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极光下的守卫者

 我是火狐 2016-06-30

  “随着他们朝西面飞去,这样一幅凄凉的景色展现在他们面前:沼泽、森林、湖泊、泥炭湿地以及冰河时期的灰色山峰,构成了随着飞行而不断变化其面貌的冻土地带……方圆几英里之内似乎都渺无人烟,一眼望去唯有蛮荒之地。此情此景之下,一想到要在这样的俄国冬天迫降,他禁不住不寒而栗起来”

——《摩尔曼斯克上空的飓风》,John Golley 著


  大约 60 年前英国皇家空军“飓风”战斗机飞行员首次飞过该极地区域后记下了如此景象。大自然的力量执拗地抵抗着文明的侵入——时至今日,俄国的北极地带也并未有多大变化。

  此地环境之险恶如同一把双刃剑——既形成抵御外来入侵的一道天然屏障,也隔离了与世间的交流往来。正因如此,俄国北极地区凭借其得天独厚的隐蔽性,被选为前苏联高纬度核试验基地。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上世纪 40 年代后此地的自然屏障渐渐被他国所打破,特别是进入冷战时期后,围绕着前苏联的军事核试验和北方舰队,看似平静荒凉的该地区从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东西方在北极光照耀下的铁幕前短兵相接,其激烈程度被誉为“不流血的前线”。

  正因为历经实战的考验和对任务的苛刻要求,此处的驻扎军几乎都是当时最精锐的尖子部队。俄国人都说“祖国的天空一半由 米格-31 保卫,另一半就交给苏-27”——“能顶半边天”的侧卫军团自然也不会缺席这么热闹的派对。

  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前苏联的解体,多少隐藏在冰天雪地之下的秘密也得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出尽风头的明星团——第 941 红旗近卫歼击机团

  对简?萨尔文森(Jan Salvesen)上尉和他的 9 名机组人员来说,1987 年 9 月 13 日这个日子至今难以忘怀。这一天,他驾驶的挪威空军 602 号 P-3B 巡逻机在巴伦支海上空遭到了前苏联一架从未谋面的新型战斗机拦截,更糟的是 P-3B 的 1 号发动机因遭到对方的“恶意报复攻击”而空中停车。不过 Jan Salvesen 上尉也并非一无所获——他的机组成员拍下了几张非常清晰的新型战斗机照片(甚至连飞行员的长相都一清二楚),世界一片哗然。苏-27 的首战表演,以这样一种令人啼笑皆非的方式落下帷幕。

  而那架“脾气暴躁”的“红色 36”号侧卫,正隶属于第 941 红旗近卫歼击机团的第 2 中队。(见补充说明一

耳熟能详的战绩与活跃至今的身影

  第第 941 红旗近卫歼击机团成立于 1952 年,设立之初隶属于苏联海军北方舰队旗下的海军航空兵,在 1957 年被划入防空军。941 团自设立起就一直驻扎在 Kilp-Yavr 基地(有多种拼法和别名,包括 Kilpajarvi、Kil'p-Yar、Kilp-Yar、 Kilpyarvi、Polyarn'y、Polyarnyy 等,位于 69°5′48″N, 032°24′30″E)。该基地位于临巴伦支海和白海的科拉半岛(Kola Peninsula),距摩尔曼斯克市(Murmansk)西北 30 公里处,离北方舰队最大的核潜艇基地和试验中心仅一步之遥。

  由于此处一年四季火药味浓重,941 团配备的战斗机/截击机一向是与时跟进的——米格-17、米格-19、苏-9、米格-23M,并在 1985 年底开始换装初期生产型苏-27P,是当时最早配备苏-27 的 2 大团之一,足以可见其在军中的重要地位。

  冷战期间北约频繁地侦察该区域的潜艇活动,给了第 941 红旗近卫歼击机团相当多的练兵机会。1987 年 9 月 13 日那天,“巴伦支海手术刀”的飞行员是瓦西里?辛巴尔(Vasiliy Tsymbal)大尉,这位大尉同志生性顽劣,在这之前早就“劣迹斑斑”了。有一次为了驱逐一艘挪威间谍船,辛巴尔和他的战友一边超低空飞行,一边把飞机内的燃油洒在船上——所有挪威船员都洗了个“航空煤油淋浴”(零下好几十度,想想都头皮发麻……)。

