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生推荐美文:《糁之旅程》作者:王震 喜欢的理由:文如其人,真性情。其文笔自由洒脱,优美中透出热情,细腻却不失狂野。就象他的画。色艳却不媚俗,旁若无人,翩翩自在。唉,恩生只想说:画的辣么美,文章还写的这~么~好~! 恩生的闺蜜读后这样说:用一碗糁写出了一座城市的情怀,也写出了自己的一世清欢,很喜欢这个视角,很喜欢这种生活的气度。 恩生的老师读后有感:感情之真切,意韵带回味,言辞能朴实,总不忘喝酒。(恩生??????) 《糁之旅程》 王震 2014/8/13 这注定是一次释怀的旅行。 这注定是一次家与家之间的旅行。 发动汽车那一瞬间,我所能承载更多的都是些关于写生和作品,以及承诺的所谓“没骨之夏”之类的元素——这是一个美丽的梦,我擅长编织也经常编织的梦,对于这次行程,欣喜,向往,以及同画友们的重逢装满了胸怀。临沂,是旅行的终点和目的地。短暂的休整,次日清晨便去赴莲花的约。诚然,莲花哪里都有,即便是我们关外,也是随处可见,可这虽相同却也不相同,因为这是圣人走过的地方,这是明山秀水,淳朴人情滋养出来的莲花,我们的约会,无关风月。 画友一行十数人于莲池画室之间周折数日,出作品若干,友人各有所得所感,之于绘画,每日浸淫,也不必另有所言。唯有一美味——糁,鲁南方言音(sa阳平),让我变得不那么淡定了。 山东人酿酒天赋极高,很多根本不知名的小酒厂酿造的白酒都会给我惊喜。但是美酒虽醉人怡情,终不能饱腹,每日清晨遍布临沂的各种糁摊,各种名牌正宗糁店,是临沂的一景。烤全羊,蒙山草鸡都尝过了,那是真正的美食,但未免奢华了一些,不比糁那样的深入市井之深,庙堂之高,用现在的流行形容来说,就是接地气。这是真正意义的接地气,一家家闻名的正宗糁馆,清晨三四点一直到八九点,绝对是人满为患,排队如长龙,有开着豪车停路边,不惜被贴条的;也有骑破自行车急三火四等着排号,拿回家给全家人当早餐的;也有背着书包吃完上学的孩子们。上次来临沂,其实我对那些寒风中冒雪排队的本地人不是很理解,现在我终于懂了,这是一个城市的态度和气质。 糁,作为一个外地人来看,非粥非汤,黢黑粘稠,远远就会闻到它的香味,汤料主要是牛骨,据说半夜起来就要熬制,再加进一些我看不出来的什么米面,其作用大致相当于所谓的勾芡吧。临沂人言说,头锅头碗的糁最香最稠,所以不少本地人会顶着星星来品尝那头一锅碗的糁汤,其执着民风可见一斑。若说执着于吃,临沂绝对属不上头牌,川渝地区,京津地区,山陕南粤都更为钟情,临沂人淳朴热情,其实似乎并不是一座吃货城市,从其酒店小馆子的密集度上就能看得出来,疏疏落落,从市中心到郊区,远远赶不上我们这个关外的辽西小城,但是对于糁这样一种早餐的钟情绝对是到了令人发指的境界。好的所谓名店,生意好得惊人,即便如此,临沂人天生一副执拗的性格,早餐就是早餐,过点绝对不开张,害了我这样一批不爱起早还必须得起早排队的外乡人。作为同样早餐的馄饨,在我们这里,早上有的卖,全天都有的卖,只要你想吃随时都有,只要生意够好,别的无所谓。但在这里绝对不可行,早餐就是早餐,不是午餐也不是夜宵,别的时间你就是喝不到,心有不甘的同时,也有一丝笑意,临沂人真是固执到可爱。 离开市区去周边转了转,似乎糁店的密集度远不如市区,也是我有些好奇的地方。即便是在竹林木屋那样风雅的环境中,蒙山雾霭云飞的清晨里品尝美食,小酌美酒,我的心里总是痒痒的想到糁,喝了一口稀饭,唉,怎么都不是那味道,看着像也不行,于是就在鬼谷子仙师隐居的地方,绝壁流泉中极不搭调的思念起那一碗糁来。 糁,在此时多了一些相思的味道。 我就势多想了一些,临沂城市化脚步太快了一些,一座现代化大城市的产生并没花多少年的时光,导致市民的行为习惯还没有完全跟上城市建设的速度,从糁店和咖啡馆的同样火爆,从满街拥堵的三轮车便已可知,但是这个城市都很宽容的接受了。