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保温瓶厂一个失落的世界 鹿牌暖壶满满都是回忆

 一林冷月图书馆 2016-06-30

2016-06-27  编辑:zhou 分类:大照片   猫儿胡同
2016年6月27日讯,这是一个失落的世界。似乎时间突然停止,生产线上还摆着半成品,车间里还挂着“战高温,夺高产,劳动竞赛促发展”等宣传语。

                                          生产车间里的标语,都还挂在那里。
而这不是费城实验的实验厂,也不是切尔诺贝利的小镇,而是给予北京人生活温暖的一个工厂——北京保温瓶厂。它位于昌平,南口镇。
                                                                     工厂大门。
鹿牌。最常见到它的地方,是那个被摔得坑坑洼洼的铝制暖壶盖顶上。2012年7月9日,就在这一天,它突然停产。其实此前已有消息,由于保温瓶的生产属于高污染,外迁早已成为计划。只是停产的这一天,似乎来得太过突然,以致于至今厂区看上去像是时间突然停止。工厂的大门很显眼。挂着两个牌子,“北京保温瓶工业公司”、“北京鹿牌都市生活用品有限公司”。走进厂区,是一个正常喷水的原型水池。虽然进出门的人很少,却显得生机勃勃。
                                                                     喷水池。
这哪里是个工厂,明明是个行宫啊。牌楼、连廊、亭台楼阁,颇为雅致,并且一点儿不显破旧。唯有厂区的水池里面已干涸,稍显衰败。
 
                  洋灰铸的仙鹤,上个时代公园、街头花园里常见。只是水池已经干涸。
一座白色小平房,六角形窗户,挂牌为“北京保温瓶工业公司职工医院”。这便是老体制下,“大而全”的工厂、企业的特色。或者说,拥有各种服务设施,也证明计划经济时代,这些老工厂的辉煌。
 
                                                                            职工医院
再往里走,来到了生产区。厂区的生产车间,位于整个工厂的南侧。沿途经过了几个料库、仓库,大都大门紧锁,看不出什么特别。
再走几步,豁然开朗,数不清的暖壶出现在道路两边,上面挂牌是红漆隶书“毛坯库”。
 
                                                                                  毛坯库
这些玻璃瓶胆大概也只是半成品,因为不像普通瓶胆一样镀银。它们被整齐地码放在如同存车棚的仓库里,前后至少三五层,上下排到两米多高。
仓库的总长度,折算下来得有几百米,由于太多太多,几个车间厂房内外都有码放,瓶胆总数实在难以统计。
所有的瓶胆上,都落着厚厚一层灰尘,早已失去了玻璃应有的光泽。还有一部分瓶胆被打碎,“尸体”躺在瓶胆组成的“长城”下面,那密集的感觉,让人想起了《美丽人生》里面,男主角在大雾中看到的那座尸体大山。
 
瓶胆
走进一个个车间,对于我等80后,并没见过太多旧城大工业的孩子,太震撼了。
几百米长的车间里,只剩下几条两三人宽的过道,其他的地方密密麻麻摆着各种生产机械。房顶有三层楼高。
 
                                                                一台满是油泥的机器
有的传送带生产线,从头到尾几十米长。难以想象,当这里的机器全部开始运转的时候会是多大的噪音,恐怕近在咫尺的工人师傅之间,交流也得靠喊吧。
 
一旁手推车上,还有很多瓶胆。

车间的高处挂着标语,“你对安全不留心,事故就让你伤心”、“凡过我手,不拖后腿;只要用心,指标可追”、“勇攀高峰不服输,齐心协力争一流”、“战高温,夺高产,劳动竞赛促发展”等等。
 
                                   这里的标语则是“你对安全不留心,事故就让你伤心”。

一些车间里还摆着保温瓶的半成品。它们或是静静躺在传送带上,或是手推车上。
好像这里本来还在加工生产,只是突然间,大家放下了手里的活,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还有一部分位于西南角的厂房,布满各种涂鸦。这里不是798、五道营,但似乎将来的命运,也可能是798、五道营。
未来,也许这曾经辉煌的老工厂,也将“无奈”地选择“文化创意产业”吧。
出来的时候,碰上了两个在水池旁拍照的大婶,一位大婶说,2012年那次停业之前,就是突然听见了消息,然后第二天大家就都不用来上班了。
至于停产原因,“生产保温瓶,这是重污染啊。”
 