  再回过头来说“巴伦支海手术刀”。其实并不像很多媒体报道的那样——辛巴尔上尉恼羞成怒之下故意凭借“高超的操控技术”和“对苏-27 性能的自信”,用垂尾将对方发动机短舱割开并导致停车——事实上这只是一起由于苏联飞行员估算不足而导致的空中碰撞事故而已,当时的媒体过于添油加醋了。

  而且这架“红色 36”号苏-27P 也并非全身而退——回到基地后留下了右垂尾顶端破损的照片。为了避免国际舆论谴责,“红色 36”号回到基地后马上把战术编号的“6”刷成“8”,摇身一变成为“红色 38”号;而这次玩过头的辛巴尔大尉也不得不接受停飞处分,没过多久后被调往位于克拉斯诺达尔省(Krasnodar Region)的 562 团,直到 90 年代末因飞行事故殉职。

  其实除了“红色 36”号以外,941 团的王牌侧卫和飞行员更大有人在。随着资料的解密,必将有更多惊心动魄的战史披露在我们面前。

Russian Cheek Art

  俄国飞机的涂装不像西方那般花哨,一般都有工厂规定的标准迷彩样式。不过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军队的纪律也不像以前那般死板(严明?)——各个中队特有的个性徽章也开始大量涌现。

  第 941 红旗近卫歼击机团干什么都不甘落后,团徽章的设计工作就落在两位地勤,阿列克谢?米洛诺夫(Alexei Mironov)和安德鲁?叶尔达绍夫(Andrey Yeldashov)身上。在刚解体后的 1992 年,国民生活极度困难的俄罗斯,军队的艰难处境更是可想而知。好几个月领不到薪水就不说了,身处这“鸟不拉屎”的北极圈,官兵们的士气极度低落,相应的维护保养和日常训练都基本处于瘫痪状态。为了调动官兵的积极性,在得到上级的支持和鼓励下,米洛诺夫和叶尔达绍夫快马加鞭的开始了队徽的设计。

  米洛诺夫的灵感来自于北极地区常见的一种动物——海象。可惜还没来得及看到队徽搬上飞机,他就不幸死于事故。叶尔达绍夫在米洛诺夫的设计上继续改进,加入了极地区域比较有标志性的险峰和曲折海岸作为背景,在外围镶上俄语“Zhemchuzhina Zapolyar’ya’”——“极地珍珠”之意;最后以各种形式加上俄罗斯国旗(“Besik”)的三色图案作为外圈修饰。(补充说明二

老版队徽

新版队徽

一段时间内新老队徽混用

  这个既有地方特色又能激发爱国热情的队徽很快受到了官兵们的热烈欢迎。时至今日,941 团的“海象”侧卫们仍然骄傲地翱翔在寒冷的巴伦支海上空……

队徽设计者——叶尔达绍夫

941 团时期,所属苏-27 的一些特殊标记

北极光下的守卫者——俄军极地苏-27团背后的点点滴滴:时过境迁的老牌劲旅——第 470 红旗近卫歼击团

 

时过境迁的老牌劲旅——第 470 红旗近卫歼击团

  如果你以为北极地区只是第 941 红旗近卫歼击机团的天下,那可就大错特错了,最起码第 470 红旗近卫歼击团可不答应。

  虽然没有第 941 红旗近卫歼击机团那些喜欢出风头的飞行员到处惹是生非,但这年头“低调”才更是一种“腔调”——第 470 红旗近卫歼击团的实力可不容小觑。

精英云集的传统王牌部队

  第 470 红旗近卫歼击团的前身可追述到 40 年代伟大卫国战争期间的第 169 团。169 团打完了二战的“全场比赛”,并在 1943 年改制为第 63 防空军团,并被授予“Vilenskiy”的光荣称号(纪念大规模空战战场)。

