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意摄影里的笔墨诗意

 齐一摄现美 2016-06-30


 禅意里的空,并不是一无所有 


  中国的水墨画文化,绵延了一千多年,至今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

  “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大写意意象,既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在中国艺术可以预见的将来,也将会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对于画意摄影而言,追求与中国文化的锲合,是很自然而然的方向。

  然而,摄影本身作为纪实的手段,就不能单纯的模仿国画的图式和落款之类,经常见到很多刻意模仿国画的摄影作品,由于过分模仿国画样式,反而伤害了作品的意境和耐看性。

  因此,摄影作品里,更为重要的是对传统水墨画精神和意境的领会,而不是单纯图式的模仿。

  中国的文人画素来追求的是平静、隐逸、萧散的意境,其中又糅合了禅道思想的影响,要在摄影作品里体现这些精神,自然要在这些方面加以分析探讨,糅合摄影的技巧,开创诗意摄影的新思路。

  佛教里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里的“空”,我更倾向理解为:另一种的有。

  而道教的老庄之学,很重要的理论是,要做很多无用的事,才知道什么是这个世界最有用的。

  因此,要在摄影里理解了什么是无,什么是空,才能理解什么是有,什么是好。



初秋的呼伦贝尔临江屯,清晨的雾升起。

这是一幅参照中国山水画意念的创作,在国画里,云雾的出现往往有简化画面,制造空间感的作用,雾气造成的大片空白,往往可以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

点景人物在山水画经常是不可或缺的,往往只是占据画面很少的内容,却是画面里的点睛之笔,使观者可以代入画面,产生“可游、可观、可感”的艺术效果和“天人合一”的艺术理念,这也是中国山水画一个重要特征。



残冬的莫愁湖,一只孤独的水鸟。

冬天的江南,垂柳叶子脱尽,只剩下枯枝,用大光圈虚化了近景枝条,使之产生类似淡墨线条的效果。

在选择这些前景的枝条,要仔细分析里面的结构关系,使之疏密有序,国画里有“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讲究,同时也要做到“密中有疏,疏中有密”。

这张照片的技术要点,并不是对镜头光圈的控制,而是善于分析枝条的结构关系,做精确的取舍和构成,同时保持对柳枝虚化后的想象力,以传达萧疏、宁静的意境。
 


初春的杭州灵隐寺,一树盛开的腊梅。

在寺庙的梵唱钟声里,努力把一株普通的树拍出禅意,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适当的虚化背景,让满树的腊梅成为好看的虚影,前景部分精心选择了一枝开花两三朵的,没有采取常规的构图,故意把前景压到右下角的一小部分,给虚化部分留下更大的空白想象空间。

为了避免画面的失衡,最右下角保留了两个向左枝条的延伸,使得画面回到平衡。



澳门的春天,参天的老木棉树。

使用一些特殊的摄影技法,也是跳出常规,制造意境的好办法。

使用了多重曝光的办法,使得画面呈现深浅不一的水墨效果。对于特殊技法的使用,一定要应需而变,不能为了特技而特技。



初秋的呼伦贝尔草原,盛开的紫色苜蓿花田。
相对于背景虚化而言,前景的虚化往往会有更强烈的视觉效果。

为了加强对花田的表现,是趴在地上拍出来的,画面有大半的部分是前景的虚化,国画里的虚实表现是非常精彩的,这里的虚化参照了这一理念。

光圈不能开得过大,要让虚化部分还能隐约辨认出花的形状和形象,产生似真似幻的效果。



冬天的黑龙江荒野,晴天里的一片白茫茫。

在国画里,对树的形状特别注重,主从之间的呼应也相当讲究。所以可能大部分的摄影时间里,都是在寻找合适的那棵树,真正拍下照片不过是一两秒间的事。

构图时左侧让位于大片白茫茫的雪原,倒下的枝条,既呼应主体树木,也平衡整个画面,是必不可少的。



鼓浪屿,黄昏里瓦房上的狗尾巴草

在平常景象里提炼画意,是提高摄影观察力的好办法,再普通寻常的物事,经过思考和提炼,也可以给人深刻的印象。

这张拍摄时没有选取鼓浪屿漂亮的房子和海景,只是采用低的机位,以天空为背景,拍下几株平凡的小草。

后期采用圆形的仿扇面效果,小草的俯仰开合呼应之间,能给人以更多想象的空间。

构图已经很完善了,所以没有必要再加入签名和印章之类的国画效果,干干净净,更能耐人寻味。



附:小林近期的一些国画小品























  小林原创作品公众号:inkcn0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