仓库旁挂着一本日历,便是2012年的。上面有一些日子被划圈,可能是工人们做的记录。

保温瓶,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
喝热水,谁都知道。其实呢,我们生活水平发展的漫长历史中,保温瓶远远不止发挥着这点儿作用。
洗澡不方便的时代里,乃至现在的大学浴室关门之后,一暖壶热水,便能洗个舒服澡。小心暖壶被人偷走。<
80年代初啤酒供不应求,拿个暖壶打啤酒太平常了。还有豆汁。
结婚的时候,大家凑份子。红色的暖壶亮闪闪又喜庆。
单位发奖,哪能老是搪瓷缸子啊,偶尔不得高档一下?于是那“先进生产者”的暖壶,便糊里糊涂在家里摆了一辈子。
2000年,贫嘴张大民电视剧还被北京保温瓶厂告上了法院,因为张大民人物设定便是暖瓶厂职工,而且里面使用的都是鹿牌。
 据说最终双方和解。
                     这个房间有很多椅子,可能是个会议室,或是职工休息室。

可惜的是,北京地方志《一轻志》中,玻璃工业生产环节,提到了北京保温瓶厂,却并没有具体介绍这个企业。其他的志书中,对保温瓶厂的介绍寥寥,只写到诸如“厂区绿化先进”之类的东西。
 
                                这大概是厂区的花房,现在还有工人在维护。

不过咱搜到了几篇报道。以下为您大致梳理一下,报道来自北京晚报、法制晚报、北京晨报、北京日报、《物价志》等。
北京保温瓶厂的前身,是公私合营、由宣武、崇文区制作帽子的手工作坊组成的“北京第九制帽社”。当时的领头人叫史静贤。这是1958年,工作地点则是前门外鲜鱼口。
1959年,为调节城乡差别,北京第九制帽社被迁往昌平南口,即现在的地址。
不知道是哪一天,厂里一个保温瓶被不慎打碎。然而大家寻遍商店,竟买不到瓶胆。于是,裁缝们决定转行生产保温瓶。
1962年4月27日,第一个保温瓶出炉。这一天一共生产瓶胆800多个。当时的北京市委副书记郑天翔,取名“就叫鹿牌吧,鹿是吉祥的动物,跑得又快,愿你们今后跑得更快。”
 
                                            车间外面,各种管道和传送带设备。

1981年4月16日,晚报报道,市百货公司在多家百货商店增设供应瓶胆的网点。
1981年6月20日,晚报报道,人民大学职工食堂贴出通知,寻找被孩子碰破暖壶的人。这是因为前一天,人民大学附属小学的叶绍芳老师的儿子,不小心碰坏了别人的暖壶。
这位叶绍芳老师主动贴出通知,教育孩子勇于承担责任、“五讲四美”。
1985年2月17日,有书画家到北京保温瓶厂题词,祝贺厂家被命名为“花园式工厂”。
厂区的绿化,源于天气不好风沙较大,影响生产。后来厂区绿化越做越好,做成了除了商品外的第二大特色,以致于来参观花园式工厂的人,最多时曾达到每年15万人次,其中还有一些外国首脑、驻华使节。
1985年8月10日,北京晚报刊发图说,厂区绿化好。
1988年3月26日,晚报刊登读者反映,瓶胆买不到,很多商店脱销。北京保温瓶厂解释,其一因为近来饭店旅馆大量兴起,均需要配置暖壶;其二因为单卖瓶胆赔钱,于是厂家主要生产整体暖壶;其三外地生产暖壶塑料壳,也到厂里进货瓶胆组装成品用。
同时报道告诉大家,西河沿154、158号为厂家门市部,可以购买各种瓶胆。
 