  第 470 红旗近卫歼击团那可是久经沙场,英雄辈出,其中很多人都获得“苏联英雄”勋章(Heroes of Soviet Union,以下简称HSU)。二战期间的苏联王牌飞行员据说有 1/3 曾在此团服役过,包括“无脚王牌”阿列克谢?彼得洛维奇?马列西耶夫(Alexei Petrovich Maresiev,1916 年 5 月 20 日—2001 年 5 月 19 日)。

  1942 年 5 月,马列西耶夫在东线的空战中因飞机弹药用完被德机击落,迫降到森林时双脚受到致命伤害。他凭借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斗志,克服双脚受伤的巨大疼痛和饥寒交迫的双重考验,靠拄着树枝,半走半爬了两个多星期才到达了后方。经抢救后双脚被完全切除,实际上已是一残疾人。但他不甘屈服于命运,通过跳舞等方式坚持锻炼假脚,感化了军队上层,在 1943 年 6 月重新飞上蓝天。

  在 1943 年 8 月的一次空战中,他一举击落 3 架 Fw 190 战斗机,并最后在空箱状态下迫降成功——整场卫国战争中他取得了击落 11 架德国飞机的战绩(其中 7 架是在无脚驾驶时期击落的)。马列西耶夫于 1943 年 8 月 24 日被授予“苏联英雄”勋章(Star of HSU)的最高荣誉。

马列西耶夫

  他的日记本曾在战时被一名战地记者鲍里斯?波勒沃夫(Boris Polevoy)翻阅过,波勒沃夫在战后凭借回忆将其写成小说《真正的人》(《Story of a Real Man》),并成为苏联时代家喻户晓的爱国主义名著(我国也有中译本,相信一些上年纪的人都读过)。由于马列西耶夫不想过于标榜自己,在他的强烈要求下,波勒沃夫书中的主人公名字被改成了“密列西耶夫”。

  不过话说回来,其实在二战中一共有 8 名“无脚”苏联飞行员(失去双脚或单脚)继续战斗在前线(7 名战斗机飞行员和 1 名轰炸机飞行员),马列西耶夫虽然是其中最有名的,但却不是战绩最辉煌的——库兹明大尉(Kuz’min)在他的“无双脚”阶段共击落 15 架德机。

  该团在二战后期便进驻德国,直到 1948 年被调至斯摩棱斯克(Smolensk,位于54° 47′ 0″ N, 32° 3′ 0″ E)基地并换装苏联第一种喷气式战斗机——雅克-15。1949 年该团被并入防空军并改名为 641 团,之后只过了 2 年又“搬家”到了位于卡列里亚省的贝索沃茨(Besovets,Karelia Region。位于 61°53′6″N, 034°9′24″E;目前是同样装备苏-27 的 159 团基地)前线基地,靠近苏芬边境。

  该团真可谓是辗转各地,不得太平——1972年再搬到位于高纬度北极圈的罗加切沃(Rogachevo,位于 71°37′0″N, 052°28′42″E)基地,Novaya Zamlya 岛(绰号“香蕉岛”),专门防备美国 SR-71 对此处苏联秘密核试验基地的侦察。此时该团开始陆续换装雅克-28、图-128 截击机 (用来拦截“黑鸟”恐怕还是力不从心吧……),并在 1987 年换装标准生产型苏-27P。

  1988-89 年之间,该团的苏-27 和其它团的米格-31、图-95MS 在一段时间内曾使用苏联最北面的机场——格伦贝尔(Graem-Bell)机场。好景不长,根据北约和俄罗斯之间的和平核协议,罗加切沃基地不得不于 1993 年关闭。该团不得不转移到位于摩尔曼斯克省的阿弗利坎达基地(Afrikanda,位于 67°27′24″N 032°47′12″E;1978 年 9 月 20 日大韩航空的 902 号航班波音 707 客机就是被从此基地起飞的苏-15 击落),并与当地装备老旧苏-15 的 431 团合并,最后一次改名为第 470 红旗近卫歼击团——继承了自 169 团来的所有光荣历史和传统,代表了俄军的最精英战斗机部队。