我这个在家里被称为天才司机的家伙到了临沂不得不战战兢兢得如同一个刚会开车的新手一样,心惊胆寒的看着一辆辆骑着线飞驰,随时没有任何转向提示的高速变道超车,像个受气的小媳妇一样在马路上忍气吞声的穿行。同时,他们的热情质朴,以及一些正能量的小精明都在诉说着一个城市的精神。 我脑子跳出一些镜头,年已不惑的朋友竟然也会用跳跃式的迎接来让我感动不已;年长的兄长级朋友会不辞辛苦坐车过来看望我;半路上也会有朋友全家出动款待我们一行;还有来不及参与的朋友更是热情的让出自己深处生态园的优雅小木屋让我们安心创作;远离临沂的其他地方甚至省份的朋友也和我在一起起早贪晚的画画。——我想,这是一份如糁一样浓香的来自山东的情谊,我很珍惜,也很开心,这一刻,我想,我就是一个山东人,一个临沂人。 其实,这些火一样热情的朋友都是叫我所谓“老师”的人,但是在我心里,大家都是我的好朋友,好伙伴,一个热爱绘画,追求美善的团队,我只是其中一员,和大家一起前行,一起探求。其实,我们真的还只是在路上看风景,那座叫艺术的圣山永远都在不可及的前方。 眼下,临沂是我最美的风景。 因为,临沂没有让我感觉到自己是个客人。 我骨子里的热情和狂放在这里被同化了,我不再有即便是在家乡都有的那种陌生感——原来我也可以不是个外乡人。 我不再想什么回家,这注定只是由家到家的奔波,一个故土到归宿的历程。 一路风尘滚滚,一路花开锦簇。 我想,我是被糁,暖了心肠。 (完) 王震老师作品欣赏 ![]() ![]() ![]() ![]() ![]() ![]() ![]() ![]() ![]() ![]() ![]() 王震,1976年出生,辽宁锦州市人,辽宁美协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锦州分会理事,锦州中国画协会副秘书长,现供职于锦州凌河区文化馆,近年来专注于工笔花鸟创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将诗性艺术语言融入画面,作品唯美脱俗,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近些年除了原有的工笔花鸟创作之外,又潜心钻研没骨绘画,亦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多张作品已被海内外藏家收藏。著有《没骨花卉小品画法》。 主要成绩:作品《事如君意》在全国十届美展中,在辽宁展区获优秀奖;作品《何彼襛矣》在全国十一届美展辽宁展区中获优秀奖,还在锦州大连的名家邀请展中展出,并正式出版同名画册;作品《夏有凉风》入选辽宁省“天辽地宁映彩虹”的艺术节美展,并被收录在正式出版的同名画册中;作品《只此浮生》在辽宁省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美展中获优秀奖;作品《于无声之处》在沿海六市的名家邀请展中展出,并出版同名画册。2011年,作品《只此浮生》,《此情可待成追忆》,《天下谁人不识君》入选“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中国书画百家辉煌成就展”,并在中国国家军事博物馆展出。2013年作品《流芳轻醉人》入选首届辽宁青年美展,并被辽宁美术馆馆藏。2014年,作品《佳人彩云里》,《何计留秋》在由香港云峰画苑主办的《新的里程.中国画坛精英艺术大展》中展出;2014年作品《在世如莲》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辽宁展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