                                  就是这里。图片来自2012年的街景地图。

1989年价格出现混乱,物价局在当年8月规定,5磅彩花铁皮暖壶最高售价13元。1992年再度放开,后来稳定在20元左右。
80年代生产高峰时,这里月生产500万个玻璃瓶,连澡堂子都改过车间。各省市订货的大货车排队,从厂里排到厂外。
1989年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表彰,北京保温瓶厂荣获“全国环境保护先进企业”称号。
1990年1月24日,晚报刊登外地读者来信,他到北京探亲时,孩子送给他一个鹿牌保温瓶,美观,让他高兴。但是不慎打破瓶胆,跑了许多商店,都说没有。只得写信给保温瓶厂,收到回信得知,西河沿的门市部就有货。终于花2块多钱,破胆重圆。
1990年3月3日,晚报的广告,华益贸易经营部展销鹿牌保温瓶。
1990年6月14日,晚报刊登亚运会标志产品和指定产品名单,其中便有北京保温瓶厂产品。
1992年建厂30周年,当时很多国企都处于崩溃的边缘,而这里却给工龄30年的老工人们,每人发了3000块钱奖金。
厂区有自己的医院、幼儿园等设施。保温瓶厂曾有五个巨大的熔炉。年产暖壶8000万个!北京市场占有率近100%,外地市场25%。鹿牌保温瓶系列产品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曾达到800多万美元。

                厂区里有一个铁塔,这是从铁塔上远眺。后面不远处是京西北的群山。

1996年4月24日,晚报刊登外地读者来信,十多年前孩子送给自己的鸭嘴型保温瓶胶圈有异味,给厂家写信后,厂家免费寄来更换品。十多年后胶圈老化,再次给厂家写信,又免费寄来了。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好,“如果每个厂都能如此,何愁在市场上站不住脚?”
2000年的报道,1997年全国保温瓶行业低迷,但北京保温瓶厂却还在扩大生产,因为效益好。鹿牌通过了iso9000认证,年销售额2亿元,年上缴利税1200多万元。此前的三年中,2500多企业职工无一下岗,收入还在增加。
2005年,鹿牌保温瓶厂再次完成环保改造。据当时的董事长说,保温瓶厂投入了2400万元用于环保改造,500万元用于污水处理。</p>
2012年7月9日停产,这里生产经历了整整50年,半个世纪。
2013年曾有记者探访,这里的保温瓶胆半成品,约有10万个。
而前两天我来这里拍照,除了几个在这里拍电视剧的年轻人,几乎没看到什么工作人员。
还好在工商局网站上,查到了企业信息,有手机号。打过去一问,现在还没有未来如何利用厂区的“准信儿”。
倒是办公室工作人员说,当年职工最多时候曾有4000多人,现在嘛,还剩下59个人啦。
淘宝一看,还有不少出售鹿牌保温瓶的呢。不是停产了吗?
产品确实在2012年已经停产,但社会上可能还有少量存货积压品。此外,鹿牌至今没有在其他地点的厂家,并且从未授权其他厂家使用这一品牌生产保温瓶。
接着联系上了它的主管单位原一轻局,也就是现在的一轻控股,工作人员说,没听说什么进展。
还在工商局网站上查到,“北京鹿牌都市生活用品有限公司”状态为开业,注册资本、实收资本2888万元,从业人数确实是59人,而负债,17000多万元。
了解了这么多鹿牌的故事,还不得收个暖壶留着玩玩?
淘宝上面,0.8升的鹿牌小暖壶,大约百元。体积不大,放在电脑桌旁,挺合适。搞一对吧。
为了了解销售情况,没在网上买,先来到了虎坊路百货商场。这是家老商场,最有特色的就是现在还保留着橱窗。
一大排暖壶,其中只有少数几款鹿牌。售货员也证实,都是多年前的存货。普通的5磅、8磅壶,只有不锈钢产品,没有咱们以前家用的铁皮壶了,但是0.8升小壶还真有,价格120元。
打开一看,里面还有1997年的合格证。
售货员大姐说,这都是存货了,暖瓶厂三年前已经停产。“有人买这个就是为了收藏。”
好东西,买一个。
拎着暖壶往东走,不远处就是另一家老商场,永安路百货商场。
(这俩老商场以前咱这儿也都写过,有兴趣的朋友请参考从乔家大院 到 永安路百货商场、老百货 难觅年轻职工。)
完全一样的东西,在永安路这里,却是65元了。除了和虎坊路百货商场一样的1997年产品,这里还有2001年的产品,包装、合格证小有差别。于是又买了一个2001年的。
 
                                     都是0.8升的,凑一对儿。一红一绿,图案都一样。
或是您知道其他地方还有便宜的,欢迎您留言。
本帖内容来自北晚新视觉网  本帖链接:http://www./viewnews-823607.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