第 470 红旗近卫歼击团的苏-27 杂图

北极熊的怒吼

  贵为王牌部队,自然会有特殊待遇。在规定死板严格的苏联时代,第 470 红旗近卫歼击团就被允许使用象征个性的团队徽(长期驻扎在北极圈,是够郁闷的,难得也给当兵的找点乐子)。第 470 红旗近卫歼击团不愧是驻扎在最北基地的部队,队徽几乎毫无疑问的决定了——位于北极圈食物链顶端的猛兽,北极熊。

  千篇一律的“泰迪熊”难免令人生厌,第 470 红旗近卫歼击团的官兵就给每个中队的苏-27 都画上了写实风格的北极熊,当然是各种各样姿势的——简洁而生动的队徽正是第 470 红旗近卫歼击团的写照:不愧为“Strazhi Severa”——北国守卫者。

生动的北极熊队徽

北极光下的守卫者——俄军极地苏-27团背后的点点滴滴:今日的极光依旧美

 

今日的极光依旧美丽

强强联手

  随着 90 年代俄罗斯国力的不断衰弱,防空军终于在 1998 年退出了历史舞台。随之而来自然是一连串团的解散和合并,941 团和 470 团也不例外。

  2001 年 9 月 1 日 470 团正式解散,所有的飞机、设备和人员被调往 941 团的 Kilp-Yavr 基地(当然,也可以说是 941 团解散被并入 470 团,个人看法不同而已)。新的团——第 9 团诞生了。第 9 团在苏联时期是驻扎在乌兹别克斯坦的远东部队。乌兹别克斯坦宣布独立后,当时第 9 团装备的苏-27 就留在了乌兹别克斯坦,成为独联体空军的一部分;而“第 9 团”这个称号则被移回俄军,并被赋予给了新的“北国守卫者”。

  第 9 团现隶属于列宁格勒军区第 6 航空军第 21 师,它既沿袭了 941 团的“近卫军”称号,又继承了 470 团的“Vilenskiy”别名和所有荣誉,成为现役俄军,也是有史以来毫无疑问的最强苏-27 王牌战队。

新的战术号码和区别

  941 团因为最早接收苏-27,所以有相当一部分是初期生产型,其雷达罩、垂直尾翼各处、各类天线等都为军绿色;战术编号是红色数字带黑色边框。

  470 团接收苏-27 相对较晚,主要以标准生产型为主——雷达罩、天线等均为后期的白色;战术编号则是蓝色数字带白色边框(个人觉得这种冷色调迷彩效果也会比较好,而且更适合苏-27)。

  941 和 470 合并为第 9 团后,有一部分苏-27 仍然保持原来部队的战术编号,更多的采用新的战术编号样式——蓝色数字带白色 45 度角阴影。原 941 团的苏-27 被编入第 1 中队,而 470 团则被安排成第 2 中队。

合并入第 9 团后的苏-27 各种特色涂装

“蓝色 03”(原第 470 红旗近卫歼击团“红色 09”)——“北极狼”

蓝色 10”(原第 941 红旗近卫歼击机团,编号不明)

蓝色 20”(原第 470 红旗近卫歼击团,编号不明)

蓝色 28”(原第 470 红旗近卫歼击团,编号不明)

蓝色 34”(原第 470 红旗近卫歼击团,编号不明)

蓝色 36”(原第 941 红旗近卫歼击机团“红色 14”)——功勋战机

蓝色 38”(原第 941 红旗近卫歼击机团“红色 07”)——“邪眼师”,功勋战机/分队长机

蓝色 52”(原第 470 红旗近卫歼击团,编号不明)——“近卫军”

北极光下的守卫者——俄军极地苏-27团背后的点点滴滴:补充说明

 

