育陶平老师在教育心理学领域从业多年,将脑科学、心理学、行为学与家庭教育融为一体,经常受邀各地中小学和教育机构做家庭教育演讲,多家媒体预约撰稿,实战与理论相结合的家庭教育指导师,辅导过的家长孩子超万人次,不仅是家长的知心朋友还是孩子们的思想的引领者。http://www./陶老师建议所有的家长都有必要参加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做一个合格父母,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确引领者,有可能的话在婚后就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让孩子在胎儿期就能够接受优良的孕育环境,真正让孩子赢在起跑线,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且是一生中不退休的老师,然而,今天由于家庭教育能力的薄弱,给很多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伤害与迷茫的案例已不记其数,帮助家长做——合格父母,成就孩子未来;是陶老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的宗旨和目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