补充说明一

“巴伦支海手术刀”的涂装变迁

  “红色 36”号是一架初期生产型的苏-27,生产序列号 36911016816(批次 16-16)。尾巴和现在看到的标准型有些不一样(比较类似于苏-33)。工厂标准 3 色空优迷彩,绿鼻子绿尾巴绿屁股,除了战术编号红色“36”、苏霍伊设计局标志和 6 颗红星(外围为切边状)外,没有任何特殊标记。

  碰撞后的“红色 36”回到基地进行紧急修理时,顺便把“36”刷成了“38”,并被雪藏起来。苏联政府便得以在外交上否认“红色 36”这架飞机的存在。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红色 38”号都被封存,直到 1999 年被重新拖了出来。此时的俄罗斯已不再是从前的苏联,941 团的官兵们事实上一直为老兵“红色 38”自豪,因为它代表了 941 团的好斗精神和光荣历史。

  他们先把初期苏-27 垂尾上才有的配重杆拆除,然后给它加上了第 941 红旗近卫歼击机团的标志性队徽——海象+山形纹俄罗斯三色旗,甚至还在左机身座舱盖下加上了一架小小的 P-3“猎户座”巡逻机,以代表它的“辉煌”战绩。

  2001 年 9 月第 941 红旗近卫歼击机团和 第 470 红旗近卫歼击团合并后,这架侧卫又获得了新的编号——“蓝色 31”。但毕竟人老珠黄,心有余而力不足,目前处于无法飞行的半废弃状态。

20150120223723.jpg

补充说明二

“蓝色 41”号背后的故事

  “蓝色 41”号原本属于 941 团,那时的战术编号是“红色 39”号。它是在前苏联解体后生产的第一批标准型苏-27,生产序列号 36911033308(批次 33-08)。雷达罩等全部为白色,并在出厂前就在机体两边喷上了“Rossiya”和俄罗斯三色旗。加入 941 团后马上被喷上了“海象+山形纹俄罗斯三色旗”的最新版队徽。

  2001 年合并为第 9 团后,“红色 39”号暂时没有采用新的团战术编号,但由于是原 941 团机,故被编入第 1 中队,并在机头左侧画上第一种中队的符号——一只擒着 R-73 导弹的猫头鹰,据说其灵感来自于摩尔曼斯克航空公司的商标。

  没过多久,“红色 39”号终于改成了第 9 团标准式样的“蓝色 41”号战术编号。为了表彰第 9 团继承的光荣传统并鼓舞士气,“蓝色 41”号成为首批被选为以原 470 团在卫国战争时期取得“苏联英雄”称号的王牌飞行员命名的苏-27 之一。

  最后,“蓝色 41”号被命名为“亚历山大?切斯洛夫”号。

  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切斯洛夫大尉(Aleksandr Mikhaylovich Chislov,1915 年 3 月 14 日至今)从 1943 年 9 月起担任第 62 防空军团(日后的 470 团)第 2 中队队长,也是马列西耶夫的长官。正是他最后下了决心并承担起责任,放飞了马列西耶夫,也算是马列西耶夫的“伯乐”吧。切斯洛夫的最终战绩为击落 21 架。(插一句,470 团时代已经有一架“蓝色 31”号被命名为“马列西耶夫”号)

  从笔者手头有限的照片中可以发现,“蓝色 41”号的翼尖一般都挂“Sorbtsya”ECM 反干扰吊舱。按照俄军的惯例,4 机一小队的苏-27 中总有一架会携带此类吊舱。不过这种吊舱当然也是可以更换为发射 R-73 的普通翼尖 APU-73 发射架。

老兵不死

  过往的辉煌一去不复返,精英飞行团的精神永垂不朽。

  有兴趣的同好还可以去民间人士制作的 470 团网站(俄语),发掘更多的秘密出来。

    http://gv470iap./

  最后送上 Google Earth 去年拍摄的 Kilp-Yavr 基地卫星照片,苏-27 机群尚清晰可见。

撰文:Yufei Mao aka 大艦巨砲主義者/haneto
照片提供/拍摄:Andrey Zinchuk
插图绘制:Yury Tepsurkayev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